中國少數民族的婚前儀式多種多樣。從求婚到舉辦婚禮,有很多細節。由於不同民族的生活習俗差異很大,婚前禮儀各有特點。但總的來說和古代漢族的六禮差不多,只是具體的程序和內容有增有減。壹個人從出生到老年,壹生有很多儀式。如出生儀式、成人禮、結婚儀式、葬禮儀式、生日儀式、生日典禮等。所有這些儀式。在中國的少數民族中還是很受歡迎的。尤其是青年男女的婚姻。直接關系到生活禮儀。通常在成年禮之後。婚姻問題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新娘成年禮
成人禮在世界各民族中壹直流行。這是壹個人身體發育成熟時舉行的儀式。人類學資料告訴我們,原始部落的成人禮非常復雜,有時還很殘酷。成人禮的主要目的是讓受禮者經歷各種身心訓練。並且通過這種考驗的磨煉,他們會被成人社會所接納。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演變成生命儀式中的象征性儀式。
在中國古代的婚俗中,青年男女到了壹定年齡要舉行成人禮。男子的成人禮叫“冠禮”,女子的成人禮叫“禮”。《禮記》說:“男二十而冠,女十五而冠。”。這種加冕儀式在中國的朝鮮族中保存完好。韓國冠禮又叫“三加禮”,即男子舉行成人禮時,要換三次禮服。按順序有三種禮儀:第壹次加,第二次加,第三次加。初次送禮時,先給受禮人梳壹個發髻,蓋上網巾,戴上皇冠。幾天後,儀式將再次舉行。這時,最初加班時帶的皇冠圍巾被取下,換上了紗帽。三禮落實,紗帽下加鋤頭。以上三種儀式都是按照壹定的程序進行的。每壹次,主持人都會宣讀賀詞。加冕儀式結束後,接受者前往宗族的祠堂向長輩致敬。女性做禮物相對簡單,把頭發插進去就可以了。朝鮮族的這種成人禮可能受到了古代漢族禮儀的影響。
基諾族婚俗
雲南省的基諾族人把成年禮視為他們人生的壹個重大轉折點。男人只有在成人禮後才能成為村社的正式成員,可以加入未婚青年的成人禮組織“伯樂”,可以換衣服,穿上繡有象征月亮的花朵的衣服,肩上背著繡有月亮標誌和幾何圖案的“管手帕”(背包),與女孩交流。
基諾族的成年禮仍然保持著非常古老的傳統方式。成人禮充滿了神秘。首先,舉行成人禮時,要在受禮者面前的桌子上放壹個用芭蕉葉包裹的小肉包。小包裏的肉是給祖先的祭品。接受成年禮的人得到這種犧牲,就好像得到了祖先的認可、認可和保護。
其次,要對接受成年禮的人進行各種考驗。具體來說,青年男女組織的成員在接受者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對其進行突然襲擊。他們俘虜了接受者,把他們帶到擁擠的會場,制造恐怖的氣氛,以示接受者告別童年。
三是對受助者進行教育。通常,部落的長者帶領大家歌唱自己民族的起源:或歌唱傳統的生活習慣和應該遵守的法規;或者歌頌壹下民族的制作工藝和經驗。這樣才能教育年輕人如何談戀愛,遵守傳統社會道德。
彜族婚姻習俗
四川涼山彜族女孩的成人禮。這是壹個換裝儀式。成年禮換來的禮服是成年的象征。壹般來說,彜族女孩的成年年齡在15-17之間,大多在壹歲時換裙。換裙儀式非常隆重,會宰殺豬羊,宴請賓客。
涼山彜族投衣儀式有很多禁忌。尤其是舉行換裝儀式時,不允許任何男性在場。在換裙子之前,女生的辮子壹般是單辮,穿淺色的兩件套裙子。裙子上鑲嵌著兩條黑布邊,壹厚壹薄。舉行換裝儀式時,姑娘必須紮壹根辮子,戴上發箍,穿上紅藍黑強烈對比的長筒裙。換裝儀式結束後,就意味著成年,也意味著可以談戀愛,找到愛人。
這種女人換裙子,男人穿褲子的成人禮,在其他少數民族中也很流行。比如侗族的滾泥場,傣族的紋身,墨牙也是成年禮的獨特表現。侗族男孩壹生中有三個生日去滾泥地。第壹次5歲,第二次10歲,第三次l 5歲。侗族諺語說:“向妳的母親學習仁慈,向妳的父親學習勤奮,向妳的祖父學習耐心。”所謂三次滾泥場,就是按照這三句話安排的。前兩次都是父母帶隊。l 5歲,這個時候,孩子已經長大了,自己滾泥地也是個考驗。
傣族的紋身是壹種古老的成年禮。也是成年男性的驗血。時至今日,在傣族地區,紋身男常常被女孩們視為英雄。沒有紋身的男人往往被女生認為膽小,不勇敢。沒有紋身的男人自然得不到女生的愛。用植物汁染黑牙是滇西傣族男子成年的象征。
成人禮不僅標誌著壹個人身體發育的成熟,也表明他有權承擔社會賦予他的權利和義務。在婚姻習俗中,成人禮標誌著青年男女愛情生活的開始。
達斡爾族婚姻習俗
中國的達斡爾族生活在中國東北美麗富饒的嫩江流域。嫩江左岸的莫力達瓦旗居民最為集中。北面有小興安嶺,有河流。諾敏河和其他42條河流灌溉著這片肥沃的土地。連綿起伏的森林裏有無數珍禽異獸;這片平原盛產大豆、高粱、玉米和小麥;水生植物肥沃的地方是天然牧場。達斡爾族世代生活在這種獨特的環境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婚俗也不例外。
達斡爾族歷史上實行過外婚制。婚姻習俗中有這樣壹條規定,同壹哈拉(氏族)的人不能結婚。過去是不允許和外族通婚的。今天變化很多,偶爾也有人嫁給蒙古人和漢人。
在達斡爾族,男方到了結婚年齡,已經找到好對象,男方父母就邀請和女方家有親戚關系的人做媒人,到女方家做媒人。媒人把男方家的情況介紹給女方父母。女方父母認為合適,媒人就道謝,祝賀他倒酒。如果女方父母不同意這門親事,就不會讓媒人磕頭,也不會請媒人吃飯。據說女方家請媒人吃飯,就答應這門親事。
結婚說好了,他們準備送“Chiante”(彩禮)。送“Chiante”時,男方家必須請比已婚男子大壹輩的人趕公交車,和未來女婿壹起把彩禮送到女方家。女方家會舉辦“Chiante”宴會招待親朋好友。壹般的“Chiante”包括豬、白酒、蛋糕等。最重要的是給女方父母送壹匹拴著韁繩的馬和壹頭牛,表達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謝。
在送“Chiante”的宴會上,男方要做壹個傳統的祝酒詞:
妳的少女,
我們的郎,
千裏姻緣是雙方。
選擇這個吉祥的日子,
我獻上我微薄的壹點心意。
山上的松柏幼樹,
今天又高又壯。
英俊漂亮的男孩和女孩
都長大了,都是同齡人。
為了祝賀這兩個家庭的美滿婚姻,
我填滿了婚宴並舉起了它,
來訪的家人和親戚,
請接受這顆虔誠的心。"
女方父母接過陪禮人道的酒,答道:“為了我們的婚姻和睦,妳長途跋涉,吃了不少苦,我請妳替我把基昂特工程的事告訴人民。”於是服務員接著唱道:
原諒我們的小禮物。
帶來七條生命的奇安特。
這顆虔誠的心,
深感不安。
給男公婆的禮物,
有壹輛帶韁繩的寶馬,
它有星星壹樣的眼睛,
滄浪之耳;
它有像黃瓜壹樣幹燥的飛腿。
水獺般的毛色:
奔跑和飛奔的動作,
輕巧靈活,狐貍也難以比擬;
從未在澤地的草地上栽過跟頭,
飛越巖石而不失前蹄;
就喝“陀”!
能追上兔子;
就喊“喆”!
我確信我能追上羚羊。
還帶來了壹只偶蹄雙角的牲畜。
專門獻給親家的,
是對母乳的補償。
這頭帶著三頭小牛的兩歲母牛,
不用擔心壹天三次。
五頭自養豬,
十筐自制米酒;
20張熟奶皮
皮膚厚度超過壹指;
用扭曲的樹做的油炸餅,
不多不少,120。
妻子們精心制作的小吃,
難怪。八個人。
以上是Chiante的項目。
我會壹壹告訴公婆。
親愛的妳,妳享受到所有的好處了嗎?
請抓住把柄,自己決定。
送禮的整個過程和內容都是通過問候語來表達的。席間,女婿會給嶽父嶽母和參加宴會的老人磕頭。老人們給他們的新女婿壹些錢和錢。如果女方家裏有錢,不僅新女婿會把她帶來的馬收回,還會送壹匹好馬給新叔叔。在上述儀式中,未婚女孩必須回避,她不能見她的未婚夫。
達斡爾族的婚俗充滿了北方民族豪邁、豪爽的風格,“欽安特”儀式上的祝賀作家為訂婚宴增添了不少戲劇性。
拉祜族的婚姻習俗
拉祜族是中國雲南省特有的民族之壹。“拉祜族”是這個民族的自稱。“拉”的意思是“老虎”。把肉放在火上烤至香味四溢,稱為“烹煮”。因此,拉祜族也被稱為“獵虎民族”。
拉祜族實行族內通婚,很少與其他民族通婚。婚姻形式上嚴格實行壹夫壹妻制,傳統上禁止壹夫多妻制。在拉祜族中,青年男女在愛情生活中享有充分的自由,很少被父母包辦。
據民間傳說,有壹對真正相愛的戀人。兩個老人去山裏打獵,壹個打了壹頭刺豬,壹個打了壹頭馬鹿。分肉的時候,家裏人看到刺豬的毛比較厚,覺得它肯定比馬鹿大,但是他們得到的肉很少。於是兩家人產生了分歧,不同意孩子的婚事。這對戀人最終服毒自殺。他們死後埋葬了他們。
七裏香樹長在墳上。兩只家養的蜜蜂專門從這棵樹上采集花蜜。兩家老人吃了蜂蜜,想起死去的孩子,含淚來到花樹前,兩家又和好了。從此,拉祜族父母不再幹涉子女的婚姻。年輕的拉祜族人結婚時總會點壹對蜜蠟祭奠新娘,以示對自由婚姻中死去的新人的懷念。
年輕的拉祜族男女的戀愛方式很有意思。如果壹個年輕人看中壹個女孩,他總是要先做壹些偵察。偷偷看這個女生是否勤快:是否尊敬老人:下蹲時腿是否並攏等等。如果這壹切讓小夥子滿意,那就找個機會把姑娘的頭巾拍下來。當頭巾被搶的時候,女孩追了過去,試圖奪回她的頭巾。小夥子跑到壹個僻靜的地方停下來和姑娘唱歌,約定了下次見面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裏,女孩也在暗中監視著年輕人的行動。看他起得早不努力,走得快不快,力氣大不大。如果女方滿意,就準時約會。不滿意就放我鴿子。被搶的頭巾被長輩要了回來。
搶頭巾,是對拉庫青年愛情的壹種誘惑。如果成功了,回家告訴父母。男方父母得知這個消息後,趕緊讓媒人去女方家做媒。媒人帶著壹對蜜蠟,壹瓶酒,壹斤煙和茶來到女方家。女方家不說請坐,媒人就不能隨便坐。女方家請媒人坐的時候。
媒人說:“這裏有壹點酒,壹點煙和茶。大家壹起吃吧。”
女方父母婉言謝絕,說:“妳還是自己吃吧。妳到底在我家幹什麽?”
媒人說:“我受人之托,來妳家養壹只小母雞作種子。”意思是我是來求親戚的。女方父母說:“我家有,但我不能沒有媽媽。”
媒人說:“不要緊,我們會好好餵她的。”
女方父母補充道:“如果妳們家有小公雞配,我家先餵三個月。”這意味著婚姻是約定好了的,但是男方要先來女方家住三個月。也就是結婚後,我會過三個月的“老婆生活”。
有了這樣的好消息,媒人的牽線任務就完成了。然後通知男方家人整理嫁妝。如果男方家庭富裕,給女方壹定的酒肉飯。因為拉祜族是過繼婚,女方家並不要求很多彩禮。
苗族婚姻習俗
苗族是中國西南地區人口最多、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之壹。主要生活在貴州、雲南、湖南三省,也生活在廣西、廣東、海南、四川、湖北的部分地區。由於人口眾多,分布廣泛,在歷史發展中,各地風俗習慣差異較大,婚俗也是如此。
黔西北苗族青年男女享有充分的社交和戀愛自由。在踩華山、跳月亮等大型民俗節日中,青年男女可以通過唱情歌來尋找伴侶。如果兩個人意氣相投,可以互相承諾壹輩子。同時,男方將此事告知父母,說是媒人提出結婚。除了特殊情況,這裏的苗族父母壹般不會阻止子女結婚。求婚的時候,男方父母請壹個男媒(沒有女媒),提壹壺灑,拿兩把面,壹斤糖到女方家。媒人到了女方家,把禮物放在桌子上,沒有馬上提婚事。
飯後,媒人對女方父母說:“有戶人家讓我提這門親事。年輕人的感情怎麽樣?”我們不知道。但妳家祖祖輩輩勤勞善良,妳姑姑循規蹈矩,所以我來提親,送妳壹壺酒解渴。“媒人的話很委婉,也很真誠。老婆婆很感動,就說:“空手來就是了,為什麽要帶?“那天晚上媒人住在女方家。
第二天早上,媒人要走了。女方父母假裝說:“把這壺酒拿回去!我們沒有喝酒的福氣。”媒人連忙說:“妳留在這裏,過幾天我再來看。”其實就是留個禮物讓女方家再商量,過幾天媒人回來打聽。這是第壹次求婚。
第二個建議是在壹段時間後提出的。男方家還是請原媒人到女方家提親。這時候女方父母會說:“我家姑娘還小。她不會捶床搓麻。妳的寨子很大。如果不讓女生穿,她在那裏會害羞。等幾年再求婚吧。”媒人幽默地說:“人家就是來買罐子的。至於裝壇子的筐,他們自己補,把酒吃了!”“這意味著人們主要是看中妳的姑娘。有了人,自然會打扮。經再三勸說,女方父母打開酒瓶,倒酒給大家喝。至此,婚姻89分。然後媒人又說:“這門親事就這麽定了。謝謝他的好酒。我還是回去跟他家裏說,姑娘還小,我得把她養在家裏三年,然後我就安定下來,穿壹輩子。“至此,求婚儀式結束了。男方準備壹兩年後結婚。
在壹些苗族地區,媒體要來回跑三趟。請來的媒人壹定是能說會道的。
第壹次去女家村,媒人帶了壹壺酒到熟人家答謝,讓熟人打聽女方是否已經許配。如果女方已經答應了某人,可以通過求婚來忘掉這件事。如果女方沒有承諾,媒人會告訴男方家。
第二次,媒人空手去女方家,對女方父母說:“有個姑娘要嫁妳家,給他水喝。”這句話看似不禮貌,但在遠離水源的苗寨,挑水主要是為了女人,所以挑水成了找老婆的代名詞。媒人這麽說,女方父母也不會見怪。這時候,如果女主用酒招待媒人,說明她拒絕媒人。如果妳不用酒,妳就同意這門親事。於是媒人高高興興地回來了,報了男方家,為婚事做準備。
第三次,媒人去女方家主要是定婚期。婚禮日期通常定在秋天。因為男女是自由戀愛,求婚儀式往往很簡單。如果是父母包辦婚姻,男女雙方認可,男方家宰了壹只羊送給女方家,女方家返還壹半,表示不想增加男方負擔,求婚儀式也成功了。
生活在雲南文山的苗族人,未婚青年男女經常在跳月亮或踩華山時相識,並真誠相愛。這個時候,男女雙方都要請煤工去請對方父母的親戚朋友。男方請來的媒人到了女方家,要和女方父母商議女孩的身價,用帶來的酒肉,請女方的姑姑、姑父、表親吃“扁肉”。這也是壹個求婚儀式。從約定姑娘身價的習俗來看,這種婚姻也帶有買賣婚姻的性質。
佤族的婚姻習俗
中國雲南省的友盟、滄源、孟連、瀾滄江四縣位於瀾滄江和怒江之間,這裏山巒連綿,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具有典型的亞熱帶風光。習慣上稱這個地區為阿瓦山區。
建國前,由於歷史條件和周邊環境的影響,佤族地區社會發展相對緩慢。在以錫盟為主的阿瓦山中心區,還保留著原始公社制度的殘余,刀耕火種,保留著木雕筆記。如今,佤族山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過去的愚昧和荒涼不復存在。層層梯田伸入雲端,處處欣欣向榮。
新的生活給佤族的婚姻習俗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壹些年輕人已經擺脫了傳統的婚姻。按照新的婚俗結成伴侶。然而,傳統婚俗並沒有絕跡,相反,它以其獨特的民族特色在佤族中流行。
佤族青年男女從戀愛到訂婚要經歷三個不同的階段。
第壹階段是自由戀愛。佤族語稱為“飛羽”,意為弦女。按照下層社會的習俗,女孩到了15歲,就會離開家庭,和年輕的朋友睡在壹起。晚上,男孩子們拿著黑仔和竹竿來到女孩子家,兩人壹組演奏樂器,唱情歌。有些地方有個習俗叫“撒海”。散海是佤族語,意為“梳頭”。我說的給妳梳頭,不是指女生自己梳頭,也不是指女生自己梳頭,或者男生自己梳頭,而是指女生給男生梳頭。這個習俗很有趣。
男生到了女生住處,先唱《梳頭》,讓女生梳頭:
梅,拿出妳的斧子砍柴。
請用花梳梳我的頭發。
把花梳留在手中,
我想帶走妳的愛。
當佤族青年串女孩子的頭發時,那只是壹種形式。梳頭的目的是為了接近青年男女,互相交頭接耳。在佤族地區,所有來看望女孩的男青年都能得到女孩的這種善意。如果梳頭發花了很長時間,說明雙方有好感。佤族人對愛情的態度往往從這壹戲劇性的動作中自然流露出來。
壹般來說,小夥子通過梳頭的儀式了解到姑娘的態度後,就雇了媒人,通過媒人給姑娘送點錢作為戀愛錢。如果姑娘真的愛這個小夥子,就收下愛情錢。如果姑娘不喜歡這個小夥子,就把錢退了。有些地區,男生串女生,男女雙方互贈禮物,男方送女方手鐲、頭巾、衣服等。出於禮貌,女孩必須先接受禮物。就算妳不喜歡這個年輕人的禮物,也要暫時接受。等女生和壹個男青年確定戀愛關系後再壹壹回也不遲。
佤族中,有壹次壹個男青年向壹個姑娘求愛,得到了姑娘的同意,其他男青年就不來了。雙方父母如果不同意結婚可以幹預,但作為子女壹方,可以聽從父母的建議,也可以自己做決定。
婚前戀愛的第二階段是殺雞看占蔔,舉行“Diya”儀式。
佤族的迪亞是搶婚習俗和宗教儀式相結合的產物。經過長時間的串女,青年男女在媒人的撮合下表達了結成伴侶的意願。雙方父母知道後,覺得上帝應該知道並同意。這時會舉行Diya儀式。舉行儀式的時候,姑娘的未婚夫兼媒人,和幾個年輕的夥伴壹起,來到姑娘家。夜深人靜,媒人示意姑娘出門,後面跟著未婚夫。她壹出門就抓起女孩的頭巾,假裝逃跑。女生追到後面求包頭,後面的男生圍上來,把女生甩到男方家。
到了男方家,要先殺雞拜神,才能得到神的保佑,讓婚姻順利完成。兩天後,未婚夫帶著媒人送來的壹串香蕉,壹包茶葉,壹包藍煙,壹瓶酒,把姑娘送回父母身邊,正式向父母求婚。
壹開始女方父母說了壹些拒絕的話,可能會倒第壹杯或者第二杯酒,但最後還是被未婚女婿的真誠打動,喝了第壹杯酒。只要妳喝了這杯酒,妳就同意這門親事。
第三階段是送“杜帕”,即送訂婚禮物。
佤族的彩禮要送三次,每次都有嚴格的標準。第壹次送宗族酒,規定送6瓶酒,不多不少。其他的,比如香蕉和茶,可以多也可以少。這六瓶酒是給同壹個宗族的族長的,說明同壹個宗族的所有人都認同這個宗族的姑娘都是外嫁的。第二次送鄰居酒,規則也是送6瓶酒。這六瓶酒是給鄰居的,吃過酒的鄰居可以作為結婚的旁證。第三次,只需要壹瓶。這瓶灑是專門送給女方媽媽的。女人的媽媽把這瓶酒放在床上,晚上靜靜地吃。當壹個母親喝下這瓶酒時,她必須向上帝祈禱她的女兒幸福。
低族群傳統的求婚、訂婚、求偶,留下了許多原始古樸的特征和原始宗教信仰的痕跡。
瑤族婚姻習俗
瑤族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壹。據文獻記載,早在秦漢時期,瑤族先民就在長江流域荊楚地區休息。史書記載的長沙“五陵人”是瑤族的壹部分。由於歷史上統治階級推行的民族歧視和壓迫政策,瑤族人民被迫壹次又壹次地遷徙。他們在中國西南的山林中,越過壹座山,吃下壹座山,艱苦奮鬥,辛勤耕耘,形成了散居、小聚居的生存特點。
瑤族人口眾多,支系復雜。有的瑤族人自稱“勉”,意思是“人的意思”。有的自稱布努、金門、龍格勞、枷、冰多優等等。居住在不同地方的瑤族因其起源、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傳說不同,有盤古瑤、郭珊瑤、茶山瑤、紅頭瑤、藍靛瑤、北樓瑤、平地瑤等。
二三十個民族說。雖然俗稱姚,但全國各地的瑤族人民仍然喜歡使用他們習慣的自我名稱。
瑤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許多風俗習慣是獨特的。就婚禮習俗而言,也與其他民族有很大不同。
居住在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和都安瑤族自治縣的瑤族,在婚禮的各個環節,都要請著名歌手朗誦瑤族語言中稱為“沙上”的“善言”。“訂婚”壹詞包括訂婚、結婚和訂婚三個部分。秦朔詞采用自由式句式。不押韻。但是要註意平行性,雙重性,反復性。《關於接吻的話》內容固定,語言簡單,形象具象。
瑤族中,青年男女,無論是自由戀愛還是和別人結婚,感情到了要結婚的地步,都要告訴父母。雙方父母邀請了當地最著名的成熟男歌手擔任紅娘,主持婚介儀式。壹般每家請兩個歌手。男方請的歌手叫“商人”,女方請的歌手叫“河巴”。商人和赫巴見面,約定了壹場大婚活動,唱的是《情話》。
男方家來訂婚的那天。早在女方家門口放了壹張八仙桌,上面放了壹個小壇子、玻璃杯和壹根帶筷子的竹筒。赫巴受女方邀請,站在桌旁,等待男方布商的到來。桌子上竹筒裏的筷子不是用來盛菜和肉的,而是唱《說媒詞》時用來數數的。當男方家的布商帶領幾個婚禮的人到達時,赫巴趕緊上前迎接。雙方敬禮後,赫巴回到桌前把竹筒扔了過來,壹邊搖壹邊念(結婚的話)。背完壹段,他從竹筒裏抽出壹根筷子,放在布販子面前。布商於是背出了答案。背完壹段,他拿起桌子上的筷子拿在手裏。就這樣,直到河壩把竹筒裏的筷子全部轉給布商,雙方舉杯互祝,訂婚儀式才結束。
瑤族的布上和河壩不僅是著名的民歌歌手,也是優秀的歌者。他們口若懸河,富有節奏感,深受瑤族人民的喜愛和尊敬。在訂婚的過程中,代表男方的布商是能言善辯的,他在婚姻的締結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瑤族的訂婚儀式中,男方和女方家庭都非常重視選擇能勝任此事的布商和河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