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世界上許多古老的民族壹樣,漢族有自己的起源史。漢族先民經過長期的口耳相傳,在中國古代典籍中記錄和保存了自己關於世界起源、先民活動和民族形成的故事。在《創世紀》漢族神話傳說中,廣為流傳的伏羲、女媧傳說,是反映中華先民在傳說時代的始祖夫婦,在《創世紀》時生育後代,在黃土地上開創農耕文明的歷史痕跡。
本文試圖通過中國古籍中的壹些零星記述,解讀其中壹個帶有東方色彩的關於中國古代先民創世的神話傳說。希望窺視華夏先民的始祖夫婦,在黃土地上繁衍後代,開啟農耕文明的早期歷史。文章標題和討論中使用的“始祖夫婦”的稱謂,參考了《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1]這本書對“亞當和夏娃”的解釋。目的是在陳述粗淺知識時,給出壹個略顯稚嫩的簡要對比。鑒於學術能力和學識有限,謬誤簡單,不可避免,請大家指教。
伏羲和女媧是孕育華夏祖先的“神”。
中國古籍中關於伏羲和女媧的描述,大多是經過華夏先民長時間的口口相傳,由後世文人記載下來的。因此,在某些內容中,有許多奇怪、重復和難點;還有壹些內容明顯是虛構的,夢幻的,錯誤的。但是,這些中國古代創世紀神話傳說,絕不是完全荒誕虛幻的謊言。事實上,正是這些神話傳說,蘊含著華夏先民對自身創世歷史的深刻理解和樸素表達。
中國古籍中關於伏羲女媧傳說的記述比較雜亂。據《世本西地篇》記載,“太昊伏羲之家”所以華夏先民早就明確認為伏羲是太昊的伏羲家族。在中國古籍中,太昊也被記為“大昊”、“大碧”、“泰比”。伏羲也可以被記錄為寶、董、蔔羲、伏、米、寶、伏。
值得壹提的是,伏羲的許多事跡都與女媧有關。如五代蜀中杜光庭《異景錄》卷八中記載:“非太昊之市,東關有伏羲來臥寺。”根據這壹記載,我們可以知道,在唐末前後,中國民間已經廣泛流傳著伏羲和女媧兄妹結婚生子的傳說。根據歷史唯物主義、社會學和民族學的解釋,這實際上反映了中國先民在傳說時代所經歷的氏族內部兄妹通婚的社會發展階段。
1﹒伏羲是壹個“神”和壹個女人所生的“神人”。
在華夏先民的神話傳說中,成就偉業,被後人奉為神的偉人,壹般都是在母親與神結合後誕生的。這樣壹種女人與上帝結合的方式,通常表現為女人踐踏上帝的大腳印,或者女人吞下上帝之鳥下的大蛋而懷孕。據《太平玉蘭》卷七十八所引《含霧詩》壹書記載:“大跡自雷蛇,華胥隨之,生伏羲。”明確指出伏羲是她的母親華胥踐踏上帝的足跡而懷上的。
《山海經·海內東經》又叫:“雷蛇中有雷神,有龍身有頭。”中國先民壹直把傳說中的“龍”作為自己的圖騰崇拜。因此,漢族和古代中國也被稱為“龍”的傳人。在中國先民的眼中,雷神是壹個擁有巨大力量的神。於是,他們把自己的祖先伏羲描述成具有神奇力量的“神人”,是與世間女性結合後誕生的。
在這裏,有趣的是我們看到,華夏先民不僅在自己的創世神話傳說中創造了被後世所敬仰的始祖。而且還創造了壹條“有頭的龍”,與華胥氏以“大跡”結合,從而誕生了始祖伏羲的“神”。在這裏,我們看到了中國古代先民,壹個由來已久的“造神”深淵。
在華夏先民眼中,伏羲與女媧,或者說是壹個代表著對“神力”依戀的時代,壹起孕育了華夏先民,開創了農業文明。更早寫的、被華夏先民奉為六經之首的《內聚力下的易經》有這樣的描述:“包家沒有,神農家寫的。”"沒有神農、黃帝、堯、舜、禹."這實際上向我們指出,註重人文傳承的華夏先民,早在炎帝神農始祖和創造人文的黃帝始祖之前,就已經明確無誤地把伏羲列為最高祖先了。
2.伏羲是中華先民脫離神界的始祖。
在中國先民早期的神話傳說中,神與人是不同的。神有大能,不與人同住。上帝住在天堂,上帝可以下凡。而人是到不了天堂的。傳說神仙上下都在壹個叫都光山的地方。這是《淮南子伯行訓》中記載的:“昆侖山,或高壹倍,名曰涼山。爬上去不會死...或翻壹倍,是升天,升是神,名曰太帝居。”
因為伏羲是神與女交合後誕生的神人,伏羲也能造梯子升天。《山海經·海內經》記載:“南海中,黑水與綠水之間,有壹木,名為簡木,大毀。”這裏說的“建築木”,是神仙升天用的。所以“建木之廣,帝王自上而下。”日中無景,無聲,蓋天下。“而‘大嘴國’指的是始祖伏羲,他也能爬樹造樹,在天地之間上上下下,神人如神。”
但恰恰是伏羲有爬上爬下的能力,體現在華夏先民的心目中,伏羲只是“絕地通天”時代的壹個異於神的人。伏羲是脫離神界,以神力進行發明創造,帶領人民創造農耕文明,實施社會變革的祖先。因此,始祖伏羲可以被華夏先民視為傳說時代的神人,他將以前所未有的豐功偉績在華夏文明的殿堂中被長久銘記。
3.女媧是用黃土孕育華夏先民的女祖先。
女媧造人的傳說對華夏先民影響深遠。《淮南子說荀琳》中的描述頗具神話色彩:“黃帝生陰陽,駢生耳目,桑生臂手。這女媧如此七十。”據漢末學者高誘說:“黃帝也是上古之神。當他第壹次創造人類時,他變成了陰陽。”“上清和桑林都是神的名字。所以《淮南子說荀琳》就是要說明“女媧為天下之王,七十為壹變自然”。這個說法不是壹個人的作品。”[2]這不僅客觀反映了女媧在“諸神”的幫助下,能夠完成“造人”的社會進化大業。同時也科學地反映了伏羲、女媧時代的華夏先民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歷史實體中。
《風俗誌》中引用的女媧造人的傳說是這樣記載的:“常言道,天地開時,無壹人,女媧以黃土造人,坐觀者不知所措,卻被泥所吸引,自舉為人。”這個記載雖然較晚,但是它的起源可能比《淮南子》所說的還要早。它最浪漫最有意義的地方,是女媧“拍黃土”創造人類。女媧以“黃土”孕育華夏先民,不僅浪漫生動地揭示了女性先民的社會發展痕跡,孕育了華夏先民;也科學而經典地反映了中國的先民與滋養他們的黃土地和農耕文化有著內在的、不可分割的關系。
《風俗通》中還有壹段傳說:“女媧求祠,求女媒,因婚驚。”這個傳說所反映的內涵,既耐人尋味,又發人深省。壹方面是女媧造人後社會進化的延續和發展。另壹方面深刻地反映和揭示了伏羲、女媧時代華夏先民正在進行的婚姻,以及由婚姻引發的社會制度的重大變革。即以女祖為首的母系社會逐漸向父系社會過渡,“為女媒,因婚。”
伏羲女媧時代的母系農耕文明
歷史唯物主義的社會發展規律告訴我們,伏羲女媧時代的華夏先民,正處於從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的過渡時期。這壹時期的中國祖先,基本上是按照母親的世系傳承下來的,所以中國古籍上說:“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只是在那個時候,中國的祖先才逐漸過渡到宗法社會。於是他們會選出壹個像伏羲壹樣被後人崇拜的男性祖先,並把這個男性祖先描述為“神”與女性結合後誕生的具有神奇力量的“神人”。
據《軒轅氏傳》(卷100)“黃帝訪華胥國,亦為仙國。”註“伏羲生於此國。”可見,傳說中的華胥不僅僅是“伏羲之母”。而且也是傳說時代華夏先民的國名,或者是氏族或部落名。所以伏羲華胥國的誕生,其實就是現在民族學家所說的實行氏族(部落)內部通婚的母系氏族(部落)社會。
在這樣的母系氏族(部落)社會中,流行氏族(部落)內不同世代的男女各自通婚,繁衍後代。所以我們看到傳說中的伏羲和女媧,既是兄妹又是夫妻。當時的華夏先民不僅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母親華胥氏;同時,由於社會的發展,他們可以推測,或者發明,他的父系祖先的父親是壹個留下了“巨大痕跡”但無法追溯的“神”。
1﹒伏羲和女媧是近親結婚的兄弟姐妹。
楚辭田文說:“女媧有身,是誰造的?”漢代學者王逸為這段話題詞:“傳聞:女媧頭呈蛇形,壹日七十下。”據《王延壽文選》記載:“伏羲有鱗身,蛇身。”這是華夏先民描述的伏羲和女媧是壹對夫妻的形象。近代在南方壹些地方發現的伏羲和女媧雙頭連體蛇身的形象,也是對夫妻倆壹體形象的印證。
唐代李融《獨誌》卷下說:“宇宙初開時,只有女媧兩兄妹,在昆侖。世界上沒有人。我覺得那對夫妻很丟人。哥哥隨姐姐上昆侖山,大罵:‘天道若送兄妹為夫妻,煙消雲散;如果沒有,就讓煙霧散開。“結果煙近,他姐就來找哥哥了。”這是對兄妹作為夫妻討論的更詳細的記述。
無獨有偶,清代於涼繩《韓曙人表考》卷二引用《春秋》也說:“華胥生而伏羲為男,女媧為女。”由此可見,華夏先民認為伏羲和女媧是同母所生的兄弟姐妹,相互通婚並有後代的傳說,流傳甚廣,有理有據。這也反映了華夏先民在傳說時代確實經歷了氏族內部兄妹通婚的社會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