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書法的演變過程

中國書法的演變過程

1、書法藝術產生於商代中後期的甲骨文,筆畫均為單線條,瘦挺有力,時露鋒芒。布局多為縱行,行款錯落,大小變化,疏密有致。這些最早的漢字遺跡已具備了書法的用筆、章法、結字三要素。

2、商周時期出現的金文或稱“鐘鼎文”,整齊且筆畫粗壯,起筆、收筆及運轉比甲骨文圓潤,曲直變化豐富。成熟的金文外形偏長,每字的大小勻稱,各部分講究呼應與配合。《毛公鼎》、《散氏盤》是其代表作。從金文遺跡看,書法的藝術性已逐漸豐富起來。

3、春秋戰國時期,國家分裂、社會動蕩,各諸侯國在不同的藝術追求下,朝著各自的審美趨向發展,形成了書法藝術絢爛多彩的局面。春秋戰國時期,毛筆開始在書法上廣泛應用。毛筆表現力豐富,特別是內蘊的筆法技巧,構成了以後中國書法的重要要素──書者的情性、審美趣味、用筆技巧等。

4、秦統壹後,秦始皇下令“車同軌,書同文”,由丞相李斯普及小篆,小篆成為官方文字。文字的統壹,為書法藝術的成熟奠定了基礎。從李斯的《泰山石刻》看,小篆具有字形扁長、筆畫多為孤線、結構復雜的特點,作為官方文字不便速寫。於是,結構較為簡單、筆畫把圓轉成方折、便於迅速書寫的隸書應運而生。

5、到了漢代,隸書逐漸占據統治地位,成為官方標準字體,並且進入了定型化時期。漢代隸書筆畫平直,結構簡便,頓挫明顯,尤其是碑刻,精妙絕倫。同時,為了字的方整和書寫便利,隸書把用作偏旁的獨體字規定特殊的形態。

6、人們在使用文字時,總是希望文字好認壹些,寫得簡便壹些,尤其在事務急迫繁忙之時更是如此。同時,在由篆到隸的演化中,由於毛筆快寫和筆法發展的緣故,草書便產生了。即隸法解體後,寫得近於謹嚴些的就成了真書(楷書),寫得近於奔肆些的就成了草書,介乎真、草之間的就是行書。至此,漢字的幾種書寫形式均已產生,寫字也不僅僅在於實用,美感和享受也成為發展的動力,書法藝術進入成熟時期。

7、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我國書法史上的壹個重要時期。在發展中,草、楷、行各體已完全成熟,中國書法的技法體系基本形成。書法走向完全自覺的階段,書法在社會各階層普遍成為壹種有意識的欣賞對象。其三,文人有意識地追求書法之美,把書法作為壹種藝術實踐活動,並在技法功夫、審美風貌上孜孜以求。

8、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當時,社會經濟的空前繁榮為文學藝術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唐代博大氣象所形成的唐人激越的胸襟和心態,在書法藝術上體現為灑脫奔逸、恢宏寬博的氣勢。

9、宋以後,字體已無大的建樹和突破,僅在原有基礎上融入自己的風格,以發揮個性為主。宋代由於政治環境相對寬松,統治者重文輕武,書法成為文人普遍愛好的壹項藝術,隨意揮灑的行書尤為盛行。

10、明初幾位皇帝如朱元璋、朱棣都喜愛書法。國家設有中書科,凡能書者,授官中書舍人,在內閣中辦理文書。但是,明人書法基本上為元代書法的延續,沒有大的突破。

11、清代是中國書法史的壹個重要轉折時期,書壇漸成“帖學”和“碑學”二水分流的局面,導致了書法流派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大分化。清初四大家:汪士宏、何焯、陳亦禧、姜宸英,他們專以帖學取勝,在當時的士大夫文人中影響很大,不少還是宮廷書家。

擴展資料:

中國書法的審美:

1、整體形態美

中國字的基本形態是方形的,但是通過點畫的伸縮、軸線的扭動,也可以形成各種不同的動人形態,從而組合成優美的書法作品。結體形態,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壹是書法意趣的表現需要;二是書法表現的形式因素。

2、點畫結構美

點畫結構美的構建方式主要有兩種,壹是指各種點畫按壹定的組合方式,直接組合成各種美的獨體字和偏旁部首。二是指通過將各種部首,再按壹定的方式組合成各種字形。中國字的部首組合方式無非是左右式、左中右式,上下式、上中下式,包圍式、半包圍式等幾種。

3、墨色組合美

結體墨色組合的藝術性,主要是指其組合的秩序性。作為藝術的書法,它的各種色彩不能再是雜亂無章的,而應是非常有秩序的。這裏也有些***同的美學原則,要求書者予以遵守。如重點原則、漸變原則、均衡原則,等等。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書法

  • 上一篇:黔東南傳統民居考察實錄
  • 下一篇:2016河池教師招聘考試公告內容是什麽,在哪裏可以找到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