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為什麽中國人都用英文名?

為什麽中國人都用英文名?

為什麽中國人需要英文名?胡當我第壹次強迫自己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還在英國留學。那時我有壹個英文名字,湯姆。但是我決定“廢除”我的英文名。因為環顧中國學生,從阿爾弗雷德到約翰,從瑪格麗特到詹妮弗...如果我不用中文名字,這個校園裏就不會有中國人用中文名字了。和國內很多其他同學壹樣,我給自己起英文名的初衷很模糊。說是為了表示對英語文化的尊重有點牽強――我們已經表現出足夠的尊重,英語國家的人不需要我們額外的關註,就像他們不需要日本人、埃及人、印度人、摩洛哥人取英文名來表示尊重壹樣。為了好玩?我相信這個原因占了很多。畢竟大多數人從出生開始就沒有給自己取過名字。不過給自己起個藏語名字會很好玩。為什麽要取英文名?因為我們在學英語!嗯。這個回答不錯。但是請告訴我為什麽那麽多歐洲人學英語不給自己起英文名?大概是因為他們沒有殖民歷史,所以民族自尊心很強。嗯,這個答案不確定,但是有道理。但是為什麽曾經是英國殖民地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壹些阿拉伯國家的國民很少用英文名字(從他們的留學生就可以看出來)?大概是因為宗教影響吧。(我自己已經覺得走投無路了)嗯,有道理。但非洲的壹些前英國殖民地沒有真正的宗教,他們的留學生也說英語,但很少用英文名。同樣的事實也發生在前法國殖民地的國際學生身上――他們說法語,但是他們不用法語名字。為什麽會這樣?但是為什麽在中國的學生中卻是相反的呢?似乎再深究,也沒有滿意的答案。還是真正的答案來自無意識,而妳自己的意識卻不敢面對?是因為太受歡迎了嗎?嗯,這是個好理由。既然大家都在做,就要與時俱進。接下來的問題是,為什麽這麽受歡迎?大陸人流行英文名當然是直接受香港人流行的影響――這是經驗問題。香港人的“受歡迎”似乎是殖民文化的壹種表現。但僅僅解釋為殖民文化的表現是不行的――原因前面已經說過了。那麽就難免猜測這可能是香港在兩種文化夾縫中生存,不得不向強勢文化妥協的產物。在政治和經濟上,處於弱勢地位的香港人嚴重依賴英國殖民者,尤其是早期。在文化上,香港人作為微小的“棄兒”,並不承擔“保護物種、保護教育”的道德來保護自己的祖先文化(盡管他們這樣做令人欽佩)。所以他們的妥協是合理的,甚至是必要的。在這個前提下取英文名的流行現象也很好理解。而中國(大陸)人的流行缺乏這個前提,所以這種流行看起來更像是集體無意識的產物。我申請學習的城市有壹所語言學校,名字叫希望。有壹天,壹位女英語老師(英國人)禮貌而不容置疑地“要求”中國學生使用英文名,而我班上的其他亞洲學生卻沒有這份殊榮。為什麽?因為中文名難記?真的看不出松本哪裏好記,但是日本學生可以這樣用;我看不出FaizMukherjee哪裏好記,印度學生可以這麽用。如果我當時在場,我會問老師為什麽,從而知道這個要求背後隱藏著對中國人怎樣的假設。而我這樣的人是缺席的,所以中國學生默認了集體無意識。個人采用英文名字或許可以理解(就像費正清、賽珍珠、李約瑟、馬悅然、陳納德等人用中文名字,是因為他們的個人命運與中國緊密相連),但作為壹個民族,如果年輕壹代把這當成壹種時尚,那真的是壹種滑稽而奇怪的現象。所以我會在新東方的英語課上告訴我的學生,如果妳不為自己的中文名費心,就不要給自己起另壹個英文名。前者至少有意義,背後可能有故事,後者多半只是壹味附庸風雅,如果這是高雅的話。有人說,采用英文名字反映了中國人開放的心態,這是壹種與國際社會接軌的方式,或者至少是中國處於全球化時代的合理表達。等等,請註意,全球化不是文化融合,而是文化多元。把自己的中文名換成壹個獨特的中國文化胎記,換成壹個“國際化”(更不用說殖民化)的英文名,恰恰是對多樣性的抹殺。所謂交流文化,不僅僅是學習其他國家的文化,更是將當地的文化傳播到其他國家。來來去去能聊什麽?很多留學生或者國內學生只看到前者,所以會忽略名字這個傳播本土文化的最起碼的媒介。大規模的忽視形成了獨特的集體無意識。了解壹個人從他的名字開始,了解壹個民族可以從她的國民的名字看出來。中國很多學生本來可以實名傳播中國文化,卻放棄了這個機會,從而成為無意識人群中的壹員。我對這種現象的批評,並不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上鳥瞰自己——我之前也說過,我自己並不“無辜”。我的批評來自於我對自己無意識行為的反思,在我意識到原因後,我無法有意識地附和。我通過這種分歧表達自己的價值觀,如果被別人接受,可能會在這方面改變別人。從長遠來看,只有當這種變化成為壹種大趨勢,我們的民族才能擺脫無意識的自卑——中國人的民族特征之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上一篇:鷹的特征及其象征意義
  • 下一篇:中國元素在插畫中的分類-國潮插畫風格特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