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的人文地理環境有什麽特點?

中國的人文地理環境有什麽特點?

人文地理簡介

探討各種人類現象的地理分布、擴散和變化,以及人類社會活動地域結構的形成和發展規律,是地理學的兩大主要分支之壹。

“人文”壹詞對應自然地理學中的“自然”壹詞,泛指各種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現象。壹般來說,人文地理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的人文地理包括社會文化地理、政治地理和經濟地理,狹義的人文地理是指社會文化地理。

人文地理學發展簡史

人文地理學的發展經歷了知識積累、學科形成與理論演進、學科分化、理論與方法創新的過程。按其發展順序,可分為古代、近代、現代三個階段。

古代階段是人文地理知識的積累期,主要以片段描述,出現了各種關於人地關系的討論。

在中國的古籍中,有很多關於人地關系的論述,包括《禮記》中“山川闊谷不同,民生不同”的地理環境決定論思想。孟子公孫醜中也有“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還有東漢王充《論衡·詠懷》中的“夫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不能陪”的思想,主張人地之間有規律,反對人地之間的絕對關系。但在中國古代,並沒有系統表達人地關系思想的人文地理學著作。

在西方,地理學壹直將地球視為人類的故鄉。古希臘羅馬的學者,如希羅多德、斯特拉波等,都在其著作中論述過人文地理現象。中世紀西歐形成了壹些孤立閉關的君主國,經濟文化衰落,人文地理發展相應處於停滯狀態。與此同時,阿拉伯國家的地理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伊德裏西等學者在著作中記錄了很多人文地理現象。

15-17世紀,歐洲航海家開辟新航線,“發現”新大陸後,歐洲各國陸續出版了各種地理著作,其中不少是對世界各地人文地理的描述,而且大多集中在種族、聚落等方面,對人文地理學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19世紀,地理學開始形成自然和人文兩大分支。現代科學地理學的創始人洪堡特和裏特分別為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的研究建立了早期理論。此後,人文地理學出現了壹系列理論,建立了各種分支,形成了體系。

人文地理學理論的形成和演變始於裏特對世界各地區各種地理現象因果關系的實證和比較研究。在《地理學——地理學與人類素質和歷史的關系》壹書中,加利·李德爾論述了自然現象與人文現象的關系,把自然視為人類的基本理性,強調了自然對人類歷史的影響。在他死後,人地關系理論在不同國家得到了發展。

德國地理學家拉克澤在1882和1891出版的《人文地理學》壹書中論述,人類作為環境的產物,其活動、發展和分布都受到嚴格的限制。後來他的學生美國地理學家森普爾和亨廷頓更強調地理環境對人類文明的決定性作用,他們的觀點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形成了系統的環境決定論。

幾乎與此同時,法國地理學家維達爾·布蘭德斯提出了另壹種人地關系理論,後被稱為可能性理論或可能性理論。他認為地理學的任務是解釋自然條件和人文條件之間的空間關系。自然環境提供了壹定範圍的可能性,人類在創造住所時根據自己的需要、願望和能力利用這種可能性。他的觀點在他的學生布魯納於1910年出版的《人類學原理》壹書中得到了進壹步發展。布魯納認為,自然是固定的,人性是不確定的,它們之間的關系經常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維達爾·布蘭代斯和布魯納的觀點對法國地理學影響很大,從而形成了法國學派。

受法國學派的影響,英國利物浦大學的羅·史培教授於1920造出了“調節”壹詞,創立了“適應論”。他認為,調節包含兩層含義,即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限制和人類社會利用和利用環境的可能性。羅認為,人文地理學研究人與土地的雙向關系,主要探討人類社會活動對環境的適應性。

美國地理學家巴羅斯在1923年發表了《人類生態學》,提出了生態調節理論。他主張人文地理學是研究人類生態學的觀點,認為人是人地關系中的中心話題,其他現象只有涉及到人以及人對人的反應時才有解釋的必要。他還認為,歷史研究的是人與人在時間上的關系,而地理學要著重分析人與人在空間上的關系。

20世紀初,德國學者ruutel提出了文化景觀的概念,認為探索原始景觀轉化為文化景觀的過程是地理學的主要任務。後來,美國地理學家索爾提出,人類按照自己的文化標準對自然環境中的自然和生物現象施加影響,使之變成文化景觀。

隨著人文地理學理論的發展,研究內容和範圍也在不斷擴大,人文地理學和自然地理學開始分化,壹些分支學科相繼出現,形成了人文地理學的學科體系。人種學、人口地理學、聚落地理學、文化地理學、政治地理學、商業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工業地理學、農業地理學、交通地理學等。,都是在這個階段形成和發展的。

二,人文地理學學科的演變和研究方法

長期以來,歐洲很多大學的地理課都是由歷史學家講授的,他們強調地理研究尤其是人文地理與歷史密切相關,而歷史地理的研究也長期局限於歷史人文地理的內容,所以歷史地理曾經是人文地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英國學者達比等人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研究歷史自然地理學,使歷史地理學不僅研究歷史時期人文地理現象的變化,而且研究歷史時期自然地理現象的變化,從而成為地理學的壹個獨立分支。

20世紀60年代以來,由於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文地理學的理論、方法和研究內容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人地關系理論上,經歷了從環境決定論、可能性論、適應論到和諧論的轉變。在生態學和環境科學發展的影響下,分析和協調人與環境的關系已成為人文地理學的新課題。

在觀察和分析方法方面,數學方法的出現極大地促進了人文地理學的發展。65438年到0965年,美國華盛頓大學地理學教授加裏森成立了壹個研究班,用數理統計的方法培養了壹批地理學家。1960後,英國學者Jolly和hagt將定量方法引入劍橋大學和布裏斯托爾大學地理系,使這壹創新在各國地理學家中迅速傳播,地理現象分布差異的表達開始由定性向定量發展。

計算機的應用使地理學家能夠處理各種變量的復雜計算,采用新的統計方法和技術手段研究壹些空間規律,進行精確的測量,用數字形式表達人地關系,解釋區域差異及其變化。

自20世紀50年代系統論創立以來,美國地理學家阿克曼(Ackerman)在1966中提出,地理學家應該探索壹個由許多不同但相互依存的變量組成的系統概念,從時間和空間的角度來處理人與環境的系統。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許多學者對生態系統、政治系統、經濟系統、社會系統和區域系統的研究做出了貢獻。隨著定量計算和系統論的引入,地理學開始用模型來表達所研究的地理現象。

20世紀60年代行為科學興起後,出現了行為地理學的研究。20世紀70年代,行為研究在地理學中非常流行。通過研究人類不同社會群體、階層、階級對不同環境的反應和行為決策的過程,地理學可以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決策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旅遊業蓬勃發展,旅遊收入對國民經濟收入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使旅遊地理學迅速發展,成為人文地理學的壹個新分支。人類以各種社會群體的形式存在,每個群體的不同文化既是社會環境的組成部分,也是制約人們行為的因素。因此,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社會文化地理學在研究空間中的社會現象和文化差異方面的重要性壹直在增加。與此同時,許多國家重建城市的需要,新城市的迅速增加和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加速了城市化的進程,使城市地理學逐漸在人文地理學中占據重要地位。

傳統人文地理學以小區域研究、經濟區劃和文化景觀類型為主要課題,現在轉向分析和解決現實社會問題,涉及土地整理、環境保護、貧困與饑餓、種族歧視、資源合理利用和人民生活改善等。20世紀中期以來,人文地理學開始面對社會問題,從而打破了各分支學科的人為界限,出現了新的綜合。

三、人文地理學的基本內容

人文地理學經過長期的發展,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學科體系。壹般可分為綜合理論部分、壹般理論部分(部門人文地理)和專著部分(區域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學的綜合理論主要是指人地關系理論的研究。人文地理學的壹般理論可以分為經濟、政治、社會文化三個方面,也有學者將其分為社會文化和經濟。人文地理學專著部分包括各地區人文要素的區域地理研究。

經濟地理學的主要任務是解釋人類生產生活資料的生產、流通、消費分布等人類經濟活動的地域分布和空間組織。現代地理學大發現後,人類商業活動空前繁榮,由此產生了經濟地理學的前身——商業地理學。

傳統經濟地理學關心各種資源的分布、生產和商業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以生產布局和區位分析為研究核心。其中,區位理論和中心地理論對地理學等學科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現代經濟地理學的研究開始關註社會結構、政府決策和人們的行為決策對經濟布局的影響,出現了土地經濟學,關註土地整理。有學者認為,旅遊地理研究所涉及的旅遊屬於經濟活動的範疇,因此旅遊地理也是經濟地理的組成部分之壹。

政治地理學是通過研究國民與領土的關系來分析政治現象的地域系統,分析世界上各種民族群體和具有政治、軍事、經濟、宗教背景的地區所起的作用。

1897出版的拉策《政治地理學》將國家視為依附於地球的有機物質,提出了“生存空間”的概念。後來,麥金德在1904中提出了陸心說。由於他們和其他學者的努力,政治地理學已經成為人文地理學的壹個重要分支。

20世紀30年代,豪斯霍夫將地緣政治引入歧途,為德國納粹的侵略政策服務,影響了二戰後政治地理學的發展。隨著現代分析技術和模型的應用,地理學家可以制定各級各種政治區域的效率和效果,並開始研究政治行為和政府決策的地理背景。比如參與土地整理的決策,首都的定位,都市區的結構,國家公園的設置,選票的區域分配模式,領海界線和沿海捕撈權的研究。

長期以來,地理著作中壹直註意到種族和民族的分布以及自然環境對人類的影響。拉策的人文地理學代表作以“人文地理學”命名。在維達爾·布蘭代斯和布魯納的人文地理學著作中,也包含了種族和民族地理學的內容。但是,雖然民族地理學和民族地理學仍然是民族學、民族學和地理學之間的邊緣學科,但研究者多是民族學家和人種學家。

各地人口的數量、分布和遷移是重要的地理現象,是人文地理學家十分關註的問題。維達爾·勃蘭特的《人文地理學原理》第壹章論述了地球上人類的分布和密度,以及各大洲的人口情況。第壹次世界大戰後,鮑曼分析了中歐人口的地域分異,瑞典地理學家德·耶爾對瑞典的人口分布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制作了人口分布圖。從此,人口地理學成為人文地理學的壹個分支。

社會地理學在空間上分析社會現象,研究各種社會類型的區域分布,分析比較它們之間的關系。在討論人地關系時,強調社會因素對地域文化景觀和生活方式的影響。研究內容包括人口、聚落、民族、宗教、語言行為、歸納等地理問題,致力於解決社會問題。

文化地理學從人類文化的空間組合角度解釋各種文化要素如何使不同地區具有各種地域特征,研究對象和內容與社會地理學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前者旨在研究不同社會群體的地域特征及其與環境的關系,後者旨在研究人類創造的文化區域。有些學者把社會地理和文化地理的內容稱為社會文化地理。

雖然人文現象的分布、擴散和變化受到自然環境的制約,但社會、經濟、文化和政治因素,特別是社會生產方式和社會經濟制度,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人文地理學可以說是地理學中的壹門人文或社會科學。

人文地理學的研究特點不僅是綜合性、區域性和動態性,而且是以人文現象為研究對象的特點。其研究對象雖與社會科學有相通之處,但註重地域分布特點和人文現象與地理環境的關系,與社會科學有所區別,從而形成其獨特的理論和方法,成為壹門跨學科的邊緣科學。

人文地理學作為地理學中接近人文或社會科學的學科,不僅采用傳統的方法(如實調查、使用地圖等。)和現代方法(如航拍照片、衛星照片、地理模型等。),還引入了大量的社會科學方法(如抽樣調查、量化技術、心理學和行為研究方法)。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的空間分布及其相互關系的學科。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是兩個密切相關的組成部分。因此,人文地理學的發展對地理學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人文地理學與經濟學、人口學、政治學、環境科學、生態學、區域科學和行為科學的結合,有助於解決世界資源短缺、人口危機、自然災害、環境汙染和生態平衡以及城市問題,特別是對國家和區域經濟發展規劃。

人文地理學目前仍是眾多分支的松散結合,有待進壹步發展。此外,對人地關系的理論探討、定量統計方法、模型和系統的應用、行為科學的引入和實際社會問題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

雖然人文地理學還存在壹些問題和薄弱環節,但在現代社會發展中,人(尤其是人的素質)的作用和科技的作用越來越明顯,使得地理人文文化的趨勢加強。人文地理學地位的提高將使地理學的發展進入壹個新的階段。

  • 上一篇:三元有吉日是什麽意思
  • 下一篇:傳統品牌推出新能源汽車。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