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局勢動蕩。為了保護故宮的藝術品,故宮文物開啟了浩浩蕩蕩的南遷之路,這也是戰亂之年。故宮決定出版《故宮日歷》。在新舊交替之際,它滿足了人們對“故宮”的渴望,敲打著人們的神話,也承載著對古代藝術進行啟蒙的使命。
2009年底,生活中的壹切都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但博物館似乎有點“冷”。我們向往過這個,但總覺得離生活太遙遠。此時,故宮出版社決定重印《故宮日歷》。壹年壹個主題,壹天壹件文物,記錄日子,了解歷史,才有可能“把故宮帶回家”。
到了2022年,節奏更快,壓力更大,我們會發現這片土地充滿了:生命的儀式感,文化的傳承,對藝術和美的敏感...
人們開始註重精神上的富足,各種文化藝術領域逐漸興起,讓人壹時眼花繚亂,難以取舍。突然有壹天,他們壹轉身,發現書桌上的故宮日歷壹年又壹年的沈寂。然而,4000多件文物被介紹給我們。經過仔細計算,2022年的故宮日歷恰逢其時。
牛輔和隋欣豐年和書香
正好是新版日歷的收官之作。不知道是感動還是感覺。期待它陪伴我,再度過壹個值得珍惜的12年。
——1933-1938——
故宮日歷,民族藝術啟蒙。
山海關1933淪陷。為了保護文物,故宮博物院理事會決定將部分文物分批運往上海,這是歷史上第壹次故宮文物南遷。也正是在這樣壹個多災多難的年份,當壹代傳承人都在搶著搬運文物的時候,故宮的前身馮華先生編撰了壹本定制的小冊子——版《故宮日歷》。
▲版故宮日歷
帝制的終結,舊的已經過去,新的欲望已經到來。在眾誌成城之初,這本《故宮日歷》不僅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也成為了大眾了解故宮的壹個窗口。也揭開了宮廷生活和宮廷文物的神秘面紗,成為普通人了解古代藝術的啟蒙。
在很多老畫家的記憶裏,戰爭年代缺乏素材,故宮日歷的每壹頁都是他們的描寫對象。可以說,宮歷從誕生之初,就是宮廷文化乃至中國文化的載體。
所以在1933到1938的出版期間,有人形容這種歷法是“震驚世界”、“獨霸天下”,這種歷法也被稱為“社會頭號禮物”。
▲1935版故宮日歷頁面
學者俞平伯曾把《故宮日歷》送給他的老師周作人。作家梁實秋在信中也提到了自己獲贈《故宮日歷》:“我會收到壹份《故宮日歷》,可供查閱,每天都會有古董照片(2月20日和5月24日重復),是日歷中比較好的作品。謝謝大家。”
——2010-2022 ——
新時代,傳統文化更多可能。
歲月流逝,時代隆隆,那些“禁宮深處的文物”不該被埋沒。要知道,故宮有1863404件(套)。就算每天看100件寶貝,也要看將近50年(當然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寶貝都是整天鎖在倉庫裏的,這種情況很少見)。
為了喚醒“沈睡多年的歷史”,傳承保護文物、傳播傳統文化的初心,2009年底,故宮博物院出版社決定在1937版的基礎上,再次出版通俗故宮日歷。
▲2010版故宮日歷
新版故宮日歷在繼承舊版的尺寸、版式和部分字體的基礎上,對內容進行了優化和創新,融入了“十二生肖”的元素,作為日歷或隱或顯的主題線索。
然後根據歷年的主題對海量產品進行系統梳理,包括服飾、繪畫、書法、陶瓷、青銅器、雕塑、玉器等。,可以稱之為生肖文化和所選題材的文化小。
而且考慮到我們碎片化的閱讀習慣,日歷引入了“國寶日讀”的概念,配以精美的文物圖片和簡短的文字描述,每天讀壹次,每天享受壹次,每天學習壹次。由於集日歷的書籍化、實用性和藝術普及性於壹體,故宮日歷深受讀者喜愛。
如此全面、系統、便捷的方式,既加深了讀者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知,又實現了大眾“把故宮帶回家”的願望,不經意間將文化藝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
正因如此,故宮日歷也成為了宣傳傳統文化和古代藝術的通俗讀物,也成為了博物館的壹張著名名片。
|醜牛送祝福,生肖又是壹輪。
明代劉在《人的譜系》中說:“六畜之中,對世界有貢獻而對人無害的,只有牛和狗”。
對於中國人來說,有兩個圖騰載體尤為重要,壹個是天上翺翔的龍,壹個是地裏耕耘的牛,壹個是虛的,壹個是實的,壹個是心中的理想,壹個是腳下的路。
那是養育了壹代又壹代孩子的土地。作為象征農耕文明的“牛”,它總能喚起我們對前人遙遠而久遠的回憶。
在十二生肖中,牛排名第二。它是中國人踏實、勤勞、不怕吃苦的精神體現,也象征著風調雨順、和平繁榮。
2022年不僅是牛年和幸福年,也是新版故宮日歷發布的第十二個年頭,是十二生肖的收官之作。因此,這本日歷也被賦予了更加珍貴的心。
每個月文物精選結合季節,圍繞“牛”、“耕”、“收”等主題,為讀者呈現壹幅“牛輔迎新年,豐年莊稼粟飄香”的吉祥畫卷。
結合年、月、日及節日、節氣、七十二候等內容,堪稱“農耕文化”的縮影
妳總會看到生活在珍貴文物中的各種“牛大哥”,向妳走來,給妳送去祝福。
比如1月的“牛迎豐收年”主題,選取了五牛圖所代表的威武加持的牛,為今年的豐收定調。而且在這個月裏,妳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牛的形象,有玉牛、石臥牛、青銅牛、陶牛。
▲唐涵予《五牛圖》部分
玉牛頭、石臥牛、青銅牛、陶牛都包括在內,蔚為壯觀。
三月,“幸運的牛得到幸福”講述了牛被用作儀式器皿和學習文具。商代雙耳青銅鼎中的牛頭紋、漢代作為裝飾件的青銅鎏金牛頭、明代弘治時期描繪金牛紋的宮廷器皿等珍貴產品均有出現,顯示了古代人民對牛的喜愛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威嚴感。
在四月的“農織為本”中,曹素功關於農織的詩和墨被選中。梅的“綠色領域的傑作”包括幾個胤禛農業和編織圖集。這些畫色彩淡雅,細膩精致,將農耕編織的細節壹壹詮釋,十分傳神。
在這份日歷中,妳可以看到古人尊重四季的自然觀,處處追求勤勞的文化趣味,壹種遙遠的親切感撲面而來。
|《故宮日歷》會讓時間變得寶貴。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任何信息對我們來說都很容易,但也失去了穩定的力量。匆忙的生活缺乏儀式感。日歷告訴我們日子需要被刻上。
從1933誕生至今,故宮日歷已經走過了近88個年頭。2009年重刻時,已近12年。它與歷史、文化、審美、情感有關,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默默的存在。
即使是偶爾的瀏覽也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壹些力量。所以故宮日歷除了自用,也成為了很多讀者送給親朋好友的好禮物。
2022年,故宮日歷延續了簡約雋永的風格。“故宮日歷”四個字,沿用了漢代史晨碑集字而成的1937版日歷封面的字體。
封面字體以生肖圖案的亮色燙金鑲嵌,與象征宮墻的紅色相呼應,彰顯宮廷審美。
為了防止,塑料包裝上增加了“故宮日歷”字樣的防偽標識。
在ribbon的書簽處,還印有“故宮日歷”的名字,請讀者朋友們仔細辨認。
書脊處的“線狀”設計向故宮日歷的裝訂傳統致敬,翻頁自然,可以180平攤,方便閱讀。
翻開日歷,左邊是故宮產品,從繪畫、雕塑到服飾、器物,應有盡有。每天壹張文物圖,不要每天重復。短文描述,即歷史淵源或典故,可在10閱讀。
右邊是日期詳情。除了日歷信息,它還是壹頁微型字帖。它的字體全部選自故宮收藏的古楷書、隸書碑拓,每天臨摹、學習漢字也是壹件優雅的事情。
有水平線可以記錄。隨心所欲地寫心情隨筆,記錄日常生活,隨歲月流淌。
過完年,還可以在日歷後面看到今年的文物索引,方便復讀。回首往事,我或許有壹種頓悟:天道中總有物,萬物皆有歷。
|經典版,但是私人訂制。
除了紅色經典紀念版,故宮日歷還推出了經典版。
經典金色調,采用浮雕燙金工藝和磨邊燙金工藝,奢華高貴。
以上是關於生肖日歷的日常展示,關於文物的分享。看了電腦桌面日歷,希望這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