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農業質檢萌芽時期,新石器時代(1,000 ~ 4,000年前)已有粟、黍、稻等作物的栽培;飼養了狗、豬、牛、羊等畜禽;發明養蠶,使用蠶絲;發明酒;發明了鉆井。2.在農業技術的最初發展時期,夏商周(約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711年)發明了歷法來指導農耕;使用金屬農具;使用存儲;物候學被廣泛用來表示耕作;花園出現了,開始培育果樹和蔬菜;有溝系;壟作出現;有農作物品種的記載,形成優良品種的概念;發明大麻漚制脫膠技術;創造腌制蔬菜和冰蓄冷技術;使用除草和蟲害控制技術。3.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精耕細作的技術利用杠桿原理發明了提水工具——橘罐;鐵農具的使用,以及鐵犁的出現,牛耕把畜力直接用於農業生產;“糞種”技術的出現和施肥在先秦典籍中均有記載;壟作農業的發展——耕作方式的形成;“本土化方法”的出現和以肥換土技術的創新;根據土質、土壤顏色、濕度、鹽分、肥力來區分土壤,啟動土壤分類;農業區劃的思想開始萌芽;戰國時期出現了“四種五獲”、“壹歲再得”的技術,復種開始出現;創造“註水填淤,灌鹵地”的敷淤壓鹽技術農書神農、夜老出來了,農書呂春秋《商農》寫成了。4.秦漢時期(公元前2265438年+公元0 ~ 280年)犁耕的重大改革和北方旱作農業技術體系形成過程中犁壁的發明;發明了陽古琴扇;原始二十四節氣的形成;植物蛋白制成的豆腐;發明運河,修建地下通道;紫花苜蓿傳入中原;廣東海南島已種植棉花,織成“廣布”;壟作技術的進壹步發展形成了“代田法”;中國最早的條播農具出現在關中;《漢書》中已經記載了“蓋屋晝夜生火”的種菜大棚。間作和套種技術已應用於園藝;大田生產采用種肥與防蟲相結合的“播種法”和基肥追肥技術;創造了古代高產栽培技術“區域種植”法;穗選擇方法和嫁接技術已有記載;滲灌技術出現;創造育苗技術;對植物變異現象有清晰的認識並做出初步的解釋;創造了“將小麥入庫,烈日暴曬,丟入烘幹機”的小麥儲藏方法;利用虹吸原理創造壹個可以翻轉的提水灌溉工具和壹個提水工具“渴鳥”。偉大勝利之書出版了。兩晉南北朝時期,用凸輪旋轉法制造水動力連續磨床(公元265-580年)和連續磨床。北方形成了耕、耙、漚等抗旱耕作技術;創造單收、單收、單存單收種子防雜質保存技術,會有種子預留田;創造鑒定種子發芽率的技術,浸種和催芽技術已經使用;烘焙領域技術開始出現;創造小麥熱儲防蟲技術;中國最早、最完整的農業巨著《齊·姚敏書》問世。5.中國南方水田農業技術發展過程中,隋唐五代(公元581 ~960年)創造了灌溉工具水車(卡車)。牡丹成為唐代名花,創造了盤花和盆景技術;創造壹種踩糞積糞的方法;創造了農田機具人力犁,創造了“晚上放火,站在旁邊,燒著燒著”的火燒誘殺蝗蟲技術,是年努力14萬噸抓蝗蟲;開始人工培養真菌,創造茶籽沙藏技術;屈原犁已應用於生產;太湖水網圩區初具規模。中國最早的農具專著《雷蕾經》出版發行。到了宋代(960~1297),開創了竹子開花的疏伐再生技術;江南推廣稻麥兩熟制,江淮流域推廣占城稻。使用移植工具養馬;創造豆芽技術;中國頒布了第壹部農田水利法;硫磺和石灰等礦物質曾被用作肥料;創作花卉,促進“唐華”的培育;使用水田碎土、平土、拌泥的工具;利用風力利用風車(風動翻車),我國南方水田耕作采用深耕、晾曬、冷凍、田間熏蒸等措施促進土壤熟化,形成了我國古代“地力常新、旺盛”的理論;采取了系統的技術措施培育水稻壯秧,得出了“以糞通情”、“以糞入藥”的合理施肥原則。雜肥漚制、餅肥發酵、燒熏土等積肥制肥方法均有記載。設置糞舍,註意肥效保存;中國最早的關於華南農業生產的農業著作《陳輔農書》印刷發行。中國頒布了第壹部害蟲防治法。元代(公元1280~1368)出現了蔬菜冷床育苗技術。棉花從邊疆傳入內地有南北兩種方式;鋤頭是中耕除草和培土的組合工具,由畜力牽引,用於農業生產;中國紡織專家黃道婆在家鄉松江傳播棉紡技術;創造綠色飼料發酵技術;創造溝壑和梯田,以控制鹽堿地;采用人工接種技術栽培食用菌;現有的耕地支持工具——李陵島;水田使用“揮”、“爪”等中耕除草工具;高轉鼓、水旋車等運水工具已應用於生產;生產使用開溝、播種、施肥、壓拋糞種、拖運車等聯合作業工具,生產使用麥麩、麥稭、麥籠等小麥收獲配套工具;壹、現存最早的農田地圖集《王鎮農書農氣地圖集》問世;中國現存最早的農業氣象學專著《田家五行》出版發行。6.明代(公元1368~1644年)南方雙季稻傳統農業技術的進壹步發展和不斷改良,采用了連作、間作、混作等栽培方式;中國西北地區創造了抗旱的“沙場”栽培技術;套種深耕技術出現;出現了由有機肥和無機肥組成的混合肥料“糞丹”;福州地區已實行雙季稻、冬小麥輪作的三熟制;創造養鴨治蝗技術;玉米、紅薯、煙草、馬鈴薯等重要作物先傳入中國,後傳入;谷物選擇已被記錄;創造“親田法”,依次增加剩余耕地;用骨灰粉作肥料,用骨灰浸泡幼苗根部;小麥苗在農業生產中應用廣泛,水稻已采用觀苗施肥技術;在太湖地區和珠江流域創建“桑魚塘”,實行糧、桑、魚綜合治理;甘薯的留種、育苗和繁殖技術出現;記錄絞犁(即代用犁,也稱代用犁架)的形狀和結構;了解蝗蟲的生長發育過程和蝗蟲產卵規律,提出了清除蝗蟲孳生地消滅蝗蟲,用砒霜拌種控制地下害蟲的方法。出版發行了中國最早的野生植物專著《救災草藥》、《水稻品種專著》、《李生玉井米制品》、《申氏農書》、《補益農書》。用傳統的陰陽五行學說解釋農業技術原理的農書《農說》,中國大型綜合性農書《農政全書》問世。清代(公元1644 ~ 1911)用“冬月種植法”促進春化,用海水灌溉稻田。出現了單穗繁殖技術,培育出了優良的水稻品種——禦稻。北方有糧麥菜兩年輪作復種三種方法,總結了因時、因地、因地對作物合理施肥的經驗,創造了深翻鹽綠肥控堿技術。出版了中國最早的甘薯栽培專著、棉花栽培專著、大型官方農書《計時通考》。書中刻有小麥500多個品種,水稻3000多個品種。7.現代農業中雜交育種、輻射育種等常規育種技術(1911 ~ 1949)(1949 ~);抗蟲棉等農作物新品種選育,旱稻、雜交水稻等雜種優勢利用;組織培養、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等高新技術應用於新品種選育;化肥、微量元素肥料、菌肥等。應用於種植生產;大川園藝作物生產應用地膜覆蓋、保護地栽培、無土栽培和工廠化育苗移栽技術;應用噴灌、滴灌、人工降雨和防雹技術;化學除草、植物生長激素等高科技產品的應用;遙感技術、飛播造林、飛防、田間作業農業機械化、農田微機監控管理等。
上一篇:高分!!雲南蒙自有武術學校嗎?妳叫什麽名字?下一篇:中國古代有哪些文學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