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概論》的復習資料和文獻,在WAP上看可能很差。建議您優先選擇TXT或者下載源文件到本機查看。中國文化復習資料介紹1。知識題1。華夏文化又稱中華文化、華夏文化、炎黃文化。2.中國文化可以分為四種: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精神文化、語言文字文化。二、名詞解釋1、文化產品廣義上的文化產品是指壹切由人類創造並提供給社會的有形成品,既包括物質產品,也包括精神產品。狹義的文化產品是指精神產品。純實用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具、能源壹般不叫文化產品。2.文化內涵事物的文化內涵是指不屬於狹義文化的事物的人文特征。3.文化現象是指人類文化發展過程中的某種外在狀態和聯系。文化現象包括文化現象。4.文化事件當壹種現象以同樣的形式再現時,它現在包含著在某個歷史時期、某個國家的文化發展中有規律地成為典型的、象征性的東西。這些現象被稱為文化事件。5.文化觀念壹定時期某壹層次或某壹行業的人對文化問題的態度和看法或在某壹文化事件中所表達的意識形態,如價值觀、審美觀等,稱為文化觀念。6.文化思潮某種文化觀念和與之相關的文化事件在壹定時期、壹定背景下對社會產生廣泛影響,並為大多數人所認同和追捧,形成壹種趨勢,稱為文化思潮。7.文化政策是指在壹定時代和壹定社會條件下,行政機關就文化疆域問題所頒布的相關規定和對策。8.兩個文化層面指的是上層文化和底層文化。上層文化是宮廷文化和上層文人創造並擁有的文化。底層文化是指民間文化,即由廣大人民群眾及其獨立於統治階級的精英所創造和擁有的文化。三、問答1、“文化”的名稱來源A“文化”的本義是“錯畫”,即花卉圖案。在人類認知領域,“文”是指後天的道德修養,與表示先天素質的“質”相對。在政治領域,“文”引申為“文化治”,即禮治與“武”相對B“化”的本義是改變事物。包括宇宙產生後的“進化”和“分化”。2.文化的古今意義A 1中國經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後天修養和精神物質創造。修養屬於改造主觀世界的領域,創造屬於改造客觀世界的領域。基於對漢語中“文化”概念的傳統解釋,學術界常將其翻譯為英語文化。文化的本義是指人類創造的物質文明,因為物質創造包含了人類的智慧和精神文明,兩者很難完全割裂開來。3.廣義文化和狹義文化的定義A: 1廣義文化是人類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所創造並賴以生存的物質和精神存在的總和。要把握三點:廣義的文化是與人及其創造活動相關的,是以人為中心的概念;b廣義的文化是壹個歷史概念,涵蓋了人類歷史的全過程,是壹個繼承和發展的綜合概念;廣義文化的外延包括所有的物質和精神創造。狹義的文化也叫人文文化,是壹個社會集體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通過傳承和積澱而形成的自然凝聚力。要把握三點:狹義的文化不僅是以人為中心,而且是以人的精神活動為中心,即以對物化世界及其人文精神的觀察為核心。b狹義文化關註的不是個人的精神活動,而是通過歷史傳承積累起來的成人體系的人文精神。c狹義文化既註重全人類的普遍性,又註重不同民族、階層、群體的人文精神特征。因此,狹義文化的定義不僅適用於人類文化學,也適用於民族文化學、國家文化學等特定領域。4、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化及其特點A: 1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於其他民族的文化差異和特點,這是劃分民族的標誌之壹。相反,在社會學領域,民族性也是文化劃分的基礎。以民族特色為標誌的文化,就是民族文化。它的特點是每個民族的文化都不會失去鮮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中華文化,又稱中國文化、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是壹種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以壹個國家為分裂文化的社會,是建立在多民族國家的文化基礎上的,即統壹國家中同壹民族的文化。民族文化基於壹個國家獨特的歷史和國情。其特點是中華文化是多維的,是由中國56個民族組成的* * *同構文化。5.傳統文化與對傳統文化的錯誤理解A: 1中國傳統文化是指起源於中華文化,由中國各民族共同創造,經過長期歷史發展積澱而成的文化。2誤解有些人把傳統文化等同於古代文化,認為重視傳統就是復古。他們甚至認為傳統和現代化不能共存,或者說現代化壹定是反傳統的。這種理解恰恰忽略了現代化的過程仍然是傳統文化發展的壹部分。傳統的現代化和民族特色,也就是中國特色,壹旦被否定,就與我們所追求的目標不符。有些人認為弘揚傳統就要拒絕引進和借鑒,或者認為中國傳統和西方文化是截然對立的。這種理解也是片面的。任何壹個民族傳統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會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響,而壹旦其他文化成為現實,也就是說,這些吸收的外來文化壹旦與自己的文化融合,就會成為傳統文化的壹部分。6.文化傳統及其性質答:每個民族和國家的文化都是因時而異的,具有壹定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文化傳承是貫穿民族和國家各個歷史階段的各種文化的核心精神。這種核心精神也是上層文化和下層文化所擁有的,盡管他們的表達方式並不完全壹致。其性質是文化傳統具有壹定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傳統不是不可改變的。7.關於中國文化分支的知識答:文化的分支是二分法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分法的物質質、制度、精神,四部曲物質、制度、習俗、意識形態價值取向或物質、制度、精神、語言。以及更多的分類方法,如物質、社會關系、精神、藝術、語言、習俗等。本課程采用四點法生產生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觀念與精神文化、語言文字文化。8《中國文化概論》課程與中國文化史的區別答案:中國文化史主要以中國文化的歷時演變為主線。《中國文化概論》雖然有壹定的篇幅來梳理中國文化的發展,但其目的是讓學習者對中國文化的發展有壹個大致的了解,從而樹立壹個傳統的文化史觀念。第壹章:中國文化的地理背景。知識專題1。饑荒主要指旱災、水災、蝗災、風災、冰雹等。2.司馬遷把當時的世界劃分為四個基本經濟區:山西地區、山東地區、龍門-碣石地區以北的農牧交錯帶和江南地區。中國現代自然地理區劃分為東部季風區、西北幹旱區和青藏高寒區。3.在保護自然方面,古代壹個重要的觀點就是孟子的不違天道時觀。4.在保護西北地區環境方面最重要的作用是南北朝至中唐時期馬牧場的廣泛分布。5.古代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另壹個重要措施是開鑿運河。春秋戰國時期,楚、吳、齊、魏都修建了運河,如漢溝、峽。吳的運河與黃河和吉水相連。從秦漢到南北朝,挖了很多河。秦漢時期,有連接湘江和漓江的靈渠,加強長江水運的草渠,還有貫穿河北平原的白溝、平陸運河、全州運河、新河和曹麗運河等,先秦時期的各種舊的輸水溝渠也得到改造。魏晉南北朝時期形成了連接江河、淮河、河海的運河體系。此外,廣濟河、金水河、惠民河和汴水河也進行了疏浚,被稱為曹彤四大河道。還有京杭大運河的開通,北起通州,南至杭州。6.古代開發利用的主要失誤是過度開荒和過度開采森林資源。北方砍伐森林的災難性後果更為嚴重。長江、黃河、淮河的危害越來越大,與片面的重農思想有關。兩個名詞解釋1,三個自然區觀察中國地理的自然面貌從現代地理學的角度來看,廣袤的中國疆域可分為東部季風區、西北幹旱區和青藏高寒區。2.古九州即冀、燕、青、徐、楊、荊、虞、梁、雍九州。冀州西河以東,東河以西,兗州古濟水河與黃河之間,青州渤海與泰山之間,徐州黃海、泰山與淮河之間,揚州淮河以南,大海以西,荊州荊山以南,恒山以北,荊州荊山以北,黃河以南,四川盆地漢中涼州華山以南,永州西河以西,黑水河以東。《尚書·龔宇3》。地方誌時期,我國大部分地方都有明清時期的地方誌,對區域氣候做了較為詳細的記錄,尤其有助於了解各種異常氣候造成的災害。因此,竺可楨將公元1400年至1900年的第三次大氣候時期稱為“地方誌時期”。地方誌時期也被稱為寒冷時期。4.儀器觀察期由於1900以來就有測量溫度和氣象觀測的儀器,竺可楨把這段時期稱為“儀器觀察期”。5.地理概念不同於現代的領土概念。指的是中原文化中心與北方更廣闊的草原遊牧文化的關系。6.曹彤四大運河是指四條人工運河,即汴河或通濟河、廣濟河、金水河和惠民河。三、問題1、關中與陜北的位置及其對中國文化的影響關中與陜北的地理位置在中國極其重要。關中地區是四面封鎖之地。黃河西、北、東三面被秦嶺、西北的六盤山、賀蘭山北的陰山、東的呂梁山和銅官山環繞,水鏡和渭水穿流而過。而且此地經濟富庶,交通便利,可攻可退可守,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繁盛之地之壹。周、秦、漢、唐都在這裏建都,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山西省北部位於山西省的高原上,也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據說堯舜時期在山谷的南部建立了都城。山西北部與蒙古高原相連,是內遷的北方民族進入中原的重要途徑。再加上太行山的壹些斷層可以直通華北,所以壹直說山西“天下第壹”。總之,正是由於關中和陜北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僅大量的人口聚集在這裏,而且便利的交通讓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對中國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2.中國的地形特征答:中國位於世界上最大的大陸歐亞大陸的東部,東臨浩瀚的太平洋。在中國境內,地勢西高東低。第壹步是西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是中國大江大河的發源地。第二級是青藏高原向東到北海八鬥,2000m以下到1000m。有雲貴高原,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汾河流域。第三階梯北起大興安嶺,貫穿太行山,南至巫山線以東,雲貴高原東緣。它的平均海拔不到500米,沿海地區甚至不到50米。3.中國地理總體特點答:作為歐亞大陸的壹部分,中國的地理面積差異並不比整個歐洲大多少。雖然地形復雜多變,但不失大陸的完整性。首先,許多河流像血液壹樣連接著大陸的廣大地區。其次是地域準入。雖然地形多樣,山多,但無論地勢多陡,大自然總是留給人們便利的交通。大致沿著渭水、黃河、吉水,從遙遠的古代就形成了連接東西的交通線。與這條東西向線相交的是三條南北向交通線,壹條在太行山以東不遠,北起曲陽,南至河南新鄉,另壹條在太行山西側的汾水河流域。更西部的壹條從陜西南部的Xi安開始,穿越崇山峻嶺,到達北部的榆林和府谷。4.過去幾千年的氣候變化和饑荒。答:中國大部分地區屬於氣候遼闊的溫帶東部地區,地處季風氣候區。降雨有明顯的季節性和災害性,幹旱多,其次是洪水和相關的蝗蟲病蟲害。過去五千年的溫帶氣候也發生了變化。著名學者竺可楨指出,中國五千年來氣溫變化的總趨勢是由暖轉冷。他把過去5000年的氣候變化分為四大時期:3000年前的溫暖期——1100年前的寒冷期。具體表現為溫暖程度低於溫暖期的壹個短時期。氣候與饑荒和疾病的情況直接相關。饑荒主要是指旱、澇、蝗、風、雹等水災,其次是瘟疫和旱災,再其次是蝗災,所以饑荒和疾病是相互聯系的。總的趨勢是頻率越來越密。像這種趨勢,後來鼠疫的流行越來越嚴重。5.地理條件對中國文化的諸多影響A: 1遼闊的地域決定了中華文明的道路和文化走向。世界上幾個古老的文明,古埃及,發源於尼羅河和巴比倫,發生在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古希臘文化起源於地中海的半島和島嶼。中國文化的發源地雖然也是黃河流域,但依靠的是其眾多支流形成的蜿蜒濕潤的地域。2.“大壹統”的概念是在廣大地區形成的。3地理特征與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地理是指中國原始中心的形成與北方更廣闊的草原遊牧文化的關系。6.地理特征與文化命運自中原文化中心形成以來,就與更廣大的北方草原牧歌文化發生了沖突與融合。據文獻記載,這些北方少數民族最早的民族有匈奴、鮮卑、突厥、契丹、黨項、金、蒙古、滿族。除了滿族,這些民族基本上都是在前壹個民族遷徙,草原空虛的時候,從原來的居住地跳出來充當新的高原主人。中原政治興盛的時候,他們四處遊蕩,研究中原的文化體系。有些人被強大的中原王朝打敗,或遠遷或內遷。前朝政治混亂衰弱時,大舉進攻,然後進入中原,造成中原固有居民南遷,他們成為中國原始文字的接受者和新的創造者。經過短暫的停滯,文明沿著中原確立的文化方向升溫繁榮。每隔壹百兩年或稍長壹點的時間重復上述情況。雖然這種回復被重復了很多次,但值得註意的是,中原文化壹直在帶動著各個地域文化的同步發展,從而形成了中華文化的歷史命運。7.廣闊的地理舞臺和悠久的中國文化歷史為中國歷史的發展提供了壹個旋轉舞臺。世界上的古埃及和巴比倫文明都被毀滅了。原因很多,其中壹個應該和它的地理條件有關。兩河流域和尼羅河流域周圍都是廣闊的沙漠,人類能夠生存的地方是如此之少,人與人之間對於生存之地的爭奪太過殘酷。雖然中國文化起源於中國的黃河流域,但其廣闊的地域為它準備了壹個潛在的歷史舞臺。每當北方邊疆民族大舉南進時,中原的文化人都有壹個南方國家作為後方。所以每當北方進入全國壹體化,南方就進入發展高潮。其實南北朝時期,中國的文化中心南移,然後經濟中心南移。所以在中國歷史上,這樣的南北對峙經常發生,南方的經濟高潮和北方激烈的民族融合同時構成了南北不同的歷史觀。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同時充當了這壹文化高潮的兩個歷史階段。文化中心和經濟中心從西北向東南逐漸移動,是中國幾千年歷史發展的總趨勢。寬闊的旋轉舞臺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先決條件之壹。8.形成地域文化的幾個因素A: 1自然環境決定了壹個地區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狀態。2地理條件特殊或獨特。3特定地區的人有明確的地域意識,與其他地區的人形成競爭關系。4典型人物的潛移默化也能帶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9.先秦時期幾個重要的文化區域答:先秦時期是區域文化大發展時期。儒家文化發源於齊魯,法家文化發源於三晉,道家和楚辭文化發源於南楚,經過融合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的主幹。10.初唐南方文化概況。唐初南方的形勢有了很大的改善。丹陽、毗陵和吳軍已經是文明之地。嶺南20多個縣已經有了南海、膠東等人傑地靈的城市。11,地域文化在統壹文化中的作用答:1從邏輯上講,壹開始就不存在所謂的正統文化。當初中原文化其實是壹種地域文化。經過壹些吸收後,它上升為壹種正統文化。所以地域文化是正統文化的資源。屈原“以楚聲寫楚語”的文學是中國古代文學傳統的根源。區域文化的相互融合可以產生文化的典型人物和作品,從而弘揚正統文化,作用於區域文化的發展。壹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有時會面臨各種深重的災難。我們的文化從未斷絕,地域保存的貢獻真的很大。12、古代保護資源的措施答:1在農忙季節,為了保證糧食豐收,不要求人們服役。2.在大池塘捕魚不需要太密集的網來保護魚類繁殖。而且壹些大型狩獵活動壹般安排在秋季,以保護哺乳動物的繁殖。3.砍伐樹木要在壹定的時間進行,甚至朝廷禁止私自砍伐樹木,山林資源歸王朝所有,這在壹定程度上保護了森林免受亂砍濫伐的破壞。4.皇室建造了大量的園林和陵墓,對保護環境也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5.政府倡導和領導的植樹造林運動使全國開展了大規模的綠化。6.13,古德爾吉用自然成就回答:壹、開荒;二是水利建設;第三,運河開挖。14.古代利用自然的壹些錯誤應該得到解答。開發利用大自然的主要失誤是過度開墾土地和過度開采森林資源。北方森林砍伐的災難性後果更加嚴重。長江、黃河、淮河的危害越來越大,與重視農業的片面思想有關。第二章中國文化的歷史發展。1.知識專題1。大約壹萬年前,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在此之前是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大約在4000年前結束,持續了五六千年。農業的研磨和鉆孔、制陶和石器是新石器時代的三大文明成就。2.五帝的譜系是黃帝、顓頊、高辛、堯、舜。上中忠於君主,盡自己最大的努力。4.夏是中國第壹個王朝,從公元前21世紀到公元前17世紀,歷時近500年。5.商朝建立於公元前65438年+07世紀初至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65438年+0世紀中葉* * *歷65438年+07世紀365438年+0王。6.從公元前11世紀中期到公元前771年。7.夏文化的重要特征是“服從命令”、“親民”、“遠離鬼神”。8.商文化的重要特征是“敬神”、“治鬼”、“先鬼後禮”。9.先秦時期重要的道家人物有老子、莊子10、韓非子。165438+ 12.陰陽家以戰國時期的鄒衍為代表。13、秦漢時期是中國封建王朝的成長時期,也是中國王朝政治的第壹個繁榮時期。* * *經歷了四個朝代:公元前2265438年秦公,公元前206年西漢,公元823年新朝,公元24220年東漢。14,三公,即丞相、太尉、欽差顧問,15。當地秦、西漢時為郡縣二級制,東漢時為三級制。縣級以下有鄉、亭、村。16,皇帝之下是所謂的“三公”,即宰相、太尉、欽差大臣。17漢武帝時,宰相的權力分為、司馬和司徒三部分。除了造紙術,火藥、指針式和活字印刷術都是在唐宋時期發明或廣泛使用的。18,人民力量的發展,商業的繁榮,使得原來的雕版印刷已經不能滿足需求。北宋時期出現了活字印刷。它的發明者是畢升。孟茜碧潭出現於北宋。19,田主教的三位學者是利馬鬥、徐光啟、李之藻。清朝初三明朝滅亡,強烈刺激了壹代有誌之士。因此,明末清初出現了以“三前輩”為代表的對中國文化歷史的深刻反思。三先生指王夫之、顧、黃宗羲。20.清代文學藝術也有很大成就,如曹雪芹的《紅樓夢》、吳的《儒林外史》、蒲松齡的《聊齋誌異》以及其他戲劇,如洪升的《長生殿》和孔的《桃花扇》。二、名詞解釋1,新石器時代人類從大約1萬年前進入新石器時代到大約4000年前,左右延續了五六千年。新石器文化遍布中國的黃河、長江流域,以及東南、西南、華北、東北。其時間可分為早、中、晚三期,即仰韶文化前、仰韶文化前、龍山文化前。2.仰韶文化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因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遺址首次發掘而得名。時間在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之間。它以彩陶文化而聞名。3.龍山文化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因在山東省章丘縣龍山鎮城子崖首次發現而得名。時間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間。黑陶文化最為著名。4.三大文明成就農業、陶器和石器的研磨和鉆孔是新石器時代的三大成就。5.三皇五帝傳說“三皇五帝”是中國古代的傳奇時代。“三皇”的人物性格極不確定,但相似之處都是文化發明家。“五帝”形象的確定是黃帝、顓頊、高辛、堯舜。6、何景順昊天傳說姚為了“敬人”,命何去四方丈量壹年四季的頂點,將壹年定為366年“與閏月四時相合”。7.在祭天的時候,在古代,人們是按照季節順序祭天的。太陽、月亮和星星運行中的任何異常現象都會引起它們的恐慌。然而,在形式上對“天道秩序”的尊重中,卻存在著古代天文科學的動態實踐。人們處於壹種宗教的心態。最近也考了。。。嘿。,。又到考試周了。。我把自學考試《中國文化概論》的復習資料發給妳
誰有《中國文化概論》自學考試的筆記,急!!!我通過了自學考試00321《中國文化概論》。總的來說,這門課不難。學習的關鍵是圍繞教材的教學大綱,強調理解,因為很多知識點都是以記憶為主。因為每個人的學習方法不同,別人做的課程筆記不壹定適合妳。所以妳可以去自學書店買“燕園教育”或者“考過”的輔導資料,包括練習本和試卷袋。在練習冊中,根據教材的考點,劃出考試知識點,並給出壹些練習題進行練習。試卷包裏有幾套模擬試卷和歷年試題,可以在考前壹個月做。另外,試卷袋裏還有壹本小冊子,裏面收集了全書的知識點和考點。妳可以看看。很有幫助。關鍵是做題,根據題目找到相關章節。我就是這麽考的。我自己也考了很多年了,當時不需要考這門課。
哪裏可以找到《新聞學導論》的電子版?可以直接在網上搜索。
數學教材電子版急需,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推薦五年。這個不清楚。。。。。。高登人來了。
如果妳對自考/成考有任何疑問,不了解自考/成考考點內容,不了解自考/成考地方政策,點擊最下方咨詢先生官網,免費獲取復習資料:/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