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有哪些?

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有哪些?

中國傳統文化特點:1、重人事,輕視來生。這與農耕生產方式思想有關。中國總體自然環境較好,加之中國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四季有序,周而復始,這是形成中國文化特點的重要原因。人們住四合院,性格平和、做事中庸。而地處大西洋邊的西方,自然環境相對較為惡劣,迫使他們要去人定勝天、征服自然。2500年前,歷史的巧合,歐洲思想家亞裏斯多德在愛情海思考人和自然的關系。印度釋加思想家在恒河畔思考人和神的關系。而中國的思想家孔子、老子在黃河、淮河邊思考人與人的關系,仁與禮。周公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孔子:敬鬼神,而遠之。中華文化具有重人事、輕宗教,重現實、輕來生的特點。人類壹直靠軸心時代產生的思想生存,每壹次新的飛躍都要回顧這壹問題,並被它燃起火焰。馬克思把人類的童年時代分為正常的兒童、早熟的兒童、粗野的兒童,並認為中國文化是早熟文化。2、重生生,講求和合。重生生,《易經》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謂易。生生有三層含義:生而又生,連綿不斷(時間);有而又有,豐富多彩(空間);新而又新,日新月異(品種)。商湯: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反本開新,開物成務。和實生物,同則不繼。易有三種解釋,壹變,二不變,三簡易。這三種根本上體現生生不息。孟子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我們壹個很重大的責任就是把香火傳承下去,這裏體現了中國人的壹種特殊的終極關懷。講和合,中國人講天人合壹,順乎天,應乎人。既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又要響應人的基本需求,滿足人的生命發展需要。和而不同,整體的有機性,及整體、各要素之間的差異不同,就叫做“和合”。中國人認為三教也可以合起來。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很強,既個性突出,又廣收兼蓄,具有旺盛的生命力。3、重倫理、以道至上。農耕的自然經濟、血緣關系、宗法制度是重倫理的前提。家國同構、倫理本位、德主法輔、禮法合治是中華文化“倫理性”的特點,統治階級治國註重道德感化的威力,強調勸善懲惡,見賢思齊。這種“倫理性”的文化教育人民為理想而獻身,頌揚高尚的情操與名節。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社會根基,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法制度,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的社會政治結構及其意識形態。以修身為核心,以救世為目的。儒家的核心是禮和仁,孔子說,仁者愛人。孟子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儒家講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五常、五倫、四維,講求和諧有序,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德修養和人生境界。要求實行仁政,使社會成員都亨有生存和幸福的權利。推已及人,將心比心。修已安人,修身治國。儒家傳統思想作為中國封建社會中的正統思想,對幾千年來中國人的心理結構、文化價值、道德素質、風俗習慣等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為促進中國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4、重實際,追求穩定。農業文明簡單重復的生產方式決定了中國文化具有註重實際,追求穩定的特點。中華文化具有務實的精神和崇尚中庸特征。我們講究實事求是,合乎情理,對神也同時采取實用的態度,信則有,不信則無,或見神就拜,說不定有用。所以中國人壹般情況下不會走火入魔,歷來有憂患意識,同時也有樂觀心態。中庸之道是以平和穩定為旨趣的農人和農業自然經濟的產物。中庸尚調和,主平衡,反對走極端,提倡擇兩用中。它是中國式的智慧特征,體現在政治上裁抑豪強,平均權力和田產;在文化上能異中求同,求同存異;在風俗上則不偏不頗,同於壹體。在歷史發展進程中,中華文明靠中庸之道躲避了很多災難。5、重整體,講求變化:中國哲學講整體性思維,定於壹,壹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認為萬物渾壹,追求天人合壹。中醫講整體、辯證、渾然壹體。中國菜是多種佐料、菜混燒。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也。西方神學是對人生的終極關懷。中國習慣從抽象到具體,從務虛到務實。西方習慣從具體到抽象。認為細節決定成敗,主要矛盾解決了,有很多次要矛盾更難解決。同時中國人壹切隨機應變,講技巧變化、相反相成,講變則通,通則久。如:花無百日紅,日無千日好。將欲弱之,必欲強之;將欲滅之,必欲固之。

  • 上一篇:中國(或青島)加入WTO在經濟或發展中的作用。
  • 下一篇:中國十大傳統文化民間藝術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