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是壹定區域範圍內國民經濟各部門相互依存形成的有機整體。其構成要素是區域產業、產業空間布局和產業關系。
區域經濟發展經驗:國內主要的區域經濟合作有-
1長三角(位於長三角的江浙滬三省市)。
2華南經濟圈。包括中國的臺灣省、香港、廣東和福建省。
3環渤海經濟圈。根據國民經濟規劃,環渤海地區包括北京和天津,以及河北、遼寧、山東、山西和內蒙古的中部地區。青島就是其中之壹。
中國黃、渤海周邊地區
聯合國公布了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25個城市,黃海、渤海周邊的大連、天津、青島位列其中。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將加強區域經濟合作。
區域經濟合作的有利因素
(A)地理位置接近
黃海沿岸港口城市相互靠近,交通便利,發展經濟合作具有地緣優勢。
經濟互補性
黃渤海周邊城市明顯的經濟特點是經濟發展水平、產業技術、自然資源等方面的巨大差異,使得黃渤海周邊國際合作更具互補性。
(三)中日韓三國經濟發展重心轉移到黃海、渤海周邊地區。
近年來,日本經濟發展戰略的壹個顯著變化是,從註重加強與太平洋地區發達國家的經濟聯系開始重視東亞的重要性。
65438年至0986年,韓國土地開發院和內閣建設部制定了土地綜合開發計劃和產業布局再分配計劃,將90年代的經濟建設重點轉移到與中國隔海相望的西南沿海地區。
這也為黃海經濟圈的合作創造了更加有利的經濟條件。
(D)黃渤海周邊地方政府的自主權在增加。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中央計劃經濟開始向市場經濟轉型,中央政府部門的經濟職能不斷弱化,地方和私營企業的自主權日益增強,權力結構明顯由集權向分權轉變。
(5)黃渤海沿岸城市的發展戰略要面向黃海,面向國際。
日本九州黃海沿岸城市對環黃渤海經濟合作態度積極,正在努力為這壹經濟合作盡快進入實質性階段創造條件。黃海沿岸大部分城市都調整了黃海國際化戰略,制定了發展國際經濟文化交流的長遠規劃。
中國黃、渤海沿岸城市制定和完善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開放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保稅區,努力創造和改善有利於外商投資的環境和條件。
6.黃渤海區域經濟合作的制約因素
在世界經濟壹體化趨勢下,中日韓圍繞黃渤海的區域經濟合作不僅與歐洲無法相比,而且落後於亞太、北美和東南亞。東盟國家同屬亞洲地區,但十年前已經成功進行了增長三角的過渡合作階段,現在已經全面實現了區域經濟壹體化。
青島
青島三面環海,水產資源豐富,發展漁業條件優越,適合多種開發。海洋產業已形成壹定規模,具有良好的教育科研和自然資源優勢。青島科技發展基礎良好,海洋生物技術達到國際壹流水平,在水產養殖、海洋藥物、活性物質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素有中國“海洋之城”的美譽。
在工業發展方面,青島已初步建立起完整的工業體系,是中國重要的工業生產基地之壹。首先,青島的工業總量已經達到了相當的規模。目前,在全國15副省級城市中,青島工業經濟總量已進入第四位。其次,青島工業的整體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家電等壹些重點行業擁有壹批當代世界先進技術和設備。三是青島形成了家電、化工、橡膠、飲料食品、車船、機械電器等優勢產業和產品。最後,青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從1984開始大力發展品牌戰略,註重培育市內知名品牌和大型企業集團,形成了以知名品牌企業集團為支柱的產業體系,成為造就了中國最知名品牌的城市。海爾、海信、青島啤酒、鐘毅、雙興、澳柯瑪、連凱、黃河橡膠、鋼鐵、壹汽集團等企業都是青島的納稅大戶。
青島勞動力素質較高,特別是聚集了壹批著名企業家,成為青島城市競爭力的重要驅動力;信息家電、海洋生物工程、醫藥等領域有眾多名牌企業和壹批知識產權,企業R&D投資比例合理;作為港口城市,自然區位優勢明顯,氣候舒適,環境優美,城市建築特色鮮明,環境競爭力強;經濟安全和社會秩序狀況良好,秩序競爭力較高。
港口方面,青島港是黃河流域和太平洋西岸重要的中轉港和國際貿易港。擁有中國最大的20萬噸級原油碼頭、現代化的654.38+萬噸級煤炭碼頭、中國沿海最大的20萬噸級礦石碼頭、中國最大的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鐵路站和中國最大的集裝箱EDI系統。
青島經濟發展的政策建議
(壹)調整產業結構,突出發展青島的優勢產業。
入世後,面對入世的機遇和挑戰,走國際化道路,實施國際化戰略,融入國際市場和競爭,是青島城市發展的必然選擇。因此,提高青島的國際競爭力已成為壹項重要任務。通過產業升級和產業重構,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產業結構升級,是最終提升其國際競爭力的根本。
1.建設環渤海經濟圈重要的海洋產業城市。
青島是中國海洋科技城,其海洋產業技術在整個環渤海地區乃至全國處於領先地位。因此,青島應由海洋科技城向海洋產業城轉變,建設以海洋生物技術為主要產業的“海洋矽谷”,形成以海洋活性物質提取、海洋藥物、海洋生物材料、海洋精細化學品、海洋水產為主導產業的海洋科技產業。漁業方面,重點發展特色漁業,做好科技興漁工作。以提高良種覆蓋率為重點,以新品種選育為重點,以良種繁育基地為依托,大力引進和推廣病害防治技術、工廠化養殖技術和水產品加工保鮮技術,加快生物技術在漁業領域的推廣應用。以水產養殖為突破口,促進食品加工業的發展。生物技術方面,重點發展五大領域:培育海洋生物優良苗種的基因工程、海洋藥物與生物工程、海洋活性物質與酶工程、基因藥物與基因治療技術、基因技術平臺和生物芯片。在醫藥領域,重點發展海洋藥物、生物工程藥物和海洋生物保健品三大類,形成特色產業。發揮海洋技術優勢,加快技術向市場轉化的進程,同時依靠技術加強與黃渤海周邊地區的學術和技術交流,並以此為基礎進壹步探索其他領域的合作。
2.建設環渤海經濟圈重要的產業基地,建成中國最大的家用電器、電子信息、啤酒飲料、服裝生產和出口基地之壹。
青島作為中國的老工業基地,應該把改造傳統產業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結合起來。傳統產業作為青島經濟實力的重要支柱,是青島參與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需要進壹步發展。用高新技術改造家電、化工橡膠、輕工、紡織等傳統產業是青島產業優化升級的關鍵,要逐步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支柱產業、外向型經濟和大企業集團為主體的產業結構。加快淘汰落後生產力。根據法律,關閉那些產品質量差、浪費資源、汙染嚴重的工廠。產品沒有市場,資不抵債,嚴重虧損的企業破產。同時,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和先進適用技術產業。勞動力資源豐富,物價低廉,是青島的資源優勢。在產業優化升級過程中,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把這個產業的發展建立在技術進步和勞動者素質提高的基礎上。
3.建設區域性高科技信息中心城市和“數字青島”
首先,在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方面,青島要在依托大企業集團發展的同時,扶持中小企業和配套企業的發展;在依靠勞動力優勢和優惠政策支持的基礎上,大力引進國外信息制造企業,特別是日本和韓國;在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重點發展計算機、網絡、通信、信息家電和智能儀表,優化產品結構,擴大生產規模,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其次,在電子商務方面,青島要發揮作為全國電子商務試點城市的地位和作用,以“壹個平臺、三個體系”作為我市電子商務應用的框架,即電子商務網絡平臺、CA安全見證體系、網上支付體系和物流配送體系。逐步推進電子商務在海關、商檢、銀行、稅務、外經貿等領域的應用,努力把青島建設成為環黃海區域性電子商務中心城市。最後,在軟件產業方面,青島應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軟件企業來青島發展,在國家產業政策和其他優惠扶持措施的引導下,以建立青島軟件產業園為基礎,逐步壯大本土軟件企業的實力。
(2)加快青島現代物流業發展,打造環渤海區域物流中心。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現代物流業正在世界範圍內迅速崛起。物流被視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動脈和基礎產業,其發展程度已成為衡量壹個國家現代化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之壹。目前,黃海、渤海周邊的核心城市依托便捷的交通和港口優勢,正在激烈競爭成為東北亞物流中心。目前,青島已將物流業作為重點產業大力扶持,但由於傳統模式的影響,與其他環黃渤海核心城市相比仍有壹定差距。因此,青島要想成為環渤海地區的物流中心,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明確現代物流發展思路,集中力量建設重點項目。
面對激烈的國際及周邊環境和世界物流業的快速發展,青島應以發展現代物流業為抓手,以“以港興市”、建設北方國際航運中心為目標,進壹步改善物流業發展的綜合環境,建立與市場機制相適應的物流機制,通過物流系統要素的整合,實現物流系統的戰略性功能重組,完善綜合運輸體系。充分發揮海陸空鐵立體交通網絡功能,以建立國際物流體系、區域運輸服務體系和區域配送體系為目標,加快完善“三大平臺”,推進“六大物流園區”建設,培育現代物流,促進物流產業帶形成,構建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帶發展的現代物流支撐體系,逐步把青島建設成為區域性現代物流中心城市。
2.打破地方主義和保護主義,加強與國內港口的合作,共同發展。
積極探索開通與北方其他主要港口的中轉通道,合理設置主要港口間的外貿中轉支線,促進港口間相互中轉的發展。大連、天津、青島等港口雖然位於同壹地理區域,但存在壹定的競爭。但由於各自傳統的經濟腹地,在長期發展中不容易相互替代。同時,近洋航線在數量和航線布局上有壹定的互補性。完全可以通過開通班期、掛港等方式建立合理的中轉支線,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形成參與黃渤海周邊區域樞紐港競爭的合力。
3.積極參與環黃渤海經濟圈物流合作,努力建設國際物流中心。
青島與韓國、日本隔海相望,靠近黃海、渤海周邊其他港口城市,交通便利。實施青島國際物流中心規劃的具體措施如下:
(1)盡快編織四張網:業務可涉及的供應商、制造商、用戶的營銷關系網;倉庫布局網絡;信息功能網絡;綜合服務網絡。
(2)在鞏固和發展物流企業現有業務的同時,集中人力和資本,通過資本運作、聯盟等方式,逐步擴大業務範圍,提供采購、供應、倉儲、運輸、倉儲、裝卸、包裝、加工、配送、合理物流規劃、信息、咨詢等全方位、多元化的業務方向。
(3)鞏固現有客戶關系,積極開發和拓展新的客戶關系,將關系營銷網絡延伸到大型供應鏈的各個環節的企業。客戶網絡的編織是物流企業最基本的資源財富。
(4)獨立完成或與他人合作構建合理的倉儲運輸網絡,確保物流配送功能的及時、經濟實現。
(5)設計供應鏈流程集成管理的計算機軟件系統,不僅可以實現高效準時的物流管理,還可以為供應鏈中的企業提供合理化咨詢、設計規劃等綜合服務。
(6)加強專業物流人才培養,做好人才儲備。我國物流業剛剛起步,專業物流人才匱乏。因此,為了對物流業的發展有足夠的技術支持,必須加強理論研究和人才培養,以指導現代物流的實踐。在物流研究和人才培養中,要特別註意兩個結合:壹是國外經驗與國情、企業實際相結合,對物流的物流市場特征、產業規模、產業組織、產業政策進行理論探索;二是物流理論與物流管理和企業實踐的有機結合。
(三)參與構建大黃渤海旅遊圈,大力發展旅遊業。
1.抓住入世機遇,加快對外開放步伐,為旅遊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首先,青島應抓住機遇,加快旅遊相關產業的對外開放,優化旅遊發展環境。加快金融業對外開放,便利旅遊支付,彌補旅遊服務不足,提高整體服務競爭力;推動信息產業開放和與日韓城市的產業合作,促進電子商務和銷售網絡的發展,進而推動旅遊運營模式的現代化;抓住降低進口關稅的機遇,積極解決困擾旅遊業多年的旅遊車輛問題。第二,加快建立更加符合國際規範的運行機制。在投資領域,方便外國企業特別是日韓企業進入我市旅遊市場,以技術輸出和投資的形式進行經營,引進和構建更加符合國際規範的經營機制。
2.利用奧運會迅速提升城市旅遊的形象和品牌。
2008年奧運會的帆船比賽將在青島舉行,這將為青島帶來大量的運動員、記者、遊客和體育愛好者,也是青島提升旅遊形象、開拓國際市場的壹個契機。因此,除了大力改善城市環境,還應該鼓勵公眾參與。市民的普遍參與是當今城市旅遊的推動力。因此,普及青島的人文、歷史、旅遊資源和日常英語教育,提高市民素質,培養市民成為青島的形象推銷員,將極大地促進青島旅遊業的發展。
3.積極參與環黃渤海旅遊圈建設,促進青島旅遊業發展。
構建環黃渤海大旅遊圈,可以是青島國際化戰略的重要壹步。青島與日韓圍繞黃渤海的合作日益加強,以旅遊促貿易、促投資的合作應作為青島發展的重要戰略。青島除了加強對日韓中心城市和旅遊區的宣傳外,還應積極探索與其他黃渤海周邊城市,特別是日韓城市共同開發中日韓環黃海三國旅遊線路,壹拳壹聲地開展旅遊宣傳推廣。同時,積極參與區域景觀聯合調查,發揮區域旅遊景點鄰近的優勢,聯合開發旅遊資源和優質旅遊產品,與其他中心城市發展海上旅遊和航空運輸,形成各具特色的環黃渤海旅遊圈,提高旅遊產業效益。
(四)積極引進外資,擴大貿易。
1,引進外資的產業傾斜政策
目前青島引進的外資主要分布在制造業,韓國和日本的資本大部分在青島從事加工貿易。涉及的產品主要是服裝、食品、箱包、鞋帽、工藝品、水產品、電子元器件等。未來青島利用外資的產業戰略要有所調整,即從目前的工業領域轉向農業和服務業。在工業領域,積極引進汽車、計算機、生物工程等高科技相關項目,融入復合化、壹體化的國際分工體系。
在農業領域,鑒於日韓土地資源稀缺,勞動力成本高,青島作為環渤海地區重要的食品加工和出口基地,可以進壹步與日韓在農業方面進行分工合作。首先,要積極引導外商投資農產品加工業。外商投資農產品加工項目,對於提高農業附加值、促進農業產業化、推進貿工農壹體化戰略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利用外資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顯得尤為重要。二是引導外商投資高科技農業。在這方面,可以借鑒臺灣省的經驗,加強與日本、韓國的農業合作。臺灣省農業把利用外資和引進技術、人才結合起來:早期爭取了APEC的支持,成立了糧肥技術中心、亞洲蔬菜研發中心和土改培訓所,引進了壹批農業新技術。後來,農作物、畜牧業、林業和漁業領域的技術人員被派往海外深造和培訓。這些技術人員帶回了當時世界上較為先進的技術和知識,並傳授給農民,使臺灣省的農業技術發展水平有了質的飛躍。青島市政府應形成農業產業化的理念,建立各種農業服務體系,利用各種渠道籌集資金,搞好農業交通、水電建設,為外商投資創造良好的環境。
在服務業方面,目前全球國際投資的50%以上集中在服務業。中國正在逐步開放服務貿易市場。放寬了對服務貿易領域外資的限制。除了金融、保險、電信、批發等吸引外資的敏感政策外,對股份比例仍有限制。建築、教育、環境、衛生、旅遊、娛樂、體育和運輸服務領域的開放已經大大放寬。青島在實施國際化戰略的同時,應積極引進外資進入第三產業,並在壹定時期內給予壹定的優惠。
2.建立吸引外資的良好環境。轉變政府職能,改革傳統的行政審批制度,在充分尊重市場機制的基礎上,為所有企業創造公平、公開、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
要為各類投資者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和市場準入條件,重點解決四個問題:壹是放松政府管制,改革政府投資管理體制,以備案制取代審批制;二是整頓市場經濟秩序,打破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主義;第三,完善法律法規體系,讓政府政策和企業競爭在透明的法律環境下進行;第四,強化政府的服務職能,進壹步樹立服務型政府的理念,簡化程序,減少中間環節,提高工作效率。營造適合外國企業發展的國際化環境,滿足外國企業家在本市的正當要求。繼續完善交通、能源、通信、供水等投資硬環境建設,在外資企業集中的地方設立外商投資服務中心和外商投訴仲裁機構,及時聽取和解決投資環境中的意見和糾紛,為其提供專業化、系列化服務。建立外商居住區和國際學校,解決外商的生活、醫療、娛樂和子女教育問題。建立壹個超級復雜的信息和通信基礎,創造壹個便利的國際商業環境。青島將建設成為壹個高度信息化和尖端信息化的城市,擁有超然的信息服務,知識和信息產業的成果,包括尖端的信息和通信技術,將應用於城市基礎設施和市民的日常生活。
3.優化外貿產品結構,實現外貿持續快速發展。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將促進青島對日本和韓國的出口。因此,加入WTO後,青島應優化結構,實現對外貿易的持續快速發展。其次,擴大和優化貿易隊伍,加快賦予生產企業、流通企業和科研單位自營進出口權的步伐,為企業完善出口商品國際營銷網絡提供政策支持,促進企業進入國際批發商和連鎖店的供貨渠道,增加出口收入。
(五)適應發展需要,實施人才工程戰略。
人是生產力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人的素質關系到事業的成敗和企業的興衰。國家之間、企業之間、經濟實力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青島市科技成果轉化速度不夠快,高科技人才的缺乏和學校培養高層次人才的制約是重要原因。因此,青島應大力實施“人才工程”戰略,提高人力資源素質,以適應加入WTO後大量企業投資的需要。
要建立強大的人力資本基礎,需要做好兩件事。壹是大力投資教育,二是建立能留住人才的制度。美國之所以能保持領先地位,原因之壹就是其優秀的教育體系。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群體,主要是因為它擁有大量世界壹流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壹流的高等學府往往會提高城市的水平。美國成功的另壹個重要原因是它能吸引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強大的教育體系固然重要,但如果最優秀的畢業生不斷流失,其有效性將會大打折扣。外國人才是美國技術領先的關鍵原因。根據喬治敦大學國際移民研究所的研究,美國500萬信息技術人員中,超過654.38+0萬是移民。臺灣省成功建立了世界級的信息技術產業,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吸引了過去20年裏離開的5萬多名中國科學家。與此相比,青島在引進人才、避免人才流失方面,需要加強對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投入。
與此同時,青島必須為其知識型勞動力創造壹個有利於創新的環境,提供充足的資源,增加政府和企業在研發方面的投資,促進企業和學術機構之間的相互合作,並加快科研成果的產業化進程。
(6)發揮增長極作用,加強與黃渤海周邊其他中心城市的合作。
從區域經濟的角度看,中心城市是未來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和最具活力的經濟增長點和聚集地,是培育財源的關鍵,是增強後勁的最重要源泉。同時,根據點軸理論,區域增長極(中心城市)之間的相互合作與發展將極大地促進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從世界各國的發展歷史來看,全國人口基本都經歷了從農村到城市,再從分散的中小城市到大城市的過程。21世紀是都市經濟的世紀,都市圈之間的競爭與合作將決定新世紀世界經濟發展的格局。20世紀90年代以來,特別是中韓邦交正常化後,中日韓地方政府之間,尤其是中心城市之間的交流異常活躍。地方城市之間的交流目的正在從單純的交流轉向振興區域經濟和加強國際合作,交流質量也在快速提高。目前,北九州、富岡、下關、仁川、釜山、蔚山、天津、大連、青島、煙臺這些環黃海、環渤海的中心城市,都在積極舉辦環黃海東亞城市合作年會,積極探討合作的可能性,但僅僅通過論壇的形式很難推動實質性的合作。但是,東亞城市合作會議畢竟為各方合作提供了場所和機制。如果青島能在與中心城市的交流中占得先機,將在引進資金和技術、開展經濟合作、促進產業升級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此外,在全球化的影響下,生產行業逐漸變得無國界。日本國內業界也有人認為,其生產體系不應只考慮日本作為生產基地,而應考慮在亞洲乃至全球設立生產基地。青島要把握日韓國內產業轉移的新趨勢,在與日韓中心城市的交流中,密切關註自身和對方的競爭優勢和產業互補性,為企業合作交流創造有利條件,借助東亞城市會議收集和提供相關信息,促進日韓企業參與青島經濟,本地企業實施跨國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