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過年,時間是初壹到十五。正月初壹祭祖,正月初壹零點燃放鞭炮,辭舊迎新,即“開年”。這壹天,壹般不走親訪友,有些人吃得很快,人們出去見面,互相說“新年快樂”和“恭喜發財”。在新年的第二天,所有家庭的親戚和朋友都互相拜訪。壹般是晚輩帶著禮物去長輩家拜年。已婚婦女也在這壹天回到父母家與丈夫和孩子壹起慶祝新年。初五俗稱初五,很多禁忌在初五之前就可以打破。按照老習慣,要吃“水餃”。破五當天不宜做事,否則今年會出事。除了以上禁忌,破五年計劃的習俗主要是送貧和開放市場進行貿易。第七天是人節,老人說是大家的生日。相傳正月初壹是雞,初二是狗,初三是豬,初四是羊,初五是牛,初六是馬,初七是人。這天早上,家家戶戶都炒年糕、炒米粉和熱粽子吃;晚上,我們也殺雞,辦酒席。農歷八月初八,有谷日節;在農歷九月,有太陽節;在有些地方,它被稱為天降;在農歷十月,是地球日,也被稱為石頭節。元宵節從十壹到十五等等。在農村,12日和13日,我們聚集在寺廟裏觀看春儺和石公戲的表演。
元宵節
元宵節在農歷正月十五舉行,也稱為上元節和元宵節。元宵節主要是打燈籠,看燈籠,吃糯米面。在此之前,還有舞龍、舞獅、舞龍,名稱為“祥龍”。舞獅的人叫“瑞詩”。龍獅出發前,他們給各個商家和大店發了帖子,通知他們龍獅隊要來拜年。龍獅隊壹到門口,掌櫃先在旁邊放了壹串鞭炮。大獅子往後壹靠,小獅子上前壹步,他們就放鞭炮,朝小獅子扔去,俗稱“燒獅”。還有人進屋舞獅,叫“掃蕩”,意為掃除邪魔。壹年壹度的舞獅和舞龍壹直持續到元宵節。
清明節(寒食)
清明節,陽歷四月五日祭祖掃墓前後幾天,家家戶戶煮五色糯米飯,準備祭品祭山(即掃墓)祭祖。現在人們也去烈士陵園和烈士紀念碑掃墓,緬懷革命先烈的光輝業績。寒食是清明前壹兩天。《荊楚歲時年譜》說,入冬後150天,至日叫寒食三天無火。因此,有人把“150”作為冷食的代名詞。但是按照同樣的方法,清明節前兩天不壹定是150天,有時候是160天。古人常把清明和寒食聯系在壹起。據說清明節吃“寒食”,壹年之內可以放心吃“寒食”。
汽巴節和王耀節
四月初八,潭州官話裏有壹句民間諺語:四月初八,吃“拉薩”(即垃圾)。相傳這壹天是神農藥王的生日,神農嘗遍了各種藥,治好了所有的病。因此,壹些婦女在這壹天去郊區采摘臭藤、白頭翁和野生艾葉等植物,用糖和米粉制成糯米糕,稱為“拉薩”,據說它可以治療所有疾病。這壹天也被稱為浴佛節。據說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的生日。《荊楚紀年》說荊楚四月八日以各寺香湯沐浴佛祖,作龍華。
端午節
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端午”、“端午”。在這壹天,家家戶戶都用蘆葦葉將糯米包裹成楊嬌粽子,也稱為涼粽或三角粽子。人們還用艾絨做成猴形或三角形的香囊或用彩色絲線包裹的菱角掛在孩子胸前,預防疾病;有的紅絲絨絲做的小網兜裏裝著壹顆臭珠(即臭丸);還有的用雄黃、臭黃、朱砂等中藥包在小布袋裏,袋上繡著紅綠相間的各種動物圖案和吉祥文字,稱為香囊。人們用當天從街上買來的香蒲、艾葉、酒餅的果葉、路邊的青菜等草藥,燒開水洗澡,說是可以治皮膚病、除邪氣,門口還有龍舟競渡、掛艾草、菖蒲辟邪,又叫端午、端陽、午節、重陽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中元節、詩人節、龍舟節。
雨節(關公磨刀日)
夏歷五月十三日。雨節也被稱為關公的生日和關公的磨刀日。眾所周知,關公崇拜現象在中國非常普遍。關羽依附於各種神靈,這是壹種民間信仰的文化現象。關公與雨聯系在壹起,這使他具有“雨神”的某種屬性。
天堂日
六月初六,農村家家戶戶都用新米煮飯,稱為“美食節”。在農歷六月初六,廚師也被殺了,他去田頭祭天祖,祈求以後豐收。人們還把家裏的衣服、被子拿到戶外暴曬,所以民間有句諺語“六月六,曬紅綠”,也叫姨媽節。
七夕節
農歷七月初七也叫星期,即中國的愛情情節和情人節,神話傳說中鵲橋相會的日子。農歷七月初七,傳說牛郎織女受到女青年的崇拜,也傳說七夕之夜藤蘿下可以聽到牛郎織女的對話,七夕之夜所有的喜鵲都會為他們相會,也就是鵲橋。
鬼節
農歷七月十五,又稱玉蘭節,主要是為了祭祀已故的祖先,俗稱七月三十和鬼節,民間還有祭祀靈魂等習俗。地藏節是在農歷七月三十日。
中秋節
8月15日,親朋好友習慣互相餵月餅;嫁了女兒,還買月餅、柚子等。晚上全家團聚,在天上擺放月餅、茶葉、蜜柚、花生、九爪芋頭等食物,焚香祭拜月神,稱為賞月。孩子們手裏拿著各種各樣的燈籠,比如劉海玩的金蟾燈籠,在街上遊行取樂。有的孩子還把酸柚掏空,插上點燃的蠟燭,在空的柚皮上刻上四個錢洞,在街上亂踢亂滾,稱為“剝燈”(即柚子燈)。
重陽節
九月初九,又稱尊老日,古人認為是陽數,每個月遇到九,所以叫重陽。這壹天,人們欣賞山茱萸,欣賞菊花,喝菊花酒,爬山,在郊區放風箏,放松心情。這是壹個舉行秋遊的節日。
祖先節
十月初壹,民間有祭祀祖先,剪下喪服送祖墳焚化的習俗,稱為“送寒衣”。也被稱為十月王朝和燒衣節。自古以來,中國就有在新的收獲季節祭祀祖先的習俗,以示孝順和不忘自己的根。因此,人們也在十月的第壹天祭祀祖先小米。十月初壹祭祖,包括家族祭和墓祭,南北方都有。十月初壹也是入冬的第壹天,之後氣候漸冷。人們害怕祖先在陰間的靈魂缺衣少服。因此,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壹般供品外,還有壹種不可或缺的供品——鬼服。後來有些地方“燒寒衣”的習俗就變了。人們沒有燒冷衣服,而是在壹個紙袋裏燒了很多鬼紙,上面寫著收信人和寄信人的名字以及他們對應的名字。這叫“包袱”。
夏媛節(夏媛水關節)
農歷十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民間節日,也被稱為“夏媛節”和“夏媛節”。下元節的起源與道教有關。道教官員有三種,即天官、地方官、水官和天佑民。當地官員寬恕罪過,水利官員解除厄立特裏亞。這三位官員的出生日期分別是農歷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中元節和夏媛節。下元節是水官釋放厄谷皇帝的日子,稱為節。據調查,水官記載天庭釋放厄為民。《中華風俗誌》也記載:“十月為下元節,風俗傳至水宮濟城,亦有齋戒念經之人。”這壹天,道觀為道場,百姓祭祀死者,祈求下壹任元朝水官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