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8年7月2日,中國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雕塑有陜西兵馬俑、重慶大足石刻、龍門石窟雕塑群、敦煌莫高窟雕塑群、四川樂山大佛、雲岡石窟雕塑群。
1、陜西秦始皇陵兵馬俑
秦始皇陵位於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驪山北麓。兵馬俑坑位於秦始皇陵東側,是秦陵的大型陪葬坑,1974年被發現。現已挖掘四個坑,面積***2.5萬余平方米。能內叢葬有大量與真人真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繪兵馬俑和當時實戰使用的各種兵器。出土文物達萬件之多。
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敦煌莫高窟雕塑群
莫高窟位於甘肅省敦煌市鳴沙山東麓斷崖上。俗稱千佛洞,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始鑿於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以後歷代相繼鑿建。洞窟分上下五層,高低錯落,依次排列,南北長1600多米。其形制主要有禪窟、中心柱窟和覆鬥頂窟。
現存已編號洞窟492個,壁畫4.5萬多平方米,彩塑3000余尊,唐、宋木構建築5座。1900年於藏經洞發現西晉至宋代經、史、子、集各類文書繪畫作品5萬余件。莫高窟集建築、繪畫、雕塑於壹體,是我國內容最豐富的石窟藝術寶庫。
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3、四川峨眉山樂山大佛
峨眉山位於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海拔3099米。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譽。傳為普賢菩薩說法道場。唐宋時期,佛教日趨興盛,梵宇琳宮,遍及山巒,有佛龕百余,洞窟40個,又有萬年寺、報國寺、洪椿坪(千佛禪院)、洗象池、金頂華藏寺等名勝。
樂山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東南淩雲山棲鸞峰臨江峭壁。唐開元元年(公元713年)至貞元十九年(803年)完成。大佛頭與山齊,腳踏大江,通高71米,肩寬24米,故又名淩雲大佛,為世界最大的石佛像。
199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
4、重慶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位於重慶市大足縣境內。為唐、五代、宋時所鑿造,明、且兩代亦續有開鑿。分布於該縣西南、西北和東北的扇區,***23處;較集中的有寶頂山、北山等19處。其中以寶頂山摩崖造像規模最大,造像最精美。
石窟中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壹龕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占比例最大。窟內有石刻,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多樣的處理手法,並富於地方色彩。
199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5、龍門石窟雕塑群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城南。為我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之壹。石窟造像開鑿於北魏(386年至534年)。歷經400余年的大規模營造,石窟全長1000米,有佛洞1352個,佛龕785個,造像約10萬尊,題記和碑刻6300余品。
其代表性洞窟有北魏時的古陽洞、賓陽洞、蓮花洞、藥方洞和唐代的潛溪寺、萬佛洞、奉先寺、看經寺等。奉先寺主佛盧舍那高達17.14米,面容豐腴飽滿,修眉長目,嘴角微翹,流露出對人間的關註和智慧的光芒,成為唐代雕塑藝術中的代表作。
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6、雲岡石窟雕塑群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裏。現存主要洞窟53個,造像5.1萬余尊,是我國大的石窟群之壹。始鑿於北魏和平元年(460年),大部完成於太和十八年(494年)遷都洛陽之前。
佛像最高者17米,最小者僅幾厘米。以石雕造像氣魄雄偉,內容豐富多彩見稱,菩薩、力士和飛天等形象生動活潑,特別是平棋藻井上成群的飛天,淩空飛舞,姿態飄逸。其雕刻技藝,繼承、發展了秦漢時代的藝術傳統,吸收、融合了外來的藝術精華,在我國藝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00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擴展資料:
《世界遺產名錄》是1976年世界遺產委員會成立時建立的。世界遺產委員會隸屬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72年11月16日在第十七次大會上正式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其目的是為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中國於1985年12月12日加入《公約》,1999年10月29日當選為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
截至2018年7月2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核被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世界遺產***有53項,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6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項、世界自然遺產13項。
至此,中國擁有的世界遺產項目數量位居意大利(54項)之後列世界第二位,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數量(13項)位居全球第壹 。?
人民網-中國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壹)
人民網-中國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二)
人民網-中國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