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農民是以什麽形式走上合作化道路的?

中國農民是以什麽形式走上合作化道路的?

農業合作化是在中國* * *生產黨的領導下,通過各種形式的互助合作,把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個體農業經濟轉變為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農業合作經濟的過程。這種社會變革過程也被稱為農業集體化。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壹階段從1949到10到1953,以互助小組為主要任務,以初級農業合作社為試點。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開了第壹次互助合作會議,討論通過了《關於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並以草案形式發給地方黨委試行。此後,地方黨委加強了領導,農業互助合作運動有了很大發展。截至1952年底,全國農業互助合作組織發展到830多萬個,參合農民達到全國農民總數的40%。其中,各地試點農業生產合作社(初級合作社)3600多家。

從1952的冬季至日到1953的春季,農業互助合作的發展出現了急躁冒進的傾向。為了糾正這種傾向,中共中央於3月8日1953發出了《關於減少農業增產互助合作五年計劃的指示》,並於3月26日發出了《關於春耕生產給各級黨委的指示》,公布了《中共中央關於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4月3日,中央農村工作部召開第壹次全國農村工作會議,闡述了“穩中求進”的方針。65438+10月15、165438+10月4日,毛澤東與中央農村工作部負責人兩次談話,提出互助合作運動是農村壹切工作的綱,是農村工作的主題,說“糾正急躁冒進”是壹股風,吹倒了壹些不該吹倒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在兩次會談中,有許多正確的意見,但在農業合作問題上也表現出急於求成、貪圖更多利潤的思想。12 16中共中央頒布《關於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自此,農業合作社從試運行進入發展期。

1954年至1955年上半年是農業合作化運動的第二階段,初級合作社在全國普遍建立和發展。1954年春,農業生產合作社增加到9.5萬個,參加的農民達到17萬人,大大超過了中央提出的數字。4月,中央農村工作部召開第二次農村工作會議。會議分析了互助合作運動的形勢,指出農村地區將陸續興起社會主義革命。為了吸引更多的農民加入合作社,國家在各方面大力支持農業生產合作社。到同年秋,全國已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654.38+0.3萬多個,加上原來的* * * 22.5萬個。

1954年6月,中央農村工作部召開第四次全國互助合作會議,決定在1955年春耕前,將農業生產合作社發展到60萬個。中中央批準了中央農村工作部關於這次會議的報告。到1955年4月,合作社數量增長到67萬個。由於發展過快,很多地方出現了強行命令和違反自願互利原則的情況。中央早在1955就發現了上述問題,發出了壹系列通知,並采取措施糾正偏差。65438+10月10,中央下發了《關於整頓和鞏固農業合作社的通知》,要求各地停止發展,集中鞏固,在少數地區收縮。3月初,毛澤東提出了“停、縮、展”三字方針,即根據不同地區的情況,適當地停、縮、展。為落實三字方針,農村工作部於4月下旬召開了第三次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總結經驗,安排工作,提出要求。到1955年7月,全國共有合作社67萬個,整頓後鞏固了65萬個。

1955 5月17日,中共中央召開華東、中南和河北、天津、北京等15省份市委書記會議。根據毛澤東最初的提議,會議提出了將1956發展為1000000的意見。6月中旬,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批準了合作社由654.38+0.956發展到654.38+0.000萬的計劃。不久,毛澤東從南方考察回來,主張修改計劃,加速發展。身為農村工作部長的鄧子恢不贊成改變計劃,認為合作社運動要適應工業化的發展,不能發展太快。毛澤東認為鄧子恢和中央農村工作部是右傾的。

1955下半年到1956年底是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第三階段,也是農業合作化運動迅速發展的時期。7月31,1955,中央召開各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會上,毛澤東作了關於農業合作化的報告,系統闡述了黨的農業合作化的理論和政策,並對合作化的速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報告還嚴厲批評了鄧子恢等人的“右傾”。65438年10月4日至11年10月4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於農業合作化的決議》,要求到1958年春,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普及初級農業生產合作化,實現半社會主義合作化。會後,農業合作化運動迅速發展,僅用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在全國基本實現了農業合作化。到1956年底,96.3%的農民加入了初級合作社,87.8%的農民加入了高級合作社,基本實現了徹底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了由農民個人所有制向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的轉變。

  • 上一篇:進藏有幾條路線?進藏路線詳解
  • 下一篇:樂山綿陽旅遊景點介紹樂山綿陽旅遊景點介紹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