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出生人口首次跌破10萬(中國出生人口降至200萬)。

中國出生人口首次跌破10萬(中國出生人口降至200萬)。

根據國家統計局6月5438+07日公布的數據,2022年出生人口956萬人,出生率為6.77‰。第壹財經記者梳理數據發現,這是自1950以來,年出生人口首次跌破10萬。此外,中國的出生率已經連續三年低於1%。

延伸閱讀:

6圖片顯示新世紀中國人口變化頻繁催生生育新政策。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末全國人口為1417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

全年出生人口956萬人,出生率6.77 ‰。死亡人口為1.041.000,人口死亡率為7.3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0‰。

CBN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梳理了幾個圖表,觀察近20年來的人口增長趨勢。

針對我國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齡化等新的人口發展形勢,十多年來生育政策不斷調整優化,人口保持穩定增長,性別結構不斷改善。

2013和2016分別實施“單獨二孩”和“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為進壹步促進我國人口長期均衡發展,2021實施壹對夫婦可生育三個子女的政策及配套措施。

目前各地都在不斷出臺鼓勵生育的政策。

例如,深圳此前發布《關於對深圳市育兒補貼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征求公眾意見,截至2023年2月13。根據《管理辦法》,初步擬定深圳市的育兒津貼標準:生育第壹個子女並辦理生育後,壹次性發放育兒津貼3000元,以後每年發放育兒津貼1500元,直至子女年滿3周歲,共計7500元;第二個子女出生並入戶後,壹次性發放生育津貼5000元,以後每年發放育兒津貼2000元,直至子女年滿3周歲,共計11000元;生育第三個子女並辦理生育後,壹次性發放生育津貼1萬元,以後每年發放育兒津貼3000元,直至子女年滿3周歲,共計1.9萬元。

濟南也推出了壹攬子措施,稱2023年6月65438+10月1以後出生的二孩、三孩家庭,本市戶籍符合生育政策的,每月從600元起發放育兒津貼,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養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的孕婦每月從200元起增加育兒津貼,直至子女滿三周歲。

圖表來源:國家統計局

世界上很多國家應對人口負增長的經驗是什麽?

記者|張倩楠

編輯|翟瑞敏

2023年6月65438+10月65438+7月,國家統計局召開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2022年末全國人口為14117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

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出生人口956萬人,出生率為6.77 ‰。死亡人口為1.041.000,人口死亡率為7.3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0‰。

界面新聞註意到,在中國人口學會近日舉辦的“人口負增長及其對策”研討會上,多位人口專家曾預測2022年中國人口可能出現負增長。

人口負增長意味著新增人數少於死亡人數。《中國統計年鑒2022》已經披露,全國13省份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值,分別是: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江蘇、湖北、湖南、重慶、四川。但2019年,只有東北三省出現人口負增長。

6月65438+10月65438+2022年7月,國家統計局召開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2021年末,全國人口14126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8萬人。全年出生人口654.38+00.62萬人,出生率為7.52 ‰。死亡人口1.01.4萬,人口死亡率7.1.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34‰。

2022年8月1日,國家衛健委黨組在《求是》雜誌發表《譜寫新時代人口工作新篇章》壹文指出,隨著人口負增長長期積累的潛力進壹步釋放,我國人口總量增速將明顯放緩,在“十四五”期間將進入負增長階段。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鄭說,“低生育率、人口低增長或負增長以及人口老齡化不是中國特有的現象,而是中國和世界在21世紀將面臨的挑戰。”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教授陶陶表示,根據聯合國人口司公布的《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數據,2021年,有38個國家出現了人口內生負增長,其負增長主要是由於長期低生育率。這些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亞洲和北美。

德國是自1950以來第壹個出現人口負增長的國家,自1973以來壹直為負。匈牙利經歷了最長的人口負增長,從65,438+0,980年到20,265,438+0年,總人口規模在40多年間減少了近65,438+00%。俄羅斯在1994年出現人口負增長,壹直持續到2007年。2008-2019年人口恢復正增長後,2020年開始新壹輪人口負增長。日本從2010開始持續負增長,總人口規模在十幾年間減少了3%左右。韓國從2020年初開始出現人口負增長,2021的總和生育率低至0.88。

陶陶說,與歐洲三國相比,東亞三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在人口負增長過程中下降的幅度更大。歐洲三國15-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比例在人口負增長時期壹直高於中日韓,壹直保持在50%以上。在人口負增長之前,中國和韓國的勞動年齡人口比例是七國中最高的,接近70%,其他國家都在65%左右。本世紀末,東亞勞動年齡人口比例將穩定在較低水平,韓國最低,只有46%左右。

鄭介紹,人口增長率的下降是伴隨著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回顧21世紀以來的全球人口變化,10-20歲人口壹直在減少,65歲以上老年人口增速最快。由於生育率的下降和老年人壽命的延長,新生人口對人口增長的重要性逐漸讓位於老年人口。2018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數量有史以來首次超過5歲以下兒童數量。

鄭表示,全球從1960到2011的人口增長主要在亞洲,主要是年輕人的增長;未來人口增長主要在非洲,全球人口增長主要是老年人。由於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生育率快速下降,發展中國家人口老齡化速度快於發達國家,這也意味著全球更多的老年人生活在發展中地區。

面對人口負增長,各國也采取了各種應對措施。陶陶介紹說,鼓勵生育是各國應對人口負增長的基本策略之壹。首先,人口負增長的國家會通過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幫助婦女和家庭實現理想的生育數量、生育間隔和生育時間。其次,各國還註重家庭與工作的平衡,通過實施產假制度、采用彈性工作制、建設托兒所等方式促進就業領域的性別平等。

此外,瑞典、韓國等國也將通過補貼、減租減稅、子女大學學費減免等措施降低生育成本。俄羅斯采取榮譽激勵法,給多子女家庭頒發“光榮父母勛章”和“光榮父母勛章”,並給予物質獎勵。

“吸收移民也是各國應對人口負增長的重要措施。壹方面,壹些國家采取政策鼓勵移民,特別是那些高素質和高科技的移民。另壹方面,各國也通過加強社會服務、提供語言培訓、完善法律法規等方式確保非國民的社會融入。”陶陶說。

陶陶介紹,提高老年人和婦女的勞動參與率也是國家政策的重點。例如,日本和德國逐步提高了領取退休福利的年齡,意大利采取了減少福利的措施,韓國鼓勵為老年人提供就業機會,奧地利向雇用老年雇員的企業提供獎勵。針對女性就業,日本從法律、政策、社會福利、企業工作制度等多個層面入手,保障女性就業權益,促進就業領域的性別平等。韓國壹直非常重視提高女性的勞動參與率,通過制定壹系列優惠女性的就業機制,讓更多女性重返職場。

面對人口負增長,各國也加快了產業升級和技術發展的步伐。如日本通過向其他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來調整國內產業結構,努力提高技術研發水平和產業優勢,以適應人口負增長的發展。德國在註重低端產業轉移和高端產業發展的同時,也在努力提高海外企業在其他國家的融合發展水平。

“從60年代中後期的高速增長到即將到來的負增長,這種‘壓縮式’的變化發生在人口龐大的中國,無疑會帶來更大的挑戰。人口負增長將是中國的人口現實。未來它對社會經濟各方面的影響,對家庭的影響,都要盡早做好準備。”鄭對說道。

鄭說,人口變化有自然規律,也是政治、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結果。把握人口變化趨勢,預測人口變化對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的影響,是積極應對挑戰的前提。我國很多政策、制度、社會規範和傳統家庭習俗都是在生育率高、人口結構相對年輕時形成的,顯然不適應當前的人口格局,需要及時調整和改變。

  • 上一篇:2013兒童文學第二季推薦書籍
  • 下一篇:中國大數據十大商業應用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