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發展概況

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發展概況

中國工藝美術的原始發生可追溯到遠古先民的第壹件勞動工具的創造。凝聚在原始工具裏的實用內涵和精神內涵既確立了中國工藝美術的初始形態,亦確立了工藝美術作為中華民族造型藝術先導的地位。

新石器時代的石玉、牙骨、編織、縫紉,特別是制陶工藝,已鮮明地顯示了中國工藝美術重視實用和審美相統壹的造物思想和設計意匠,亦鮮明地顯示了工匠把握材料性能和制作工藝的能力以及對形式美法則的認識和運用。

商、西周時期,中國工藝美術有了劃時代的進步,工藝造物的實用內涵和精神內涵進壹步豐富和加強。精神內涵中大量滲入的社會意識和宗教意識,使這壹時期的工藝美術具有壹種崇高的美學魅力。原始青瓷和漆器獲得初步發展,而青銅器和玉器則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春秋戰國至秦漢時代的工藝美術顯示了中國封建社會早期經濟實力和意識形態的發展。理性主義精神的崛起和高揚,使指向實用功利和現實人生的價值追求,與承繼原始文化傳統的充滿激情和浪漫色彩的形式有機統壹,由此而產生的輕利活潑、飛動奔放、雄強古拙的美學特征,在陶瓷、漆器和絲織品上得到充分的表現。

三國兩晉南北朝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整個意識形態上的轉折,造成工藝美術生產格局和價值追求的變化。生產中心逐漸由北方移向南方,工藝造物趨向內在人格和心性的顯示。這壹時期崇尚主體人格精神的造物傾向和空疏、清靜、平淡的審美風範,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工藝美術的整體發展。青瓷、建築物件和宗教工藝美術在這壹時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中國工藝美術在初唐和盛唐獲得全面的發展,呈現繁榮發達的景象。織錦、印染、陶瓷、金銀器、漆器和木工等的技藝水平和生產規模都超越了前代。經濟的發達,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人的思想意識的解放,使隋唐工藝美術表現出舒展博大的氣勢、精巧圓婉的裝飾意匠和富麗豐滿的形態特征。

中國古代工藝美術比較完美的範式和境界出現在宋代,並集中地表現在陶瓷上。發達的手工業和尚文重理的文化氛圍,為保持造物與主體審美理想的和諧統壹提供了極大的可能性,從而形成壹代沈靜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壹的美學風範。宋代工藝美術充分地物化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審美意識,它體現和揭示的創造原則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現實指導意義。蒙古族以其強大的軍事勢力統壹中國後,工藝美術有著壹定的發展。染織工藝的織金錦、陶瓷工藝的青花和釉裏紅是這壹時期的突出貢獻。來自尚武的遊牧文化的影響,

元代工藝美術風格趨向粗獷、豪放和剛勁。明朝是中國歷史上又壹個強盛的時代。資本主義因素的萌發以及與此相適應的新的文化和科學的產生,促使明代工藝美術跨入壹個新階段,織錦、棉紡、陶瓷、漆器、金工、家具和建築裝飾等門類都得到較全面的發展。

明代工藝美術承繼了宋以來的美學追求,並向程式化和完善化發展,具有端莊、簡約、健實等審美特點。

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各個門類在清代更加完善化,其品種之繁多、技藝之精湛、手法之豐富都遠遠超過前代,呈現出集各歷史時期之大成的局面。導源於上層貴族審美趣味的以技藝取勝的造物觀念,在清代工藝美術生產中進壹步強化,以致壹代藝術風格日趨矯飾雕琢、精致繁縟。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中國工藝美術的生產格局、產品結構、工藝思想和藝術風格都呈現著新的面貌。衰敗和新生、模仿與創造、恪守與分化構成近現代中國工藝美術的基本景觀。承襲清代形制的傳統工藝在現代工業文明的沖擊之下迅速衰落,而適應新時代要求的現代工藝美術則迅速崛起,蓬勃發展,清新、簡潔、明快的現代工藝美術標示著壹種嶄新的文化形態和內涵,因此它與傳統工藝美術的差異是極為明顯的。現代工藝美術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工藝造物活動開辟了新的領域,並樹立起新的審美風範和價值標準。

中國工藝美術的歷史呈現著兩條清晰的發展脈絡

以實用為主體的民間工藝美術和以觀賞為主體的宮廷及文人士大夫工藝美術體系。它們作為在不同社會環境和條件下生長發展起來、代表不同階級利益的兩種工藝文化形態,有著不同的生產方式、組織結構、功用目的和美學特征。民間工藝美術主要是自然經濟的家庭手工業,生產的目的主要是為著滿足生產者自身的需要。生產與消費的統壹,使民間工藝美術產品完滿地體現了實用、審美壹體的基本原則,具有樸質、剛健、明快的品質。宮廷及文人士大夫工藝產生於官營或私營手工業作坊之中,迎合貴族和文人階層的需要和趣味,因而側重於顯示觀念意蘊和追求觀賞把玩價值,推崇精雕細刻、矯飾奇巧。

生產的官營化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重要現象。早在西周就出現了隸屬於王家官府的“百工”,漢王朝則在周秦官制的基礎上設立了屬於少將府的各種工藝美術作坊和工廠,唐宋時期的少府監顯示了官營手工業制度的完備和周詳,明代的禦用監、清代的造辦處和織造局使官營手工業制度更為系統和嚴格。官營手工業機構大都設在中心城市或皇宮,材料無償占有,工匠無償勞役,生產不計成本,產品不參加商品流通。在這種封閉的經濟結構中產生了追巧奪末、爭奇鬥艷的宮廷工藝美術,它作為反映統治階級精神需要的理想樣式,影響和規範著封建時期的中國傳統工藝美術。

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崇尚“形而上”之“道”,而貶抑“形而下”之“器”。因此,以功用為目的的工藝美術壹直被視為“雕蟲小技”而屬“抑末”之列。這種偏見顯然抑制了理論方面的建設,致使中國工藝美術缺乏完備系統的理論著述。但是,中國工藝美術壹直是按照自身的思想和原則發展的。其個性化的面貌無疑取決於中國工藝思想和造物原則的傾向性和獨創性。很少見諸文字的中國工藝思想和造物原則強調工藝造物的社會價值和社會功用,追求心靈與物質的交融統壹,主張自然性與人工性的中庸和諧,註重工藝造物活動的整體有機性,力求協調天時、地理、材質、技術諸因素間的關系。

凝聚著中華民族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國工藝美術,在國際性貿易和文化交流中,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古代的絲綢之路不僅西傳了精美的絲織品,也西傳了東方的蠶種和織造技術。陶瓷之路更是跨越中世紀東西世界的壹條紐帶。瓷器的外銷不僅把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轉化為全人類的文明財富和世界性生產產業,而且也影響了所到之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觀念。20世紀中葉後,中國工藝美術更是全面地走向世界,進壹步促進了國際文化經濟的交流。

  • 上一篇:2016年具備招收高水平運動員高校名單 都有哪些學校
  • 下一篇: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