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綺玲
摘要:中國古代建築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在結構布局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人們從建築類型、材料、結構、布局等方面對古建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對建築色彩的研究卻很少。建築的材料、結構、布局當然重要,但樹靠皮,人靠衣,建築也越來越靠色彩裝飾來彰顯特色。從古建築的色彩發展過程、典型建築的色彩特征及成因等方面闡述了我國古建築的藝術特色,為後人在欣賞建築色彩的同時提供參考。
關鍵詞:古建築發展,故宮建築色彩成因
壹、中國古建築特點的發展過程。
中國的原始建築是很少人工裝飾的“毛茨梯田”,其色彩多為草、木、土建材的自然色,原始古樸。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人們審美意識的增強,紅土、白泥、蚌殼灰等塗料被用於建築中的裝飾和保護,後來又出現了石綠、朱砂、赭石等顏料。起初人們多是基於色彩喜好、圖騰符號、風水等等。在建築物上塗上紅色、白色、黑色和黃色。
由於舞臺的出現,統治者賦予了建築上的色彩以階級內容,並在《禮記》中規定:“應。帝丹為太子,大夫蒼白土。”這些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在建築的檔次和色彩上有明顯的體現。殷商時期的宮殿,柱多為紅色,墻多為白色,宮殿的“廳”和前檐多以五彩斑斕的“錦繡被子廳”窗簾和壁布裝飾,使統治者的建築顯得高貴、豪華、富麗堂皇。周朝還規定青色、紅色、黃色、白色、黑色為正色。宮殿、柱墻和橋臺都被塗成紅色。這種把紅色作為高貴顏色的傳統壹直延續著。從戰國時期出土的瓦紋來看,東、西、南、北分別用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可以推斷,當時的建築用黑、白、紅、黃來代表不同的方向。這時,建築物的橫梁上出現了彩畫,建築物的顏色更加豐富多彩。
在漢代,宮殿和政府建築也使用紅色。有大量的“丹影”、“朱雀”、“丹用”的文字記載。漢代的宮殿、梯田除了常見的磚木結構房屋內部簡單之外,其他都極為宏偉。天花壹般是青綠色,梁是黃、紅、金、藍,柱、墻是紅色或大紅色。唐朝鼎盛時期,佛教影響較大,攀比奢靡之風盛行。顏色比以前更豪華。不僅用紅、綠、黃、棕,金、銀、玉也是必備材料。流行綠色和青色琉璃瓦,使用深藍色和紅色琉璃瓦。從漢代到唐代,建築物木結構的外露部分都塗上朱砂,墻壁塗上白粉。它的特點是紅白結合,鮮艷悅目,色彩感簡單明快。
從漢代開始,紅色在等級上退居黃色,采用青、紅、白、黑、黃的色彩組合和對比,產生了“宣彤紫柱”、“方丹灰墻”、“綠柱朱芳”等諸多建築色調的變化。在建築彩畫的圖案中,規定“綠紅為字,紅白為章,白黑為影,黑綠為影,五彩為繡”。
魏晉南北朝以來,琉璃瓦在屋頂上的出現和使用,使黃色占據了最重要的地位。在隋唐時期的宮殿、寺廟和官邸中,紅柱、白墻和梁架經常被塗上顏色。屋頂由灰瓦、黑瓦和彩色琉璃瓦組成,還有“修剪”的屋頂,豐富了屋頂的色彩變化。
宋代喜輕雅,重在品味,在建築色彩和室內裝飾上追求穩重樸素,受宋代儒家思想和禪宗哲學的影響。這壹時期的構件多為雕飾,色彩有青綠畫、朱錦飾、白石臺、紅墻黃瓦。
宋元以後的宮殿采用白石基座、紅墻、紅柱、門窗、黃綠琉璃瓦屋頂和屋檐,並采用了其他的彩繪手段,加強了建築陰影中冷暖色的對比,壹直影響到明清時期。到了明清時期,建築的色彩等級更加嚴格分明,琉璃瓦中黃色最高,其次是綠色,還有藍、紫、黑、白,用途各不相同。這些五顏六色的琉璃瓦構成了中國古建築屋頂柔和的曲線,豐富的屋頂和動物的吻構成了中國古建築最突出、最美麗的特征。
中國古民居的白墻灰瓦綠栗梁與自然環境形成鮮明對比,表現出民居自然、古樸、美觀、典雅的風格。
中國古代皇家建築的白色基座、紅色墻壁、黃色瓦片與藍天綠樹相呼應,形成強烈的原色對比。暖色的建築和屋檐下冷色的繪畫構成了冷暖色的對比,形成了瑰麗的色彩風格。其中,故宮建築的色彩應用尤為典型。
二、故宮建築的色彩特征
紫禁城有金色琉璃瓦屋頂,屋頂下是綠色的彩畫,屋檐下是壹排排紅色的柱子和紅色的門窗,整個宮殿坐落在白色的石頭橋臺上,戲臺下是深灰色的磚地面。色彩方面,故宮整體色彩效果明亮強烈。
需要說明的是,為什麽故宮的建築都采用黃色的大屋頂和紅色的房子。黃色是五色之壹。《易經》說“天道玄妙然地黃”。在古代陰陽五行學說中,五色配五方五行,土在中間,所以黃色是中心正色。黃袍成了皇帝的專用服裝。公元960年,後周的將軍趙匡胤帶兵出征。將軍們趁機擁他為帝,給他穿上黃袍,成了北宋的始皇帝。黃色與皇帝聯系在壹起。紅色也是主色調之壹。人類認識紅色已經很久了。考古學家在穴居人居住的洞穴中發現染有紅色的貝殼和動物牙齒,判斷為人類最早的裝飾品。這說明人類把它當成了壹種美麗的顏色。紅色給人希望和滿足感,使人感到美好,所以人們會把紅色視為喜慶的顏色;按照明朝的規定,凡是獻給皇帝的奏折都必須是紅色的,也就是所謂的紅寶書。清朝也有類似的制度。所有經皇帝批準的章,在《竹書》中由內閣批發,也稱為紅版。從這個角度來看,故宮按照封建社會的禮儀制度,把黃色和紅色作為建築的主色調是必然的。故宮的色彩布局是科學的。皇帝對宮殿建築的要求自然是整體精神要偉大,建築要華麗,盡可能體現封建帝王的權力和威嚴。為了滿足這壹要求,除了建築的規劃布局、空間變化的組合、建築形象的塑造之外,建築色彩中還應用了對比法。在色彩學中,對比是指冷暖對比和補色對比。所謂互補色,是指當兩種顏色混合疊加成白光,兩種顏色融合在壹起變成灰黑色時,這兩種顏色或色彩稱為互補色,如紅與綠、黃與紫、藍與橙。將冷暖色或互補色兩種顏色放在壹起,可以相互映襯,使之更加生動活潑,效果更加醒目突出。而且因為人類視覺本身的調節,兩種對比色是中和平衡的。這種對比法則被廣泛應用於紫禁城的建築中。藍天下,以單壹的黃色琉璃瓦屋頂,配以青綠色的彩繪和鮮紅的宮墻、石柱、門窗,並配以白色的石基和深色的地面,藍與黃、綠與紅、白與灰黑色形成強烈的對比,造成了宮殿建築極其明亮、瑰麗的整體色彩效果。故宮的色彩不僅有整體規劃,而且非常重視細節。人們不僅要從遠處看整體效果,更要從近處看細節處理。大面積的對比色放在壹起明顯很突出,但如果不進壹步精心處理,效果有限。故宮建築的色彩處理很註重這方面,既有大尺度的操作,也有細致的推敲。寧壽宮的皇帝殿是清朝乾隆皇帝退位後準備當皇帝時用的壹個正殿,所以裝修非常豪華,從屋頂到基座都有顏色做裝飾。
黃雞店
屋檐下是青綠色調的水桶和額頭,下面是紅色的大柱子和門窗。在這裏,屋檐下深藍綠的彩畫與鮮紅的立柱、門窗形成了色彩的對比,這就是整體效果;但仔細觀察發現,屋檐下水桶之間的墊是紅色的,兩個額頭之間的墊也是紅色的;房檐柱和下面的金柱上掛著四副藍色對聯。也就是說藍綠色畫的屋檐下有紅色的絲帶和色塊,紅柱子的門窗上也有藍色的彩條。兩種對比的主色調相互滲透。雖然只是很小的壹部分,但不會破壞整體的色調,反而會起到中性平衡的作用。這種紅顏色滲透到綠顏色繪畫中的現象,在故宮其他很多建築中都可以看到。
另壹種調和冷色和暖色對比的方法是使用黑白。物體完全吸收自然光變成黑色,全反射則是白色。黑色是收縮性的,白色是放射性的。它們可以和任何冷、暖色放在壹起,不僅不會顯得突兀還能為其他顏色增添光彩,因此常用於繪畫和服裝中。中國古代工匠也采用了這種黑色,這種黑色永遠是無聲的,絕對的虛無。在故宮寧壽宮的花園裏,屋檐下的房梁以藍綠色的彩繪為主,與紅色的立柱和門窗形成強烈的對比,甚至讓人感覺有些生硬。
故宮寧壽宮花園裏的累齋
在這裏,除了綠色的窗格和紅色的油漆光束,黑色是特別用來滲透和協調彼此。漆梁兩端用黑色墨線,檐廊頂部用黑色門框。這個門框雖然在紅色的柱子中鶴立雞群,但和上面的梁坊很協調,在色調對比強烈的兩個部分起到了過渡的作用。建造紫禁城的古代工匠將色彩對人的生理和心理的作用加以應用,創造了各種色彩環境,成功地獲得了宮殿建築所追求的建築藝術。
故宮有權清宮。
寧壽宮花園紅柱
文遠亭在紫禁城的文華殿後面。
三、中國古建築的色彩分析
中國古代工匠在建築裝飾中最大膽、最善於運用色彩。這壹特點與中國建築的木結構體系密不可分。由於木材不能長久使用,中國建築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塗刷油漆和桐油的方法,通過榫卯結合來保護木材和加固木材構件,同時增加美觀,從而達到實用、牢固和美觀的結合。後來的柱子和橫梁都用紅色裝飾,或者在鬥拱的橫梁和方上畫彩畫。經過長期的實踐,中國建築積累了豐富的色彩運用經驗。比如在北方的宮殿和官式建築中,就非常善於運用鮮艷色彩的對比與和諧。房子的主體部分,也就是能經常曬到太陽的部分,壹般都是暖色,尤其是朱紅色;屋檐下的陰影部分是藍色和綠色搭配的冷色。這強調了太陽的溫暖和陰影的陰暗,形成了令人愉悅的對比。朱紅的門窗和藍綠色的屋檐上常加金線和金點,藍綠色之間也有少量的紅點,使建築上色彩豐富的繪畫圖案更加生動,增強了裝飾效果。壹些重要的紀念性建築,如北京的故宮、天壇,黃色、綠色或藍色的琉璃瓦,襯有壹層甚至幾層漢白玉的橋臺和欄桿。在華北平原秋高氣爽的天空和萬裏無雲的藍天下,它的色彩效果極其動人。當然,這種色彩風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與北方的自然環境有關。因為在平坦遼闊的華北平原上,冬天的景色顏色非常單調刺目。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中,這種明亮的顏色給建築帶來了生氣和趣味。同樣的道理,在山川秀美、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築的色彩壹方面受到封建社會建築等級制度的限制,也是因為南方四季常青,四季花開。為了使建築的色彩與南方的自然環境相協調,它所使用的色彩比較典雅,用白墻、灰瓦和栗色、黑色和深綠色的梁柱構成了壹種優美典雅的風格。這種顏色在南方炎熱的夏天給人壹種清涼感,不像強烈的顏色容易刺激人。
可見,中國古建築的色彩發展與其歷史、文化、自然密不可分,是歷史、文化、自然的統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