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指導思想

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指導思想

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產生了自己多樣的建築類型:單層或多層的廳、堂、樓、亭、閣、亭、臺、園、廟、墓、橋、牌坊等;也產生了人民喜聞樂見的建築造型和裝飾的實踐經驗和規律。在建築材料方面,表現了對各種材料的熟悉程度,以及施工的豐富性和巧妙性。

中國古代建築在風格上有壹些基本特征。這些特點其實就是建築藝術造型技巧的具體應用。

(1)中國古代建築的布局是以院落為基礎的。作為壹個完整的建築群,由主體建築“正房”和“側座”以及附屬建築“回廊”、“廂房”等組成的院落,是居住活動的場所,也成為統壹的建築形象。

這個復合體在結合時遵循兩個形式原則。壹種是以主體建築的中心線為軸線,整個建築群平衡對稱。另壹種是以主體建築的高度為標準,得出各個建築的起伏,表現出壹定節奏的連續性。

中國古代建築所追求的節奏的平衡、對稱和連續性,也被用來組成更大的建築群體,如大宅院、宮殿、寺廟甚至整個城市。這種形式適應了宗法制度、政治制度和倫理思想的需要,也可能在壹定條件下適應新社會的新需要,被改造和創造性地運用。

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家創造這種形式的目的是突出建築創作主題所在的主要建築。為了實現這壹目標並產生最大的藝術力量,每個時代不同地區的傑出工匠積累了無數具體的造型技法,包括對規模和比例的具體規定。

(2)每隔壹棟建築壹般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屋頂、房屋主體和橋臺。這三個部分雖然都是為了結構上的需要,但也以鮮明的形象滿足了審美要求。

屋頂的巨大體積,屋頂和橋臺創造了壹個宏偉的印象。在古代,是直接誇耀統治階級的“尊嚴”和“威望”。因此,審美要求必須服從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現實政治要求。

寫實建築是基於時代的進步和建築材料的物質條件。屋頂、屋身、橋臺的組合與形象化,與中國古代建築長期使用木材制成的“框架結構”密不可分。

“框架結構”:房屋主體以木材為柱、梁,形成梁框架。每個梁架有兩列和兩層以上的梁。每兩根橫梁用方、檁條等橫桿串起來,就成了“房”的主要框架,支撐上面的重量。

梁架上的梁是多層的:上層的梁總是比下層的梁短;按照傳統的方法,兩層樓之間的短柱總是逐漸升高,這被稱為“提升框架”。屋頂的坡度隨著提升框架高度的比值而變化。

屋頂的實際用途是方便雨水流下。出於同樣的目的,房子前面還有壹個“屋檐”。

在結構上,常采用“鬥”的結構來支撐“檐”的重量,在豎柱與橫柱梁交接處的頭部加壹層:逐漸挑出稱為“鬥”的拱形短木,在兩層之間用稱為“鬥”的鬥形方木塊作緩沖。這種由桶和鬥組成的單元稱為“桶”,用來減小柱與梁連接處的剪力,從而降低梁斷裂的可能性。鬥拱是中國古建築結構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也集中了古代工匠解決材料性能限制的創造力。由於采用框架結構的方式,建築兩柱之間的墻體不承重,門窗的位置和尺寸可以自由處理。

我們可以看到框架結構衍生出來的各種東西,比如隨著框架的升降屋頂的坡度,降低剪力的鬥拱,無荷載情況下門窗的自由處理等等。,已經成為構成建築藝術形象的決定性部分。

中國古代建築分為屋頂、屋頂、橋臺三部分,說明古代寫實建築藝術中註意到了以下科學原理:建築材料和結構的特性是建築藝術創造的物質條件,在各個環節將建築藝術與工程技術聯系起來。

(3)我國建築的裝飾和加工並沒有完全背離這壹科學原理。

中國建築的裝飾是豐富的,但華麗精致的裝飾與完整壯觀的造型是統壹的。這種統壹性與采用的裝飾方法有關,裝飾部位往往是構件連接的部位,如房屋的屋脊、柱頭、欄桿、門環等等,都屬於結構節點。所以很多平面的邊緣,尤其是邊角,也是裝飾密集突出的部位。這就造成了壹種復雜而不混亂的、統壹的藝術效果。

在整個建築群的布局中,作為附屬藝術,壁畫和雕塑也出現在表達統壹性目的所需的位置上。

所以所有的建築裝飾都是為了達到加強藝術表現力的目的,而不是分散的目的。

在那種社會條件下,為了滿足群眾的要求,古代建築藝術中過分追求華麗效果和大量裝飾的傾向是封建時代發展的特點。但是,裝飾的方法、圖案的主題和處理、色彩的協調都深刻地顯示了人們的藝術才能,是中國裝飾藝術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

列舉以上三點,是為了指出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在應用和建造的基礎上,按照時代的要求,追求完美的建築形象所獲得的豐富經驗和實踐規律,可以概括為這三個方面。其進壹步的具體內容需要專門的科學分析。

  • 上一篇:中國傳統古村落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問題上的幾點思考
  • 下一篇:2019四川燈會活動介紹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