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有如古代的高考,高考,有如現代的科舉。兩者都是競爭性的公開選拔考試,只認成績不認人。因此,科舉和高考都可以選拔出文化素養較高的人才。另外,科舉與高考都是國家考試,由國家舉辦。還有,兩種考試都有嚴密的考試程序,這些都為當代高考沿用。科舉調動了民間辦學的積極性和士子學習的積極性,推動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有利於澄清吏治,以任人唯賢取代任人為親 .
科舉制的利弊:
利在於:開放考試,吸收了不少寒士進入政權,有益於擴大和鞏固封建統治的政治基礎,改變了封建社會前期豪門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廣大庶族地主通過科舉入仕做官,給封建政權註入了生機與活力;選拔官吏從此有了文化知識水平的客觀依據,有利於形成高素質的文官隊伍;讀書壹考試—做官三者聯系,把權、位與學識結合起來,營造了中華民族尊師重教的傳統和刻苦勤奮讀書的氛圍;促進了文學的繁榮,如唐以詩賦取士,促進了唐詩繁榮。
弊在於:明清實行八股取士,從內容到形式嚴重束縛應考者,使許多知識分子不講求實際學問,束縛了知識分子的思想;八股取士所帶來的脫離實際的學風,對學術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消極的影響;清末科舉制度嚴重阻礙了科學文化的發展,是導致近代中國自然科學落後的重要原因之壹;科舉制度不利於知識創新,更不利於創新人才的培養。
科舉的消極作用壓抑了人們的個性和求異思維。考試既成為教育的手段,也成了教育的目的,各地方和學校片面追求中舉及第率。片面應試的後果是考什麽就學什麽,科舉考人文知識,自然科學知識便無人問津,強化了重治術輕技術的觀念,鞏固了官本位體制。而現代高考激勵青少年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在選拔人才、振興科教、發展文化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
在當前關於高考的爭論中,有人批評“應試教育”進而主張取消考試,於是又把對科舉的認識提到了議事日程。社會風氣的敗壞,道德的失範,實際上是從廢除考試制度開始的。當然,考試必然會有種種弊病,對此確不能忽視。高考制度是有不少局限,也對中小學教育產生壹些消極影響,但它公正客觀的選拔人才,對中國教育和中國社會還是利大於弊。1958年和“文革”中廢止高考都以失敗告終,充分證明高考在現代中國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要解決或減少高考競爭所帶來的消極影響,只有不斷改革高考的內容和形式,但不應幻想取消高考制度。實踐壹再證明推薦制受人為因素幹擾太大,無法真實客觀地反映出被推薦者的水平和表現。
為了有效地制衡人情與關系的困擾,客觀公平地選拔人才,中國人發明了考試。當今中國普通老百姓盼望的高考改革是以公平為本,高考改革首先要改掉的就是人為因素的幹擾,保證高考競爭的公平性和高招錄取工作的公正性。
高考制度的利弊:
高考,這項中國所特有的人才選拔制度,三十余年來,為祖國的建設事業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高考的局限性越發明顯。目前,社會上相繼出現了壹批“廢除高考”的聲音。在這種背景下,針對中國高考制度利與弊的調查研究顯得十分必要。
在很久以前,高考是成就壹番事業的前提條件,如果沒有國家的認可,妳就是本事再大也沒有人會承認妳的能耐。文有文狀元,武有武狀元,壹朝高考榜上名,全家老少齊上天。寒窗苦讀的學子,聞雞起舞的武士,都是想要借高考來達到錦衣玉食、飛黃騰達、光耀門楣、金屋滿堂的美好明天。
高考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麽?看看當今的學子們都在幹什麽就知道了!高考本來是學子們的戰場,而現在的家長們都太過操心了,恨不能親自替孩子 們去考,也好減輕壹點孩子們肩上的壓力。看壹下今天的高考隊伍,車接車送、好吃好喝不說,就單單是對孩子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強烈願望就讓他們有些吃不消!當代的孩子們比任何時候的都脆弱、嬌氣。這是為什麽呢?用壹位先哲的話說:溫室裏的花,永遠也長不大、長不高!
考試有很多種,高考應該算是比較高壹規格的考試。好的高考成績可以直接造就出壹位不可多得的棟梁之材,壞的高考成績也可以間接的斷送掉壹個孩子美好的青春夢想。
曾有位高中學生,就因為沒有考上自己心儀的XX大學,竟然從村裏的壹處懸崖上壹躍而下,並付出了壹條腿的代價,盡管命是保住了,但從此以後他就如同行屍走肉壹般,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目標,甚至於失去了自己的靈魂,成天混混沌沌,虛度光陰。如果說是高考的錯,顯然有失公允,這分明是該同學的意誌不夠堅定、想法過於偏頗所致。但教育未來的校園和家長們有誰反思過自己的過失和責任呢?
高考說的直白壹點,就是壹紙文憑,把它看得太重,妳會活的很累、很苦,把它看的淡壹點、輕壹點,順其自然不是也很好嗎?歸根結蒂還是現代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有壹些問題!
比爾·蓋茨小的時候,他的父母也十分關註他的成長,但這對父母沒有采取傳統的教條化教育方式,而是不斷的促進其天賦的進壹步開發和發揮。在上大學和當律師之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