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繪畫在古籍中已有記載,並達到很高的水平。
秦漢多為神話人物,氣勢磅礴。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文人畫。隋唐發展迅速,產生了著名的藝術家。宋代達到頂峰,其後是元、明、清。
中國古代繪畫的起源很早。五六千年前,我們的祖先用礦物顏色在巖石上繪制簡單的動植物圖案和人形,在陶器上繪制各種美麗的圖案,然後在青銅器上雕刻神秘的圖案和其他圖形。由於這些作品年代久遠,被保留下來的是鳳羽和磷角,但卻讓我們得以壹窺早期的畫作。我們今天能看到的最早的畫在紙絹上的單幅畫,是壹座墓葬中出土的隨葬品,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中國早期的繪畫根據其作品的題材分為若幹繪畫題材,如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等。大約在公元17世紀,歐洲繪畫傳入中國。為了與本土傳統繪畫相區別,引進的歐洲繪畫被命名為“西洋畫”,本土繪畫自然被稱為“中國畫”。所以中國畫的原標題是相對於西洋畫(泛指歐洲繪畫)而言的。
中國畫是東方繪畫藝術的主流,在世界藝術領域自成體系。中國畫和西洋畫在藝術內容、形式和表現手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工筆重彩畫和水墨寫意畫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國畫看似水墨寫意,其實是壹種誤解。中國畫按技法和風格可分為兩種,即工筆和寫意。工筆畫也叫“精畫”。他的畫風工整細致,用規則而富有表現力的線條勾勒出物體的輪廓,並註重細節的描寫,再施以厚重而明亮的色彩。工筆畫用的顏料大多是礦物,多年後仍能保持原有的顏色;整個畫面美觀明亮,具有很強的裝飾效果。正是因為這些畫的華麗外表,中國歷史上的大多數宮廷畫家都采用這種繪畫方法來表現他們的皇家風格。
與工筆畫相比,它是寫意畫,也叫“糙畫”。他的畫風樸實,通過盡可能簡潔的筆墨,著重刻畫物體的神韻和寓意,不太註重所畫物體的逼真和造型。畫家在繪畫中常常運用概括和誇張,運用豐富的聯想,最大限度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張揚不同的個性。因此,寫意具有壹定的即興性、隨意性和偶然效果,難以模仿和描繪。幾乎都是水墨完成的,外表素雅。這類作品在後來的中國畫壇占有很大比重。
從中國畫的發展史來看,早期的畫(公元12世紀以前)都是工筆畫。後期作品多為水墨寫意;從作者情況來看,工筆畫的作者多為職業畫家或工匠,而水墨寫意畫的作者多為文人。
當然,工筆和寫意畫之間還有壹個開放的區域供畫家兩端選擇,從而形成壹個折中,即半工筆半寫意畫。
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
國畫離不開詩。碑文篆刻是壹本詩集。繪畫與印刷相結合的藝術表現。
中國早期的許多漢字是象形的艾雨,根據物體的形狀或含義用簡潔的線條繪制。這類似於畫線。中國文字的這壹特點,加上文字形式本身強大的藝術創造力,與繪畫有著天然的聯系,被稱為“書畫同源”。中國畫家(尤其是文人畫家。在繪畫的過程中,把寫字的筆法運用到繪畫中是非常自然的;他們在創作中的情感,往往是以詩歌的形式——直接呈現在屏幕上;按照中國文人的習慣,這幅畫的題字是用朱砂印章刻上自己的名字。強調線條的表現力和繪畫筆墨的書法趣味,是評價中國畫作品風格的重要標準。
中國的繪畫非常註重畫家的綜合藝術修養。在動筆之前,畫家壹般會考慮詩的內容、風格以及印章在畫中的位置。畫中詩情與意象相得益彰,對畫面的意境和構圖起到了互補和平衡的作用;印章的紅色和黑白(水墨)圖的含義是不壹樣的。把詩、書、畫、印四個因素融合在壹個統壹的畫面裏,是中國畫的壹個很重要的特點。
從畫面布局來看,中國傳統繪畫和歐洲繪畫有壹個明顯的區別,就是中國畫非常註重畫面留白。留白不是空,可以是山中的雲,可以是河上的晨霧,可以是日月的光輝,甚至可以是虛無。有人認為“白布”是中國畫最受關註的點。畫家強調畫面的詩意傳達,那些空白可能就是詩意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的象征,給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20世紀中國偉大的畫家、文學家蘇冕(1036-11)曾提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觀點,這也是後世畫家所追求的境界。
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三足鼎立。
在中國畫中,人、物、山水、花鳥是最大的三個題材,也是最常見的題材。它們可以大致對應歐洲繪畫中的人物、風景和靜物。
以人物為參賽主體的繪畫是我國古代繪畫題材中最早的,藝術的考古發現也證明了這壹點。原始社會的先民們“用白莖、紅鋁土、黑炭在巖壁上繪人村、動物圖案”,可以說是第壹條繪制人物的河流。到了距今1500年前的魏晉南北朝時期,人物畫的藝術發展逐漸成熟。這個時代的著名畫家、藝術理論家顧當之(348-409)提出了人物畫要“形神兼備”的思想,認為畫家不僅要正確地刻畫人物的外貌,還要註意刻畫人物的精神氣質,即內在的東西。在此後的漫長歲月裏,藝術家們。藝術批評家幾乎無壹例外地遵循這種認識,從事創作和評價。人物畫在中國繪畫發展的早期有著輝煌的歷史。
以描繪山川自然風光為主的繪畫,稱為山水畫,是中國畫中最重要、影響最大的學科。它的興起比人物畫晚得多,到了唐代(618-907)才趨於成熟。此後名作不斷,達到頂峰。山水畫的繁榮有其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層原因。中國古代哲學家主張“天人合壹”,認為人與世間萬物是相通的,人的善才能感知自我的相通,人的善才能感知自然。即使人在官場,心向往山川;親近自然,與人性交融,成為中國文人(包括畫家)最大的心願。畫家在描繪自然景物時寄托了自己內心的感受和追求,同時給觀者許多聯想和啟發。縱觀中國古代繪畫史,山水畫家在所有繪畫用具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中國畫的另壹類,主要描寫花卉、竹石、鳥獸、蟲魚,因為是最常見的花鳥組合,所以被稱為花鳥畫。花鳥畫給人壹種特殊的觀賞趣味,它的興起早於山水畫。起初,它被用於手工藝品的圖案中,到了唐代,它開始成為中國畫中的壹個獨立類別。中國古代文人喜歡梅、蘭、竹、菊,認為它們高雅高貴,表現了文人雅士的高貴脫俗的氣質。因此,梅朱蘭居是花鳥畫中常見的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