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先秦時期中國的詩歌產生於文字發明之前,它是在人們的勞動、歌舞中漸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詩歌的源頭是歌謠,上古時代只在口頭傳唱,沒有文字記錄。原始的詩歌基本上沒有被記錄下來。《吳越春秋》中《勾踐陰謀外傳》所載的《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宍,古‘肉’字,指鳥獸之類獵物)”被認為是比較原始的獵歌,但這也僅僅是猜測。 先秦詩歌的發展經歷了壹個從口頭到書面、從民間到宮廷、從集體歌唱到詩人創作的漫長過程。1.《詩經》周王朝為了制禮作樂,設有專門的采詩官,春秋兩季到各地搜集歌謠;貴族為了祭祖、宴客、出兵、打獵、諷喻等目的做詩、獻詩,在公元前6世紀左右編成《詩》。《詩》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有詩歌305首(另外還有6篇有題目無內容,即有目無辭,稱為笙詩),因此又稱“詩三百”,從漢朝漢武帝起儒家將其奉為經典,因此稱為《詩經》。漢朝毛亨、毛萇曾註釋《詩經》,因此又稱《毛詩》。《詩經》中的詩的作者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詩經》所錄詩歌時間跨度長,從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直至春秋中葉(公元前6世紀)500多年的社會生活,涵蓋地域廣泛,黃河以北直至江漢流域的都有。漢時,先有魯、齊、韓三家詩,立於學官,後有《毛詩》。《毛詩》盛行後,齊、魯、韓三家詩先後亡佚。歷代解《詩經》者頗多,較好的有宋朱熹《詩集傳》、清王夫之《詩經俾疏》、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王先慊《詩三家義集疏》等。《詩經》分《風》、《雅》、《頌》三部分。《風》又稱《國風》,壹***有15組,稱為十五國風,是出自各地的民歌。“風”本是樂曲的統稱。15組國風並不是15個國家的樂曲,而是十幾個地區的樂曲。國風包括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檜、齊、魏、唐、秦、豳、陳、曹的樂歌,***160篇。國風是當時當地流行的歌曲,帶有地方色彩。從內容上說,大多數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間歌手,但是也有個別貴族。這壹部分文學成就最高,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征人及反壓迫、反欺淩的怨嘆與憤怒。《雅》***105篇,分為《大雅》 31篇和《小雅》74篇,多為貴族祭祀之詩歌,祈豐年、頌祖德。“雅”有“正”的意思,把這種音樂看作“正聲”,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樂的區別。《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頌》則為宗廟祭祀之詩歌,是貴族在家廟中祭祀鬼神、贊美治者功德的樂曲,在演奏時要配以舞蹈。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40篇。其中《周頌》31篇,認為可能是西周時的作品、多作於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魯頌》4篇,認為可能是魯僖公時的作品;《商頌》則認為是春秋以前宋國的作品。《雅》、《頌》中的詩歌,對我們考察早期歷史、宗教與社會有很大價值。關於《詩經》中詩的分類,有“四始六義”之說。“四始”指《風》、《大雅》、《小雅》、《頌》的四篇列首位的詩。“六義”則指“風、雅、頌,賦、比、興”。“賦、比、興”是《詩經》的表現手法。“賦”是直陳其事,描述壹件事情的經過。“比”是打比方,用壹個事物比喻另壹個事物。“興”是從壹個事物聯想到另外壹件事物。孔子曾概括《詩經》的宗旨為“思無邪”,並教育弟子、孩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後來,《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包括《詩》、《書》、《禮》、《樂》、《易》、《春秋》)及《五經》(無《樂》)之壹。2.《楚辭》戰國時代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騷體詩標誌著中國詩歌從民間集體歌唱到詩人獨立創作的更高發展階段的出現。“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這種由詩人創作、帶有鮮明楚地文化色彩的新詩歌,將中國詩歌向前推進了壹大步。《楚辭》中收集的先秦作品出自屈原和宋玉兩位詩人。詩人之作,由於其個人的天賦才能、高度的文化素養以及對藝術遺產的繼承,壹般說來比起民間樸素的歌唱,在思想上更為豐富,在情感上更為細膩,在藝術上更為精致。屈原、宋玉的作品,“敘情怨,則郁伊而易感;述離居,則愴怏而難懷;論山水,則循聲而得貌;言節候,則披文而見時”(劉勰《文心雕龍|辨騷》)。特別是屈原,取熔經意,自鑄偉詞,其作品規模宏大、風格瑰奇,是融合南北文化積極成果的產物。屈原的騷體詩,是浪漫主義的典範作品。對理想的熱烈而執著的追求、愛憎情感火山爆發式的自我傾訴、獻身祖國的赤膽忠心,都在奔放的辭句、宏大的結構中被容納。詩人大膽地馳騁想象,糅合了神話傳說、歷史故事、自然現象與自身遭遇,創造了壹個個前無古人的神奇瑰麗的幻想世界。屈原的作品具有卓越的獨特個性。這種浪漫主義特色的形成,同楚國文化傳統密不可分。楚國巫風盛行,朝廷和民間祭祀都使巫覡“作歌樂鼓舞以娛諸神”。這種帶有原始宗教氣氛的樂歌,自然是產生浪漫主義傑作的溫床。例如《九歌》,其前身就是沅湘壹帶民間的祭神歌曲。從《詩經》的現實主義到屈原的浪漫主義,是中國詩歌發展的壹個裏程碑。屈原的騷體詩,依詩取興,引類譬喻,繼承發展了《詩經》的比興傳統。《詩經》的比興較為單純,而《楚辭》的比興具有象征的特質,往往成為壹個形象的系統。《離騷》中香草美人的比興就是範例。楚地本是澤鄉山國,其間頗有疊波曠宇、崇山秀嶺,這些江山的光怪之氣足以搖蕩心靈、催發麗辭偉句。 騷體詩沖破《詩經》四言詩的固定格式,句式加長而靈活,篇章放大而嚴密,詞采絢麗而貼切,是《詩經》之後的壹次詩體大解放。先秦時代,《詩經》與《楚辭》雙峰並峙,是中國詩史上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兩座巍然屹立的坐標。但騷體詩已沖破《詩經》四言詩的固定格式,句式加長而靈活,篇章放大而嚴密,詩采絢麗而貼切,是《詩經》之後的壹次詩體大解放。有人說,中國歷代詩“莫不同祖風騷”,足見其對後代詩歌的影響。 ………………………………………………字數超了,給妳網址:/tongbu/gaoer/8912/G2YWF912.htm 希望對妳有幫助,還有問題,歡迎追問……
上一篇:芝麻雞的香油是什麽?下一篇:中式婚禮策劃:融入傳統婚禮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