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式家庭教育中的暗傷,會養出更多“白眼狼”嗎?

中國式家庭教育中的暗傷,會養出更多“白眼狼”嗎?

看了壹部綜藝《奇葩說》,裏面的新人許吉如,表現讓我印象深刻。

在節目中,她說了這樣壹番話:“人與人之間相處,要的就是壹份“看見感”。看見妳的需求,看見妳的感受。”

而中國式的家庭教育也理當如此:父母和孩子之間相處,需要的也是壹份“看見感”。看見孩子的需求,看見孩子的感受。

很多父母都說,自己費心費力的撫養孩子,孩子不但不領情,反而還覺得理所應當。為什麽辛苦付出的父母,吃苦受累的是他們,迷惘徘徊的是他們,遭受白眼的還是他們?

因為在這樣的教育裏面,父母永遠得不到壹個期望的結果,而孩子永遠活不成自己期望的樣子,這才是現實問題。

父母是“明學”:我不要妳覺得,我要我覺得

繼《中餐廳》播出之後,“明學”徹底了出圈了。“明言明語”成為了壹大時尚,甚至還有了專門的百度百科。

人們在笑過之後,是不是也要思考壹下,如果有人這樣對妳說話,妳是什麽樣的感覺?比如說:我不要妳覺得,我要我覺得;就這樣,都聽我的,壹個人說了算;這是妳的問題,妳必須要解決;這件事情不需要討論,都聽我的……

覺得耳熟嗎?因為父母們也常常說這樣的話。

“媽媽,我想買件衣服”、“買什麽買?妳衣櫃裏去年的衣服還能穿”

“爸,上次說了帶我去水族館的”、“壹天到晚就知道玩,妳要是把玩耍的心思放到學習上,家長會上我就不用丟人了。”

“我們早就約好了,說好周六出去玩的”、“妳懂點事好不好,我們已經夠累了!”

最後結局是什麽呢?是父母們還疑惑,妳這孩子怎麽最近話都不說了?“兒子,我們周六出去玩吧?”、“不了”

壹句話,就給這樣的家庭教育判了刑。父母們是第壹次做父母,孩子們也是第壹次當孩子。可是不公平的點在哪裏,妳們知道嗎?

父母是由無數個孩子長大成為的,他們經歷過那樣的孩童時期,應該會對孩子有***鳴,可是沒有。而孩子沒有接觸過大人的世界,但大人們接觸過孩子的世界,這本身就不公平。所以很多父母會站在高處,看不見孩子的需求

父母的“看見感”都是以我出發,遺忘了角落中的孩子

“我覺得妳這樣做不好”、“我認為妳應該多把心思放在學習上”、“我希望妳成為壹個什麽樣的人”

所有的主語都是“我”,而被控制的都是孩子。孩子想要什麽?喜歡什麽?追逐什麽?父母們真的知道嗎?世上多的是“以愛之名”的控制,讓孩子成為提線木偶,成為父母的“工具”。

根據數據得出了這樣壹個結論:85.5%的父母贊同做什麽比說什麽重要;73.1%的家長認為孩子出了問題總能在家長身上找到原因;86.6%的父母認為家庭環境比社會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家長們都明白,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但是在實施的時候,因為缺乏了那壹份“看見感”,才會培養出越來越多的“白眼狼”。痛苦的不止是家長,還有孩子。

因為父母們“看不見”,會自作主張的替孩子決定;因為父母們“看不見”,可以隨意指責孩子的過失;因為父母們“看不見”,導致判斷孩子好壞的標準都是他們說了算。可是,壓抑著孩子的天性,所有的委屈和不甘總有壹天會爆發。

而父母們卻用“我這麽做都是為了妳好”來搪塞孩子。哪有父母不為孩子好的,但前提是孩子也是真的覺得好。

著名心理學家曾奇峰說:“生命的價值在於選擇,可為人父母,卻常常忘記這壹點。他們不讓孩子做選擇,總是會忍不住要替孩子做選擇。”

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會開始“沈默”

孩子哭了,父母會責罵他,男孩子哭什麽哭?有點出息。他們忘了問壹句:妳哭得這般撕心裂肺,是發生什麽事情了嗎?

孩子玩具被搶了,向父母哭訴。父母悠悠來了壹句:妳是哥哥,妳要讓著妹妹。於是孩子沈默了。孩子沈默是因為自己的內心感受被父母“看不見”,而父母們卻以為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了效果。孩子沒法辯駁,可孩子越不反駁父母,父母越覺得自己做得正確。

很多時候,大家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回家就聽到父母念念叨叨,其實自己的內心是十分反感的,但我們不會和父母壹般計較,因為我們知道,父母是真的在為我們好。可是孩子們不壹樣,從孩子沈默的那壹刻起,這個家庭的教育就開始出現了問題

孩子因為感受被父母忽略,懶得或者是不屑於與父母爭辯,並不是父母的教育達到了效果。

可大部分父母意識不到這壹點,他們是真的“看不見”孩子內心的需求。

父母們不要總是講道理,當孩子自我封閉時,妳的任何話語都只會是撒在傷口上的鹽。孩子們的感受被看到就是最好的治療。

  • 上一篇:謚號,中國古代皇帝,謚號說:人民無能的名字叫什麽
  • 下一篇:中國白酒第壹坊是什麽坊?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