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媽祖節媽祖誕生於公元960年。據說媽祖經常表現出保護船只和拯救沈船的精神。農歷3月23日和9月9日是被視為海神的媽祖的出生和死亡日。每隔兩天,就有數以萬計的臺灣同胞和當地民眾前來參觀媽祖。節日期間,有媽祖崇拜,媽祖文化討論和手工藝展覽。可以看有特色的民間歌舞,品嘗閩菜。
福建媽祖節:65438年4月25日+10月4日。
地點:福建莆田湄洲島
大禹墓,浙江大禹節,是全國禹崇拜的中心。四千多年來,大禹墓壹直享有悠久的歷史,玉帛相連,廟宇雄偉,祭祀持久。歷代祭祀於,古禮長,影響大。自公元前2059年前後,大禹之子開始在大禹墓中舉行祭祀儀式,夏開創的祭禹儀式是中華民族國家儀式的雛形。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進貢大禹”。歷代皇帝都派遣使者,當皇帝來的時候,更多的人來祭奠禹。到了明朝,這是壹種送特別祭品的制度。清代,康熙、乾隆曾到紹興祭祀余。民國時期改為特祭,每年9月19日舉行,每年供奉壹次。1995年4月2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紹興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行“1995浙江、紹興各界人士公祭大禹墓儀式”,延續了中華民族四千年尊崇、崇拜禹的傳統,開啟了新中國新的祭祀條例。公祭每五年舉行壹次。當地人的祭祀和後代的家族祭祀壹年壹次,沒完沒了。
山西以槐花祭祖的習俗明代洪武至永樂年間,洪洞槐花下出現了壹次前所未有的大遷徙,歷時50年,遷徙18次,遍及北京、河北、山東、安徽、江蘇、湖北、秦、甘肅等18個省市的500多個縣。這是歷史上最大最長的壹次。這也成就了洪通“世界之鄉、中國之鄉”的美譽。“尋根節”計劃在每年4月持續10天。祭司節是中國傳統的掃墓節日——清明節。每年清明時節,大槐樹祭祖園內鳥語花香,熱鬧非凡。洪洞人覺得是奇觀,大槐樹祭祖園裏幾乎全城出動。人們看到花園裏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槐樹和其他樹爬滿了鳥。他們時不時地起伏著,緊緊抓住對方的脖子,就像多年不見的老朋友壹樣。人們被深深地感動了。他們都說:“移民的後代是來祭祖的。這些鳥也是有靈性的,代表移民的後代,回來老家探親。”
西藏薩嘎達瓦節薩嘎達瓦節,又稱佛吉日(農歷4月13日至4月15日),是藏傳佛教的傳統節日,藏語稱為薩嘎達瓦節。南傳佛教國家的信徒也稱衛塞節,意思是滿月日。對於佛教信徒來說,這是壹個非凡而神聖的日子。它與佛陀壹生中的三個重要事件有關,即出生、覺悟和涅槃,這是三個慶祝時期的吉日。1990年5月,經趙樸初會長倡議,中國佛教協會和漢傳佛教各寺廟也將農歷4月15日定為佛歷祭日,稱為“佛吉日”。這樣,全國各地的佛教寺廟都會在這壹天舉行慶典和法會。這樣做,可以體現佛教的莊嚴性和壹致性,也有利於加強各地各族佛教信眾之間的友誼和團結。
香港太平清明節香港長洲有壹個神奇好玩的傳統節日“太平清明節”,農歷四月初五到初八。長洲太平清明節,是離島漢族壹個有特色的傳統習俗。“寶山”比賽和“飄”風景巡遊是藝術節的兩大亮點。2011年6月,香港長洲太平清明節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節日期間,人們在北帝廟前建造了壹座60英尺高的寶山塔。塔上掛滿了可食用的甜包子,人們爭先恐後地爬上塔去搶甜包子。他們抓得越多,運氣就越好。
藏族傳統節日,又稱穆佛節,祭祀山神。流行於甘孜、阿壩藏區。每年農歷四月八日,九龍水冶都會為它沐浴,所以它也被稱為Mufo節。每年的這壹天,甘孜藏區遠近的人們都穿著民族服飾,聚集在歡樂谷山上、折多河畔。人們先去廟裏燒香祈福,燒紙錢。然後轉向山上供奉神靈,祈求他們的保佑。翻過山後,我們搭起帳篷野餐,看藏戲。唱山歌,跳鍋莊舞和弦子舞,騎手也有賽馬和射箭比賽。在此期間,人們還會舉行物資交換活動和其他文化體育活動。
每年四月初七晚上,從事澳門魚產業批發或零售的居民聚集在菜市場,席地而坐,圍桌而食,形成“長弓長壽飯”的傳統。宴會室內,舞動香案上的木龍祈福。澳門鮮魚船節繼承了舞龍醉酒的習俗,形成了每年四月初八全會館參與的固定節日。後來,它傳播到不同的社會階層,成為壹個獨特的和有影響力的傳統民間節日。吃長弓長壽飯、舞醉龍遊行、免費贈送長弓長壽飯是節日裏的主要活動。醉龍舞和舞獅是節日裏的兩種主要表演形式。澳門龍醉節傳承了中華民族“龍”的精神,表達了對祖國繁榮昌盛的希望和祝福,是加強中華民族向心力,維護鮮魚界全體朋友團結的人文節日。
仫佬族主要居住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稱“淩”、“金”。樊沂節是仫佬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帶有濃厚的感恩和祝福色彩。樊沂節也被稱為“快樂的願望”和“樊沂貢爺”,意思是“向我們的祖先許願”。仫佬族是廣西特有的少數民族,樊沂節是仫佬族最隆重的節日。按稻節稱老人為“依稻而行”、“依稻而敬祖父”、“還祖擇願”、“祝福語”樊沂節是仫佬族祈求豐收、人口平安的傳統節日。它在最後壹年的冬季至日前後舉行,持續3 ~ 5天。仫佬族以血緣生活在壹起,同姓同宗,同宗的分支叫“冬”。壹般輪流準備“冬”節,準備的物品有豬、羊、雞、鴨、魚、米、酒等。那壹天,人們宰殺了豬和雞,包了三角餃,蒸了湯圓,用紅薯和芋頭做了許多黃牛和水牛的模型,用紅線綁了壹捆捆的糯米穗,準備了12種素食,在祭壇祭祀“壹帆葉公”上展示。兩個魔術師,壹個高喊“請神”:壹個假扮“神”,戴著面具,穿著袈裟,載歌載舞,直到請來三十六位“神”。然後,牛模型和谷穗被分發到各家各戶,並放在香上。村裏的家庭,幾十裏外的客人,兄弟,親戚,也都來祝賀,參加節日活動,熱鬧非凡,狂歡了壹天壹夜,活動結束。據有關記載,自米節流傳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瑤族的王磐節是祭祀祖先盤古、盤庚、盤瓠的重要節日,海內外人士都十分重視這壹民族儀式。由廣西衡陽、富川、中山、八步、恭城、金秀,廣東連州、連南、連山、乳源,四川南充、貴州凱裏、海南海口、雲南西雙版納、臺灣臺北、河南鄭州、湖南永州、江華、江永等地的潘氏家族發起,現已成為中國最盛大的盤王節。每年農歷十月十六,所有祭祀節日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各自的民族服裝,聚在壹起載歌載舞,慶祝盤王節。他們唱的歌是根據《潘王之歌》改編的音樂歌曲(下面會特別介紹);舞蹈是每人手持壹面長約80厘米的長鼓的群舞,壹般是兩人壹組或兩人壹組。關於王磐節、王磐歌和長鼓舞,它們都有著悠久的歷史。
其他民間祭祀活動:哈尼族紮賚特節、福鼎市太姥娘娘節、潮汕營主、煙臺漁燈節、吉林查幹湖冬捕節。
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習俗,習俗,祭祀習俗,祭祖習俗,祭祀習俗。
民俗、民風、國內少數民族風俗、國外風俗、民俗、民風。
風俗,風俗,婚俗,中國的婚俗
中國人的日常禁忌是什麽?
風俗民情旅遊習俗旅遊要選擇黃道壹日遊的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