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分為古代哲學和現代哲學。古代哲學主要指?春秋百家爭鳴?漢唐儒道三玄?宋代儒學的發展?近代中西融合?四個階段。現代哲學主要指?對中國古代哲學的研究?和?對西方哲學的研究?可以說:?道家的審美理論代表了中國藝術的真精神。?
古代
中國古代哲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獨特的思想價值觀遠遠走在歷史的前沿。
古代中國主要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為主要的哲學流派,其中尤其以儒、道、墨三家影響深遠。近代引入並發展了西方哲學,也造成了很大影響,其中在現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為官方意識形態;以新儒家為代表的學者,則力圖讓中國傳統哲學得以創新和發展。
中國人的宇宙觀方面以易經與老莊為代表﹐倫理社會觀是以孔孟之說為代表,儒道相輔相成。
宋代儒學的發展
北宋諸儒以周敦頤、張橫渠、程顥、程頤為大宗,上承儒家經典,講仁與心性,又講格物窮理。熙寧三年以後,王安石變法引發黨爭,二程分別退居洛陽,理學在此後七年或十年達到成熟。
宋朝南渡以後,儒學分為三派?程顥開胡五峰之?湖湘之學?,程頤開朱子之學,也就是程朱理學,代表者乃朱熹;陸九淵則直承孟子而開出心學壹派。全祖望評價:?宋幹、淳以後,學派分而為三:朱學也,呂學也,陸學也。三家同時,皆不甚合。朱學以格物致知,陸學以明心,呂學則兼取其長,而復以中原文獻之統潤色之。門庭徑路雖別,要其歸宿於聖人則壹也。?
北宋中葉以後,道學家的聲勢愈來愈浩大;南宋前期雖然政府幾次三番下令禁止,並不能阻擋道學的流行和減削它的聲望。南宋以後,只有朱陸二系傳續不絕。元明之際,朱學進居正統之位,為中國君主社會後期的官方思想。惠棟在評《毛詩註疏》時說:?宋儒之禍,甚於秦灰。?
明朝心學
明代心學大師陳白沙提出了以?自然為宗?學貴自得?的哲學主張,打破程朱理學沈悶和僵化的模式,開啟明代心學先河,創立了?江門學派?,在宋明理學史上是壹個承前啟後、轉變風氣的關鍵人物。陳白沙學以?宇宙在我?的主體自我價值,突出個人在天地萬物中的存在意義。他所說的?自然?,即萬事萬物樸素的、本然的、無任何負累的、絕對自由自在的存在狀態。他要求人們善於在這種?自然?狀態中無拘無束地去體認?本心?。他極力倡導?天地我立,萬化我出,而宇宙在我?的心學世界觀。?
宋明心學始於陸九淵,中經陳白沙,到王陽明集大成 ?。明朝中葉,王陽明創立致良知之?陽明學?,集心學之大成。明末劉蕺山呼應胡五峰而盛言以心著性之義。明末王學亦走入末流,黃宗羲說:?明人講學,襲《語錄》糟粕,不以六經為根坻,束書而從事於遊談。?王是真說: ?今之學者,偶有所偷窺,則欲盡廢先儒之說而駕其上。不學,則借壹貫之言,以文甚陋;無行,則逃之性命之鄉,以使人不可詰問。?
明代另壹位心學大師湛若水所創立的?甘泉學派?與王陽明的?陽明學?被時人並稱為?王湛之學?,湛若水在繼承陳白沙的學說時有所創新,終至自成理學的壹大門派。湛若水提出?體認於心,即心學也?、?隨處體認天理?等主張;糾正其師學說過於傾向內省等缺失,倡導?合內外?之學等。所謂?隨處?是指?隨心、隨意、隨身、隨家、隨國、隨天下?。在他看來,人無論處於何種境遇,都應體會、實踐心中的天理。
清朝
理學在清初以後走入空談,嚴重脫離實際,變成以學術為工具博取政治利益的手段。康熙二十壹年,康熙帝讀了崔蔚林的文章,說?岸然自負為儒者?實在?可鄙?。又說: ?伊以道學自居,然所謂道學未必是實。聞其居鄉亦不甚好?。康熙說?今視漢宮內,務道學之名者甚多,考其究竟,言行皆背?、?在人主前作壹等語,退後又別作壹等語?。他曾說:?李光地、湯斌、熊賜履,皆講道學之人,然而各不相合。?即便如此,康熙五十壹年(1712年),清朝頒布詔令,規定朱熹成為孔廟十哲之壹,標誌著程朱理學成為了官方學術。
近現代
現代哲學主要指?對中國古代哲學的研究?和?對西方哲學的研究?
"對中國古代哲學的研究"是反復研習傳統哲學的壹脈,以傳統哲學為本,賦予新的現實意義。
對西方哲學的研究?主要指馬克思哲學。希望用外來文化,重新定義中國的壹切,把舊的傳統葬送在壹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