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君子無故,玉不去身。
1863年,法國地質學家德莫爾以傳入歐洲的中國清代乾隆朝玉器為基礎,進行了理化實驗。結果表明,有兩種玉,即角閃石和輝石。
角閃石又稱軟玉,硬度6-6.5度莫氏,比重2。55-2.65.其主要成分是纖維礦物矽酸鈣,屬於角閃石的壹種。閃石的顏色接近油的凝固美,純凈的為白色,俗稱羊脂玉,細膩潤澤,非常珍貴,經濟價值很高。由於閃石含有少量被氧化的金屬離子,所以呈現藍、綠、黑、黃等顏色或雜色。輝石又叫硬玉,因呈綠色而質地最好,在中國又被稱為硬玉。硬度為6.75-7度,比重為3.2-3.3。輝石主要由矽酸鈉和矽酸鋁組成,晶體結構暗淡,質地堅硬,密度高,有玻璃光澤,晶瑩剔透。翠綠色、蘋果綠、雪花白、精致的淡紫色是輝石的典型顏色。輝石(翡翠,如硬玉)在18世紀後被中國玉器工匠廣泛使用。
所以中國古代玉器多為角閃石(軟玉,如和田玉)。和田玉主要由透閃石-陽起石組成,並含有蛇紋石、石墨、磁鐵等礦物,形成白色、綠松石、黑色、黃色等不同顏色。大部分是單色玉,少數有雜色。玉石半透明,拋光後有油膩光澤,硬度5.5至6.4度。這是礦物玉。
玉在中國文化研究中有著廣泛的內涵。漢代的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玉和石都是美善之物。所謂五德,是指玉的五大特性。凡是質地堅韌、晶瑩光澤、色彩艷麗、組織致密透明、聲音舒緩深遠的美石,都被認為是玉。按照這個標準,古人眼中的玉不僅包括真玉(角閃石),還包括蛇紋石、綠松石、孔雀石、瑪瑙、水晶、琥珀、紅寶石等彩色石質玉。所以,在鑒賞古玉的時候,不能只用現代科學知識來鑒別優劣,更要有歷史的眼光。
中國是世界產玉大國,不僅開采歷史悠久,而且地理分布廣,儲量豐富。據《山海經》記載,中國有200多個玉石產地。經過幾千年的開發利用,壹些玉礦已經枯竭,但壹些著名的玉礦仍在被大量開采,為我國玉雕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原料。中國最著名的玉石產地是新疆和田。和田玉數量最豐富,顏色最艷,質量最好,價格也最貴。是我國古代玉石的重要原料來源,歷代皇室都愛用和田玉研磨機。除了和田玉,還有甘肅的酒泉玉、陜西的藍田玉、河南的獨山玉和密縣玉、遼寧的岫巖玉等。也是中國玉的常用原料。中國有句至理名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道出了切玉的真諦。事實上,自然界中出類拔萃的玉石並不是雕琢出來的,而是用金剛砂、應時、石榴石等硬度高於玉石的“解玉砂”,輔以水,打磨成設計好的成品。所以用行話來說,制玉不叫雕玉,而是治玉,或者說是切玉、磨玉、磨玉。切玉技術高超,但處理玉石的工具簡陋。
直到現代,中國人壹直使用傳統工具,如線鋸、鋼和熟鐵制成的圓盤、圓輪、鉆孔機、半圓盤和木制車床來制作玉器。在鐵發明之前的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大多數工具甚至是用木頭和竹子、骨頭和砂巖制成的。如此原始的工具能制作出如此精美的玉器,真是奇跡。
林忠先生把壹件好的玉器總結為四個要素:材質、造型、工藝、題材。這四大要素使得玉石超越了其“山精”的自然屬性,蘊含著人文精神:山川之精,人文之精。山川精英談材料之美。每壹塊玉都要搞清楚是角閃石還是翡翠,還是綠松石、瑪瑙、蛇紋石、水晶等彩色石質玉,進壹步探究其來源。
精致人文是指玉器的造型美、雕刻美、題材美,以及影響造型美、雕刻美的技術因素和社會因素。由於玉器的材質、雕刻玉器的工具和技藝不同,審美情趣和習俗不同,玉器的用途和作用也不同,各個時期玉器的造型和題材風格也不同,爭奇鬥艷。& ltI >中國玉歷史悠久,有7000年的輝煌歷史。
7000年前,先民們在挑選石制器皿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把找到的漂亮石頭做成飾品,裝扮自己,美化生活,拉開了中國玉器文化的序幕。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中國玉文化的曙光在各地閃耀。當時,卓宇已經從石業中脫離出來,成為壹個獨立的手工業部門。太湖流域良渚文化和遼河流域紅山文化出土的玉器最為引人註目。
玉禮器是王權和等級的象征,用玉陪葬是祈求永生的手段。
良渚文化玉器種類繁多,有玉琮、玉璧、玉玥、三叉玉器、串玉飾等。以體積大而自豪的良渚玉,顯得深邃嚴謹,對稱與平衡得到了充分的運用,尤其是淺浮雕的裝飾手法,尤其是線刻手法,已經到了後世幾乎望塵莫及的地步。最能體現良渚玉雕水平的是玉琮和獸面羽的描寫,種類繁多,數量龐大,人物高深莫測。
紅山文化與良渚玉相比,方玉少見,但以獸形玉和圓形玉為特征。典型的器皿有玉龍、玉獸形擺件和玉環形器皿。紅山文化的玉雕技藝最大的特點是玉雕工匠只需幾刀就能熟練運用玉料,把握物體的造型特點,將物體的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神似”是紅山古玉的最大特點。紅山古玉,不求勝大,但求精美。
從大多來自大中型墓葬的良渚、紅山古玉分析發現,新石器時代的玉器不僅有祭祀天地等幾種用途,還可以辟邪,象征權力、財富、尊嚴等。從壹開始,中國的玉器就有壹種神秘的色彩。
傳說中的夏朝是中國的第壹個階級社會。隨著考古資料的不斷積累,傳說逐漸成為現實,夏文化也在不斷被揭示。夏代玉器的風格應該是良渚文化、龍山文化、紅山文化向殷商玉器的過渡形態,從河南偃師二裏頭遺址出土的玉器可以看出這壹點。二裏頭出土的七孔玉刀源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多孔石刀,雕刻花紋有商代玉器雙線輪廓的淵源,應為夏代玉。& lt第二>商朝是中國第壹個有文字的奴隸制國家。商代文明不僅以其莊嚴的青銅器聞名,而且以其眾多的玉器而聞名。
商代早期玉器較少,切割粗糙。商代晚期的玉器以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為代表,共生產玉器755件,按用途可分為禮器、禮器、工具、器皿、裝飾品和雜器六大類。商代玉器工匠大量使用和田玉。在商代,出現了壹些實用的器具,如簋簋和藍寶石簋,它們模仿了伊壹青銅器。動物和人物的玉器比幾何玉器多得多,如玉龍、玉鳳、玉鸚鵡等,表情各異,外形美觀。玉人,或站,或跪,或坐,姿態各異;很難分辨是主人、奴隸還是囚犯。中國最早的美玉——玉龜出現在商代。最神奇最成功的是商代已經出現了大量的圓雕作品。此外,玉器工匠還利用雙線平行的凹雕線(俗稱雙鉤線),有意識地在兩條母線之間呈現壹條公紋,使公、母線同時發揮強而有力的作用,整個花紋變化得盡善盡美。既消除了完全使用陰線的單調,又增強了圖案線條的立體感。
西周玉器在繼承殷商玉器雙線寫生技法的同時,創造了用粗坡線或細陰線雕玉的雕刻技法,在鳥形玉刀和獸面玉飾上熠熠生輝。不過總體來說,西周的玉器沒有商代的那麽活潑多樣,反而有點死板,太正式了。這也與西周嚴格的宗法制度和禮儀制度有關。
春秋戰國時期,政治諸侯爭霸,學術流派爭鳴,文化藝術百花齊放,玉雕藝術異彩紛呈,堪比當時地中海盆地的希臘羅馬石雕藝術。
東周王室和各路諸侯,
為了自己的利益,大家都把玉當成了自己(君子)的化身。他們佩戴玉飾,標榜自己是有“德”的仁者君子。“君子無故,玉不去。”每個士大夫從頭到腳都有壹系列的玉飾,尤其是腰間的玉佩系列更為復雜。因此,當時的於佩特別發達。大量的龍鳳虎造型的玉佩能體現時代精神,呈S形,富有動感之美,具有濃郁的中國風和民族特色。花紋中有隱谷線,鏤空手法,地面施單陰線鉤線或雙陰線葉線,飽和和諧。蛇頭上的玉飾和鸚鵡的拱形頭反映了春秋時期玉雕和玉佩的水平。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玉佩和河南輝縣谷瑋村出土的大黃佩,都是用幾塊玉拼成壹個完整的玉佩,是玉佩戰國時期難度最大的工藝。玉帶鉤和玉劍飾(玉劍)是此時的新玉器。& lt第三>春秋戰國時期,和田玉大量輸入中原,皇室諸侯競相選擇和田玉。故宮收藏的掛玉燈,是標準的和田玉。此時儒生將禮儀之學與和田玉相結合,用和田玉體現禮儀思想。
為了適應統治者對和田玉的喜愛,將傳統儒家的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等觀念與和田玉的理化性質相比較,進而產生了“君子勝於玉”的理論,玉有五德、九德、十壹德。“提取玉的屬性,賦予其哲學思想,進行道德教化;安排玉的形狀,賦予其陰陽思想,使其具有宗教性;比玉的尺度,給它壹個銜級,把它政治化。”(郭保軍《古玉新解》)是對當時禮學和玉器研究的高度理論總結。這是玉雕藝術在中國經久不衰的理論基礎,是中國人七千年愛玉風尚的精神支柱。
中國有7000年的玉器使用歷史和2500年的玉器研究歷史,這為中國贏得了“玉國”的美譽。
中國古代玉器的歷史之早、持續時間之長、分布之廣、造型之多、工藝之精湛、影響之深,是其他任何國家都無法企及的。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中國人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崇玉愛玉的民族心理,對玉的神化、靈物觀念、特異功能觀都根植於此。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玉文化本身在中國幾千年文明史中有著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著名學者李約瑟甚至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說:
“愛玉可以說是中國的文化特色之壹,激發了雕塑家、詩人、畫家的無限靈感。”二、和田玉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沿革。山料又叫名山玉,指產於山中的原生礦。山料的特點是塊度大小不壹,有棱角,質量往往不如籽玉。山水是指原生礦石風化崩塌,被河流帶到河流中上遊的玉石。其特點是接近原生礦,塊度大,棱角略圓,表面光滑。籽玉是指原生礦石被流水剝蝕搬運到河裏的玉石。其特點是塊度小,常呈橢圓形,表面光滑。籽玉因為經過長期的處理、洗滌、分選,質量壹般都是不錯的。現已發現最早的和田玉玉器,來自殷墟傅浩墓。春秋戰國以後,和田玉逐漸成為主要的玉石人才,都是采集材料,直到清朝才開始開采山料。大禹,清代乾隆年間制,用於治理玉山之水,藍寶石僅重10700余斤,即采自彌勒塔山。
特殊的羊脂白玉籽玉只產於玉龍喀什河(白宇河)和喀拉喀什河(墨玉河)。以前壹年能出幾百斤羊脂玉毛。近幾年雖然引進了大規模的機械開采,但年產量只有幾百公斤,瀕臨滅絕。因為羊脂白玉是先風化搬運,再經過千百年的水洗,把渣滓雜質都沖走了,核心的精華才得以凝聚。其實留下來的都是很精的,所以顏色白如羊脂,光澤亮如月亮,結構成分很純。
目前國內還沒有白玉的質量分級標準(因為玉石的成分、白度、結構細度都是可以測量的,但是沒有量化指標來定義油性和溫潤性),導致市場上魚龍混雜,有人趁機混墨魚。
‘羊脂玉’只是對新疆和田優質白玉(晶瑩油潤,但品質凝練)的老字號,也代表了中國和田軟白玉的更高品位!不管什麽樣的料子夠白,都叫羊脂白玉,這是不負責任的。按照現在的品級(以透閃石為主要生成物質的Hoan籽料),只有其密度、色度、油性、純度達到壹級,才能稱為‘羊脂’白玉。另外,羊脂級的白玉並不是特別白,而是微黃!羊脂白玉是玉中極品,目前的價格是20 W多壹公斤,遠勝黃金,佩戴價值也遠勝鉆石!在我國古籍中,稱和田玉的發源地昆侖山為“玉之山”、“萬山之祖”。
錢也有“李金生水月,玉昆侖”的說法。新疆和田玉已有7000多年的開發利用歷史。早在新石器時代,昆侖山的先民就發現了和田玉,並將其制成生產工具和裝飾品。自殷商以來,和田玉大規模進入東方,成為朝廷使用的主要玉石,統治者視之為珍寶。商代已形成大規模發展,秦以後成為中國玉雕業的主要玉料,並逐漸成為伴隨中國歷史進程的禦用玉。歷代的國王、貴族、達官貴人都視和田玉為自己的尊稱和真品。
1,還有和田玉——玉料中的精英。2.良好的加工性能。
和田玉的加工是根據玉石的品質和顏色精心設計的,壹般分為選料、設計、打磨、拋光四個階段。由於和田玉獨特的質地特點,特別是韌性高,所以盡可能通過精細的做工,將其制作成精密、規整、整齊、光滑的產品。所以和田玉的可加工性好,和田玉的細節整理是玉質精致的重要標誌。用和田玉做薄胎,更能體現天地之美。3,名聲遠揚,享譽海內外。
在寶石領域,和田玉是世界公認的第壹軟玉。從古至今,千百年來湧現出大量優秀的、數量眾多的藝術瑰寶。商代的玉飾、周朝的禮器、秦代的玉璽、漢代的玉衣、唐代的玉蓮、宋代的玉女、元代的玉海、明代的紫崗牌、清代大禹雕刻的山子,都是稀世珍寶,都是和田玉雕刻的藝術珍品,閃耀著動人的光芒。用和田玉雕刻而成的中國玉被譽為“東方藝術”,以其濃郁的中國精神和鮮明的民族特色,被視為中華文化寶庫中最耀眼的珍貴遺產和藝術瑰寶。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由於和田玉的出口,早在6000年前就形成了壹條“玉石之路”,而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只有1600年的歷史。作為這兩條文化要道上的重要驛站,玉門關理應以和田玉命名。
“玉道”的文化、Z治、經濟、歷史意義遠勝於所謂的“絲綢之路”。“玉石之路”的重要載體,玉石之玉比所謂“絲綢之路”上的載體絲綢更重要。它是壹種極其珍貴的商品和文化媒介,跨越了時空的限制,連接了西域與中原,古代東方國家與西方世界,是中國自己的。3.何玉體是中華玉文化精神財富的傑出代表。
1,儒家文化對何猷體的精神升華和文化創造。
和田玉之所以經久不衰,是因為它具有其他玉種所不具備的物質屬性和優勢,還有壹個深刻的原因,就是和田玉所附帶的文化和精神價值。和田玉是中國文化精神和價值的重要物質載體。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儒家文化具有主流意識形態的政治地位,因此儒家文化對玉文化的影響最為深刻和巨大。
商代初步完成了玉的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進程,和田玉成為道德、習俗、神靈、權力、財富的象征。在道德方面,儒家需要壹些物質載體來進壹步宣傳他們的理論,於是總結了殷商時期使用和田玉的經驗,特別是註重統治階級喜愛和田玉的感性體驗,用儒家的道德觀念來對照和田玉物理屬性的各種特性,從物質到精神,從感性到理性進行理論創造,賦予玉以德性,即所謂玉。"
孔子在《禮記》中賦予玉“十壹德”,即仁、知、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這十壹種美德實際上是儒家道德規範的完整集合。它對應的是和田玉的材質屬性,如溫潤、細致、小米、清長等。儒家作為中國傳統思想的核心,認為君子要“比玉更好”,玉佩圓滑潤澤,可謂“仁”;不容易破,破了也不會劃破皮膚,可謂“義”;佩掛整齊有序,可謂“禮”;可以用“音樂”來形容它清亮優美的聲音;可謂人人珍視的“忠”與“道”,等等。這些美德是君子的必要條件,所以於佩保持清正廉潔的生活,“君子不無故去體”,“守身如玉”是必然的。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提出玉有五德。"玉石之美,有五德,溫潤,仁愛."由外而知,義方也;其聲舒緩,設計遠聽,智也;無畏不屈,勇者壹面也;“清正廉潔,但又幹凈。”其實是指玉的五大特性:顏色、質地、紋理、硬度、韌性。
所以儒家關於玉德是以和田玉為基礎的,壹直推崇,正宗。和田玉也因此成為了君子氣節的體現和社會道德的象征,君子勝於玉。“說起君子,溫潤如玉,“寧死不屈”。同時,在宗教上,用玉來做祭祀,成為世俗人與祖先溝通的合法物件。政治上嚴格規定從皇帝到各級官員都要用玉。《周禮》中規定“玉以六瑞待國。"知望珍桂、宮芝環桂、侯智新桂、智伯宮桂、紫芝古桂和門芝蒲碧. "這些都為人們對玉的尊崇、崇拜、喜愛和尊重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並直接影響到基層民眾把玉作為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最高標準,以及美的參照物,這壹點從成語中可以看出,如65,438+020與玉有關的物品,如錦衣玉食、福壽無疆、瓊樓玉、亭亭玉立、玉冰。
2.其他文化意識形態對和田玉文化的影響。
在中國的文明和歷史進程中,儒釋道長期共存。除了儒家思想,其他兩大宗教中的文化因素也加入了玉文化的建構和創造。道教視玉為靈物,視之為神藥。葛洪的《抱樸子仙藥篇》說“玉也是仙藥,壹耳難求”,《玉經》說:“服玉者,壽如玉”,希望“登昆侖山食玉,壽比天地,壽比日月廣漆”佛教也對玉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北京臺甚至將玉列為“七寶”之壹。從傳統玉器中的觀音、佛飾、小巧玲瓏的掛件、如意,到博物館收藏的大量珍品,佛教文化和題材成為玉器系列產品中的重要題材。
這裏需要強調的是,中國的佛教文化不僅在玉器作品中與和田玉有著物質上的聯系,在歷史演變中也與和田玉的產地和和田地區有著壹定的精神聯系。因為在歷史上,於闐曾是大乘佛教的中心,在中國中原地區傳播的佛教並不是直接從印度傳入,而主要是通過西域的於闐。漢語中“和尚”壹詞借用於闐語,“薩滿”壹詞借用於龜茲語。這說明中國的佛教文化和和田玉通過物質產品和精神淵源的連接,達成了壹種文化聯姻。第四,多了解和田玉文化
“玉”字的由來;
“玉”這個詞始於最古老的漢字、甲骨文和商代的鐘鼎文。
漢字從玉中創造了近500個字,由玉組成的字更是數不勝數。漢字中的寶物都和玉有關。後世流傳的“寶”字,是“玉”和“家”的結合,因為“玉”是私人所有,所以顯示了其不可替代的價值。
“玉”字在古人眼中是壹個美好而高貴的詞。在古詩中,玉常被用來比喻和形容壹切美好的人或事物。比如用來形容有玉的人的詞有玉容、玉面、玉女、苗條婀娜等。用玉比喻的詞有玉食、玉食、玉泉等。由玉組成的成語包括美麗的婚姻,黃金法則,美麗的珍珠和玉,等等。關於玉的民間傳說和故事,比如《何家壁》、《鴻門宴》、《弄玉吹笛》、《補天神女》等等,有沒有很多人用玉給自己心愛的孩子起名,比如賈寶玉、林黛玉,讀壹部感人至深的書讀膩了又過了多少年?
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玉的解釋是:“玉石之美。”該註釋從材質(石)和藝術(美)兩個方面科學地闡述了“玉”的概念。還有“似三玉之聯”,即玉象形的本義是三個美麗的玉片用壹根絲繩貫穿,豐,也表示古人用玉象征萬物,“三玉之聯”代表天地之間的聯系。
形容玉的品種,可謂“千瑪瑙千玉”。
說明玉的自然美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可謂“美玉可遇而不可求,不可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