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缺乏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是語文教材普遍存在的問題。”王旭明說。同時,教材還註重通過課後習題、口語交際、習題、綜合學習等方式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據介紹,語文出版社是中國唯壹的專業語文出版社。2013年9月開始語文教材修訂。在湖南、河南、廣東、遼寧、四川和寧夏等省,為義務教育階段壹至九年級的學生修訂了壹整套18卷的教科書。
改教材更強調40%左右的課文與時俱進。
據中國出版社社長王旭明介紹,與上壹版相比,修訂後的教材更換了40%左右的課文,其更換標準是是否體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壹。
首先,保留了壹些優秀的傳統稱謂。例如,反映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標題,小英雄王二小,國旗和太陽壹起升起,吃水忘了挖井人,朱德的桿子等。,被保留。“對於壹年級的孩子,我們有責任和義務讓他們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其次,修訂後的教材更加強調時代性。王旭明說,雖然有些文章內容和文筆很好,但因為不符合時代要求而被取代。“比如《誰勇敢》這篇文章,有老師教過,特別愛教,希望留下來,但我們還是贏了。為什麽?為了保護其他孩子不被蜜蜂蟄到,壹個孩子用身體跳到了馬蜂窩上。雖然他保護了別人,但是他受傷了。課文的結論是這個孩子是最勇敢的。我們認為這對孩子來說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這種行為不應該被提倡。最好怎麽做?中文不是這樣的,至少我們選文的時候不選這種文章。”此外,將中學課本中的“洲際導彈自述”改為“網絡表情符號”,以更好地適應網絡時代學生的生活;《魯提治重拳鎮關西》因與現代和諧社會的取向不符,改為《智生綱》。《南京大屠殺》換成了《九死壹生》。
同時,修訂後的教材還特別註重選取既優美又貼近兒童生活的課文,保留了原教材的許多傳統名著,如《想做好事的歐拉》、《奧利維亞》、《麗塔》等。"這些文章可以幫助孩子們培養良好的情操和優秀的品德."
傳統文化增加內容占7到9年級古詩詞的40%。
據了解,修訂後的教材增加了古詩詞的比重,並註重傳統文化的熏陶。比如壹至六年級的相關課文占全部課文的30%左右,每本書的最後壹個單元集中了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課文;七至九年級的教材,每冊仍保留兩個古文單元,古文單元的比例基本維持在40%左右。同時,新修訂的教材也在其他壹些方面進行了彌補,比如增加了壹個白話小說單元,“這其實就是學習古代漢語。”
此外,新修訂的教材還特別註重通過課後習題、口語交際、習題、綜合學習等內容設計,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比如壹至六年級的《百花園》中的“閱讀與背誦”壹欄,安排了古詩詞;整套教材中,82首古詩詞被安排在百花園背誦,比之前的教材增加了40%。
另外,交際的座右銘,7-9年級口語交際中談壹談妳心目中的君子,我寫作中的讀古人精神,綜合學習中的百家爭鳴的初步研究,現代社會和儒家思想都與中國傳統文化密切相關。
課後練習重在理解,運用分析解釋壹半以上的問題。
在課後練習中,修訂後的教材註重引導學生理解內容和感受,同時加強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使閱讀和理解課文內容的練習有壹定數量,理解和運用語言的練習占很大比例,很多是兼而有之。比如,修訂後的教材設計了更多的課外閱讀和寫作練習;同時在實踐中多次出現“用自己的話說話”“用自己的話寫作”等題目,從小學開始培養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的能力。
據統計,在整套教材中,語言文字的運用,即運用語言來分析和解釋各種問題,占50%以上。體現在口語交際、習題和綜合學習中,題目形式更多考慮學生需求:口語交際加強互動,如壹、二年級看圖講故事“勸導”,八年級舉行“壹分錢該不該被起訴”辯論賽;習題強化實用性,如加強壹至六年級應用文寫作指導,安排八道應用文寫作習題;綜合學習加強了實用性,比如給七到九年級編短劇,辦小報,調查社會上漢字的使用情況。根據王旭明的說法,修訂後的教科書想利用這些環節來防止學生學習“空語言”和“死語言”。
減少數量,提高質量,減輕負擔。文數減少15%。
據了解,教材修訂時,教育部專門召開會議,要求這次教材修訂要體現的精神之壹就是“減負”。那麽,如何給學生減負呢?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減量。
據統計,新修訂的全套教材中文版的課文數量比修訂前減少了約15%。不過,王旭明表示,減負並不是減負的根本途徑。“因此,在此基礎上,我們提出‘提高質量’,即從語文學習的角度出發,設計難度適當、梯度合理、銜接自然的習題,並認真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篩選出非中文或低價值的中文學習內容。這樣做的目的是引導學生熱愛語文、享受語文、學習語文,切實減輕學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