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畫的歷史流變

中國畫的歷史流變

“南北宗論”的提出,是中國畫學風格流變的空前總結與論述,對以後的中國畫發展起到了重大的導向作用。它是後期文人畫得以興起的重要理論支柱,又是明清以來中國畫逐漸走向沒落的壹根導火索。因此,近代以來的美術史家對“南北宗論”的評價往往是貶過於褒。而我個人以為,“南北宗論”盡管有許多不能自圓其說的地方,但我們不能因為這些瑕疵的存在而否定它的歷史作用。明代董其昌以來,整個畫壇以南畫為宗,唯“元四家”是從的風氣愈演愈烈;到清代後清,幹脆是“海內繪事家,不畏石谷牢籠,即為麓臺械杻”(方薰《山靜居論畫》)。此皆非始創者之過,實乃後世子孫之無能也。

“南北宗論”的主要內容是:“禪家有南、北二宗,唐時始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則李思訓父子著色山水,流傳而為宋之趙幹、趙伯駒、伯骕,以至馬、夏輩。南宗則王摩詰始用渲淡,壹變勾斫之法,其傳為張璪、荊、關、郭忠恕、董、巨、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亦如六祖之後,有馬駒、雲門、臨濟兒孫之盛,而北宗微矣。”

關於“南北宗論”,壹般著述都將其列於董其昌《畫旨》之中。但也有學者認為,該論最早是莫是龍提出的。根據俞劍華先生的考證,莫是龍《畫說》壹書“《四庫全書》中《明史?6?1藝文誌》既有著錄,則是書之為莫氏所著似無疑議。其與董相同壹點,《四庫》並未言及,則其時此編獨立單行,尚未攬入董書可知。且董書名稱既不壹律,文字亦多寡不等,則非董氏手訂,而為後人饤饾傳抄,亦可斷言。董氏之書《明史》、《四庫》均未著錄。以董氏之大名,茍有是書,《明史》、《四庫》焉有不收之理?”莫是龍的《畫說》中載:“(莫是龍)又與文敏生同裏闬,畫法亦甚高妙,當不致抄襲,亦不能流傳如此之久。頗疑文敏之書,非其自著,乃後人輯錄而成,輾轉傳抄,遂將莫說誤入。或雲卿畫轉傳抄,遂將莫說誤入。或雲卿畫說散失,後人取文敏之說,依托為之,亦未可知。兩者必居其壹也。”這兩種說法都有合理性。我個人認為,“南北宗論”的產生,是董其昌、莫是龍二人(可能還有陳繼儒)在長期的藝術思想交流過程中形成的。“南北宗論”的作者究竟是誰?尚無定論。但有壹點我認為是肯定的,那就是“南北宗論”在壹定程度上揭示出了傳統中國畫發展演化的壹條基本的潛規則——隔代相承、變相古出。這也說明藝術風格的流變具有壹定的循環性。在我看來,這種“循環論”是合理的,它與發展觀並不沖突。宇宙間壹個最簡單的現象,就是地球在自轉的同時,也進行著公轉。因為自轉,有了晝夜之更替、陰陽之互生;因為公轉,有了四季之變化、生命之輪回。自轉不等於原地踏步,公轉也並非長生不老。自然萬物在宇宙的這種不斷循環中輪回著,但這並不影響新事物的不斷產生與舊事物的逐漸消亡。我們不難發現,這種將中國畫“南北分宗”,並使之對立統壹的畫學理論,無疑與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辯證法思想是相協調的。老子曰:“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聲音相和,前後相隨,恒也。”這就是說,宇宙間萬事萬物是相互依存的,而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美醜、難易、高下、有無、剛柔、動靜、巧拙、生死等等,都是對立的統壹,壹方不存在,對方也就不存在。斯大林在《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中對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有這樣壹段論述:“…….與形而上學相反,辯證法所持的觀點是:自然界的事物和自然界的現象含有內部矛盾,因為所有這些事物和現象都有其正面和反面,都有其過去與將來,都有其衰頹著的東西和發展著的東西,而這些對立面的鬥爭,…..就是發展過程的實在內容,就是由量變到質變這壹過程的實在內容。因此,辯證法認為,從低級發展到高級的過程不是表現於各現象的協調發展,而是表現於各事物和現象本身固有矛盾的揭露,表現於在這些矛盾基礎上作用著的對立趨勢的‘鬥爭’。”而“南北宗論”在客觀上符合事物發展變化的壹般規律:通過國畫“本身固有矛盾的揭露”以及“在這些矛盾基礎上作用著的對立趨勢的‘鬥爭’”,進而實現其從“低級發展到高級的過程”。當然,“鬥爭”未必是刀光劍影、妳死我活的正面沖突。藝術界的“鬥爭”,應該是更加側重於思想方面,或者說是通過對彼此存在狀態的合理分析而達到自我反省的境地,從對方的成敗中汲取自身發展、進化所需的“催化劑”。“南北宗論”的提出,從理論上為中國畫的發展找到了壹種新的動力實現了國畫界中“借力打力”的可能性。

由於個人的喜好、社會地位和所處時代的不同,因此,人們對“南北宗論”的不斷爭論也就不可避免了。李修易在《小蓬萊閣畫鑒》中寫道:“近世論畫,必嚴宗派,如黃、王、倪、吳為南宗,而於奇峰絕壑即定於北宗,不知南北宗由唐而分,亦由宋而合。如營丘、河陽諸公,豈可以南北宗限之。”(轉引自俞劍華《中國古代畫論類編》)又如清代王世貞評宋犖《論畫絕句》:“近世畫家,事尚南宗,而置華原、營丘、洪谷、河陽諸大家,是特樂其秀潤,殫其雄奇,余未敢以為定論也。”“近世論畫,必嚴宗派”,這是當時的時代風尚,本無可厚非。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壹個“度”,我們做任何事情也要把握這個“度”,否則就會如老子所言的“反者,道之動也”。如果過分地強調宗派,其結果只能是自縛手腳、斃於無形。事實上,“南北宗由唐而分,亦由宋而合”並不悖於“南北分宗論”。因為,分與合本來就是對立統壹的,“分久必合”,不必多言。“由宋而合”,說得準確壹些,應該是“由宋而合”。由此觀之,營丘、河陽諸公之存在,當不足為怪。所謂“分”,並不壹定,也不可能僅僅是某壹歷史時段的對立關系。此消彼長,同樣符合矛盾對立統壹的哲學原理。總體看來,南宋畫院畫風近於“北宗”,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為其傑出代表;元代畫風最具時代特色的當屬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四大家,也就是陳師曾所說的“南畫之大成最力者”。  

hehe

  • 上一篇:中國建築的特征原文
  • 下一篇:中國風水彩插畫-中國風的插畫都是怎麽畫出來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