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的傳統文化和西方的現代文化有什麽不同?

中國的傳統文化和西方的現代文化有什麽不同?

文明與文化的區別關於文明與文化的關系,學術界主要有三種意見:壹、文化與文明沒有太大區別,甚至可以說是同義詞。許多人類學家和人種學家持有這種觀點,尤其是在19世紀的法國和英國。“文明”壹詞的含義與“文化”完全或幾乎完全等同。【12】比如英國人類學之父泰勒在1871年出版了《原始文化》壹書,將文化和文明聯系起來。他說:“在廣義的民族學中,文化或文明是壹個復雜的集群,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13]其次,文化包括文明,即文化所包含的概念比文明更廣泛。許多學者認為文明是文化的最高或更高的形式。文明是在人物出現、城市形成、社會分工之後形成的。特別是在歷史學和考古學領域,普遍認為文明是文化發展的更高階段。比如英國考古學家維爾·戈登·蔡爾德的《社會進化》(1951)和g·克拉克的《從野蠻到文明》(1946)都持這種觀點。美國學者巴格比也認為,在19世紀,英法將“文化”和“文明”視為同義詞。”但總的來說,近幾十年來,在英國和法國,雖然英國多於法國,但有以‘文化’代替‘文明’的趨勢。“文明”似乎指的是壹種更高級、更發達的文化形態,或者特指城市文化。“[14]在英國、法國等國家,首選“文化”壹詞,盡管他們也使用過“文明”壹詞。第三,文化和文明是兩個不同屬性的部分。有學者認為,文明是物質文化,文化是精神文化和社會文化。20世紀以前,德國傳統觀點普遍認為文化包括人的價值、信仰、道德、理想、藝術等因素。文明只包括技術、技能和物質因素。例如,德國文化社會學家阿爾弗雷德·韋伯(1868-1958)認為:“文化與文明的區別在於,文明是發明的,文化是創造的。發明的東西是可以教的,可以從壹個民族教到另壹個民族,又不失其特色;可以代代相傳,仍然保存使用。壹切自然科學和物質工具等。,可以算是文明。”“文化是創造出來的,所以是壹個地方、壹個時代民族性的體現。只有在壹定的時間和空間裏,才能保留其本來的意義。其他地方的人如果照搬過去,總會失去初衷。所有的宗教、哲學和藝術都屬於文化的範疇。“[15]他所說的文明是科學技術及其發明,而文化是倫理、道德、藝術等。壹些日本學者也持這種觀點。例如,根據伊東俊太郎的說法,文明是物質的,文化是精神的。這兩者應該結合起來。物質豐富,精神豐富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文明具有擴散的性質,文化具有凝聚的性質。[16]上述三種觀點中,第二種觀點更符合事實,即廣義的文化概念包含文明,兩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文化通常對應自然,而文明壹般對應野蠻。(2)從時間上看,文化的產生早於文明。可以說,文明是文化發展到壹定階段形成的。在原始時代,只有文化沒有文明。壹般來說,原始時代的文化被稱為“原始文化”,而不是“原始文明”。因此,學術界往往將文明視為文化的最高或更高形式。(3)從空間的角度來看,文明沒有明確的邊界,它是跨國界的;廣義的文化是指全人類的文化,相對性的概念是指某個民族或社群的文化。(4)從形態上看,文化重在精神和規範,文明重在物質和技術。文明更容易比較和衡量,更容易區分高低,比如古埃及的金字塔,中國的長城,秦的兵馬俑等等。因此,文明最常用於考古學;而文化則很難比較,因為各民族的價值觀不壹樣,價值觀是相對的。文明作為壹種物質文化,是累積和擴散的,比如不同時期發明的交通工具,馬車,汽車,火車,飛機等等,直到現在依然存在。而且,壹項發明壹旦公開,會迅速傳播到世界各地;文化(規範、價值觀等行為模式和思維模式)作為壹種精神文化,具有非累積性和內聚力。(5)從載體上看,文化的載體是壹個民族或族群,每個民族或族群都有自己的文化。而文明則是壹個地區,壹個文明地區可能包含幾個民族或國家,比如西方文明,包括很多信仰基督教的國家。我們可以說“中華文明”,但壹般不說“漢文明”,而說“漢文化”。這也說明“文明”是民族的或地域的,“文化”是民族的。此外,壹個國家也可以包含多種文明。比如中國,就不是只有壹個儒家文明,而是有三大文明:儒家文明、伊斯蘭文明、藏傳佛教文明。(6)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壹個文明的形成與壹個國家的形成密切相關。壹般只有歷史上建立了國家的民族才有可能創造自己的文明,而沒有建立國家的民族通常只有文化,沒有形成自己獨立的文明。(7)文明的動態性是明顯的,它隨著歷史的發展而發展進步,如物質文明的變化最大;然而,文化在規範、倫理和道德方面並不相同,而且變化緩慢。(8)從語義上看,“文化”是中性的,應用廣泛;文明則是難能可貴的,使用範圍狹窄。比如我們可以說酒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但壹般不會說“酒文化”、“飲食文明”、“服飾文明”。其實文明屬於廣義的文化範疇。“文明”和“文化”在意義上有壹些區別,在某些條件下可以替代,在某些條件下不可替代。5.文明本身不會沖突。文化或文明是否會發生沖突是學術界和政界都感興趣的問題。深入探討這壹問題,有助於正確對待國內外各種文明之間的關系。近十年來,在關於“文明”的著作中,影響最大的是美國著名政治學家塞繆爾·亨廷頓的著作。1993年夏天,他在美國《外交事務》雜誌(夏季號)上發表了壹篇題為《文明的沖突》的文章。文章,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廣泛關註和爭論。隨後,他發表了壹系列文章,在1996被收集成專著,名為《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17]亨廷頓認為,在後冷戰世界,沖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識形態,而是文化或文明的差異。世界新格局的決定因素在於七八種文明,即中華文明(海因茨在1993年稱之為“儒家文明”,在1996年改稱“中華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蘭文明、西方文明、東正教文明、拉丁美洲文明以及可能還有非洲文明。文明的差異是人類各種差異中最根本的差異,基本上是不可磨滅的。文化相近的人和國家在趨同,文化不同的人和國家在分離。意識形態和超級大國關系定義的同盟,正在讓位於文化和文明定義的同盟。因此,壹個基於文明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未來主導世界的沖突主要是“文明的沖突”。在亨廷頓看來,冷戰後,世界將形成西方文明與非西方文明的對抗。西方文明正在衰落。與其他文明相比,它在世界政治、經濟和軍事力量中的比重正在縮小。相反,亞洲文明正在發展和加強其經濟、軍事和政治力量;伊斯蘭文明人口爆炸,打破了穆斯林國家和其他國家的平衡。壹般來說,非西方文明都在重申自己的文化價值觀。21世紀初,人類將經歷非西方力量和文化的復興,以及非西方文明之間和與西方文明的沖突。亨廷頓還認為,在21世紀,西方文明與非西方文明的關系和對抗程度大不相同。按其程度可分為三類:第壹類是屬於挑戰者的文明,即距離西方文明傳統最遠的中華文明和伊斯蘭文明,這兩種文明可能聯合起來挑戰西方。第二類屬於中級文明或搖擺文明,即俄羅斯、日本、印度文明。這些文明與西方文明既有合作也有沖突,有時站在挑戰者(中國和伊斯蘭)壹邊,有時站在西方壹邊。第三類是弱文明,即拉美文明和非洲文明。這兩種文明在相當程度上依賴於西方,與西方文明的沖突不會很多。[18]亨廷頓特別強調,西方文明的主要挑戰者將是中國文明和伊斯蘭文明。他說:“伊斯蘭國家和中國有著與西方截然不同的偉大文化傳統,他們認為自己的傳統遠遠優於西方。“《21世紀全球體系、權力分配與各國政治經濟》主要反映了西方或伊斯蘭國家與中國的價值觀和利益。[19]他還認為,“在不久的將來,似乎不會形成針對西方的全方位聯盟。伊斯蘭文明和中華文明在宗教、文化、社會結構、傳統、政治和植根於生活方式的基本觀念等方面有著根本的不同。從根本上說,兩者之間的* * *可能還不如他們和西方文明之間的* * *好。但是,政治上,利益相同的敵人會產生相同的利益。伊斯蘭社會和中國社會都視西方為對手,所以有理由相互合作反對西方,甚至表現得像協約國和斯大林聯手反對希特勒壹樣。”[20]亨廷頓認為,文明之間的沖突主要表現為斷層線沖突或斷層線戰爭。”斷層線沖突是屬於不同文明的國家或群體之間的社會群體沖突。斷層線戰爭是壹場發展成暴力的沖突。“[21]斷層沖突壹般有兩種形式:壹種是國際斷層沖突,即國家之間、非政府團體之間或國家與非政府團體之間的沖突;二是壹個國家內部的斷層線沖突,即同壹國家內部不同文明的群體。斷層線沖突是持久的、特定的(即特定群體)。[22]亨廷頓的文明沖突論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反響。壹些著名的美國政治家贊賞他的理論,認為這是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最有爭議的國際關系理論。然而,在世界學術界,文明沖突論受到了廣泛的批評。大多數學者認為,國家利益仍將是未來國家間沖突的主要原因。[23]文明真的會自動沖突嗎?作者認為文明本身不會沖突,因為文明不是有機體,文明是半有機半無機的第三世界。
  • 上一篇:中國古代,姓氏有別,為什麽現在姓氏統壹了呢?
  • 下一篇:中產階級春節主題策劃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