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背後有三個重要的基本驅動力,這與二戰後日本經濟崛起的原因,以及20世紀60-80年代“亞洲四小龍”(中國、香港、新加坡、中國臺灣省和韓國)經濟騰飛的原因是壹樣的。他們是高素質的人力資本,運轉良好的市場機制,經濟發展處於初級階段,這給了經濟更大的上升空間。
這些動態依次詳述如下:
第壹,人力資本的含義是人在社會中的能力,包括勞動者的技術和職業道德水平,以及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和整合資源的能力。人力資本的質量是社會歷史和文化傳統的壹部分,不是10年、20年可以塑造的。經濟學家習慣於用受教育時間來衡量人力資本的中國,但這種方法並不準確,因為它沒有考慮到職業道德和人們的創造智慧,這些都是文化傳統的結果。這些特點是壹代壹代繼承和完善的,有些是通過家庭教育傳承下來的。我們可以通過古代青銅器、絲綢刺繡、瓷器和明代家具看到中國工人的技能,更不用說Xi安秦始皇兵馬俑的精美了。毫無疑問,中國擁有相當高素質的人力資本。日本、德國、韓國、新加坡和美國等其他國家也有高質量的人力資本,但形式不同。壹些國家未能實現快速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之壹是人力資本短缺。
其次,第二個驅動力是運轉良好的市場機制。中國在1999年改革開放前同樣有高素質的人力資本,但沒有市場機制,所以沒能快速發展。市場機制使優秀人才通過努力工作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從而為自己和社會創造財富。市場機制使經濟活動因為有報酬的勞動而得到充分激發,資源根據市場供求原則得到有效配置。
中國政府逐步將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並在這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我在《中國的經濟轉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壹書中詳細記錄了這壹變化。然而,沒有中國的人力資本,市場機制不可能實現如此快速的經濟發展。有人指出了中國市場機制的諸多不足,如銀行體系、法律體系等,但這些體系都在不斷完善。必須指出的是,在市場機制不完善的情況下,經濟也能快速發展,這在中國過去30年的歷史經驗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此外,即使政府不采取行動,經濟制度本身也可以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得到完善和發展。壹個典型的例子是20世紀80年代為響應國民經濟的需要而興起的鄉鎮企業的成長過程。市場經濟體制還可以產生其他市場機制。今天的紐交所和30年代的上交所都是在沒有政府參與的情況下誕生的。
值得壹提的是人力資本與市場機制的互動。如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參與市場競爭,能者居之,那麽市場機制就能運行良好。但是,在成熟的市場經濟中,機會均等往往是實現不了的,因為成功人士的子女壹定有更好的機會。在中國,當1999年改革開始時,大多數公民擁有幾乎平等的機會。每個人都可以白手起家,沒有人可以繼承財富,獲得風險投資。所有學生都有平等的機會上大學或讀研,那些更有能力、更努力的人將被選上大學或讀研。上世紀90年代,我幫助壹些優秀的研究生進入北美的研究生院,他們中很多人來自貧困家庭和農村。
第三,導致經濟快速增長的第三個因素是發展中國家和最發達國家之間的技術差異。這使得發展中國家能夠通過采用先進技術迅速發展。
綜上所述,中國經濟會持續增長,因為這三個經濟引擎會持續發力。隨著技術差距的縮小,中國的增長速度將逐漸放緩,但至少在未來10-15年甚至更長時間內,年經濟增長率仍將高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