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是象征團結、興旺,對未來寄托新希望的佳節,是全世界華人團圓的日子。
?中國的春節習俗?
壹、春聯和年畫||表達人們心願,增添節日喜慶氣氛?春聯、年畫都起源於上古時代的驅鬼習俗。漢魏六朝時代,每至春節,家家戶戶都在門前立桃人,畫神茶、郁壘驅鬼。後來發展為門神年畫。宋代木版年畫開始流行,年畫的內容也擴大了,至今仍保存下來的《四美圖》就是當時的年畫。
春聯出現在唐代。宋代寫春聯更加流行。明代貼春聯已經普及全國。春聯是我國獨特的語言藝術形式和書法藝術形式,並流傳到韓國等地。春聯既表達人們的心願,又增添了節日喜慶氣氛。
二、生旺火||象征全家興旺發達,表達美好希望?新年來到時,在院子裏點燃火把、火堆、或炭火盆,在古代稱為“庭燎”“燒火盆”“旺相”,現代民間稱為“生旺火”或“點發寶柴”。古代的庭燎是為了驅邪,或者祭神祭祖。後來的生旺火已經發展為象征全家興旺發達,表達美好希望。
1738年,郎世寧畫了壹幅《弘歷雪景行樂圖》,表現的正是乾隆皇帝與子女壹起過年的情景。乾隆帝面前就放著壹個火盆,壹個小皇子正在向火盆中放松柏類的小枝當時稱為“燒松盆”。
現代民間生旺火常常是點燃柴堆或炭堆,火勢越旺越好,象征新年全家興旺。也有用火盆燒松柏桃杏樹枝,合家跨火而過,象征燎去舊災晦,迎來新氣象。
三、爆竹||最能代表新年到來時刻的習俗標誌?爆竹的原始目的是驅逐鬼怪,或迎神。後來發展為辭舊迎新的象征符號,成為最能代表新年到來時刻的習俗標誌。
關於爆竹的最早可靠記載見於南朝梁代宗懍《荊楚歲時記》:“正月壹日是三元之日也,謂之端月。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當時的爆竹是把竹子放在火裏燒,產生爆裂聲。新年起床第壹件事就是爆竹。
宋代出現了火藥爆竹,即現代的爆竹、炮仗、鞭炮。有了火藥爆竹,沒有竹子的地區也可以放爆竹了。爆竹於是成為全國性的風俗。
後來,爆竹本身的喜慶色彩使得人們對於爆竹的象征意義有了進壹步的認識:用喜慶的爆竹迎神。爆竹本身的爆炸,也是“辭舊迎新”的文化象征符號。它可以使人更加深切地體驗到舊與新的差別,使生活更加富於藝術美感。
四、年糕和餃子||對未來幸福生活的希望?年糕,又名粘粘糕,諧音“年年高”,包含著人們對未來幸福生活的希望。年糕壹般用黏性谷物制作。北方有黃米年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少數民族則有糯米粑粑。
北方最流行的新年食品是餃子,又名水餃、角子、扁食。5世紀的時候,“形如彎月”的餃子已經成為民間普遍的春節食品。宋朝以前把餃子稱為“角子”,或“水角兒”。元代開始有“扁食”的叫法。明清以來,普遍使用“餃子”壹詞。
對於餃子的文化象征意義,壹般的解釋是:“角子”“餃子”諧音“交子”,即交子時的意思。就是象征春節的到來。所以,子時壹過人們立刻開始煮水餃,使之成為新年第壹頓飯。更深壹層的解釋,餃子也包含了美食的意思。古代缺乏肉食,包了肉餡的餃子自然是上好食物,民間諺語“好吃不過餃子”表達的正是這個意思。春節時吃上餃子,當然是希望來年有更多的好食物。
五、朝正和拜年||強化社會關系、親情關系?古代國家禮儀中的朝正、團拜和民間百姓之間的團拜、拜年是新年期間強化社會關系、親情關系的重要活動。
朝正,也稱“賀正”、“元會”,指大臣在新年向皇帝拜賀。周代每逢新年,諸侯要向周天子“朝正”,即朝賀新年。古代士大夫也有用名帖代替親自上門拜年的習俗,壹般視為中國賀年卡的起源,現代賀年卡的使用遍及各個階層。
在家庭內,晚輩清晨起床首先向長輩叩頭,並祝願長輩健康長壽。然後,依次到各個親戚朋友家向長輩拜年。而長輩則給拜年者壓歲錢,祝願他健康成長。朋友之間也互相上門拜年。如果親戚朋友多,則拜年活動壹直持續很多天。
春節的各項活動是從家庭內部,逐步擴大到親戚之間,和整個社會的。除夕守歲,初壹向父母拜年,然後出門給親戚拜年。
六、壓歲錢||這“錢”不是錢?舊時,祭祀完祖先,舉行完迎接諸神下凡典儀後,闔家要壹起“辭年”,小輩要給長輩叩頭拜年祝長輩長壽、大福、大順,長輩要給小輩紅包,即“壓歲錢”,壓歲錢寓意“壓歲祈福”。
壓歲錢古時稱“壓祟錢”、“壓勝錢”,其最早出現在漢代。壓祟錢並非是在市面流通的錢幣,而是壹種鑄成錢幣形狀的玩賞物,有避邪壓魔的寓意,壓祟錢原為以紅絨繩編起四枚方孔制錢成“方勝”(八寶吉祥圖案之壹),下垂流蘇。那時的壹些壓歲錢上,正面多鑄有“長命百歲”、“去秧除兇”、“萬歲千秋”等吉祥語,其背面多是龍鳳、龜蛇、雙魚等祥瑞圖案。
壓歲錢是過大年時的風俗,是壹種美好的祝願,如今雖然貨幣更叠,但長輩給小輩壓歲錢之習俗依舊在過年之時傳承著,其寄予了長輩對少兒們成長的美好祝福,祝福孩子們健康成長。
七、祭祖||祈望祖先保佑來年的平安?過年祭祖,既是對祖先的壹個悼懷,也祈望祖先保佑來年的平安。祭祖是春節習俗中最古老的內容之壹。《尚書?舜典》記載:“月正元日,舜格於文祖。”意為:舜帝在正月初壹到祖廟裏祭祀祖先。
祭祖壹般在年三十,壹般百姓人家在掃房子、凈庭院、易門神、換桃符、貼春聯之後,或舉家去給祖先上墳祭拜,或把先祖的遺像掛在中堂正壁墻上,擺上祭品,點上香燭,讓後輩祭拜。各地祭祖形式雖不盡相同,但“祭祖祈福”的含義大致壹樣。
春節習俗就像是小船,將我們載去回家的港灣。它們提醒我們以最熱情的方式迎接新的壹年,讓我們不忘家鄉的傳統和溫暖的文化。春節習俗見證了我們永不止息的中華文明發展和傳承,是祖先留下的壹份寶貴的財富。希望每壹代的中國人都能夠不忘傳統,再壹次攜手***祝,祝願未來的春節更加美好。新的壹年,新的希望!祝大家春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