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郵票的圖案是五爪大龍的形象,稱為“雲龍戲珠圖”。郵票的面值為壹分銀、三分銀、五分銀。
按照常理,郵票應該由郵政部門發行,但是中國的這第壹套郵票卻與海關有著不解的淵源。
1840年鴉片戰爭後,侵華列強瘋狂在中國攫取權利,海關更是被外國人所把持。當時擔任清政府海關總稅務司的是英國人赫德。赫德是個中國通,他對中國郵政大權覬覦已久。赫德與李鴻章關系密切,便想方設法讓清政府同意由海關來試辦郵政。
天津海關副關長靳辰光告訴我們,中國的郵政最早是由中國海關來試辦的。那麽在中國海關試辦郵政中又是首先從津海關開始辦起。1878年稅務總司赫德就指派津海關的德璀琳來籌辦中國海關的郵務,那麽就以津海關為中心在北京、營口、煙臺和上海五個海關來試辦海關的郵政。
中國近代郵政是由海關開始試辦的,而海關郵政又是從天津開始的。歷史的邏輯有時也會出人意料。
1878年3月,津海關稅務司德璀琳籌備的天津海關書信館,正式對社會開放,它是中國近代史上第壹家效仿西方模式的郵局書信館。坐落在海河岸邊的老海關大樓,曾是海關的公事房,海關書信館就設在該樓內,而中國第壹套郵票也是從這裏發行出去的。
靳辰光副關長說,書信館開辦起來以後,為了便利郵件的收送同時也為了規範海關對郵政的管理,那麽德璀琳又籌辦了中國近代史上的第壹套海關郵票——就是大龍郵票。
據史書記載,德璀琳原本早在書信館開張前壹年便向英國寄去定制郵票的訂單,但終因時間周期過長而作罷。無奈之中他只好請上海海關造冊處先行印制壹批郵票應急。
雖說是應急之策,但現在看這些郵票,印刷質量應該還是上乘的, 基本是按照德璀琳當時的設想來完成的,並沒有太多將就的痕跡。那個時代,壹枚小小郵票的出世竟也是如此的不易。
大龍郵票的圖案是五爪大龍的形象,稱為“雲龍戲珠圖”。三枚郵票的面值均以銀兩為計價單位,郵資用1兩銀子的1%、即1分銀作單位。天津市郵政文史館編輯任立強告訴我們,壹分銀是什麽概念呢?指折合當時十六枚銅板,當時壹枚銅板能買壹個燒餅,所以說十六枚銅板也是相當昂貴的,何況是三分銀、五分銀,五分銀折合八十枚銅板。
盡管大龍郵票的印制是在上海完成的,但由於天津海關是當時中國郵政郵務的管理中心和郵運組織中心。因此,上海以及其他地方啟用的第壹批“大龍郵票”都是從天津分發過去的。
之所以選定天津,中華全國集郵界聯合會會士張芝繇認為有兩個原因,壹是因為天津作為壹個水陸交通的樞紐,任何通信都不能離開它,二是因為北洋大臣李鴻章坐鎮天津,正所謂人們說的有後臺。
據說,第壹套郵票曾設計過多種圖案,如“萬年有象”、“六和寶塔”等,最後選中的是“大龍”圖案。那麽大龍郵票的設計者到底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呢?
大多數人認為,“大龍郵票”圖案極具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氣息,且郵票上的中文要比英文和阿拉伯數字書寫得流暢,因而國人設計的可能性最大。
在中國封建時代,“龍”作為皇權的象征,體現了至高無上的權威。清王朝發行華夏古國的第壹套郵票之時,在圖案選擇時自然也就十分在意。
世界第壹枚郵票是1840年在英國發行的。 時隔38年後,1878年大龍郵票問世,拉開了中國郵票發行的序幕。
壹些文藝作品中曾有將皇上和西太後的頭像作為郵票圖案的情節,會有這種可能嗎?中華全國集郵界聯合會會士張芝繇介紹說,因為從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英國發行郵票以後,在世界上的各國都仿造黑便士,所以都以君主的頭像作為標誌,那就是他們所謂的國徽或者是國王來體現這個國家,那麽中國來講有個特征,中國雖然是王朝但是他不願意露真容,就是說他的面貌決不會露出來看,因為在平常朝見皇上的話,那得離著老遠而且簾子要放下來,所以把他的照片擺在那是不可能的,因為這個龍顏不能隨便叫人瞧見的,神秘得很。
“大龍郵票”先後壹***印制了100萬枚,壹百多年過去了,至今存世的已不及總數的十分之壹。品相完好的舊票已頗為難得,實寄封流傳至今尚不足500枚,十分的珍貴。
“大龍郵票”的名稱在目前所發現的史料中並沒有直接記載。因此,專家推斷“大龍郵票”這壹名稱,是和稍後發行的另壹套以龍作為圖案的郵票相區分,故稱之為“大龍”,另壹套也就相對稱為“小龍”了。
小龍郵票1885年正式發行,是清代海關郵政時期發行的最後的壹套郵票。它的發行主要是由於大龍郵票當時的版模已經磨損,無法繼續使用。它的圖案與大龍郵票基本壹致,只是票幅和版式都比大龍郵票要小壹些,也是壹套3枚。
後來,清政府成立郵傳部接管了海關郵政。1911年,郵政最終脫離海關,結束了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海關試辦郵政的歷史,但這段“歷史反串”最終奠定了中國郵政的基石。
今天看來,天津大清郵政津局大樓,這座“巴羅克”式的建築,它是全國第壹家大清郵政官局的所在地,也是國內唯壹保留下來的大清郵政局址,壹座象征中國近代郵政起點的標誌性建築。
“大龍郵票”的傳奇經歷,已經超越了壹枚小小郵票本身。當我們再次面對這些斑駁的歷史遺跡的時候,它們更像是壹位會說話的歷史老人,告訴我們許多許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