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四大書院,分別是應天書院,嶽麓書院、嵩陽書院、白鹿洞書院。
1、應天書院
應天書院起源之早,規模之大,持續之久,人才之多,居古代四大書院之首。所以,《宋史》記載:“宋朝興學,始於商丘”。1998年國家郵電部在商丘舉辦了四大書院郵票首發儀式。
應天府書院即應天書院、睢陽書院,其前身為南都學舍,為五代後晉時的商丘人楊愨創辦,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國家4A級風景區商丘古城南湖畔,為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壹。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正式賜額為應天書院,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應天書院改為府學,為應天府書院,慶歷三年(1043年)改為南京(北宋陪都,今河南商丘)國子監,為北宋最高學府。
北宋初書院多設於山林勝地,唯應天書院設於繁華鬧市,人才輩出。隨著晏殊、範仲淹等的加入,應天書院逐漸發展為北宋最具影響力的書院,是古代書院中唯壹壹個升級為國子監的書院,被尊為北宋四大書院之首。
2、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壹,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嶽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壹。
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築至今被完整保存,每壹組院落、每壹塊石碑、每壹枚磚瓦、每壹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煉的人文精神。1988年,嶽麓書院建築群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嶽麓書院歷經千年而弦歌不絕,學脈延綿。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立嶽麓書院。
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嶽麓山長周式,禦筆賜書“嶽麓書院”四字門額。? 嗣後,歷經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廿九年(公元1903年),嶽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並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沿用書院舊址。
中華民國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學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學,仍就書院基址擴建至今。
1986年湖南大學宣布完成修復嶽麓書院,並正式對外開放。
3、嵩陽書院
嵩陽書院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高等學府,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壹,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組成部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嵩山南麓。
嵩陽書院建制古樸雅致,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築有五進,廊廡俱全。嵩陽書院因其獨特的儒學教育建築性質,被稱為研究中國古代書院建築、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標本”。
書院是中國封建社會特有的壹種教育組織,在中國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又獨特的地位,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嵩陽書院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壹,是書院中的佼佼者,對傳播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培養造就人才發揮了重要的教育作用。
4、白鹿洞書院
白鹿洞書院 ,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五老峰南麓,是世界文化景觀,享有“海內第壹書院”之譽,被評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
始建於南唐升元年間(公元940年),是中國首間完備的書院;南唐時建成“廬山國學”(又稱“白鹿國學”),為中國歷史上唯壹的由中央政府於京城之外設立的國學。
宋代理學家朱熹出任知南康軍(今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時,重建書院,親自講學,確定了書院的辦學規條和宗旨,並奏請賜額及禦書,名聲大振,成為宋末至清初數百年中國壹個重要文化搖籃,是中國教育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壹。
擴展資料:
湖南大學的前身嶽麓書院,素有“千年學府”之譽,創辦於公元976年(北宋開寶九年),自宋代起即被視為“天下四大書院”之壹。
在長期發展中,嶽麓書院逐步形成了“愛國務實、學思並進”的教育特色,形成了“經世致用、實事求是、兼容並蓄”的治學傳統。
在嶽麓書院千余年的學術發展史上,始終貫穿著湖湘學派“通經致用”的學術傳統,並發展為“實事求是,兼容並蓄”。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伴隨中國教育近代化進程,嶽麓書院完成了從古代書院到新式學堂的轉型,但其優秀的教育思想仍得到了繼承和發展。
1926 年,湖南大學定名後的首任校長李待琛提出了“大學對各派學術思想均有自由研究”的教育思想。1930 年,《湖南大學組織大綱》規定“以研究高深學術養成專門人才為宗旨”。
特別是曾三任湖南大學校長的胡庶華頗具代表性。在他創作的湖南大學校歌歌詞中,鮮明地提出了“承朱張之緒,取歐美之長”的主張,即堅持繼承嶽麓書院優秀文化傳統與學習西方科學技術並重的教育理念。
20 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成文山校長提出了“人文與理工相通,科學與技術相融,教育與研究並重,知識與智慧同尊,以培養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所需的各類人才為宗旨”的教育思想。
1996年《湖南大學“九五”規劃綱要》提出的辦學思想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面向現代化建設培養工、理、文、管等方面人才,繼承和發揚嶽麓書院優秀文化傳統,著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百度百科——中國古代四大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