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金融機構體系

中國金融機構體系

壹、銀行產生和發展的主要過程及建立現代銀行制度的途徑

銀行是在商品生產和市場交易逐步發展的過程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所以是經濟發展的產物。

金屬貨幣出現後,出現了早期的金銀兌換、保管和兌換業務,形成了早期的貨幣兌換商和錢莊等機構。比如在歐洲的古希臘和古羅馬,就有大量金銀保管、交換和借貸的記錄。但是直到漫長的中世紀結束,這種銀行業務仍然保持著傳統的形式。

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工業革命是傳統貨幣管理向現代金融業轉變的主要動力。到16世紀中葉,地中海國家的工業、商業和貿易有了很大發展,以適應經濟發展和儲蓄。最早的商業銀行是為了貸款的需要而出現的。這些商業銀行不僅辦理存款和貸款,還從事轉賬和結算業務。但他們的貸款往往是高利貸,普通的作坊手工業主和商人很難獲得貸款,即使獲得,也因為利率高而無利可圖。顯然,這不能適應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需要,必須建立資本主義銀行。

在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的推動下,真正現代意義上的銀行從17年末到下世紀中葉逐漸發展起來。現代銀行制度的建立,傳統貨幣經營者和高利貸者的更替,是通過兩條途徑實現的:壹是在新的經濟條件下,舊的高利貸銀行通過調整借貸原則,逐漸轉變為現代銀行,主要特征是大規模吸收社會資金,以較低的利率發放貸款;二是按資本主義原則組建的股份制銀行;行,它從壹開始就具有現代商業銀行的性質,並從事大規模的融資和貸款活動。股份制商業銀行因其資本雄厚、融資能力強、貸款利率低,逐漸成為現代信用領域的主導形式,銀行成為整個社會信用的中心。1694年,第壹家現代銀行英格蘭銀行在英格蘭成立,標誌著高利貸在信貸領域的壟斷地位被打破。此後,現代銀行在歐洲廣泛發展。

二、銀行是壹種特殊的企業,如何理解?

銀行是金融機構,也是企業。之所以是企業,是因為它和壹般的工商企業有* * *相似性。企業的相同特征是:從事直接經營活動,有壹定的資金,獨立核算,通過經營活動獲取利潤。銀行具有企業部門的全部特征,是實現資金循環的必要環節。

與其他企業相比,銀行具有壹般企業所不具備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銀行的特殊利益。銀行的特殊利益大致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①來自行業特點的利益,即不需要投入大量自有資本就可以進行經營活動,並獲得可觀的收益。(2)得益於國家幹預和與國家權力的密切關系。

2.銀行的特殊風險。銀行作為從事貨幣信貸的特殊企業,與客戶的關系不是壹般的商品買賣關系,而是以借貸為核心的信貸關系。在商業活動中,這種關系表現為以信用為基礎、以還本付息為條件的借貸,即銀行以存款的方式對公眾負債,以貸款的方式為企業融資。銀行經營活動的這種特殊性,在激烈的競爭中造就了特殊的風險:①信用風險,即借款人不能或不願按時還款,使銀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②資產負債失衡帶來的風險。③來自公眾信任的風險。④競爭的風險。

3.銀行的特殊角色。銀行的特殊作用表現在兩個方面:壹是在經濟發展的資金中起主導作用。銀行管理的對象不是壹般商品,而是特殊商品——貨幣資金。銀行的經營活動對貨幣資金在經濟部門之間的流動產生重要影響,進而影響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發展。哪個部門能從銀行獲得大量資金支持,哪個部門就有發展優勢,反之,就會在競爭中處於劣勢。二是發揮國家幹預經濟的重要作用。國家通過銀行影響貨幣供應量和利率。貸款額度等經濟指標,然後實施經濟幹預。

可見,現代銀行作為“特殊企業”,在經濟生活中占有特殊地位,對社會經濟生活有著特殊的影響和調節作用。

三、現代市場經濟國家金融體系的基本構成

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現代市場經濟國家壹般都有規模龐大、分工精細的金融機構體系,包括銀行金融機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其中銀行業金融機構占主導地位。

銀行業金融機構根據各自在經濟中的職能可分為商業銀行、中央銀行和專業銀行。他們所構成的銀行體系通常被稱為現代銀行體系。商業銀行是辦理各種存款、貸款和匯款的銀行,是唯壹可以接受活期存款的銀行。中央銀行是在商業銀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壹個國家的金融管理機構。它被稱為“發行銀行”、“國家銀行”和“銀行的銀行”。專業銀行是以特定範圍內的業務為重點,提供專業化金融服務的銀行,包括:投資銀行、房地產抵押銀行、開發銀行、儲蓄銀行、進出口銀行等。在現代銀行體系中,中央銀行處於核心地位,商業銀行處於主導地位,其他專業銀行仍有存在和發展的空間。

非銀行金融機構是整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狀況是衡量壹國金融體系成熟程度的重要標誌之壹。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存款為主要資金來源,但以特殊方式吸收資金,以特殊方式使用資金,並從中獲利。這類金融機構包括:保險公司、信用合作社、消費信貸機構、證券公司、財務公司和信托公司。租賃公司等。

金融體系的分工和構成在不斷變化。長期以來,在大多數國家的金融機構體系中,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有明確的業務分工。如美國、英國等國在20世紀30年代後采取的分業經營模式,其特點是長短期信貸業務分離、壹般銀行業務與信托業務分離、證券業務分離。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金融機構的分業經營模式逐漸被打破,各類金融機構的業務不斷交叉,各類金融機構原有的差異不斷縮小,綜合經營、多元化發展的趨勢日益明顯。

4.銀行業金融機構與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金融機構體系中的異同及其關系。

壹個國家的金融機構體系由銀行業金融機構和非銀行業金融機構組成,其中銀行業金融機構占主導地位。

銀行業金融機構與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相似之處在於,二者都是以壹定的方式吸收資金,並以壹定的方式使用資金,都具有金融企業的基本特征,具體表現為:都以盈利為經營目的;主要從事與貨幣資金運動有關的各種經營活動;它們都在經濟運行中起著融資的作用。

銀行金融機構與非銀行金融機構也有明顯的區別,主要表現在:①吸收資金的方式不同。銀行金融機構主要通過吸收存款吸收資金,非銀行金融機構通過其他方式吸收資金;③經營方式不同。銀行金融機構的主要業務模式是存款和貸款,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業務模式是多元化的,如保險公司主要從事保險業務,信托公司主要從事信托業務,租賃公司主要從事租賃業務,證券公司主要從事投資業務。③業務中的不同崗位。在其業務中,銀行壹方面集中作為債務人,另壹方面作為債權人,而非銀行金融機構則更為復雜。比如保險公司主要做保險人,信托公司主要做受托人,證券公司多做代理人和經紀人。④在金融領域發揮的具體功能不同。銀行類金融機構主要扮演信用中介的角色,而非銀行類金融機構根據其業務的不同,發揮不同的功能。比如保險公司主要扮演社會保障的角色,信托公司主要扮演財產事務管理的角色。

銀行業金融機構和非銀行業金融機構都是壹國金融機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社會提供全面完善的金融服務。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整個金融機構體系中占據主導地位,而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存在豐富了金融業務,充分滿足了現代經濟的多樣化需求。因此,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程度是壹個國家金融機構體系成熟與否的重要標誌。。

五、20世紀7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金融機構的發展趨勢。

20世紀7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金融機構發展迅速,呈現出以下發展趨勢:

首先,銀行在業務上不斷創新,向綜合化發展。金融機構、金融服務、金融工具等領域的創新更好地滿足了客戶的需求;同時,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的結合促進了銀行的發展;全能商業銀行。其次,跨國銀行的建立使銀行的發展更加國際化。世界各國銀行紛紛在國外設立分支機構,成立跨國銀行,從事國際銀行業務,發展海外金融業務。第三,根據巴塞爾協議的要求,要對資本結構和經營結構進行重組。這壹由國際清算銀行提出的國際金融市場參與者行為準則被西方發達國家的大多數銀行所遵守。第四,並購已經成為現代商業銀行調整的有效手段。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銀行業為了適應形勢的變化和要求,不斷進行重組。第五,銀行業金融機構和非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斷融合,形成更大的復合型金融機構。傳統的分業經營模式逐漸被打破,各類金融機構的業務不斷重疊,各類金融機構原有的差異日益縮小,形成了多元化、綜合化經營的趨勢。

要正確認識和把握西方國家金融機構的發展趨勢,還應分析這壹趨勢的歷史背景和內在原因。

首先,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經濟自由主義在與國家幹預主義在經濟領域的戰爭中占了上風。為了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幹預,充分發揮市場在經濟中的作用,以美國、英國為代表的政府開始放松金融管制。這使得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激烈的競爭促使了許多新事物的出現:銀行不斷進行金融創新,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來吸引客戶;銀行業通過兼並帶來優勢互補,拓展業務領域,爭取廣泛的客戶;分業經營向多元化綜合經營過渡。二是新技術的出現,特別是電子通信、信息處理和計算機在金融業的廣泛應用,為金融創新和跨國銀行跨區域經營提供了支持。第三,隨著各國金融市場聯系的日益密切,各國銀行經營規則的整合、銀行經營的監管和國際金融市場風險的防範逐漸提上日程。因此,巴塞爾委員會和其他國際金融組織應運而生,進行國際協調和管理。

可見,上述發展趨勢有其客觀必然性。它促進了世界金融業的融合與發展,促進了國際資本流動,有助於銀行提高經營效率,但同時也為金融風險的防範和國際銀行業的有效監管提出了新的課題。中國作為國際金融市場的參與者,應借鑒西方國家金融機構的發展趨勢,深化金融機構改革,提高銀行業競爭力,推進中國金融國際化進程。

6.中國的金融體系經歷了哪些調整和改革?從其演變來看,如何理解社會經濟條件對金融機構體系形成的影響?

目前,我國金融體系以中央銀行為核心,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並存。這壹體系的形成經歷了以下過程:

1.改革開放前“大壹統”模式下的金融體制。這是壹個以行政手段為主的高度集中的單壹國家銀行體系。其特點如下:①在銀行設置上,中國人民銀行是中國唯壹辦理全部銀行業務的銀行,分支機構遍布全國,壟斷了全部銀行信貸。中國人民銀行集貨幣發行和信貸業務於壹體,既履行中央銀行的職能,又兼營普通銀行的信貸業務。

2.1979-1982金融機構系統。中國農業銀行打破了長期以來金融機構隸屬於中國人民銀行的格局,恢復並成立了獨立的專業銀行。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與中國人民銀行壹起構成了壹個多元化的銀行體系。

3.1983 ~ 1993金融機構系統。1983以來,金融機構進行了以下改革: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成立中國工商銀行,承辦原由中國人民銀行負責的信貸和城市儲蓄業務;增加交通銀行等綜合性銀行和廣東發展銀行等區域性銀行;設立壹些非銀行金融機構,如中國人民保險公司。

國際金融機構在加強國際合作、發展世界經濟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具體表現為:①提供短期資金緩解國際收支逆差,在壹定程度上緩解了國際支付危機。(3)提供長期建設資金,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③調節國際流動性,以適應世界經濟發展的需要。④穩定匯率,促進世界貿易增長。

當然,目前的國際金融機構也存在壹些不足,如貸款條件更加嚴格,貸款利率上升,加劇了發展中國家的支付困難。壹些國際金融機構對貸款附加條件,並幹預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政策和發展計劃。

隨著國際金融機構的不斷改革和完善,它們將在國際經濟和國際金融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 上一篇:當代國畫龍第壹人是誰?有哪些作品?
  • 下一篇:中石化家族文化的具體內容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