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2019教育創新100

2019教育創新100

108課程成功的關鍵之壹是教師能否在教學中應用新技術。新興技術北區推廣中心成立於永春高級中學,推動AR/VR、AI等新興技術融入教學,改變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習更高效。

暑假期間,永春高中新興技術推廣基地裏充滿了忙碌的氣氛。

在電子競技教室裏,學生們正試圖修改編程語言,以測試機器人鮑比(Bobby)是否如預期般跳舞。在計算機教室的另壹端,老師們正致力於“機器人快跑”的研究,試圖通過網絡攝像頭讓文字出現在機器人顯示器上。這兩個活動是永春高中新興科技推廣中心組織的,壹個是學生夏令營,壹個是在職教師訓練營。

2018年永春高級中學新增3R科技教室、3A電競教室、虛擬工作室三個特色教室。這是教育部設立的體驗中心,讓師生體驗新興技術的奧秘。

這個體驗中心是在“新興技術北區促進中心”下建立的,旨在鼓勵教師將3A──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AI(人工智能)/大數據、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等技術融入教學。通過這些新的科技工具,將過去抽象的教學形象化,從而發展出壹種創新的教學模式。

108的課程設置中,強調學生是否具備對科學技術的掌握、分析和應用能力。永春中學校長張認為,新課程成功的關鍵之壹是教師能否在教學中應用新技術。所以永春高中的使命就是全力協助老師做好相關能力的準備。

兼任新興科技北拓中心主任的永春高中數學老師曾慶良提到,傳統教學中,老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抄,沒有互動性。所以對於老師來說,學會利用新技術設計課程,可以讓學生使用易用的交通工具,* * *感,增加感知,提高專註力。他解釋說:“學生的反應肯定比以前大得多,因為他們能看到和感受到事物。」

比如語文課學的詩歌《告別劍橋》,在以往的教學情境中,學生很難理解作者的心境,而讓學生戴上VR眼鏡,走在劍橋上感受湖水和金柳,可能更能理解作者想起劍橋時內心的柔軟。曾體驗過VR入門教學的學生余表示,戴上VR眼鏡後,可以去到地球的每個角落,讓他清楚地看到不同地方的差異。

不同的課程,不同的單元有最適合的技術。比如地理課講地形的時候,用MR(混合現實)在景觀上投射等高線,對應真實的地貌,然後理解等高線的含義。在上地課上,很難找出八大行星的相對位置。我拿出手機,把教材壹掃而光。用ar技術建造的太陽系突然出現在我面前。

學生在永春高級中學體驗中心體驗VR,親身體驗現實,提高學習效率。李巧柔提供

這個暑假,永春密集開設教師賦能課程和體驗營。從用AR/VR創作虛擬現實設計,巴海編程邏輯的桌遊,到學習編程AI機器人編程,每周的課程都是不間斷的,壹個比壹個受歡迎。說起課程註冊情況,曾慶良充滿了自豪:“我們經常花十幾分鐘或二十分鐘註冊,然後就滿員了。截至7月底,北區推廣中心僅教師學習就舉辦了120多場。

曾慶良認為,北區推廣中心成功的關鍵在於──循序漸進,壹步壹步來。比如去年推廣了AR/VR,今年又增加了AI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預計明年加入ADAS自動駕駛系統。每個階段穩紮穩打,逐步深化拓寬,使課程系統有序展開。

很難想象只有五個核心成員負責這些活動。張雲夢認為,團隊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是因為臺北市教育局同意讓所有學校的老師借調到永春高中,暫停原來的班級,全身心投入到推廣中心的任務中。

她解釋說:“我們五個人能做這麽多事情,是因為他(老師)完全是零小時,沒有學校其他任務的幹擾。壹些中心可能會使用現有的教師,並要求他們減少壹些時間來幫助,這將非常辛苦。」

去年,促進中心專註於提高公眾對新興技術的認識,今年則回歸教師教學。

課程內容從AR/VR進展到了AI,也延續了去年的課程,對內容進行了深化和拓寬。今年邀請參加學習活動的老師提供壹份將技術融入教學的教案,匯編成冊。張雲榜說:“妳自己做了壹份,也可以拿到別人的教案。就是分享,大家才會走的更遠。」

曾慶良坦言,AI才剛剛起步,課程還停留在幫助老師建立思維邏輯的單元。所以在教學中如何使用AI,並沒有明確的方向。例如,在今年的AI課程開始時,壹位老師問教授:“如果我已經制作了第壹節和第二節考試的試卷,計算機可以根據前面的問題幫我制作壹份好的第三節考試的試卷嗎?”教授直接回答:“我做不到。因為老師不知道這需要極其復雜的設置和龐大的數據,所以老師對AI的認識還是模糊的。

但張雲夢認為,教師在熟悉概念後,可以正確捕捉AI技術,開發課程素材。事實上,並非只有AI遇到了這樣的困境。以前在推廣其他技術的時候,經常會發現老師不知道他的教室哪些部分可以用AR,哪些部分可以用VR,因為他們根本不了解這些技術的特點和功能。

張雲夢回憶,上世紀90年代,教育部推動PPT融入教學,就像今天的推廣中心推動AR、AI等技術融入教學壹樣。她嘆了口氣:“妳說現在哪個老師不會用PPT?可能幾年後,每個老師都在用AI,AR,VR,就像PPT壹樣。」

“如何提高動力,其實是中心的壹大難點。張雲夢提到北區推廣中心面臨壹個很大的挑戰,其實就是擴大教師班群體。據統計,新老師在減少,大部分報名參加活動的老師都已經固定下來了。

因此,除了口口相傳、發公文,張運啟還嘗試在校長群裏分發相關消息,推出親子課程,吸引老師參與賦能課程。

經過幾年的推廣,教師們逐漸建立了自己的社群,新興科技教學的理念和技術也逐漸深入教師心中。“最後最好的情況是沒有中心,每個老師都是中心。”曾慶良寬慰地說。

  • 上一篇:助力教師科技智能升級,打造永春高中超級課堂。
  • 下一篇:中國民間故事中除夕的故事,年糕的故事,清明節的故事,端午節的故事,需要具體內容,謝謝~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