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餐飲行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中國餐飲行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當前我國餐飲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壹)餐飲結構失衡,大眾化餐飲尤其是早餐問題突出

由於競爭加劇、經營成本不斷上漲,大眾化餐飲在壹些地區發展很不平衡。行業內高檔餐飲勢頭強勁,大眾化餐飲市場比率降低,難以滿足老百姓的日常餐飲需求,“居民消費大眾餐飲難”的問題已經成為城市特別是大城市普遍存在的問題。而作為最貼近民生、消費需求最迫切的早餐,壹直備受政府重視,從2001年起,許多地方政府開始啟動早餐工程,但直至今天收效甚微,早餐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中國烹飪協會對消費者早餐消費習慣、餐飲企業經營特點等進行了多方調查研究,調查顯示在全國大中型城市有超過25%左右的上班族從不吃早餐,即使有吃早餐習慣,吃早餐的過程也絕談不上是享受, 60%左右的受訪者吃早餐的時間在5~10分鐘,超過10分鐘者僅占10%左右,而與早餐時間至少保持15分鐘左右的科學要求相差甚遠。調查還顯示,對於早餐的花費,3元以下的占25%,3~5元的占45%,5~10元的占20%。同時,由於早晨時間緊張,人們只能就近用餐,較低的消費和有限的客流使得早餐企業的毛利率雖然能達到25%至28%,但純利率僅在3%左右,如此低微的利潤,很多餐飲企業都不提供早餐服務,供給明顯不足。

此外,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使得解決老年人吃飯問題尤為重要。家庭規模小型化、老人家庭空巢化趨勢明顯,獨居老人數量增幅較大,離退休人員社區養老達到高峰值,迫切需要便利、實惠的大眾化餐飲滿足他們壹日三餐的日常飲食需要。

(二)標準化、產業化、國際化程度偏低,缺乏有競爭力的國際品牌

目前,我國餐飲業總體仍處於小、散、弱的狀態,90%以上的餐飲企業為小企業,2007年規模最大的100家餐飲企業營業額僅占整個餐飲市場的8.5%,37711家限額以上法人企業和產業活動單位中,1%(350多家)為連鎖餐飲企業,擁有餐飲加工配送中心230多個,加工配送率僅為66%,平均每個加工配送中心覆蓋餐飲門店不足50個。同時,上下遊產業不發達,食品安全隱患依然存在。中國餐飲業上遊的供貨商不成熟,不能有力地支撐餐飲業的順利發展。餐飲業上遊的農業、牧業、農副產品食品初加工分散並且整體技術低下,這是導致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發生概率加大的重要原因,上遊環節對各種原輔料食品監管不到位,使得食品安全責任難以歸屬,也抑制了餐飲業的產業化進程。

我國餐飲產業集中度不高,人力、資本和技術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產業技術不規範,生產技術以師傅帶徒弟的經驗為主,缺乏技術的標準化和規範化;企業生產經營分散、封閉,沒有形成產業化規模,與國際知名餐飲公司相比,中國大公司的企業規模、盈利能力、管理水平和經驗都有較大的差距,這種差距在海外市場上也得以體現。據世界中國烹飪聯合會統計,在世界各國的餐飲市場中,中餐企業規模小、環境臟亂、價格低檔、服務差、口味差,遠遠反映不了中餐的真實水平,與中國博大精深的餐飲文化不成正比。

(三)餐飲行業地位較低,從業人員素質普遍不高

傳統觀念認為餐飲業是伺候人的工作、社會地位低下,很多人不願意進入餐飲行業。同時,較低的經濟收入和高負荷的勞動強度也阻礙了勞動力的供給。2007年,餐飲業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每周工作60小時左右,平均勞動報酬為15464元,在所有服務業中位列末尾,僅是金融業報酬的35%。觀念的束縛、較低的待遇使餐飲業員工只有初中水平。此外,我國目前的烹飪教育仍停留在壹個較低水平上,辦學層次低、規模小、質量差,培養出的人才與當前餐飲業高速發展的人才需求狀況不相適應。

(四)政策待遇明顯不公,發展環境有待改善

餐飲行業與其他行業相比,水電價格偏高。以水價為例,壹般高出工業用水價格20%~60%,北京市餐飲水價每立方米4.6元,高出居民用水價1.8元,高出商業和工業用水價0.5元。再比如電價方面,武漢市餐飲電價每度0.99元,工業電價0.49元,兩者相差壹半。

各地對餐飲企業征收稅費的種類和比率差異較大,並且有重復收費的現象。根據中國烹飪協會對全國餐飲業的調查顯示,各地的營業稅率不同:北京3%、上海5.6%、鄭州11%,有些地區如新疆對餐飲企業加收3%的文化市場建立基金。餐飲業的刷卡費率在2%左右,與零售業0.5%~1%的比率相比,懸殊可見壹斑。另外,環保部門對餐飲業收費偏高,普遍存在著兩次收取排汙費現象,對於連鎖企業每壹個新開分店都重復進行環評,每次環評費用為5000~20000元不等,給企業帶來壹些負面影響。

此外,中餐企業與外餐企業之間待遇不平等。壹些地方政府為吸引外資連鎖企業進駐,在協議中甚至出現“在附近不得審批同類型餐飲企業”的霸王條款,不利於中餐企業與外資企業同臺競爭。

(五)行業法規、標準建設滯後,資質認證失序

與國外餐飲行業標準相比,我國餐飲行業的行業標準、法律法規建設相對滯後。目前,我國餐飲業缺乏規劃引導,在快速發展中存在盲目、無序和低水平發展的現象。尚未建立適用於餐飲業的國家級法規,缺乏系統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和強制性標準,市場競爭缺少行業規範,導致行業市場秩序混亂。餐飲企業的標準參差不齊,內容不全面,技術知識含量低,缺乏全國統壹性。迄今為止,餐飲業的國家標準幾乎沒有,行業標準也僅有《餐飲企業經營規範》、《早餐企業經營規範》等為數不多的幾個,行規行標的建設明顯不足。

此外,壹些行業組織、新聞媒體純粹以經濟利益為導向,同時壹些非法社會團體使用欺詐手段,對餐飲企業及廚師無序頒發牌匾、證書,嚴重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盜用中國烹飪協會名義或沒有登記註冊、沒有備案、沒有資質的“三無”非法社團開展各種評比表彰達十多起,對行業組織和非法社團監管的缺失,使餐飲市場秩序混亂,尤其是廚師資格認證混亂,名師大師認證失範,甚至出現花錢買證的現象。

(六)行業統計滯後,無法準確掌握行業發展的總體情況

目前,國家統計局對餐飲業的統計分為正餐服務、快餐服務、飲料及冷飲服務、其他餐飲服務四類,但是近年來發展迅猛的業態比如休閑餐飲和火鍋等,卻沒有明確地體現,不利於產業理論研究和實踐指導。另外,當前統計的餐飲業零售額不包括高校和機關食堂,如何對這類業態的餐飲業進行統計研究,也是未來應該解決的問題。關於餐飲業從業人員,自1997年起,壹直沒有準確的統計,以致於我們在很大程度上低估了餐飲業對擴大消費和促進就業的作用。

  • 上一篇:中國的手表品牌排行榜前十名
  • 下一篇:中秋節團圓有哪些成語和寓意?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