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我會把禮物還給妳。我送了妳禮物,妳沒還,下次我也不會再送了。我不在的時候,曾經拜訪過壹個法國家庭,我記得我在路上沒有帶禮物。考慮到交通堵塞,我不得不空手而歸,但我知道這有點粗魯。然而,輪到我請他和其他朋友吃飯,他也是壹樣,沒有禮物。這就是對等原則。
然而,東西方文化在送禮行為上仍有很大差異。首先是禮物概念的不同。中國人往往註重禮物的真正意義,即實用價值,不喜歡看起來沒用的東西。我覺得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幾千年來壹直受到人口壓力的困擾,資源匱乏,社會生產力壹直在低水平上循環。所以特別註重物質生活和實用性。給新婚夫婦的禮物過去是被子、床單、桌布等。和包裝精美的小衣服經常被用來慶祝新生兒的生日或趕上壹周,所有這些都非常實惠。但是現代人思想比較開放,被子床單或者小件衣服太多,處理不過來。所以,單純的送錢,想買什麽就買什麽,越來越實用了。
中國人即使在送文化和高雅的禮物時,也非常註重它們的實用價值。比如,中國人往往不在乎對方是否欣賞,而在乎的是字畫和郵品的收藏價值。過年送賀卡,往往會選擇有獎品的明信片,說不定對方還能中獎。春節也可以送保險卡。賀卡和保險卡都是卡片,但實際意義不同。現在生活條件達到了更高的水平,中產階級家庭所需應有盡有。如果禮物送錯了,或者重復送,就會適得其反。所以,幹脆送張購物卡,缺啥買啥。
即使是外事禮品,很多單位也往往是按照中國人的實用標準定制的,比如手表、皮帶、手袋、錢包、襯衫、t恤等等。因為這些單位在定制外事禮品時,要考慮到受禮人不僅僅是外國人,更重要的是來自中國的人。
中國人註重禮物的實用價值,也在註重價簽的程度。當我們出國時,我們給人們買禮物。外國商店的店主或店員經常會撕掉價格標簽,而中國人只是希望這個價格標簽能讓人們看到禮物的實際價值。我們有時在家裏以降價和打折的方式購買商品,然後送人。我們還特意要求店家留下原價標簽或者原價開小票,就是為了讓收禮人覺得有誠意,送這麽貴重的禮物。有些商品的原價簡直天價,送禮的人知道受禮人不會相信,就要保留原價標簽。
東南亞國家,如泰國和馬來西亞,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往往註重禮物的實用價值,尤其是對中國人來說。負責泰國事務的基本不用買t恤,幾乎都是泰國人送的。
西方人往往註重禮物的紀念價值。確切的說,中國人送禮物,西方人送紀念品。當被邀請去拜訪壹個西方家庭時,妳可以給女主人送壹束花,給主人送壹瓶酒。
在機場、火車站迎接客人,或者去醫院看望病人,送上壹束鮮花,無論花束大小,都是自然而溫暖的。同樣,當妳招待西方人時,不要指望他們會送妳任何昂貴的禮物。最有可能的是當地的葡萄酒或其他便宜但令人難忘的小工藝品。
。他們出國旅遊,回來的時候經常會給辦公室同事或者親戚朋友買壹些明信片,有時候還會送壹些巧克力。所以,西方人註重的不是禮物的重量或價格,而是禮物的紀念意義。中國有句老話,千裏送鵝毛。西方人的送禮習慣真正體現了這個原則。
其次,中西文化在送禮的目的上也表現出很大的差異。中國人經常帶著強烈的目的送禮物。中國人的禮物通常是在向別人求助之前送出的。以前,妳帶著幾瓶酒去別人家,壹定是有事要問。向別人求助時,有時會提前送禮物,這樣事情可以做得更順利。出國旅遊,每當在機場遇到超重的行李,我們往往會提前給櫃臺的店員送上壹份小禮物,希望對方能手下留情。這些方法在許多第三世界國家和個別西方國家非常有用,目的是在得到幫助或受益後表示感謝,或者增加請求幫助的分量。
西方人註重贈送禮物的行為和禮物的象征意義。他們的禮物壹般都不貴,壹般都是在得到幫助後贈送,以表達真誠的感謝。有壹次,我在中國接待美國人,並和他們在壹起呆了幾天。在他們離開這個國家之前,他們給了我壹支印有美國國旗的圓珠筆。按照中國人的價值觀,這是送乞丐走,因為我畢竟辛苦了好幾天。但是,壹支小小的圓珠筆並不貴。壹旦印上美國國旗,就有了特殊的象征意義,宣傳效果不言而喻。但是,我見過壹些為外國代表團開車的司機。為了證明自己不是乞丐,還當場留下別人給的小紀念品。
此外,在接受禮物時,中國人和西方人有完全不同的反應。在中國,人們接受禮物時通常看起來不高興,也不親自打開禮物。他們認為這樣做是非常不禮貌的,而且會給人壹種貪財或者太在意自己接受的禮物的印象。往往是客人走後,或者回家後,悄悄打開禮物。
雖然中西方在送禮上有這麽大的文化差異,但這並不意味著西方文化就壹定優於中國文化,也不能說中國文化表現出虛偽,而西方文化表現出率真。
首先,任何習慣,只要成為壹種禮儀,都會有壹些虛偽,或者從另壹方面來說,是善意的表現。壹些美國人向每個人打招呼:嗨,妳好嗎?它讓妳感到熱情。其實可能他只是假裝沒看見妳,也可能他根本就不想理妳。即便如此,禮儀告訴他要表現得好像很了解妳。中國人打招呼,壹句簡單的妳好,並不能說明中國人的冷漠,只能說明中國人務實的態度和簡潔的風格。
同樣,當西方人當面打開別人送的禮物,感嘆道,他可能不在乎妳的禮物,但禮貌地告訴他,應該表示感謝,或者至少表面上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以免傷害對方的感情。中國等待客人離開,然後悄悄地打開禮物。首先,他們不想給對方留下貪婪的印象。第二,中國人普遍重視禮物的實用價值。萬壹禮物不實用,或者禮物重復,他們也不會讓對方尷尬。所以禮儀告訴他,不要太在意禮物。中國人的這種行為實際上是在向對方傳遞壹個信號:我對妳是否送禮物,或者禮物的重量不感興趣。就算不送禮物,也還是歡迎的,也不會影響我們的關系。但是,這個信號有時候需要西方人慢慢理解。
再者,就不同的行為而言,中國人和西方人往往有相同的心理,只是外在表現不同。例如,在贈送和接受禮物時,中國人和西方人對禮物表現出相同的興趣:贈送者希望對方喜歡他贈送的禮物,接受者也樂於接受對方的禮物。然而,中國人往往表現出極大的自謙,在送禮時往往故意貶低自己禮物的價值。就算送給對方的禮物很貴,要說小禮物也不值壹提。這種以否定的形式肯定自己給的禮物的價值,是西方人無法理解的。他們看不懂這種迂回的說法,或者說看不懂隱藏在否定中的積極意義。
在中國接受禮物時,人們經常會拒絕,並說,哦,妳為什麽還帶禮物呢?他們只是在對方再次堅持後才收下,表示即使收下也是出於無奈,並伴隨著如何讓妳花錢或者下次能不能這麽客氣不要再來的客套話,然後把禮物放在壹邊表示對禮物的漠視,生怕對方以為自己是來收別人禮物的。但就客人離開後悄悄打開禮物的行為來說,足以證明中國人是在乎收到禮物的,只是沒有當面表現出來而已。
另壹方面,西方人總是對他們準備的禮物抱著感激的態度。他們會告訴妳在哪裏買的,經歷了多少波折,或者說制作過程有多復雜和困難。總之,希望妳喜歡。接受禮物時,盡量表現出對妳的禮物感興趣,對妳的送禮行為表示感謝。
關於我們的送禮文化
有兩件我親身經歷過的趣事:
第壹,我們經常把別人送的禮物送給別人。以前經濟不是很發達,舍不得花錢買禮物。如果別人送了禮物,就直接送給第三方吧。第三方做了同樣的事情,並將其發送給第四個人。來回送,我送出的禮物經歷了漫長的旅程,終於回到了自己的手中。有時候,送來送去的禮物到最後壹個人手裏的時候,保質期(比如食品)可能已經過了。
第二,我們在送禮的時候,有時候並沒有考慮到收禮人的心態和承受能力。尤其是在外交場合,互贈禮物講究禮尚往來,但我們有時會忘記這個潛規則。
。壹次,某國代表團訪問中國。壹個送禮儀式結束後,外國接待人員來到我們家門口,焦急萬分。因為我們送的禮物檔次高,他們沒有準備這麽好的禮物作為回報,所以覺得很丟臉,不平等。有時候,不是有些國家因為經濟不發達拿不到錢,而是他們都有預算,送禮的預算少得可憐。當然,有些國家經濟困難,沒有能力回禮。
禮品和紀念品是中西方送禮文化的差異。我們不想說壹種文化的思想和行為壹定比另壹種好,而是想說任何文化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都是在壹定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我們唯壹需要提倡的,就是探究不同文化形成的原因,並給予必要的理解。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認為,生命的開端本來就是好的。人的初衷都是積極的,人心都是善良的。關鍵在於妳是否理解在不同文化的長期影響下,不同人類群體所采取的不同善意形式。這是面對文化沖突的正確態度。
同時,分析自己的文化,也不是忘祖崇洋的問題。歷史是在不同文化的交流和學習中前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