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學生手抄報
中國其他地區的中秋節習俗
中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也是五花八門,有很強的土地性。
廣場的特色,形成了關於中秋節的各種習俗。
在福建浦城,女人們在中秋節要穿過南浦大橋才能活得更久。在建寧,中秋之夜掛燈籠是向月宮要孩子的吉兆。上杭縣的人們慶祝中秋節,他們的大多數孩子在拜月時都會被邀請去看望他們的父母。龍巖人吃月餅時,父母會在中間挖出直徑兩三寸的圓餅給長輩吃,意思是不能把秘密告訴晚輩。這種習俗源於傳說月餅含有反元殺的信息。在金門過中秋節之前,拜月應該去祭拜上帝。
廣東潮汕有中秋節拜月的習俗,主要是針對婦女和兒童。俗話說“男不滿月,女不祭竈”。晚上,明月升起時,婦女們在院子裏和陽臺上立起壹個箱子祈禱。銀燭高燃,香煙彌漫,桌上擺滿了上好的水果和蛋糕作為祭品。當地還有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潮汕有句俗話:“河對嘴,芋頭吃。”八月,是芋頭的收獲季節,農民習慣用芋頭祭祖。這當然和農耕有關,但民間還有壹個流傳很廣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南宋,建立元朝,殘暴統治漢人。瑪法保衛潮洲對抗元朝。城破之後,百姓被屠殺。後人為了不忘記胡人統治的苦難,就以芋頭與“胡頭”諧音,形似人頭,以此祭奠祖先,代代相傳,至今猶存。
中秋節晚上燒塔在壹些地方也很流行。塔的高度從1-3米不等,多為碎瓦砌成。大塔也是用磚砌成,約占塔高的1/4,再用瓦片疊起來,頂部留壹個塔口,供燃料輸送。在中秋之夜,它會被點燃燃燒。燃料是木頭、竹子、谷殼等。火旺的時候會澆上松香粉助威,非常壯觀。還有燒佛塔的民間規定。誰把佛塔燒到滿屋誰就贏了,在燃燒過程中失敗或倒塌的人就輸了。獲勝者將由主持人頒發彩旗、獎金或獎品。據說燒塔也是元末漢人反抗殘暴統治者和中秋起義的起源。
江南地區關於中秋節的民俗也是多種多樣的。南京人中秋節愛吃月餅,壹定要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應該是桂香的時候上市,肥而不膩,好吃。喝完之後壹定要吃壹小塊糖芋頭,澆上肉桂漿。美不言而喻。“桂漿”因屈原《楚辭·少思明》“助北閉關飲桂漿”而得名。肉桂果肉是壹種桂花,在中秋節前後采摘,用糖和酸梅腌制。江南女子善於把詩詞歌賦變成餐桌上的佳肴。南京人和家人壹起賞月,叫“慶團圓”,團坐喝酒叫“滿月”,趕集旅遊叫“走月”。
明初的南京
有月亮塔和月亮橋,月亮塔建於清代獅子山下,是供人賞月的,尤其是玩月亮橋的人。當明月高掛時,人們壹起去月亮塔玩月亮橋,以看玉兔為樂。“戲月橋”位於秦淮河夫子廟,名妓馬湘蘭的豪宅旁邊。這天晚上,文人聚集在橋上吹笛子,唱歌,追憶牛渚把玩月亮,給月亮寫詩,所以叫把玩月橋。明亡後漸衰,後人有詩曰:“風流南宋已盡,留西風長板橋,但記得坐玉人橋,月下教笛。”龍板橋,原月亮橋。近年來,南京夫子廟進行了修繕,修復了壹些明清時期的亭臺樓閣,疏浚了河道。直到中秋節,妳們可以壹起享受玩月亮的樂趣。
江蘇省無錫縣
中秋之夜點壹桶香。香桶四周有紗帛,畫的是月宮裏的風景。還有用線香織成的香燭,上面插著紙魁星和彩旗。上海人中秋宴配桂花蜂蜜酒。
江西省吉安縣
中秋節晚上,每個村子都用稻草燒缸。瓦罐紅了以後,把醋放進去。這個時候,整個村子都會飄著壹股香味。忻城縣中秋節期間,從8月11日晚上壹直到8月17日都要掛草燈。
安徽省婺源
在中秋節,孩子們用磚塊建造壹座空心寶塔。塔上掛著窗簾、匾額等裝飾品,塔前擺著壹張桌子,陳列著各種器皿,以供奉“塔神”。晚上,裏裏外外都點著燈和蠟燭。雞西中秋節的孩子們玩中秋鞭炮。中秋炮是用稻草紮成辮子,浸濕後撿起來砸石頭,發出巨響,有遊龍的習俗。火龍是用草做成的龍,裏面插著香。當妳參觀龍的時候,有鑼鼓隊,他們在被送到河邊之前在村莊裏巡回演出。
除了吃月餅,四川人還有打、殺鴨、吃芝麻餅、蜜餞餅等習俗。在壹些地方,橙色的燈籠也被點燃並掛在門口以示慶祝。還有小孩子在柚子上上香,沿街跳舞,叫做“舞動流星球”。嘉定縣中秋祭土地神,表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觀音會”。
在北方,山東慶雲縣的農民在8月15日祭祀土地谷神,稱為“少年苗社”。諸城、臨沂、即墨等地除了月亮還要祭奠祖先。冠縣、萊陽、廣饒、郵城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房客。即墨中秋節吃壹種節日食品,叫做“麥箭”。山西六安中秋節宴請女婿。大同縣稱月餅為團圓餅,中秋之夜守夜是習俗。
河北萬全縣將中秋節稱為“小元旦”,月光紙上繪有太陰邢俊和關帝夜讀春秋的圖像。河間縣人認為中秋的雨是苦雨。如果中秋節下雨,當地人認為蔬菜壹定很難吃。
陜西省西鄉縣的中秋之夜,男人劃船爬崖,女人擺好酒席。無論貧富,都要吃西瓜。中秋節有鼓手沿門吹鼓要錢。在洛川縣,家長帶領學生給老公帶禮物,午餐比學校聚餐還多。
壹些地方還形成了許多關於中秋節的特殊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之外,還有香港的舞龍、安徽的打樁塔、廣州的中秋節、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的賞月、戴的、苗的跳月、董的偷月菜、高山族的抱舞。
國內中秋節送禮習俗
秋收時節的中秋節是加強親情、增進感情的好機會,是壹年中僅次於新年的大送禮節。中秋節送禮,稱為“迎節”、“送節”、“追節”,又稱“送節”,陜西禮泉稱為“送秋節”。往往在節前幾天甚至月初,人們就開始爭先恐後地舉辦節日,互相餵食,路上行人如船來來往往。直到今天,中秋節前送禮物的習俗依然盛行,幾乎等同於送禮物過年。壹般要節前送禮,但也有節後送禮的。例如,在甘肅周濤,中秋節後的第二天,人們會給親戚贈送蛋糕和水果。
作為團圓的象征,月餅和新鮮的瓜果是很好的禮物。其他節日因地而異,比如在廣東東安,發糖蜜餞;在湖南藍山,鴨子被送給親戚朋友。在江蘇六合,家家戶戶都給他們獻上蓮藕、蹲鸮、糖糕。在四川江津,中秋節的前壹天,人們會互相贈送蛋糕。福建同安節前壹兩天,親戚朋友交換月餅、紅薯、芋頭饢,作為中秋節祭祀神靈的祭品。在臺灣省的嘉義,在節日之前,人們會互相贈送月餅、蛋糕、糕點等等。
中秋節有許多贈送禮物的習俗。比如在江蘇,學徒要給師父送禮,失散的兒子要給父母送禮,女婿要給嶽家送禮,書店的學生要給老師送禮過節。其中,最重要的是親戚之間互贈禮物。
母親給女兒送禮物是常見的中秋節送禮習俗。在河南新安,母親壹家帶著棗糕(用幾層面粉疊起來,大的在底下,小的在裏面有棗)、月餅、梨、柿子、石榴去看女兒,叫“送糕”。在山東泰安,也有八月十五看女兒的習俗。節前,家家戶戶都買月餅、鯉魚之類的禮物,挑擔、騎驢、坐車去看望出嫁的女兒。
對於新婚女性來說,娘家的禮物更為隆重。在浙江吳琴,新婚女子的家人會用托盤或盒子將月餅送到女兒家,這被稱為“中秋節”。浙江林爽的娘家必須送水果和飯團(意為團圓)。江蘇高郵,娘家給新婚女兒送了節日禮物,卻沒留壹頓飯。在福建福鼎,父母給出嫁的女兒送中秋禮物。第壹份禮物叫做“給予第壹年”。禮物要豐富,以中秋月餅為主,外加酒、雞鴨。其中,中秋節的餃子有白餃子(米漿加鹽蒸)、糖餃(米漿紅糖蒸)、肉餃(米漿加鹽蒸、肥豬肉、蔥油、蔥葉等。)、芋頭蛋餃(又名檳榔芋頭餃)等等。女兒收中秋和月餅,其他禮物壹般退回,另外加幾個禮物作為禮物。中秋節的年,被切成塊,分發給鄰居、親戚和朋友,被稱為“單獨的年”。
在壹些地方,中秋節會有給孫子和侄子送禮物的習俗。在福建富士山,所有的祖父母都會給他們的侄子和孫子吃中秋節蛋糕和鯉魚蛋糕。在江蘇高郵,外婆會在中秋節給孫子做“寶塔”,直到他十歲。在福建福鼎,每到中秋節,舅舅都會給外甥送中秋糕點和柚子,有的外甥會送好幾份,直到外甥16歲。
當然也有中秋送禮習俗,女婿給公婆送禮。比如浙江溫州,女婿給嶽父的禮物壹般是壹對鴨子,有魚有肉有豆餅。還價用三錦,幹粉,雪梨。如果有孫子,壹定要增加月餅,“賞月食”。在浙江樂清的中秋節,女婿、侄子、教子需要給嶽父母、叔伯、教母送禮,俗稱“望八月十五”或“望中秋”。禮物包括幹粉、魚和肉。女婿希望第壹個中秋節有鴨肉魚肉等六種禮物,其余以月餅為主,其次是芋頭和茶包。還配有絲竹,很有意思。
其他的送禮禮儀,比如在福建福鼎,父母或長輩過世,人們不能在中秋節蒸中秋月餅。出嫁的女兒或親戚要給家人送中秋月餅,這叫“寄孝”。在江蘇高郵,這壹天,求婚者往往帶著公雞、鵝、蓮藕、月餅到女方家“追節”。以上是壹些很有情調的中秋送禮習俗。
中秋節快樂
壹年壹度的中秋節又要到了。今年我們家的中秋節和往年不壹樣,因為舅舅壹家會回來和我們壹起過團圓節。
晚上,媽媽給我們做了豐盛的晚餐,有魚香肉絲,紅燒雞,還有我最愛吃的清湯排骨!壹家人圍坐在餐桌旁,邊吃邊說著美好的祝願,其樂融融。
晚飯後,我們來到客廳吃月餅。我媽買了很多月餅,有我喜歡的水果餡的,有草莓味的,有菠蘿味的,有桃味的,有椰子味的,有玉米味的,還有大人喜歡吃的老月餅,有五仁的,千層椒鹽酥的,千層牛肉酥的。每個人都挑了自己喜歡的月餅吃了起來。最後,我姐姐切了最大的月餅,我們壹起分享。裏面塞滿了紅泥蛋黃,又香又甜,又軟又好吃!吃完月餅,我們來到平房頂賞月。當我們到達屋頂時,哇!15號的月亮特別圓,特別亮。看到圓圓的月亮,我不禁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我要像嫦娥壹樣飛到月球上去,去探索月球的奧秘,去參觀月球,去欣賞地球上沒有的東西,我要悄悄地告訴嫦娥,我們的地球發生了多大的變化。科學有多先進,我們的生活有多豐富。我也會勸她和我們壹起回到這個世界,過上富裕的生活。我姐給我打電話,“妳快來看,我把它發布到網上,讓全世界的人都能和我們壹起分享這個團圓的日子。”。
中秋節多快樂啊!我希望明年中秋節月亮會更圓更亮。我們的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