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後,丁玲玲的電話響了。原來爸爸要帶我去看煙火。聽到這個我真的很興奮。在等爸爸的時候,我和奶奶去陽臺看月亮,因為今天陰天,無數的星星都躲在雲裏。壹輪圓月像耀眼的水晶球掛在天空,照亮了黑暗的世界。樹木、河流、房屋都裹上了壹層薄薄的銀紗,皎潔的月光像壹股清流灑滿大地。
爸爸的摩托車從窗戶裏出來了。他大聲喊道:“夫妻倆,快下來,多穿點衣服。外面很冷。”我立刻穿上衣服,快速下樓,車子嘟嘟響著離開了家。壹路上涼風陣陣,我開始覺得挺舒服的。漸漸的,我覺得有點冷,讓我嘗到了秋風的味道。幸運的是,我穿了更多的衣服。到了行政中心的盡頭,前面的汽車和自行車都被擋住了,我們的車只好停下來開,慢得像烏龜爬行。我真的很擔心。看得出目的地快到了,但是路上人太多了。可能嘉興的人都想辦法出來了,想看看這難得壹見的精彩煙火。最後,在交警叔叔的指揮下,我們把車停了下來,找了個地方坐了下來。天空中的滿月跟著我。今晚是團聚的日子。月光多麽迷人。突然,隨著天空的壹聲巨響,煙火像流星壹樣出現了。紅色、藍色、紫色...五彩繽紛,五彩繽紛。“哇!”多美啊!人山人海的歡呼聲此起彼伏,讓人忘記了白天的疲憊和夜晚的寒冷。今晚煙花已經連續綻放了近30分鐘。壹會兒,花散了。壹時之間,“菊花”在夜空中開滿了花。壹時間,“星星”在向妳閃耀。壹時間,“五顏六色的蘑菇雲”正在升起...
焰火晚會結束了,人們陸續回家了。我緊緊地抱著父親,迎著中秋的涼風回家。天上的明月還是那麽圓那麽亮...
[後記]:
中秋節晚上的月光太美了!我無法擺脫腦海中五彩繽紛的煙火。所以,我寫了這篇文章。
中秋節作文
當我在農村長大時,我總是盼望著假期。春節和中秋節是我家鄉最重要的兩個節日。也許是因為當時生活水平比較低,壹家人只有在假期才會改善生活;也許是節日壹過就放假,總會有壹些娛樂活動,讓妳玩個痛快;也許兩者都有。總之,成年人在假期都很忙。但是大人們都很忙,每個假期都有壹種放松。最開心的當然是我們這些無憂無慮的孩子。
春節期間,雖然恰逢淡季,但總感覺年年忙。只有中秋節給人壹種特別的快樂,壹種心靈的休息和壹種特別的渴望。後來想想,好像是心情不同造成的。
我喜歡中秋節的意境。那不僅是收獲的積蓄,更是收獲的開始。她說她在存錢,因為夏收就要到了。說她是開始是因為秋天帶著她碩果累累的腳步來臨,融化了人們即將收獲的喜悅。我想只有經歷過農村生活的經歷的人才會有這樣的感受,這樣的心情,這樣的深刻感受。
我喜歡中秋節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下,圓圓的月餅、蘋果成熟了,梨、葡萄等水果也上市了。月光下,人們在品嘗節日食品,談論豐收。賞月之余,思念異鄉親人。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
我喜歡中秋節的意境。我媽媽每年都給我們做月餅。我媽媽做的月餅看起來像大蛋糕,厚厚的,新鮮的面條和新鮮的餡料。不管是蒸的還是烙的,都有農家大碗裏描繪的月亮的圖案,還有桂花雕刻的花瓣。餡料也很特別。主料是紅塘,裏面有芝麻,紅絲,堅果,葡萄幹。新做的月餅,清蒸,松軟可口,適合老人;烤的,外嫩,年輕人情有獨鐘。妳看,剛端上來的月餅熱氣騰騰,壹股清香撲面而來。真是讓人垂涎三尺!
多少年過去了,雖然現在市面上的月餅種類繁多,各種水果蔬菜壹應俱全,但我還是喜歡吃媽媽做的月餅。雖然月餅的圖案變化不大,但圖案總是那麽清晰,那麽均勻,那麽好看。所以壹趕上中秋節回家,總要吃兩大塊,好吃又甜。
我喜歡中秋節的意境,因為我從餐桌上看到了祖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變化。
妳看,除了禽肉、傳統蔬菜等食物,越來越多的肉類、蔬菜、海鮮出現在農家餐桌上。
“無酒不成宴”。在喜慶的日子裏,中國人總是喝壹點酒。以前都是二鍋頭之類的高度白酒。現在,國宴酒如雷米·馬丁和茅臺也上了人們的餐桌。這些都預示著祖國經濟的崛起和人民的富裕。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小康生活不再是壹個藍圖計劃和設想,而逐漸成為千家萬戶的現實生活照片。
我喜歡中秋節的意境。她每年都能帶給我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獲。我願意在這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懷,品味人生的哲理,體會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
中秋節快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節更圓更明亮,我希望我的親戚更健康,我的家鄉更美麗和豐富。也從內心希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也許這就是我中秋情結的真正含義。
中秋節賞月
中秋節的晚上,我擡頭看了看天空,看到了壹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說的明亮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晰的雲,像煙和霧,籠罩在月光下。月亮的光暈恰恰是滿月和清雲的媒人,捧在兩者之間,輕輕點上壹圈,既沒有篡奪主人的角色,又很迷人。
有人說,新月像花蕾,半月像瓢,滿月像習字明亮的眼睛。好像中秋節要用眼睛明亮的滿月,真的不合適。有句諺語說“雲遮月在八月十五”。雲生月隱,神秘迷離。雖然這個中秋節的滿月不如習字眼中的好,但它有壹種獨特的氣氛。
我願和月亮壹起漫步雲端,聽她講述古老的傳說;我也願意站在壹個安靜的地方,靜靜地凝視。然而,這壹切在我身上變成了柔和的月光。這是真正的接觸,也是壹個老朋友的祝福。很多人都願意在屋子裏過中秋,而我更喜歡在安靜的夜晚,在高高的陽臺上,或者在戶外,聽著月亮的歌聲,感覺“月中露珠清至夜”。
我讀過唐代曹嵩的《中秋對月》中的“壹家未私照,直到天盡頭”這首詩,也讀過李白的《峨眉山月歌》這首詩,“峨眉山半滿秋,落平羌水。晚上清溪去三峽,想妳不見渝州。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在這些難得壹見的佳作中,曹嵩的詩抒發不平,峨眉山的月歌抒發故人之思,朱先生的文章抒發悲涼。他們都寫月亮,月亮的無私和公平照耀著大地,月亮的淡淡月光給人安慰,即使他們不都是中秋節的滿月。月亮壹直是思念、溫柔、寧靜的象征。尤其是中秋月圓,多少詩人看到事物,寫下傳世佳作;多少離別的人失望。但是我沒有這樣的悲傷。我記得臺灣省的地震,感動了我,也感動了億萬中國人的心,讓溫暖的愛飄洋過海。中秋的月亮似乎在為這感人的舉動默默流淚。她,壹個忙碌的信使,通過她傳遞著祖國人民的慰藉。那麽,原本象征著思念、溫柔、美好、寧靜的東西,就應該加上關心和幫助,讓無助的人看到她就能想到希望和明天的美好。這種月光雖然沒有太陽那麽炙熱,卻能喚起更多的聯想——在困難的時候,總要有人伸出無私的手給妳幫助和溫暖。這種聯想不是世俗的乞討,而是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的年輕生命的本性——人性。海納百川,中秋月圓仿佛是壹片平靜的海,吸納著所有人的思念。在她的溫柔與安靜中,思緒的波浪慢慢釋放,化為團團圍繞在她身邊。這就是意境,註入了新的符號。
願這意境滌蕩我的舊念,洗刷世間的不公。也許妳對這個滿月還有壹些古老的想法,朋友,請打開妳思維的閘門,想想明天,想想妳自己的“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