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作文700字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作文700字,寫好作文需要反復總結經驗,思維的發散能夠使作文的角度更多,兒時的記憶在這時被勾起,節日的風俗也是每個人心底最美好的記憶,參考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作文700字範文。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作文700字1
“吃月餅,快點,來吃月餅!”媽媽的喊聲使我對美味的月餅垂涎三尺。吃著月餅,我不禁好奇地問媽媽:“哎,媽,漢族原來的中秋節有什麽習俗呢?”“這個,我也只知道壹點,就是說在原來的中秋男人們不能祭奠月亮,女人們不能祭奠竈神。”“哦,那其它少數民族呢?”“這個妳媽媽絕對不知道,讓我來給妳們講吧!”爸爸接茬道。然後朝媽媽壞笑了壹下,媽媽溫柔地瞪了爸爸壹下。
接著,爸爸給我們講了壹個傣族中秋時的習俗傳說:
在雲南的傣族,每到中秋節的時候,都要進行“拜月”,這是他們那麽壹個特有的風俗。
因為,根據傣族的傳說,那天上的月亮是玉皇大帝的第三個兒子——巖變成的。巖是壹位既堅強又勇猛地青年。就是他率領傣族人打敗了侵略過他們的敵人,贏得了傣族人民的愛戴與敬佩。但是,後來他不幸去世了,他去世後,屍道升上天,變成了現在那皎潔的月亮,在天空中發出柔和的月光,給黑暗中的傣族人民帶去光明。
所以,以後每逢中秋節這天,傣族的小夥子壹大清早就扛上火藥槍上山打火雀、野雞,獵取中秋佳節這天的`野味。而姑娘、媳婦們則到湖邊和池塘邊來抓魚,為月亮做出最美味、最可口的飯菜。他們都去忙著準備節日的晚餐哩。家中的老媽媽她們也不閑著,她們忙著舂糯米,做壹些大小不同的食物,四個桌子角上,各放壹個圓形的糯米餅,再將每個餅上都插壹炷香。等到月亮在天邊徐徐升起的時候,就把香點燃,壹家男女老少便開始“拜月”。之後,就要對著天空鳴放火藥槍,以示對巖的敬意。最後,全家男女老少歡快地圍坐在小方桌的四周,品嘗可口的食物,談笑賞月,壹直盡興方才歸去。
我被這動聽的故事感動了、迷住了。望著天空中那皎潔的月亮,我的眼前不禁浮現出那英勇地努力拼搏地畫面,我不由地對傣族的中秋節向往了……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作文700字2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壹年月色最明夜千裏人心***賞時”。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團圓節或月夕、仲秋節、八月節等。有關中秋節的來歷眾說不壹據專家考證在中國傳統的三大節日——春節、端午和中秋中中秋節形成最晚。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除了我們所所熟悉的賞月和吃月餅之外,不同地區的人們也都根據自己的地域傳統和社會風情來歡慶中秋,形成了帶有濃厚地方特色的不同的中秋風俗。如南方許多地區盛行中秋賞桂和觀潮,老北京流行玩兔兒爺,此外還有廣州的樹中秋、安徽壹帶的燒塔、香港的舞火龍等等,很多少數民族也有跳月、拜月等中秋習俗,這些活動大大豐富了我國傳統節日文化。
雖然各地的習俗有所不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節是人們壹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有詩情畫意的壹個節日。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壹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壹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說起中秋節,民間壹直流傳著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神話故事,其中有嫦蛾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遊月宮等故事。最為人熟悉當然是嫦蛾奔月,嫦蛾偷了丈夫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也有許多說法。在較早的記載中,嫦蛾偷吃了仙丹,變成了癩蛤蟆,被叫月精,奔月後,嫦蛾住在月宮其實是壹個寂寞的地方,除了壹棵樹和壹只兔子,就別無他物了。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壹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裏,壹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