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爭端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註。這壹輪中美貿易爭端深刻反映了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中美經貿關系的結構性變化,以及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深遠影響。是長期的,也是必然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貿易爭端逐漸演變為貿易戰,甚至是壹場守成大國割據崛起大國的經濟戰,這將對中國長期的、既定的漸進發展軌道產生影響。美國發動貿易戰的底氣源於其對高技術產業核心技術和科學前沿的控制和占領,目的是維護美國在全球技術的霸權地位,減緩甚至中斷中國高技術產業的發展,保持壓倒性優勢。美國對中國發起的貿易戰具有長期性和戰略性。
壹.名單的解釋
5438+05年6月6日,美國政府發布加征關稅商品清單,對從中國進口的約500億美元商品加征25%的關稅。其中,約340億美元的美國清單I已於7月6日實施,約6543.8+06億美元的美國清單II開始征求公眾意見,預計8月底生效。美國主要對中國科技和“中國制造2025”相關領域加征關稅,主要涉及航空航天、通信技術、機器人、工業機械、新材料等。,而手機、電視等消費品不在其中。
6月16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對原產於美國的659項約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征25%的關稅,其中農產品、汽車、水產品等545項約340億美元商品自7月6日起實施,其余商品加征關稅的實施時間另行通知。中國加征關稅在商品金額、關稅稅率、生效時間等方面與美國相當。清單2主要包括化學品、醫療設備、能源產品等。最終的措施和生效時間將取決於美國的情況。
與上壹輪公布的商品清單相比,美國從清單中刪除了顯示器、彩電等消費品,增加了集成電路、電氣和機械設備等工業品;中國撤走了飛機,增加了石油和農產品。
在美國的清單上,占中國出口比重較高的產品有:玻璃制品(63%)、飛機和航天器(33%)、光學、攝影和醫療設備(20%)、無機化學品(18%)、核反應堆、鍋爐、機械電器(17%)和電機/電氣設備。中國產量排名前幾位的產品:飛機和航天器(5.3%)、電機/電氣設備(3.5%)、光學、攝影和醫療設備(3.1%)。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7月10發表聲明稱,川普政府還發布了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的計劃。目標產品清單涉及服裝、電視零部件和冰箱,關稅將提高約10%。這意味著貿易戰可能進壹步升級。
二、原因分析
(壹)貿易逆差巨大
中美貿易戰的直接原因是貿易不平衡。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2017年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為1.87萬億元人民幣(約合2987億美元)。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17年中美貨物貿易逆差增長8.1%,至3752億美元,占美國貨物貿易逆差總額的46%。
中美之間的巨額貿易逆差被美國歸咎於中國在壹些領域缺乏開放,對壹些產品征收高額進口關稅,以及政府對壹些國有企業提供補貼以保護發展中的幼稚產業。客觀上也助長了所謂“中國工人搶了美國工人的飯碗”在美國各界獲得廣泛支持。所以美國希望通過貿易戰迫使中國進壹步向美國開放市場。
(二)技術高地之爭
貿易戰的深層次目的是試圖遏制中國的崛起。中國制定了“中國制造2025”,瞄準新壹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重點,欲在高端制造和科技創新方面取得全面突破。2018年,中國在R&D的投資總額有望首次超過美國。如果未來中美在工業上迎頭趕上,中美之間的分工將從垂直變為水平,從而與美國工業形成正面碰撞。
技術領先是美國的強大基礎,中國制造2025挑戰美國在核心技術領域的優勢。因此,美國貿易戰對《中國制造2025》的主導產業征收預防性關稅,是為了設防中國未來要發展的高科技、高精尖產業,阻止中國制造業的升級,抑制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防止中國的R&D和高端制造業與美國形成同等水平的競爭力,從而全面遏制中國的崛起。
(三)發展模式相反
在美國看來,中美經貿關系不正常的關鍵在於中國不兌現承諾。中國模式和中國道路與美國模式和美國道路截然相反。美國堅持私有產權+自由市場的經濟模式,中國堅持政府主導+國有企業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在民主方式和法治的選擇上也有很大的差異。而且,AIIB、人民幣國際化、“壹帶壹路”倡議、“四大信心”也被西方解讀為中國有意在國際上擴大中國模式和中國道路,全面挑戰美國模式、美國道路和西方主導的世界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