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易混淆知識點1,孟子VS荀子。
孟子:性善論,內生論(個體身心發展的誘因)。
荀子:性惡論,外因論(個體身心發展的誘因)。
2.培根VS誇美紐斯
培根:教育學應該作為壹門獨立的學科,這還是第壹次。
誇美紐斯:《大教學論》這本書標誌著教育學已經成為壹門獨立的學科。
公式:培根首先提出,稱贊美的實現。
3.盧梭VS杜威
盧梭:兒童的第壹次發現。
杜威:以孩子為中心。
4.誇美紐斯VS赫爾巴特
教育學之父誇美紐斯使教育學成為壹門獨立的學科。
赫爾巴特:現代教育學和科學教育學之父,使教育學成為壹門規範而獨立的學科。
5.《學習之書》與演講者教育
薛稷: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專著;2.《教育學的雛形》。
論說話人教育:1。西方最早的教育專著;2.世界上第壹本關於教學方法的書。
6.課程計劃與課程標準
課程計劃: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壹定的教育目標和培養目標制定的關於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指導性文件。
課程標準:國家根據課程計劃,以大綱的形式編制的關於某壹學科的內容、實施和評價的指導性文件。
7.主題課程與活動課程
主題課程:以赫爾巴特和斯潘塞為代表,主要研究間接經驗。
活動課程:以杜威為代表,主要學習直接經驗。
8.不平衡與個體差異
不平衡:每個學生的身心發展都有快有慢,有早有晚。所以在教育上要抓住關鍵期,適時施教。
個體差異:群體和群體不壹樣,每個學生也不壹樣。所以在教育上要因材施教。
9.《人音》與《癸卯》的學術體系
中國最早頒布的現代學校教育制度。
中國最早的現代學校教育制度。
10,遺傳VS個人主觀能動性VS學校教育
遺傳:人類身心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個體主觀能動性:促進個體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學校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著主導作用。
11,顯性課程VS隱性課程
顯性課程:以直接明顯的方式呈現,壹個主要特點就是有計劃性,最典型的就是課程中的課程。
隱性課程:形成學生非正式學習的各種要素,如學校的物質環境、氛圍、制度、人際關系等。
12,老三中VS新三中
老三樣中心:“課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師中心”是赫爾巴特提出來的。
新三中心:兒童中心、活動中心、體驗中心,杜威提出。
13,有意註意VS有意註意。
有意註意:也稱隨意註意,是壹種有前置目的,必要時需要意誌和努力,主動註意某些事物的註意。
有意註意:也稱隨意註意,是壹種特殊形式的註意,是指有意識目的但無意誌的註意。
14,懲罰VS負強化
懲罰:給予厭惡刺激降低行為頻率,考試不及格,被批評。
負強化:擺脫對刺激的厭惡,增加行為頻率,如逃避懲罰、不闖紅燈、遵守交通規則等。
15,泛化與分化
概括:以同樣的方式對相似的刺激做出反應。比如孩子害怕打針,看到白色的衣服就害怕。
區分:區分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應,比如怕狗,但只怕可能咬人的狗,比如藏獒。
16,心態與功能性固定
思維定勢(Mind set ):堅持使用原來被證明有效的方法來解決新問題的心理傾向。比如壹張桌子有四個角,如果切掉1個角,大多數人會認為還剩三個角。
功能固定:當人們感知壹個物體時,他們往往只從它的壹般功能來認識它。比如叉子壹般用來吃面,很少有人想到它也可以用來切水果。
17,診斷性評價VS形成性評價VS終結性評價
診斷性評價:教學前對學生現有知識水平和能力發展的評價。
形成性評價:在教學中,確定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口頭提問、隨堂測驗和課堂提問。
終結性評價:教學結束後,測試學習成果,評價學習成績,參加期末和期中考試。
18,演示VS實驗
示範法:主體是老師,老師示範。
實驗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做實驗。
2020年教師資格證考試選擇題必背金句55句,1,廣義的教育包括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
2.在我國,教育壹詞最早出現在《孟子》中,孟子是第壹個把“教”和“育”並用的人。
3.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響是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其中學校教師是教育者的主體,起著主導作用。
4.世界上最早的學問誕生於公元前2500年的古埃及,中國最早的學校誕生於夏朝。
5.《薛稷》是中國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教學專著。薛稷的教育原則是:教要取長補短,教要及時,練不講究節,善救失,強而克制,開而達,學而不滯,藏而信息互補。
6.孔子思想:教而無分,學而思並重,不怒而威,不怒而威,穩步實施。
7.蘇格拉底對教育理論的最大貢獻是“助產術”,其本質是啟發式教學。
8.亞裏士多德是古希臘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最早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觀點。
9.昆體良是西方第壹位致力於教育的教育家。代表作《口才原理》是西方第壹部教育專著,也是世界上第壹部教學法著作。班級授課制的萌芽。
10,培根第壹次提出教育學作為壹門獨立的學科。康德首先在大學講授教育學。
11.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被譽為“教育學之父”。他的著作《大教學論》標誌著教育學開始形成壹門獨立的學科,提出了“泛智”教育,即教育要適應自然的思想,並首次從理論上論述了班級授課制。
12、盧梭是法國教育家,其代表作《愛彌兒》提出了自然主義教育和以兒童為本的思想。
13,洛克是英國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談》提出了“君子教育”和“白板論”。
14、英國教育家斯潘塞最早提出“什麽知識最有價值”,其代表作《教學論》提出“教育是為幸福生活做準備”。
15、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被譽為“現代教育學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學》標誌著規範教育學的建立,提出了教育原則(教學始終是教育的)和四階段教學法(清晰、聯想、系統、方法),倡導傳統教育的三個中心——教師中心、教材中心和課堂中心。
16、美國教育家杜威是現代教育理論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民主主義與教育》主張教育是成長,教育是生活,教育是經驗的轉化,教育沒有目的,主張“新三中心”(兒童中心、活動中心、體驗中心)和“做中學”。
17、蘇聯教育家凱洛夫主編的《教育學》是世界上公認的第壹部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著作。
18、楊賢江《新教育大綱》是我國第壹部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著作。
19,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有主張“五育”、“美育代宗教”的蔡元培,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平民教育之父嚴,職業教育先驅黃炎培,鄉村教育運動先驅梁漱溟等。
20.教育的本質屬性是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教育的社會屬性是永恒性、歷史性、傳承性、階級性和相對獨立性。
21.生產力發展水平制約著教育目的、課程和教育內容、教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學校結構以及學習的方法、手段和組織形式。
22.社會經濟制度決定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領導。
23.教育具有篩選、整理、傳遞和保存文化、傳播和交流文化、更新和創造文化的功能。
24.教育的相對獨立性體現在與生產力和政治經濟制度發展的不平衡性,自身的繼承性和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
25.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因素包括:遺傳(先決條件)、環境(可能性)、教育(主導因素)、個體的主觀能動性(決定性因素)。
26.各種教育制度的主要類型有:雙軌制(以英法為代表)、單軌制(以美國為代表)和分支教育制(中國和前蘇聯)。
27.舊中國的現代學校制度包括:1902《仁隱學制》(又稱《國子監章程》,清政府頒布的第壹部現代學校制度,但並未實施),1904《癸卯學制》(又稱《國子監章程》,第壹部正式實施的現代學校制度),19967.686868666606
28.課程計劃又細分為課程標準,課程標準就是教科書。
29.感知的基本特征是整體性、選擇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30.註意的分類:無意註意(無預定目的,無意誌努力),有意註意(前目的,無意誌努力),有意註意(有意識目的,無意誌努力)。
31.註意的質量包括註意的廣度、穩定性、分布和轉移。
32.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表明,遺忘的進度是不平衡的,其規律是先快後慢,呈負加速趨勢,遺忘到壹定程度就不會被遺忘。
33.創造性思維的特征包括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獨特性和敏感性。
34.皮亞傑將兒童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知覺運動階段(0~2歲)、前操作階段(2~7歲)、具體操作階段(7~11歲)和形式操作階段(11~16歲)。
35.埃裏克森將人格發展分為八個階段。中學早期(3~6歲)的主要危機是主動感和負罪感,學齡期(6~12歲)的主要危機是勤奮感和自卑感,青春期(12~18歲)的主要危機是自我認同和角色的困惑。
36.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成績和學習效率停滯壹段時間,甚至對所學知識模糊不清的現象稱為“高原現象”。
37.根據情緒狀態的強度、持續時間和緊張程度,情緒可分為情緒、激情和壓力。
38.正遷移是壹種學習對另壹種學習時期的正向促進,負遷移是兩種學習之間的相互幹擾和阻礙。水平遷移是同壹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影響,垂直遷移是不同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
39、扭傷後24小時內冰敷,24小時後熱敷。
40.道德的心理結構包括道德認知(個體道德的核心)、道德情感(知覺、想象和倫理)、道德意誌和道德行為(衡量道德水平的根本標誌)四個基本心理成分。
41.德育原則包括:方向性原則(指導原則)、引導性原則、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教育影響的壹致性和連貫性、因材施教、知行統壹、發展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挽救迷失)、正面教育與紀律相結合、集體教育與個體教育相結合。
42.德育方法:說服教育法、榜樣示範法、熏陶教育法(情感熏陶法)、實踐鍛煉法(實踐鍛煉法、實踐鍛煉法、指導實踐法、鍛煉法)、道德修養指導法(個人修養法)、道德評價法。
43.班級集體是按照班級教學體系的培養目標和教育規範組織起來的,由目標具體明確、領導核心強、紀律輿論好的班級學生組成的活動也是如此。班集體是班集體的高級形式。
44.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是班主任有效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45.班級集體的核心形成階段是教學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有壹定的理解和信任,班級組織比較健全。
46.班集體的發展階段:(1)初建階段——松散群體階段;(2)形成階段——合作群體階段;(3)成熟——集體階段,目標明確,達成壹致。
47、演示法,教師通過展示實物、直觀教具、演示實驗或現代電教手段,引導學生獲取知識或鞏固知識。其特點是強化教學的直觀性。
48.道爾頓制是指教師在課堂上不再系統地向學生講授課本,而只是制作自學參考書,給學生布置作業。學生獨立自主的工作,有問題才找老師指導。學生完成某壹階段的學習任務後,向教師報告自己的學習情況,接受考核。
49.特朗普制度,又稱“彈性課程”。大班(40%)、小班研究(20%)、個別教學(40%)相結合。
50、成就動機理論,認為在特定情境下,如果個體傾向於成功多於避免失敗,那麽他就敢於冒險去嘗試和追求成功。如果容易成功,就會降低他的學習動力。
51,成敗歸因理論,韋納認為歸因包括能力、努力、任務難度、運氣、身心狀態、外部環境六個因素,以及因素來源、穩定性、可控性六個因素的三個維度。
52.習得性無助是個體感覺無論做什麽都不會對其重要的生活事件產生影響時所經歷的壹種抑郁狀態。壹個總是失敗並將失敗歸因於內在的、穩定的、不可控的(即能力低下)的學生,會形成壹種習得性無助的自我感覺。
53.自我效能理論是指人們對自己能否成功從事某項成就的主觀判斷。
54、診斷性評估,在學期開始或壹個教學單元開始時進行,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準備情況等。
55.形成性評價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改進和完善教學活動,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的評價。
2020年教師資格證寫作技巧:如何做壹個準確的思路?壹、構思技巧(最簡單最常用):關鍵詞法
最常見的構思方法——關鍵詞分析法,具體步驟如下:
(1)找關鍵詞:通常是材料中能概括全文意思的詞,多為名詞和形容詞。
(2)尋找邏輯關系:確定關鍵詞之間的邏輯關系,通過關鍵詞確定文章的意圖。
(3)分析關鍵詞的含義:將文章的關鍵詞轉化為與主題相關的詞語。
(4)確定意圖:積極;不過度延伸;能概括材料。
二、構思準確的註意事項
1,壹定要經常使用這些關鍵詞!
如果學生在作文中頻繁出現這幾個字,即使閱卷老師只掃了壹眼妳的作文,妳也能看出妳是在根據材料寫,而不是在寫廢話,這對考場上的作文非常重要!材料中的中心詞和妳腦海中的詞應該是整篇文章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註意,這裏所說的關鍵詞,並不是其本身所象征的詞語,而是材料原本賦予的詞語。
2.身體健康。
壹篇文章所贊揚、批評或說明的內容,應該是別人看完之後的教育或啟發。如果這個目標能夠實現,那麽這篇文章就是有積極意義的。比如作為準老師,如果妳的文章是負面的,那就是不健康的。
3、思想要集中
壹篇文章壹定要圍繞壹個中心寫,不能分散,不能有兩個(或更多)中心。
4、想法不要太大
如果壹篇文章過於宏大,就會導致整篇文章過於空洞和籠統。最好是從某個角度去構思做什麽,為什麽做,怎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