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的起源,有許多感人的傳說。《皇帝時代》壹書中有兩種不同的觀點。壹個是“傅”...嘗了幾百種藥,做了九針救命”。另壹個是“帝氣伯,嘗草木,導藥。”。素問的經、本草、書都是鹹的。《淮南子》提到神農“嘗百草,水泉甘苦,使人避之。“這個時候壹天就遇到70個毒。”《通鑒外傳》也提到“石有壹病,藥石不明。炎帝始嘗草木,壹日嘗七十毒。”其他書中也有類似的傳說,但總的來說,大部分集中在《傅》和《神農》中。歷史學家認為,傅是早期畜牧業時期的代表人物;神農是早農時期的代表人物,晚於傅。以他們為藥物發現的代表,說明藥物的起源與原始社會畜牧業和農業的產生和發展密切相關。很多書都記載了“味”字,充分說明人在吃的過程中發現了藥物,也就是後人所說的藥食同源。
在原始社會,為了維持生命,人們除了狩獵肉食外,主要以植物為飲食來源。由於對植物性質的不了解和對食物的渴求,食用有毒植物後會出現嘔吐、腹痛甚至昏迷等中毒反應。有時偶然吃了某種食物,疼痛會減輕或消除。經過幾代人長期的經驗積累,人們逐漸學會區分食物和不可食用的植物,認識到哪些植物可以用來治病,並初步積累了壹些藥物知識。後來隨著農業的出現和發展,人們在培育農作物的過程中增加了對植物的觀察和體驗,發現了更多的植物藥。由於社會的發展和生產的進步,醫學也相應發展起來,對藥物的需求與日俱增。藥物來源也從野生藥材、野生動物發展到壹些人工培育的藥物和馴養的牲畜,礦物藥也有使用。通過長期經驗的積累,藥物使用的知識越來越豐富,人們傳播這些知識的方式也從口頭傳播發展到了文字記錄,並出現了關於藥物的著作。由於植物藥占藥物的大多數,古人把記錄這些藥物的專書稱為本草。
關於藥物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的西周。《李周》記載周代歷史,有“聚毒為醫”、“五味五糧五藥養其病”的論述。鄭玄對五藥的註釋是“五藥,包括草、木、蟲、石、谷”,也就是當時對藥物進行了分類。《李周》也記載“每味藥以酸養骨,以柔養筋,以鹽養脈,以苦養氣,以甜養肉,以滑養竅”,說明當時可以區分各種藥物的藥性。《詩經》記載了西周乃至商代的部分詩文,是我國現存文獻中最早描述中醫的書籍。這本書包含許多動物和植物,包括壹些藥物。就植物藥而言,有芍藥、黃芩、甘草等50多種。其中壹些簡要記錄了起源、采集和食用季節。雖然這些藥物沒有提到它們可以治病,但後來的草藥書中包括了100多種藥物。《山海經》雖是壹部記載中國各地山川物產的書,但記載了壹些藥物的來源、性質和作用。這是壹本較早記錄藥物作用的書。書中收錄了100多種藥物,其中植物藥52種,動物藥67種,礦物藥3種。這些藥物的作用可分為預防、滋補、種子(促進生育)、避孕、催醒、殺蟲、毒(毒鼠、毒魚、毒人)、解毒、獸藥等。這些藥物可以治療內科、外科、婦科、皮膚、眼科等幾十種疾病。20世紀70年代在武威出土的漢代木簡包含了大約100種中藥。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中有近300個方子,包括240多種藥物。其中有汞、胡椒、黃芪、芍藥、甘草、黃芩等植物藥和礦物藥。《內經》記載了十二個方子,包括烏賊骨、茜草、澤瀉、半夏等植物藥和動物藥。這些解釋都是漢代晚期,中醫已經初具規模,產生藥物專著的時機已經成熟。
酒在中醫起源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葡萄酒的人工釀造壹般認為是在夏朝。阿津學者江桐在《酒專利》壹書中說:“酒之盛,始於帝王...有吃不完的飯,也正因為如此,熟糧才能在壹定條件下自行發酵成酒。”安陽出土的甲骨文上記載了稻、麥、禾、粟、黍等多種作物,證明商代的農業生產非常發達,可以生產不同的谷物。這些谷物為葡萄酒的釀造提供了物質基礎。古籍中描述的商紂王建造酒池和肉林,說明飲酒在當時已經成為常態。商代遺址出土的青銅器很多都屬於盛酒容器,間接證明商代的釀酒業已經發達。
人們在飲酒的同時,發現酒有壹定的醫療作用。既能使人心情愉快,減輕痛苦,又能起到麻醉作用。酒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還能促進其他藥物發揮作用。隨著飲酒的普及,醫學知識的增加,藥物品種的增多,人們已經從單純用酒治病發展到用酒浸泡藥物制成藥酒。由於酒在醫療上的廣泛應用,古人用“酉”作為“醫”字的下半部分。在古代,“酉”和“酒”是連在壹起的,“酉”本身就是壇子的象形字。由此可見,酒在醫療中的重要作用。商代甲骨文中有“飲酒”的記載。根據班固在《白虎通》中的解釋,“壹種酒是由草藥和姜黃的香味混合而成”,“壹種酒是由藥物浸泡在酒中而成”。《內經》中有“醪糟”(醪糟為濁酒,醪糟為甜酒)的描述。認為它們的作用是“邪氣到了,可以全服”,經常服用可以預防疾病。《漢書》甚至稱酒為“百藥之長”,把酒放在中醫的首位。
在藥食同源的基礎上,出現了中藥湯劑,又稱湯劑或湯劑。相傳是商湯的伊尹創造了這種湯。伊尹是商湯的廚師,擅長烹飪,後來被任命為宰相。《A-B經典》序言中說:“伊尹以亞聖之才,用神農本草作湯。”《呂春秋本紀》也提到伊尹在和商湯談話時談到了醫學。他說:“用新的,棄舊的,有道理的,續精的,除惡的,其日其年。”這些記錄表明,伊尹不僅擅長烹飪,而且熟悉醫學。他在烹飪食物時經常使用生姜、肉桂等調味品,從而認識到這些調味品具有辛辣、暖胃的作用,可以治療壹些疾病。以後他會用煮食物的經驗來熬藥,把不同的中藥放在壹起熬湯。因為他既懂烹飪又懂醫學,所以可能會在湯的創作上有所貢獻。《資同治鑒》中說,益陰“使人疾苦,使湯本草,明其寒、熱、涼,味苦、苦、甜、鹹,而淡、清、濁,重十二經脈升降”,並明確說自己是湯的創始人。需要指出的是,湯劑的出現是人們長期醫療實踐和總結提高用藥經驗的結果。而伊尹在將中藥制成復方湯劑,推廣湯藥應用方面,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