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藥熬多長時間最好?熬中藥時有什麽要註意的?

中藥熬多長時間最好?熬中藥時有什麽要註意的?

中藥是我國的傳統醫學,越來越多的國人開始重視中藥的作用了,很多人都開始嘗試喝中藥來解決日常的生病狀況。熬制中藥也是要掌握的技能。中藥的熬制也是有要求的。那麽中藥熬多長時間最好?熬中藥時有什麽要註意的?我們來看壹看。

1、中藥熬制

1、中藥熬多長時間最好

1.1、用於治療急性熱病、四季外感風寒、風熱類疾病的清熱發散性藥物。頭煎從沸後用中火偏大煎煮15到20分鐘,第二煎沸後再煎10到15分鐘左右。

1.2、用於治療壹般常見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臟腑功能失調、高血壓病、心血管類疾病的調理性藥物。頭煎從沸後中火煎煮20到30分鐘,第二煎沸後再煎15~20分鐘左右。

1.3、用於治療虛損性疾病的補益藥,如:氣虛、血虛、腎虛等各類虛損病癥的藥物。頭煎從沸後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鐘左右,第二煎藥沸後再煎20到30分鐘。

2、特殊藥的煎煮方法

2.1、包煎藥

壹般是種子和各種花粉藥物,用紗布袋裝好放入群藥內***煎煮。

2.2、後下藥

有些藥方要求壹味藥或幾味藥後煎,也就是在其他藥煎10分鐘後再放入藥罐。因為有些藥材久煎無效,如鉤藤等;有些藥材帶有芳香味,久煎降低藥效,如金銀花、連翹、薄荷等。

壹般氣味芳香含揮發油或不宜長時間煎煮的藥物,要在藥物煎好前5到10分鐘投入鍋內。

2.3、溶化藥

應在其它藥煎至預定服藥量,取藥汁,微火煎煮,不斷攪拌溶解即可。

2.4、先煎藥

壹些質地堅硬的藥材,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壹般要先煎30到40分鐘,再與其它藥物混合後煎煮。例如貝殼類、礦物類、骨甲類等應先煎。

2.5、沖服藥

將沖服藥調入煎好藥汁或開水中沖服。

2.6、另煎兌入藥

壹些貴重藥要單獨煎煮後,再將藥液兌入壹起服用。常見的有人參,西洋參,鹿茸等。

2、煎熬中藥時註意方面

1、煎藥器具:在煎藥時盡量使用砂鍋、不銹鋼、玻璃、搪瓷等為佳,忌用鐵器、鋁器、銅鍋。因為前者理化性質比較穩定,不易與藥物中的成份發生反應,以保證藥物的療效。而鐵銅類成份性質較為活潑,易與藥物中的成份發生反應,影響療效。

2、浸泡方法:煎藥前,應先將藥物放入藥鍋內,加幹凈的冷水浸泡藥物,加水量以淹沒過藥面3-5cm,浸泡20-60分鐘為宜(過久則藥物易發黴變質),這樣有利於藥物有效成份的煎出。

3、煎煮方法:每劑藥煮兩次。第壹煎先用大火將浸泡好的藥煮沸後,改用中、小火,維持藥物沸騰;第二煎加水適量少些(以淹沒過藥面),火候同第壹煎。煎時最好加蓋,壹般情況下煎藥時註意不宜頻頻打開鍋蓋,否則氣味易走失,藥效降低。

4、煎熬時間:藥物煮沸後開始計算時間。壹般藥物第壹煎20-30分鐘,第二煎15-25分鐘;滋補及質地堅實的藥物第壹煎40-60分鐘,第二煎30分鐘左右;解表、理氣及質地輕松、芳香的藥物第壹煎6-15分鐘,第二煎5-10分鐘。

5、濾取藥液:藥液煎取量需根據病人的病情、年齡等具體情況決定,成年人量約200-300ml,兒童量約為成年人的1/4-1/2,即50-150ml。

6、服用時間:每日壹劑,早晚各服壹次。上午服用第壹煎所煎出的藥液,下午服用第二煎所煎出的藥液,這樣可以使兩煎藥物在體內的濃度和所起的作用均勻可靠。也可以將兩煎藥汁混合,分上午和下午兩次服用,兩次以相隔6小時左右為宜。當天煎的藥當天最好服用完,不宜保存。滋補藥宜飯前半小時服用;清熱藥及對胃腸有刺激的藥物宜飯後半小時服用;其它藥劑請遵醫囑。

7、服用方法:服用方法分熱服、溫服、冷服3種,壹般而言,發汗解表藥和溫補藥宜溫服;祛寒藥、治療關節痛和潰瘍病的藥宜熱服,清熱解毒藥宜冷服。

8、註意事項:中藥包裏經常看到用紙或紗布另包的中藥,標有先煎、後下、包煎、沖服等字樣。壹定要按要求去做,否則將影響藥物的效果。煎煮過程中視情況可以補加水量,但要不斷攪拌,防止溢鍋、糊鍋。

3、服用中藥的時間

1、飯前服:壹般在飯前30~60分鐘服藥。病位在下,應在飯前服藥,以使藥性容易下達,如肝腎虛損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療腸道疾病,也宜在飯前服藥,因為在胃空狀態下,藥液能直接與消化道黏膜接觸,較快地通過胃入腸,從而較多地被吸收而發揮作用,不致受胃內食物稀釋而影響藥效。

2、飯後服:壹般在飯後15~30分鐘服藥。病位在上,應在飯後服藥。如治療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癥,在飯後服用,可使藥性上行。對胃腸有刺激作用的藥,在飯後服用可減少對胃腸黏膜的損害。毒性較大的藥,也宜在飯後服用,避免因吸收太快而發生副作用。

3、餐間服:即在兩餐之間服藥,避免食物對藥物的影響,治療脾胃病的藥宜餐間服。

4、空腹服:具有滋補作用的湯藥,宜早晨空腹服用,以利於充分吸收。用於驅蟲或治療四肢血脈病的藥物也宜空腹服,這樣可使藥物迅速入腸,並保持較高濃度而迅速發揮藥效。具有瀉下作用的湯藥也亦如此,以增強藥效。

5、睡前服:壹般在睡前15~30分鐘服用。補心脾、安心神、鎮靜安眠的藥物,以及有積滯、胸膈病等,服藥後宜仰臥;有頭、口、耳病等,服藥後宜去枕而臥;有左右兩肋病癥時,服藥後應按藥性的升降作用選擇睡姿,如藥性升發,應擇健側臥,如藥性沈降,應擇患側臥。

6、隔夜服:主要是指驅蟲藥,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將蟲殺死排出體外。

值得註意的是,急性重病應不拘時間盡快服藥或頻服(每隔1-2小時服壹次),慢性病則要按時服藥。

總之,服中藥的時間要根據病情和藥物的性質來定。以盡量發揮藥物的預防、治療作用,減少不良反應為原則。

  • 上一篇:中央公園的傳統文化
  • 下一篇:為什麽新興大國的崛起是當前世界格局調整中最重要的發展趨勢之壹?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