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
中風是中醫對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稱。是壹種以突然昏厥、意識不清為主要癥狀,伴有口斜、語言不利、偏癱的疾病。因其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並發癥多,醫學界將其與冠心病、癌癥並列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壹。預防中風的重要性已經引起國內外醫學界的重視,醫師們正在從各個方面探索中風的預防措施。
中風-常見綜合征
①風邪入中,經絡阻滯型。惡寒發熱,苔薄脈浮。治療要祛風通絡。藥方是大秦艽湯。
②肝腎陰虛,風陽失調。腰酸耳鳴,舌紅脈細。鎮肝熄風湯滋陰熄風後方可使用。
③痰熱腑實證,風痰失調。痰多便秘,苔膩,脈滑。小承氣湯可以用來治痰。除了中脈癥狀外,還有嗜睡或無知等精神癥狀。
也可以分為兩種綜合征:
①封閉綜合征。咬緊牙關、雙手堅定、四肢痙攣強烈的癥狀多為經驗性的。陽閉者紅熱,苔膩,脈滑。治寒開竅,滋陰熄風,宜用枳鮑丹羚羊角湯。陰閉者面暗唇暗,肢冷脈緩。辛溫開竅,化痰熄風,宜用蘇合香丸、滌痰湯。
②脫離綜合征。癥狀是眼睛閉著,嘴巴張開,輕微的鼻鼾,手留尿。多屬虛證,宜用參附湯治療。有些中風患者會有後遺癥,如偏癱、失語癥等,這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及時的治療和護理有關。
中風病因學
中醫對中風病因的認識
1.累計虧損在下降。"四十歲的殷琦已經是半個了,生命正在衰退."年老體弱,或久病不愈,氣血虧損,腦脈失養。氣虛導致血液循環弱,血流不暢,導致腦脈不通;陰血不足,導致陰不攝陽,內風過盛,痰濁血瘀,發病突然。正如《景嶽全舒菲風》所言:“絕大部分將士都是目瞪口呆,但都是內傷失意。”
2.內傷過度導致過度疲勞,消耗陰精,導致陰虛火旺,或陰不攝陽,易使陽緊張,導致風陽不和,內風回旋,導致氣火俱浮,或導致痰瘀交結。
3.脾失健運靠食肥甘醇酒,導致脾胃損傷,脾運化失,痰濁內生,久郁而熱,痰熱交結,經脈郁結,上悟;或肝之體盛,氣滯,脾土破,痰內生;或者肝郁化火,津液過多化為痰濁,痰濁郁結交織,挾帶風陽之邪,擾亂經絡,產生此病。這就是丹溪心法中風所謂的“濕土生痰,痰生熱,熱生風”。飲食不當,脾失健運,氣血生化被動,氣血微衰,腦脈營養不良,再加上情誌過度,勞累等誘因,使氣血逆亂,腦之神明未用,以致中風。
4.情緒過多傷肝,氣滯,血液循環不暢,瘀血腦脈;戾氣傷肝,肝陽會爆,或者心火會爆,風火互扇,氣血逆氣攻腦。這些都容易造成氣血紊亂,擾亂大腦,引發中風。特別是,這是最常見的憤怒導致這種疾病。
綜合病癥來看,由於臟腑功能失調,氣血虧虛,痰濁內瘀,以及勞倦、憂怒、酒足、氣候驟變等引起的內傷。,瘀血阻滯,痰熱蘊結,或陽風運行,血逆於氣,導致腦脈不通或血溢,以致神誌不清,中風。其位置在腦,與心、腎、肝、脾關系密切。其病機包括虛(陰虛、氣虛)、火(肝火、心火)、風(肝風)、痰(風痰、濕痰)、氣(氣逆)、血(血瘀),這六端多在壹定條件下相互作用。大多數疾病都是以虛為實,上實下虛。本質上是肝腎陰虛,氣血下降少,本質上是風火之迷,痰濕過多,血瘀,氣血失調。其基本病機是氣血失調,是由腦和腦的衰竭引起的。
筆畫-六種類型和描述
中風中風是急性腦血管病的總稱,是壹種疾病。這種疾病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即出血性中風和缺血性中風。出血性卒中包括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缺血性卒中包括腦血栓、腦栓塞、腔隙性腦梗死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1.腦出血是腦部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在死亡率和致殘率最高的六兄弟中最為兇猛。多發生於40歲以上高血壓、動脈硬化患者,發病急,勢頭猛。先是劇烈頭痛,頻繁嘔吐,然後迅速轉為口齒不清、意識模糊、嗜睡甚至昏迷。同時會出現壹個肢體運動衰竭,進而偏癱。嚴重打鼾、深呼吸和失禁是預後不良的跡象。在過去,藥物治療是治療腦出血的主要方法。近年來,手術治療,特別是在CT的配合下,是壹種簡單、安全的清除血腫的方法,挽救了許多腦出血患者的生命。
2.蛛網膜下腔出血是顱內血管破裂後,血液流入蛛網膜下腔所致。常見原因為顱內動脈瘤、顱內血管畸形、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引起的腦動脈破裂,多見於青壯年,表現為急性起病、劇烈頭痛、惡心嘔吐。這種病的預後比腦出血好,大部分可以治愈。如果反復發生,可以手術治療。腦血栓的發病率是中風六兄弟中最高的,占所有中風病例的壹半以上。此病多發生於55-65歲的中老年人,男性多於女性。大多數患者發病時處於安靜狀態,進展緩慢,逐漸壹肢衰竭,但有意識,部分患者可能有語言障礙。腦血栓預後較腦出血好,死亡率較低,但部分患者會有偏癱等後遺癥。復發是這種疾病的主要特征。
3.腦栓塞是在身體其他部位(多為心臟和四肢血管)形成的“栓子”,隨血液流入腦部,堵塞腦血管,造成腦組織某壹部位局部組織缺血。該病患者大多有心臟病史、手術史和婦科手術史(尤其是風濕性心臟病患者)。大多數患者表現為急性起病、頭痛、嘔吐和意識不清,部分病例可出現偏癱。發病年齡相對年輕,多為20-40歲的青壯年。
4.腔隙性腦梗死是卒中家族的新成員。這是因為在CT出現之前,很難對其進行診斷。其特點是病竈多,且病竈小而深,小病竈小於小米粒大小,壹般醫療儀器難以發現。在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的基礎上,腦深部的小動脈閉塞,造成局部腦組織缺血性病變。由於病變範圍較小,其臨床表現大多不明顯或相當輕微,多數患者甚至“感覺正常”。普通人可能會出現註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容易被忽視的癥狀。因此發現該病主要依靠腦部的CT檢查。治療與腦血栓治療相似,但預後較好。
5、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俗稱“小中風”。其病理基礎和腦出血、腦血栓壹樣,也發生在腦動脈硬化的基礎上,只是病變程度較輕。多發生於有高血壓或動脈硬化病史的中老年人。主要表現為:手裏的物品突然落地,壹肢無效或癱瘓,單眼視力受損,或頭暈耳鳴,吞咽困難,語言障礙等。但持續時間只有幾分鐘到幾個小時,最長不超過24小時,癥狀消失恢復正常。正因為如此,很多人都不太在意,把它當成小病來治。其實雖然叫小中風,但也不是小病。因為它的病理基礎和腦血栓、腦出血壹樣,往往是這兩種嚴重疾病的前兆。所以,壹旦出現小中風,千萬不要大意。妳應該盡快去醫院進行全面系統的檢查和治療。
6.小中風,這是中風極其重要的前兆。調查表明,患過輕度中風的人患中風的可能性是未患過輕度中風的人的16倍。每100名中風患者中,有25名患有輕微中風。可見它與中風的關系有多密切。
短暫性中風,學名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是壹種由短暫性腦缺血,或腦血管痙攣,或陣發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壹過性血排出量減少,導致狹窄的腦動脈出現短暫的短暫性腦缺血而引起的局部腦微血管栓塞。
中風輕微中風的臨床表現有:
(1).最近出現不明原因的手腳麻木或無力,有時手裏的物品突然掉在地上;
(2)突發性短暫失明或復視或視力模糊;
(3)突發失語或吐字不清或說話困難,但“心裏有數”(意識清楚),並迅速恢復正常,不留痕跡;
(4)、經常頭痛,有時甚至突然暈倒,但很快清醒;
(5)近期記憶障礙,尤其是近期;
(6)不明原因的智力低下,註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經常無緣無故“出錯”;
(7)、上述表現是在沒有任何刺激的情況下,無意識地發生的,並且持續時間很短,只有幾秒鐘甚至幾分鐘。
調查統計表明,以下六類人群比壹般人群更易發生輕微中風,應特別註意:
(1),有動脈硬化史;
(2)、血脂、血壓和血液粘度明顯升高;
(3)肥胖、缺乏運動者;
(4)濫用降壓藥的高血壓患者;
(5)中風、冠心病或糖尿病家族史;
(6)長期大量吸煙或飲酒者。
特別是最近的研究成果還發現,輕微中風不僅是中風的先兆,還與其他疾病密切相關,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糖尿病。美國資料顯示,1982輕度卒中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率是普通人群的13倍。對225例輕度腦卒中患者進行了6年隨訪,其中23%死於心肌梗死。同時在調查中發現,19.3%的輕度腦卒中患者並發糖尿病,是壹般人群的7-9倍。為什麽小中風患者容易發生心肌梗死和糖尿病?主要原因是心肌梗死的病理基礎符合小中風,是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流動力學或凝血機制的改變。許多學者認為,糖尿病患者凝血機制的改變和血流動力學的正常化,導致微血管血流緩慢,容易引起血栓形成和小中風或中風。據統計,糖尿病患者中風發病率是壹般人的3-21倍。所以很多學者認為中風、冠心病、糖尿病是姊妹病,屬於同壹種類。
當人們認識到上述道理時,就要特別註意小中風的發作。中老年人更應警惕小中風。壹旦發現小中風,既不能大意,也不能慌張。正確的態度是:立即去較大的醫院做進壹步檢查,重點檢查血脂、血粘度、心腦血管情況、血糖、尿糖等指標,以便盡早發現疾病,認真對待原發病,戒除煙酒等不良嗜好,做到生活規律,飲食合理,避免過度勞累,註意心理健康,保持心情愉快穩定。如果能堅持以上幾點,壹定能預防或減少中風、冠心病、糖尿病的發生。
沖程前信號
中風連續打哈欠:當腦動脈硬化逐漸加重,管腔越來越窄,腦缺血缺氧加重,特別是呼吸中樞缺氧時,會引起打哈欠反射。缺血性腦卒中發病前5 ~ 10天內,約80%的人頻繁打哈欠,這是壹個重要的警示信號。
口吃:流涎癥狀為流口水、流口水、中風跡象、突發。
穿越黑暗後:突然眼前發黑,看不見東西,幾秒或幾分鐘後恢復,並伴有惡心、嘔吐、頭暈、意識障礙。最近,挪威醫生黃鳳英發現,在18名壹過性黑蒙患者中,有11名患者患有頸動脈粥樣硬化。
視力模糊:即壹過性視力損害或視野缺損,壹般在1小時內恢復。黃鳳英檢查了10名短暫性視力障礙患者的眼底並測量了腦血流量。
卒中發現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3例,視網膜分支動脈阻塞7例。
剃刀落地:指用刀刮胡子時,頭轉向壹邊,突然感到手臂無力。剃刀落地,1到2分鐘後完全恢復。這是由於頸部的扭曲,導致本已硬化的頸動脈扭曲,加重狹窄,導致大腦供血不足。
單側癱瘓: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嚴格來說這是最輕的中風。據隨訪觀察,半數以上的人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後3 ~ 5年發生缺血性卒中。
凡有上述癥狀之壹者,應盡早檢查,明確診斷,系統治療,才有可能避免中風的發生。
中風-中風傾向患者
容易中風的人,醫學上稱為“易中風患者”。有以下情況的人比壹般人更容易中風。
1)高血壓:是腦卒中的危險因素,80%的腦卒中患者有高血壓病史。舒張壓急劇升高或血壓波動較大時,更容易發生中風。
2)心臟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常伴有腦動脈硬化;風濕性心臟病容易引起腦血栓。
3)糖尿病:約10o% ~ 30%的腦卒中患者有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粘度高,動脈硬化。
4)腦動脈硬化:是中風的基礎。目前認為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與血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有關。
5)其他:頸椎病、妊娠分娩、年齡、性別、肥胖、吸煙飲酒、急躁、氣候、季節都是危險因素。
沖程檢查
中風後,醫生除了檢查病人的身體外,還需要做壹些其他的檢查。但具體項目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和經濟情況來選擇。以下是壹些常用的臨床檢查項目:
(l)腦部CT掃描:腦部CT對出血性卒中的診斷率為100%,對缺血性卒中的診斷率在85%以上。然而,應該註意的是,缺血性產褥期直到發病後24小時才能清楚顯示。所以,如果不是必須的話,最好等到中風發作後24小時再做CT檢查。
(2)血糖、尿糖的測定:腦卒中患者的治療和預後與是否有糖尿病密切相關。急性腦卒中空腹血糖超過11.12mmol/L,說明下丘腦受損嚴重,死亡率高。因此,即使沒有糖尿病病史,也要監測血糖和尿糖。血糖和尿糖的水平是醫生確定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這是因為卒中後可出現壹過性高血糖,部分患者不清楚過去是否患有糖尿病。
(3)血液流變學的檢查:血液流變學是專門研究血液及其成分變形規律的科學。血液流變學特性的改變與中風的發生和預後密切相關。大部分腦梗死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漿粘度、紅細胞壓積、纖維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通俗點說,如果血液太稠,會影響腦循環,不利於中風的恢復。因此,腦卒中患者定期檢查血液流變學指標是十分必要的。
(4)白細胞總數及分類:白細胞總數與腦卒中預後密切相關。據臨床觀察,白細胞總數低於10×109/ L的患者預後較好,白細胞總數高於20×109/ L的患者死亡率較高。白細胞計數也有助於中風的診斷。壹般來說,出血性卒中急性期白細胞常升高,而缺血性卒中的白細胞和分類大多在正常範圍內。
(5)嗜酸性粒細胞計數:嗜酸性粒細胞的數量隨疾病而異。病情越嚴重,嗜酸性粒細胞越少;病情好轉,嗜酸性粒細胞數量逐漸恢復。如果嗜酸性粒細胞逐漸減少,1 ~ 2周後仍未恢復,預後往往較差。
(6)磁共振成像:與CT相比,MRI無X線輻射效應,故對人體無明顯損傷,圖像層次清晰,分辨率高。其缺點是:壹是價格昂貴,相應的檢查費用也高;第二,有心臟起搏器的患者不宜使用;三是成像時間長,危重病人接受頭部掃描最長40分鐘有困難。鑒於以上原因,我們認為MRI不是急性腦卒中患者的首選。
(7)腦脊液腰椎穿刺檢查:腦脊液腰椎穿刺檢查對明確中風的性質有重要意義。但隨著CT、MRI等更先進檢查手段的應用,腦脊液檢查已不再是腦卒中的必要診斷手段。
(8)血脂:與中風有關的血脂主要是甘油三酯、膽固醇、β脂蛋白等。雖然不能得出血脂與腦卒中發病有直接關系的結論,但高脂血癥是動脈硬化的誘發因素之壹,應進行常規檢查。
(9)顱腦超聲:顱腦超聲(A超聲)最大的價值是觀察中線是否移位。如果發病第壹天出現中線移位,往往提示有顱內血腫,提示出血性中風;兩天後中線波移位提示是腦梗塞伴腦水腫引起的。如果這種移位長期不恢復,說明有腦軟化和腦水腫,預後差。顱腦超聲檢查簡單、安全、實用。
(10)腦血流圖:簡稱REG。對判斷腦動脈硬化和腦血管疾病的性質有壹定的參考價值。
(11)腦電圖:腦電圖的動態變化對判斷中風的預後有指導意義。如果腦電圖改變逐漸加重,往往提示預後不良,否則預後較好。
(12)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對缺血性血管病、動脈瘤、動靜脈畸形、煙霧病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雖然是有創檢查,但是可以直觀的顯示血管結構,同時也可以用於介入治療。估計以後DSA會隨著醫學的發展越來越普及。
(13)其他輔助檢查:除上述檢查外,皮質誘發電位、腦血流量測定、多普勒超聲、腦地形圖、各種微量元素水平、激素水平(如T3、T4)等。也有不同的中風參考值。患中風的老年人也要檢查心、腎功能。
中風——患者的預防措施
中風1,高血壓是中風最危險的因素,也是預防中風的中心環節。應有效控制血壓,堅持長期用藥,長期觀察血壓變化,以便及時處理。
2.控制和減少短暫性腦血管缺血發作(即短暫性偏癱、虛弱或頭暈、復視、吞咽困難、行走不穩等癥狀)是預防腦卒中的關鍵環節。壹旦發生輕微中風,要立即抓緊系統治療,完全中風是有可能避免的。
3.註意頭暈、頭痛、四肢麻木、嗜睡、性格異常等中風先兆癥狀,采取治療措施,避免中風的發生。
4、消除中風的誘發因素,如情緒波動、過度疲勞、用力過猛等。,應該自制,避免。
5、及時治療可能引起中風的疾病,如動脈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癥、高粘血癥、性行為、肥胖、頸椎病等。
6、飲食要有合理的結構,以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為主,多吃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忌煙少酒,每日飲酒量不超過100 ml(白酒)。定期查血糖血脂。
7.堅持體育鍛煉和體力活動可以促進膽固醇的分解,降低血脂,減少血小板聚集,緩解精神壓力和疲勞。
8.註意心理預防,保持開朗,情緒穩定。做到生活規律,勞逸結合,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因強行排便導致血壓急劇上升,進而引發腦血管疾病。
中風患者在氣候變化時要註意保暖,預防感冒;不要過度用腦;平時出門要小心,防止摔倒;起床、低頭、系鞋帶等日常活動要慢;洗澡時間不宜過長;重視原發病的治療,防止腦血管疾病的復發。根據不同病因,堅持治療,定期復查必要項目。為了防止復發,上述註意事項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中風致病因素
1.高血壓、肥胖、吸煙和抑郁是中風的危險因素,而其他因素也會導致中風。
寒冷1,氣候
在研究中發現,深秋初春易患中風與0℃以下的氣溫有關,且多在氣溫驟降的72小時內。因此,關註0℃的天氣,及時預防感冒,服藥是預防中風的有力措施。
2.時間
對中風的調查還發現,12從清晨到中午,中風的發生率高達79%。所以起床後服用降壓藥和抗血栓藥效果更好。
3.遺傳
有家族史的人中風風險比無家族史的人高10倍。因此,人們在預防中風時,不得不考慮自己是否屬於中風的高危人群。
4、蛋白質低
國際卒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如果血漿白蛋白過低,預測卒中的準確率高達75%,高於高纖維蛋白和高血糖。就預防中風而言,多吃魚、蛋、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比低脂肪飲食更重要。
5.缺鎂
日本的壹項研究發現,缺鎂的人容易發生中風。註意攝入海鮮、深色蔬菜、硬殼堅果等含鎂食物,可預防中風的發生。
第二,血壓過高也是中風。
中風分為兩類。壹種是高血壓引起的腦血管破裂,稱為出血性中風,如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另壹種是腦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中風,稱為缺血性中風,如腦血栓、腦栓塞等。
高血壓患者,如果服用過多降壓藥,血壓會突然急劇下降,影響腦部供血,使腦部血流減慢,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使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纖維蛋白沈積形成血栓,堵塞腦血管,引起缺血性中風。
因此,在高血壓患者積極治療的過程中,血壓壹定要平緩,不能過快,以防矯枉過正。
三、“情誌中暑”導致中風
在炎熱的夏天,人容易煩躁、易怒、心煩、暴怒,心理學家稱之為“情緒中暑”。在正常人群中,夏季約有16%的人會出現“情緒中暑”,特別是當氣溫超過35℃,日照時間超過12小時,濕度高於80%時,“情緒中暑”的比例會急劇上升。“情緒中暑”對夏季健康危害很大。尤其是老年人,“上火”會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高血壓,甚至中風、猝死。
從生理和心理角度預防“情緒中暑”是夏季高溫養生的重要壹環。關鍵是心理調整,要時刻提醒自己冷靜,冷靜,再冷靜。越熱越“淡定”,遇事沈著冷靜。根據夏季天氣炎熱、晝長夜短的特點,及時調整和安排工作學習計劃,註意夏季的日常生活,給室內通風換氣,使人體周圍的熱氣迅速散去,減少空氣汙染,使人感到“涼爽”。
情緒也與睡眠密切相關。如果睡眠不足,妳的情緒會變得不耐煩。所以夏天要給自己安排壹個嚴格的就寢時間,中午午睡,壹般是30分鐘到1小時。高血壓患者要註意降低血壓。壹般在夏季,高血壓控制在120~140,低壓控制在80~90。
第四,身體脫水導致中風。
多喝水是腦血管疾病,分為出血性中風和缺血性中風。夏季炎熱,氣溫在32℃以上時,體溫的調節主要靠汗液蒸發,每天約產生1000 ml以上的汗液。雖然出汗可以帶走熱量,但對防暑有好處。但出汗容易脫水,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低血壓、糖尿病或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對缺水的敏感度較低,脫水後的血液會變得更加粘稠,大腦會出現嚴重缺血。年輕人可以進行心血管功能的自我調節,而老年人調節功能較差,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動脈硬化程度會加重,容易發生中風。
對策: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
由於中風主要是由脫水引起的,所以多喝水是最好的預防措施。夏天多喝水,尤其是老人。老年人體內的水分大約比年輕人少1/3。另外,天熱出汗的時候,身體更加缺水。所以,即使老年人不覺得渴,不渴也不代表不缺水。他們每天要喝1000 ml以上的水,多喝白開水,適當喝點淡茶。每日尿量不得少於1000 ml,以保證血液能被稀釋,維持充足的血容量,降低血液粘稠度,排出毒物,減輕心臟和腎臟的負擔。特別是出汗過多或發燒、腹瀉時,要多喝水,以利於血液稀釋,促進腦部血液循環,防止栓塞。中風壹般發生在早上,因為人在清醒時知道主動補水,但在睡眠時身體相對靜止,處於低代謝狀態,不能及時喝水,所以血液粘稠緩慢,特別容易中風。所以老年人最好睡前喝壹杯水,晚上醒1~2次,定時給身體補水。
壹系列細節/wiki/%E4%B8%AD%E9%A3%8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