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西的武陵山區,苗族婦女用心靈和銼刀創造出具有湘西特色的剪紙品種“銼花”藝術,從本質上看,也是壹種剪紙藝術,但是它和壹般的漢族剪紙有著很大的區別。
苗族銼花以獨特的制作工藝,銼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紋樣,傳承著苗族悠久的歷史和豐富多彩的文化。
苗語稱剪紙花樣為“本”,剪紙稱為“銼本”。分別用作衣褲花邊、圍裙、鞋花、帽花、帳檐花、枕頭花等處的刺繡底樣。
湘西苗族銼花按其實用性可分為服飾類紋樣和日常物品類紋樣兩大類。
服飾類紋樣以女服紋樣最為豐富,銼花制作精致,圖案豐富,因用處不同,有數十種不同的形狀和不同的圖案。主要紋樣有以下幾種:
衣花邊:包括衣袖邊和衣襟邊,呈長條狀,圖案多為花鳥組合和蝴蝶組合連續紋樣,圖案簡潔明快,線條流暢。
圍裙花:圍裙花樣圖案最繁富,外形呈倒掛金鐘形或呈扇形,制作精細,圖案多為荷花、牡丹、蝴蝶等單獨紋樣和動物、花鳥組合紋樣,構圖飽滿,線條圓潤。
鞋花:鞋花篇幅不大,分鞋頭花、鞋幫花和鞋墊花二類,圖案多為花草、鳥雀等紋樣;圖案簡潔明快,活潑單純。
苗族男子大多在外從事體力勞作,服裝寬松簡單,只是在衣袖褲腳邊繡壹圈簡單花邊,圖案簡單。壹些特殊男服,如苗老司作法穿的法衣,戴的五佛冠,儺戲演出的角色服裝才比較復雜。
童服紋樣包括帽花、口水圍脖、背篼等。帽花外形分狗頭、虎頭兩種,圖案有龍、鳳等紋樣。口水圍脖圍在兒童下巴,防止幼兒口水弄臟衣物,依勢造形呈圓形或半環形,內環為圓形,外環為波浪形。
圖案多為花鳥組合。背篼是母親用來背小孩的,花樣呈倒三角形,圖案多為“龍鳳呈祥”、“二龍戲珠”、“鳳穿牡丹”等吉祥圖案。
湘西苗族的日常物品刺繡多在新婚前制成,以表現新娘的聰明才智和手工之巧。最繁雜的是帳檐花,長約2.4米,高約0.6米,下綴流蘇。圖案對稱,排列分層,題材廣泛,工藝精湛。圖案多為“龍鳳呈祥”、“二龍戲珠”、“獅子滾繡球”等。
其次是枕頭花,也是成雙成對,圖案為“鴛鴦戲水”、“連生貴子”等,形象生動。
另外還有荷包花、帳檐飄帶花等。荷包花小巧別致,圖案多為寄托愛情的“蝶戀花”母題。花帶紋樣以幾何組樣及花草動物變形圖案為主,多為連續圖案。
另有壹種獨特的“彌埋”圖案,由山巒變形的飛馬圖案、馬蹄圖案和山水紋樣構成。
由於銼花花樣的實用不同和追求的寓意差異,湘西苗族銼花紋樣概括起來有6種代表類型。
首先是龍鳳紋樣。湘西苗族銼花中的龍鳳形象及寓意與中原文化中漢族的龍鳳象征不盡相同。漢族龍占據至高無上的特別尊位,成為皇權、天命、專制的象征。漢族的龍,騰雲駕霧、張牙舞爪、壹股霸氣。
而苗語稱龍是護家之神。苗族在居室的堂屋正中地上均設“龍穴”。每年春天舉行隆重的“接龍”、“迎龍”儀式,將龍從村中水井“請迎”回家。
在獨特的文化環境和地理環境中,苗族巧手借鑒漢族龍形象,並與苗族文化相結合,將其本土化,塑造許多變形龍形象,從中可以看出苗族先民原始思維的特征以及純樸稚拙的鄉土藝術風格。
鳳凰喻為“神鳥”,是鳥中之王,體態紛繁多姿。苗族銼花中的鳳凰主要繼承了漢族鳳凰的造型並有壹定程度的變形,有的與人組合,有的與植物組合,如“鳳穿牡丹”、“仙人騎鳳”等。
湘西銼花龍圖案多用於帳檐等日常器物圖案中,鳳圖案多用在女子服飾中,如衣袖花邊、圍裙上。龍為男性陽剛之象征,而鳳為女性陰柔之象征,因此,“龍鳳呈祥”、“翔鳳雙喜”這壹類吉祥圖案多出現在新婚夫婦的帳檐上,寓意白頭偕老,永結同心。
苗族認為獅為吉祥之獸,可以避邪。漢文化中,獅為百獸之王,被借以象征人的權勢和富貴。湘西苗族的獅子紋樣雖受漢獅的影響,但造型有其獨創性,基本形態大不相同,獅的外觀造型古樸別致。
苗族人每年過年後的正月份都要舉行“玩年搶獅”和“百獅會”的大型活動,表演獅舞、登高等節目。
苗族銼花“雙獅搶繡球”造型生動形象又有變化,改變傳統雙獅的相向對稱特征。前面壹頭雄獅回首,高昂的頭,長而卷的頸毛顯出壹派霸氣;後面壹頭雌獅,昂首闊步,生氣十足。
另外,獅的造型也新穎別致,有的是龍首獅身的合體,有的是獅與花果的組合。獅子紋樣除了帳檐花樣中使用較多外,也廣泛應用於服飾、建築、家具、器物等裝飾中。
蝴蝶是苗族圖騰崇拜的物象。蝴蝶媽媽是苗族的始祖,也是苗族的保護神,因而蝴蝶又成為吉祥、幸福的象征。苗族《綹巾曲》中有“殺豬掃村寨,祭祖祭蝶媽”之句。長期以來,蝴蝶就是苗族集體無意識的始祖意象和圖騰紋飾,它具有母題的原型意義。
在湘西苗族銼花紋樣中,蝴蝶運用得最為普遍和廣泛。有的蝴蝶紋樣是蝴蝶與花朵、石榴、桃子的組合。正看是蝴蝶,倒看又變成了花朵和果實。
苗族蝴蝶紋樣主要用在帳檐花、褲腳花、衣花邊、鞋花、圍裙等處,出現頻率最高,成為最受歡迎的紋樣之壹。其中有的蝶須甚至多達12支,靈動飛揚,極富神韻。
蝴蝶紋樣在苗族服飾中除了具有不可替代的裝飾功能外,它還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關註神話傳說,要討論苗族的哲學思想,首先就會遇到家喻戶曉的“蝴蝶媽媽”的故事。
苗族信奉“萬物有靈”,崇拜自然,崇拜許多動物和植物,苗族人民認為不同物種因靈性的存在可以“互滲”。銼花紋樣中,除了獨立的花鳥組合外,還有很多“互滲”表現的花鳥組合紋樣,常見的有“鳳穿牡丹”、“鳥啄石榴”等。衣袖花邊也有不少簡單的花鳥組合,如“白鶴采蓮”、“大雁菊花”、“喜鵲飛梅”等。
鳥是祖先的象征和化身,還是壹種原始的圖騰標誌,象征生殖崇拜。鳥也是引魂歸宗的使者與向導。苗族民間流行的壹種觀念認為,壹個人有72個魂魄,其中之壹就是人死後變為鳥,並且生前如沒有參加過“遊方”、“射背牌”、“跳月”,即沒有公開地談過戀愛,就不能變鳥。
而鳥是指路帶領人的魂魄通過陰間毛聳山,穿過層層地獄,走到祖宗發祥地的伴侶。鳥既和“遊方”相聯系,又與能否和祖先在壹起相聯系,把它繡繪在服飾上,自然就能起到標示自己是鳥的子孫,得到圖騰祖先認同的作用。
能夠變鳥,是亡者的最高榮謄。既然變鳥的前提是必須談情說愛,生育是鳥進入婦女體內的結果,那麽鳥就是具有了生殖的意象,成為生殖崇拜的反映。
動植物組合紋樣圖案中,動物多占主體地位,植物作襯托。代表花樣有“狗腦帽花”,是童帽花樣,表現了苗族盤瓠崇拜的遺留,圖案是壹只狗頭。
復雜的組合紋樣篇幅較大,多用於帳檐花。如“雙猴摘桃”,意寓白頭諧老,福壽與***;貓與兔組合,表明吉祥平安、和睦相處;“雙鵲石榴”,象征子孫繁衍;“鸕鶿捕魚”,既反映漁獵文化,又反映求子心理。因魚多子,啟迪著人們去幻想借助魚的旺盛生殖功能,來提高和強化人的生殖能力,以期子孫榮昌。
苗族剪紙圖案有的從漢族傳統吉祥圖案傳承變異而來,因此又保留著漢族文化的特色,如“龍鳳呈祥”、“鯉魚跳龍門”等。
動植物組合圖案中,還有壹個有趣現象,即以家禽、家畜入畫,如牛、豬、雞、狗、羊等,顯得親切、自然、活潑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