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方面,家長投入教育的人力、物力、財力與日俱增;但另壹方面,這些投入大多是盲目的、沖動的。家長對早教的認識和理解存在很多誤區,導致普遍的焦慮心態。
我國還缺乏專業、權威、系統的兒童閱讀教育社會化服務體系。我國兒童在開展早期閱讀教育時,存在許多不足和缺陷。根據我們的調查研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早期閱讀存在壹些誤區。
(1)對孩子閱讀發展階段認識不足: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對早期閱讀的重要性和開始年齡的認識存在巨大偏差。很多家長把讀書和識字看作不同的階段,認為孩子上學前讀書太早,放學後才讀書。
(2)對早期閱讀的片面定義:提到早期閱讀,人們往往很自然地把閱讀和識字聯系在壹起,把早期閱讀當成壹種早期識字教育。相關調查顯示,83%的家長無法理解兒童閱讀活動的正確含義,對兒童早期閱讀活動缺乏科學的認識,單純將閱讀作為教孩子閱讀的工具。
社會上各種填鴨式的識字教學方式(國內目前有20多種)教孩子機械的讀單詞,但是整體的閱讀能力、閱讀興趣、陪寫能力都受到了壓制。
(3)過於功利的目標設計:過早強調兒童的閱讀活動是兒童獲取信息和知識的主要工具。忽視興趣的提高和能力的培養,才是早讀的價值所在。讓幼兒閱讀大量知識性、文學性的內容,有助於他們的成長。
2/缺乏優秀的閱讀材料
目前,童書已經成為中國出版界的壹個熱點,有些有“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味道,但現在閱讀存在很多問題:
(1)少兒圖書創作者的素質有待提高。在美國,兒童書籍的創作需要創作者有很高的學歷和兒童教育背景。但國內讀物的出版仍以壹些傳統童話的包裝為主,圖書出版整體水平不高,適合兒童閱讀的圖書和類型有限。
(2)從目前童書的年齡層來看,我國出版業剛剛有了年齡層的概念,但細分之間的劃分還不清晰,面向各個年齡段的幼兒的書籍極其匱乏。在5438年6月+2003年10月的中國童書排行榜上,6歲以上的兒童文學書籍依然占據主流。
(3)目前國內兒童讀物最為普遍,部分文學類書籍在市場上依然暢銷,功能類書籍占比很小。中國兒童書籍數量龐大,但分享閱讀等功能性書籍幾乎沒有。
如果說現在的兒童讀物在滿足壹般閱讀需求上有壹定程度的競爭,那麽培養兒童閱讀能力的功能性書籍以及以此為基礎的兒童發展服務還是缺乏的。
(4)主題過於簡單枯燥。唐宋詩詞,古典童話,新舊三字經,依然備受推崇。貓和小狗還是常見的主角。揚善抑惡的道德說教依然是常見的主題。很少有具有時代感和現代氣息的作品。
3/早期家庭生活中閱讀方法不當。
渴望成功。
家長在指導孩子閱讀時,對各年齡段閱讀能力的發展特點了解不夠,發展方法沒有針對性,沒有有效的過程控制。對於正處於閱讀能力發展關鍵期的幼兒來說,閱讀能力的培養必須以年齡特征為基礎,比如幼兒之間的差異很大,接受信息的方式也不壹樣。要保證閱讀能力的培養過程是快樂的、輕松的、遊戲的。單純強調閱讀能力的發展而不選擇方法,會導致給孩子增加學習負擔的困境,從而剝奪了孩子快樂的童年。
有些家長過早地讓孩子接觸壹些不適合孩子年齡特點、孩子也不感興趣的詞匯,比如四歲讀名著,或者很小就機械地背古詩,讀各種“新三字經”等等。對於幼兒來說,這樣的“開卷”未必有益。
願意花錢,不願意花時間
中國早期家庭教育普遍表現為願意多花錢(資金投入)但少花時間(人力投入),缺少讀書時間。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投入很大(占家庭收入的40%),但非常缺乏時間投入,比如陪孩子讀書。根據我們的調查,能經常陪孩子學習的家庭比例不到20%,即使在北京這樣文化教育最發達的城市也是如此。
4/幼兒園和小學的閱讀教育也存在很多問題。
在閱讀教育的目標設計上,很多教育機構為了迎合家長的功利心理,以素養為主要教育目標。在閱讀教學策略上,大多沿襲傳統的單詞、短語、句子、段落、文章的策略,重視測試,忽視閱讀興趣的培養,過於註重對壹篇文章的深入分析,缺乏對閱讀量的追求。
教育觀念落後,如忽視孩子獨立價值的培養,普遍的強制教學,缺乏開放的教學思維;教育資源有限:教師教學水平低、班級規模過大——學生人數多、教師空間小、教學設施缺乏等客觀因素也對閱讀教學的開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目前,兒童語言教育領域出現了許多新的理論,但卻沒有壹個基於對兒童認知發展規律科學認識的系統的、可操作的方案,這讓廣大教學人員無所適從。
缺乏閱讀環境和氛圍
缺少氛圍和場所建設。調查顯示,很多中國家庭環境的布置不利於早期閱讀的發展,有意識為孩子準備書房、書櫃、書桌的家庭比例不足3%。幼兒園和小學的閱讀角建設也很不完善。公共閱讀和學習場所嚴重不足,社區系統未能為兒童閱讀提供必要的支持。
在特定的社會轉型時期,早期閱讀的社會支持系統存在諸多不足。
(1)功利的潛能開發和天才教育受到很多專家和家長的推崇,但是孩子的壹些基本素質的培養,比如閱讀能力和興趣,往往被忽視。形成了惡性循環。
(2)媒介的多樣性,尤其是電視動畫片的出現,吸引了孩子相當多的註意力,不利於閱讀能力的培養。
(3)在語言教育中,普遍存在重外語輕母語的傾向。
(4)社區圖書館普遍不足,未能發揮便捷閱讀的作用。
(5)讀書的社會組織發展不完善,讀書的社會組織和興趣小組少之又少。2004年是國際讀書會成立40周年,中國還沒有加入會員。
受各種不利因素的制約,中國兒童早期閱讀水平堪憂。
西方發達國家的孩子在6-9個月的時候就開始閱讀,而中國的孩子壹般要到2-3歲左右才開始閱讀。
美國孩子4歲後進入獨立自主的閱讀階段,而中國孩子平均到8歲(小學二年級)才能達到這個水平。
雖然漢語閱讀障礙的發生率低於英語國家,但根據專家對城市兒童的測量,中國兒童閱讀障礙的發生率也在6-8%左右。
中國孩子的閱讀能力差距很大。有些4歲的孩子能讀名著,有些10歲的孩子完全讀不出來。這種現象相當普遍。
由於社會發展的不平衡,在地區差距、城鄉差距、貧富差距的背景下,我國兒童閱讀教育嚴重不足。除去那些能接受正常學前教育的孩子,中國還有近2000萬流動兒童、6000萬殘疾兒童和更大數量的農村兒童。由於經濟條件的限制,書籍對他們來說仍然是昂貴的奢侈品。
“我要讀書”但不會讀書的高玉寶,在現代中國還是相當多的。讓孩子讀“壹個都不能少”還是壹個遙遠的夢想。
我國兒童閱讀的不足與我國“知識經濟”和“學習型社會”的建設、國民素質的提高和中華民族的跨越式發展不相稱。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社會教育工作者需要做出更多的貢獻和巨大的努力來改變這種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