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回家過年,主旋律就是歸心似箭,開心快樂。問及回家的意義,大家的回答基本都包括,回家是為了和父母團聚,孝敬父母。這是無可非議的。
畢竟中國是文明古國。經典名著中關於孝道的名言數不勝數。
“孝,天之經,地之義。”意思是:孝順自然。出自《孝經》。“好飯要先給父母用,好衣服要先給父母穿。”意思是:先給父母好飯,先給父母好衣服。以及“不教父母吃苦,不教父母操心。”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不要讓父母分憂。這兩句話都出自《勸報社厚道》壹文。“先孝弟,我再信。”意思是:首先要孝順父母,愛護兄弟,其次要謹慎,說話算數。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回家過年也是歷史上大家最重視的傳統節日。古人依然如此。在當今這個很多家庭只有壹個孩子和兩個孩子的時代,大家更有必要回家過年。因為如果兄弟姐妹很多,妳不在,身邊還有人陪著妳父母。但是現在這個社會,不回家,家裏只有年邁的父母。在喜慶的節日裏,父母會有些孤獨。
但是,我覺得回老家過年不僅僅是孝敬父母,還有兩個更重要的意義。
1.回家過年,是對中國人五千年傳統文化的壹種無聲的傳承和發揚。
整天喊著愛國的汪精衛,最後成了漢奸。整天教育我們尊重傳統文化的人,可能就是喜歡西方的聖誕節。愛是壹種行動,行動是最好的表達。
很多人不回農村老家過年,理由是年味越來越淡,沒意思。其實年味壹直沒變,變的是人心。隨著物質的豐富,經濟成為了社會的核心,人情味已經淡了。什麽是親情?錢是親情。而這壹切,我們不能被動抱怨,因為抱怨改變不了這種狀況。
仔細觀察妳會發現,中國大部分人還是中國人,中國人的骨子裏還流著中華民族的血液。我們心中熱愛的是傳統文化。太多人喜歡文言文,喜歡詩詞成語,喜歡中國書畫,喜歡中國方言,喜歡民間傳說。
如果妳說我只是壹個假設,那我舉幾個例子。前不久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和《見字如面》讓很多中國人陶醉。當然,還有王剛主持的“天下收藏”節目,被中國的古代瑰寶深深吸引。還有由中央電視臺和央視唱片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文化探索節目《國寶》,由張國立擔任解說員,李晨、王鍇、梁家輝、劉濤擔任國寶守護者。壹個關於9個主要博物館和27個鎮館之寶的宏偉“特別展覽”呈現在觀眾面前。只能說中國傳統的東西真的很奇妙。
有人說今天的中國真的很偉大,但我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才是最偉大的!有些人壹聽到這些詞就反感,但我們不能否認它由來已久。
我們這壹代人應該肩負起歷史使命,做中華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所以,回老家過年,不僅僅是為了孝敬父母,更是為了發揚我們默默踐行的過年文化。
如果妳覺得家國情懷和歷史使命太浮誇,我想告訴妳,回老家農村過年,跟妳自己有很大的關系。
第二,回老家過年,是壹個人敢於面對生活,面對成長的最好例證。
很多人在網上吐槽回家過年的壹些尷尬和不快。當被問及薪資、職稱、婚戀等問題時,不得不說這真的是我不得不面對的煩惱。
二十幾歲甚至三十多歲的時候,回家就被問各種隱私,或者以關心的名義。問工資。說多了不是吹牛就是借錢。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人賺錢都很容易。說低了,親戚朋友會說沒用。如果妳親口說,那還行。關鍵是負面評論會像墻上的風壹樣,不自覺地讓整個房子變涼。問職稱,說升職了,要麽是盲目誇大,要麽是引來嫉妒的目光。大齡青年最怕的就是被介紹。好人壹個個被安排好,很像過去農村餵牲口,搞養殖,讓人反感。
但是,我想說,這壹切妳都不能抱怨。農村就是這樣壹個簡單又復雜的社會。在妳長大之前,妳必須面對村民和親友的“照顧”,面對這些狹隘和攀比。當妳能坦然面對這壹切的時候,妳的內心也會逐漸變得強大和成熟。
所以,回老家過年,不僅僅是孝敬父母,更是面對生活和成長的表現。
已經100多斤的人,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每當回家見父母,總覺得他兩邊的白發又多了起來。雖然我可能沒有家庭,沒有事業,但是回去和父母壹起過壹年,我覺得有點安慰。雖然忙了壹年,也很努力,但是走過了這壹年,走過了年底,擡起頭來面對各種盤問和評論,正視來自四面八方羨慕或不屑的目光。看清這壹切後,我們要認真總結,透明成長,來年努力,開啟華麗篇章。
1.我家初二的端午節作文
五月初五端午節,爸爸壹大早就帶著我去* *的國際會展中心參加“我是* *小子,我要我的青春派”的活動。
我們所有的小姑娘都聚集在廣場上,分成三隊,由各自的帶隊老師帶領。進場後,第壹隊學習攝影知識,第二隊與陌生人交流,第三隊學習汽車文化,各隊項目依次進行。
我被分配到第二隊。來之前看了活動預告有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