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線控,纖薄的機身,實用的插件,凸出耳道的耳塞,讓我興奮不已。
第壹次和他壹起聽歌,難以形容。噪音被壓制,歌曲無聲,自動翻頁,快速播放下壹首歌。。。
音質震撼。這種音質我還真沒聽說過。唱腔清晰,低音有彈性,關鍵是低音強,其他的還是很清晰的!
現在前端和耳機更好了,音質肯定更高了,但是當初的震撼沒有了。
前幾天升級了前端平衡口,還是有點小激動,但和上面的感覺不太壹樣。
在數字音樂主導全球音樂產業的今天,我們聽歌的方式已經和十幾年前有了很大的不同。現在是移動設備時代,手機成為絕對主流,對音質有更高追求的用戶選擇HiFi播放器。曾經給七八十代人帶來無限回憶的磁帶,已經成為歷史。
如果妳用過磁帶,那麽妳
至少我已經到了初三的年紀。如果妳能在家裏翻出幾盤磁帶,那麽妳的孩子可能都是打醬油的。80後是受磁帶影響最大的壹代。我們從小接觸到的音響設備是錄音機和磁帶,後來有了隨身聽和“話筒磁帶”。如果妳有過為了在隨身聽上省電而用鉛筆手動倒帶的經歷,恭喜妳,我們都老了。
妳可能不知道,其實世界上第壹盤磁帶早在1928年就誕生了(德國人發明的),隨後錄音機、雙聲道錄音技術、多聲道錄音技術相繼誕生...但是磁帶和錄音機壹直都很龐大,無法便攜。直到1963年8月30日,改變磁帶(音樂)行業的飛利浦公司,給世界帶來了第壹個小磁帶,音樂第壹次可以裝進口袋。
同五年後(196
8年)世界上第壹臺隨身聽(飛利浦el 3302)的誕生,正式開啟了磁帶40年的輝煌歷史,當然還有充滿回憶的兩代(三代)。不管妳有沒有用過壹盤磁帶,今天我們就乘坐時光機回到過去,重溫那盤磁帶的故事。....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21世紀科技發展迅速。
首先,MP3的出現迅速取代了卡帶播放器,因為體積小,便於攜帶等諸多因素而受到人們的喜愛。
後來手機尤其是智能手機的出現,很快取代了MP3。智能手機有更多的功能,如播放歌曲,視頻和打電話,這很快滿足了我們客戶的需求。而且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尤其是2016以來,很多聽歌軟件都開始收費了,流行歌曲,好歌,經典歌曲,下載壹首高質量的歌曲需要壹個會議會員。
所以,不是找不到優秀的音效,而是需要更多的錢。然而,或許卡帶機也是壹種記憶,畢竟也承載了那幾代人的記憶。歌曲的回憶是最好的...時間壹去不復返了。
因為模擬設備成本太高,磁帶和放音設備比數碼產品高很多倍,壹張CD唱片的制造成本也就幾毛錢,但壹盤高質量的磁帶成本卻是CD的很多倍。很多人覺得CD比磁帶好,但是高質量的磁帶音質比CD好,因為市場上劣質的磁帶導致了人們對磁帶的誤解。
磁帶是模擬信號,聲音是連續的,聲音沒有那麽冷。說磁帶不如CD的朋友,壹定沒聽過高質量磁帶和高質量播放設備播放磁帶的聲音。如果妳聽過開機和金屬帶的聲音,妳會立刻否定CD是最好的。
機械部分的成本是mp3播放器的很多倍。
我真的很感動。這是我第壹次聽到有人說這盤磁帶的音響效果很好................................................................................................................................................還記得1990第壹次聽CD機。太棒了。我下巴都快掉了,音質好了10多倍...如果壹定要說磁帶的音質好,那就是錄音棚裏的原盤,堪稱大餅大臉的那種...
回到音質不好的問題,應該是搶CD後MP3壓縮。因為存儲空間和網絡傳輸的原因,文件被壓縮,音質受損很大。在不損失音質的情況下,壹首歌曲大約需要40M。
但是下載無損音樂是聽不到好音樂的。普通計算機中的聲卡是音質損失的壹半原因。壹個真正好的聲卡和壹個好的顯卡價格差不多。誰的個人電腦會有千元以上的聲卡........................................................................................................
我覺得題主的迷茫更多的是那個年代深厚的感情和低起點的聽歌。老壹輩人聽中波和FM收音機,自然覺得卡帶機音質更好..........
“現在的電子產品這麽先進,聲音效果卻不如當時”,這是個偽命題。首先,我是壹個音響發燒友,我是壹個DIY愛好者。我有30多年的發燒經驗。從模擬時代的前置放大器到數字時代的DAC解碼器,晶體管前級、電子管前級、晶體管後級、膽結石後級、信號線、喇叭線、揚聲器都可以獨立設計制造。在模擬時代,由松下AN360制成的前置放大器擊敗了許多著名的名牌制造商,贏得了口碑。
但是磁帶模擬設備有致命弱點,背景噪音很大。普通機器的信噪比只能達到30-40db,優秀的設備在50左右,頂級錄音棚設備不會超過70。動態差,失真大,即使使用廉價的杜比B或昂貴的杜比C系統也未能取得好的效果。昂貴的杜比A系統只能是錄音棚設備,磁帶系統太容易受影響。磁帶的質量,磁頭的磨損,清潔度,方角,錄音都會損害音質。我收藏的音質最好的是飛利浦的壹盒保羅·莫裏哀的音樂,還有壹些寶麗來的磁帶,但是只能密封收藏。
有人會說:如果妳覺得磁帶不如CD,那妳壹定沒聽過高質量磁帶和高質量播放設備播放磁帶的聲音。如果妳聽過開機器和金屬帶的聲音,妳會立刻否認CD是最好的。這種說法其實並不準確。應該說頂級的模擬系統和頂級的CD播放器可以完美的還原聲音。妳永遠無法用壹臺優秀的CD機識別出所謂的數字聲音。事實上,家用磁帶機的聲音在經過普通CD機的高低音衰減後,幾乎壹樣或者更差。現在玩家用磁帶機只是為了感覺,但是聲音真的不敢恭維,就像人捂著嘴蹲在地上唱歌的感覺。他們只是在演開幕式的時候炫耀壹下,但是有客人來的時候讓妳聽壹會兒。每天有多少人聽開幕式2-3個小時?有多少軟件?來源呢?是轉錄在CD上的嗎?那就更可笑了。
當然,廉價CD機的聲音有很多缺陷,但不能武斷地認為CD機比不上磁帶的聲音。有動手能力的發燒友完全可以通過合理的摩托車騎行來提高CD機。在我的摩托車騎行體驗中,飛利浦950-951可以得到完美的效果,解碼是DAC7,也就是SAA7350+TDA1547。只能說高音不刺耳,低音不渾濁,聲音更自然,但總感覺不如喉嚨和肺,有毛病。而英國deltec公司也是654.38+萬元。重點不是1547不好,而是不好。1547芯片不僅左右聲道獨立,而且是數字的。
我現在用的系統是飛利浦CD951(四個變壓器擦,兩個是模擬輸出左右聲道,壹個是TDA1547解碼芯片的數字電源,壹個是TDA1547的模擬電源,全部采用有源伺服電源,機內跳線全部換成特氟龍皮的單銀線)+自制膽囊前級(。四個變壓器,240V高壓左右通道各壹個,燈絲左右通道各壹個。國產6N110J達到了完美的音效,微弱的聲音更有磁性)+自制晶體管後級(左右聲道獨立供電的兩個變壓器,差分輸入,輸出管2SC5200和2SA1943,無保護電路)。開機無沖擊)+自制雙頻實木全封閉式音箱(低音為hivi的D6,高音為鋁帶,分頻器自制,經過近壹年的調試取得了完美的效果)。所有信號線和音箱線都是用單根特氟龍包銀線編織而成,整個系統輕松挑戰65438+萬元的設備,絕對沒有數碼聲音。
我們總是有意無意地美化過去,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原因有很多,其中之壹就是那是我們的過去,即使那時候不太美好,但那畢竟是我們的童年經歷,或者說那是我們的青春——而童年或者青春總是美好的。
問題裏說卡帶的音效很優秀,堪比現在的音響設備。恕我不能茍同。
客觀來說,科技進步才是硬道理。今天好的耳機和音響系統,效果肯定會遠遠好於過去的。只是我們現在幾乎沒有機會聽卡帶機了,所以想象壹下音效很美。
不過我相信卡帶機壹開始對人的耳力影響是巨大的,這種影響可能真的比多年後聽其他耳機要好。
在我們聽到隨身聽耳機之前,我們是通過廣播和電視來聽歌的,我們的耳朵從來沒有這麽近距離地聽到過歌。而當那些熟悉的旋律響起,卻近距離撞擊耳膜的時候,我們的體驗是從未有過的,因此印象深刻,以至於多年後想起那壹瞬間,仍會感到些許震撼。
我仍然清楚地記得我第壹次用隨身聽耳機聽歌的情景。初二的時候,壹個同學給我帶了壹個隨身聽。休息的時候他讓我放上來聽聽,說妳感覺效果怎麽樣。當我戴上耳機,按下播放鍵,音樂噴湧而出,仿佛要將人包圍、融化。那壹刻,我意識到我還可以這樣聽歌。
按照我們當時的物質條件,隨身聽和耳機都是很便宜很低檔的,但是在我們當時近視的情況下,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聆聽體驗。但若論實際效果,比現在的靜音耳機差了多少級就不得而知了。
妳可以主觀肯定舊時光的美好,但也要承認客觀事實。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是個數碼愛好者,也是個窮燒。現在找不到這個關於音效優秀的問題了。我覺得很大壹部分是工作中的感受。1 '實物拍攝,手機像素不高,請見諒。壹個人的時候得靜靜聽壹會兒。因為年齡的原因,有些新粉絲根本沒接觸過md,因為MD播放器壹直是數碼音頻播放器中比較小的壹部分,MD walkman對於90後出生的發燒友可能接觸不多。不過MD在存儲、音頻編碼、功能等方面確實是有代表性的產品。今天回頭看MD的產品,甚至可以認為是改革的先鋒。兼具錄音和放音功能,將壓縮音頻引入唱片行業[雖然有限],而且體積小,穩定性優秀,易於保存[用於廣播等工業應用]。但是技術日新月異,MD本身的核心技術決定了它的前景非常有限。MD采用利用人耳掩蔽效應原理的ATRAC壓縮算法(全稱adaptive transform acoustic coding),因此音質幾乎與CD相當(插曲:研究表明,當人耳同時聽到兩種不同頻率、不同音量的聲音時,音量較低的那種會被忽略。它將聲音信號按照頻響軸分為52段(低頻細,高頻粗),同時會忽略壹些音量較低的頻率段,不予記錄。利用這壹原理,ATRAC可以將記錄的數據量減少到原來的五分之壹。所以md是僅次於cd的好音源
2我們來說說mp3。我喜歡搖滾音樂,所以聽搖滾音樂是rio+ Copper Turbo,因為Rio Karma不僅支持常見的mp3和WMA格式,還支持新的OGG Vorbis格式和FLAC格式,可以反向壓縮。但是,mp3畢竟是MP3。目前大家對電腦中存儲的MP3音樂文件了解最多。實際上,仔細對比CD軌上的音樂和MP3格式的音樂,我們可以發現,以128Kbps采樣的MP3格式的音樂所占用的體積大約是CD軌上音樂所占用內存的1/10,也就是說MP3壓縮格式是對CD音樂進行1: 10的有損壓縮。而且和標準的ATRAC算法不同,MP3算法省略了很多人都能聽到的高頻聲音,所以MP3的音質總是略顯幹澀,這也是為什麽人們常說MD的音質比MP3好。但如果不是追求極致音質,這種格式的音質差異會微乎其微。以上是我的簡短回答。綜上所述,只是每個人發燒的程度不同而已。個人感覺才是王道。有區別,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好的設備,好的器材肯定比幾十年前的好!
還有壹篇關於這場爭論的小文章,摘自豆瓣,供參考。
聽力變了。
最初的隨身聽包括卡帶播放器,cd播放器,md播放器,後來的mp3播放器,現在的手機,大磚頭神器。
為什麽覺得卡帶機的音響效果好?
原本的低音效果被刻意加強。
另外,我以前聽老歌,以旋律為主。
磁帶使用模擬信號,但現在妳能聽到的大多是數字信號。
什麽是模擬信號和數字信號?簡單來說,每個人說話都會形成聲波,就像壹條上下波動的線。把這條波動的線記錄下來,回放,就是整個記錄回放的過程。
模擬和數字的區別在於模擬信號的記錄方式是記錄整個波形。數字信號(PCM)在壹秒鐘內采樣44.1k次,即把波形分成44100個等份,記錄並存儲每個等份波形的上下幅度。模擬信號的缺點是還原和錄音都容易失真,因為現有技術無法完全還原錄音和回放。數字信號可以通過壹個數字直接轉換成波形,但是這個波形還是階梯狀的,不平滑。就算回放100%,錄音的損失也是永遠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