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網站“TC Candler”評選的“全球最帥”中,幾乎所有上榜的歐美男性都是這樣的:
還有亞洲男明星,但幾乎都是這樣的:
無論評選這份榜單的評委多為男性還是女性,都可以看出歐美男性的審美多為肌肉發達、長相帥氣、陽剛之氣十足。
金泰亨和田柾國,他們能來到亞洲,尤其是從南韓,都是女性。
有人認為這是西方對東方的“審美入侵”,是在“閹割”整個東方世界。
看了這麽多電影,番茄先生今天就從自己的認知角度和大家聊聊。西方偏愛陽剛的男人,東方偏愛“陰柔的年輕人”的原因。
無論中國、日本、韓國、越南,都屬於“儒家文化圈”,東亞各國文化相通。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對男性美的描寫和描述從來都不是“肌肉發達”。
《詩經》裏有三百首詩,說思想無惡,君子是這樣描述的:
精彩的描述。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君子是對有教養的人的最高稱謂。“身材健碩,能扛起鼎”,與“鋒芒如磋,打磨如磨”無關。
中國古代男人的最高理想是“修身、治國、平天下”,而且是天賦和修養,而不是個人武力。
到了宋代,這種審美被發揮到了極致。在知識分子眼裏,卓群無論是陽剛好鬥,還是全副武裝,都只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
看看中國古代俊男的代表,就知道是怎麽回事了。
潘安,中國歷史上的壹個帥哥,被奉為圭臬,用“長得像潘安”這個成語來形容他很帥。他是西晉時期的作家。他的特點是“體態優美,少以才藝聞名。”
中國歷史上的另壹位帥哥嵇康,被形容為“颯颯爽”。
戰國時期的文學家宋玉,與潘安齊名。
歷史上的宋玉帥到什麽程度?隔壁壹絕色女子偷偷爬上墻頭看了他三年,這也是“鄰居偷窺墻頭”故事的由來。
“春雪”和“高松和寡婦”這些成語都出自宋玉。
我們來看看曹雪芹對賈寶玉的描述:
《紅樓夢》第三集對寶玉的描寫,可以原樣套用在女性身上。
隨著傳統文化中對俊男的描寫和熏陶,以及天下文人的士大夫理想,男性審美的塑造逐漸成型。
同時,西方是不同的。
歐洲的歷史基本上就是壹部戰爭史。從羅馬帝國到古典時代,從中世紀到宗教戰爭,從被蒙古鐵騎踐踏到文藝復興,再到現代的壹戰、二戰、冷戰,歐洲從未停歇。
歐洲沒有我們壹貫的儒家文化,各個時期的宗教信仰和統治階級都不壹樣。
歐洲生性好鬥,尚武是其天性。武力和征服是最高的成就和理想,而武力高的人可以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擁有更高的社會地位。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希臘神話中對神的描述大多是強有力的,咄咄逼人的。
眾神之王宙斯也不例外。泰坦之戰勝利後,他只是重新分配權利,分配資源。除了他強壯的外表,宙斯本人也是壹個非常好色的神。他有不少情人和私生子。壹方面是西方人的生殖崇拜,另壹方面是勝利者在潛意識裏對資源的分配。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並不掩飾歐洲人在男性審美中對陽剛之氣、力量和身材的偏愛。
東方人和歐洲人的審美差異本質上是因為生理結構的差異,亞洲人看起來和西方人很不壹樣。
因為生理結構、營養結構、生活習慣、飲食差異、歷史原因等諸多因素,東方人尤其是亞洲人比歐美人更瘦,骨架更小。
而歐洲人則大多身材高大,骨架粗大,肌肉發達,毛發濃密。
別的不說,對比壹下中外武術巨星的身影就能看出壹些端倪。
我們都很熟悉的強森,身高195cm,體重120kg。他看起來像個大塊頭。
吳京身高175cm,體重約75 kg。兩個人站在壹起,差別看起來非常明顯。
更別說強森這種國際知名的武打影星,像史泰龍、施瓦辛格、尚格雲頓,沒有壹個是又矮又輕的,但都是大塊頭。
壹方面,這是“審美”選擇的結果。因為對肌肉男的偏愛,WWE的強森和健美運動員施瓦辛格會被觀眾選為超級巨星。
另壹方面也是由“審美偏好”決定的,因為西方人的生理結構,他們對男性的審美偏好當然會突出自己的特點。
有人可能會爭辯,李小龍和成龍在國際上知名度都不高,為什麽沒有西方人大?
李小龍和成龍更出名是因為他們的電影作品。他們先有作品再出名,並不是因為符合西方人的審美。
另外,妳不妨看看成龍和李小龍全盛時期的身影。雖然個子不高,但是肌肉發達,充滿陽剛之氣,這樣的身材自然受到西方觀眾的青睞。
相反,在武打明星的選擇上,中國觀眾更喜歡那些帥氣、潑辣、舒展、帥氣的電影明星。
比如早年李連傑就是全國功夫冠軍出身。1994年,他依靠壹個“吳京英雄”讓扁頭風靡全國。
吳京出道的時候,尤其是在《太極宗師》裏,簡直就是標準的小鮮肉。
現年58歲的甄子丹身高只有169cm。她比葉問裏演老婆的演員低了半頭。
在與泰森戰鬥的場景中,這簡直是東西方在男性審美上的直接碰撞。
不可否認,人的審美會偏向於自己種族的特點,西方人自然會偏向於更高更壯的身材;東方人對儒雅、白面書生的偏愛也從古至今壹直延續著。
在流行文化中,以韓流為代表的東亞文化有壹種女性化的審美,這種審美其實起源於日本。
有壹個日本人叫北川,被譽為“男團教父”。他創辦了Genese的辦公室,包裝了壹大批帥氣的男明星成為偶像。這壹潮流風靡全國,並蔓延到韓國。
弘揚女性審美的是南韓的SM、JYP和YG三家娛樂公司。他們借鑒日本北川Genese Office的制作方法,以標準化的外貌、臺風妝甚至發型,形成男團偶像的造星模式。
隨著韓流影響力的擴大,這種模式風靡整個亞洲,從日本到泰國,從中國到拉丁美洲。
男團女團已經成為壹個龐大的造星產業鏈。這些唱歌跳舞的明星被包裝,收獲了粉絲的錢包。與此同時,他們背後的資本也賺得盆滿缽滿。與此同時,這種審美文化已經全面入侵亞洲。
從此,男偶像戴耳環、畫濃妝、打粉底、留五顏六色的頭發成為壹種潮流。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飯圈的主力青年群體,逐漸被這樣的女性審美滲透所重塑。
而他們是網絡的主力軍,也掌控著網絡主流審美的話語權。這樣,我們就會看到無處不在的“女性美學”。
但在這壹點上,西方非常謹慎。他們的孩子大多喜歡漫畫,漫畫裏的超級英雄在審美上往往是男團的對立面。
看看漫威漫畫的超級英雄,從美隊到雷神,從綠巨人到鋼鐵俠。
即使是女性角色,如黑寡婦和驚奇隊長,也相當男性化和強壯。
DC的超級英語也是如此,更不用說超人的肌肉外觀和棱角分明的外表了。
神奇女俠的亞馬遜人也是好戰的民族,盡管他們都是女性。
從蝙蝠俠到海王,從鋼鐵到閃電俠,都是妥妥的實力感。
流行文化對現代審美的影響很大,直接導致評選“最帥臉”時,美國和西方的標準是西方世界男性的審美,到了亞洲就自動把陰柔風帶入韓流。
其實審美是多元的,沒有絕對的美,也沒有絕對的醜。大部分是因人而異的。
而且在西方的審美裏,也有很多小鮮肉長得像雲月亮。剛出道的湯姆哥,簡直就是小鮮肉的模板。
小的時候小李子也很帥。
山謬·裏維年輕時是典型的亞洲面孔帥哥。
當然還有甜茶,阿蘭德龍,這些陰柔的歐美男星。
然而,他們回家的路似乎是壹個留著胡子、挺著大肚子的粗野歐洲人。
還有壹個有趣的現象。當妳在搜索引擎裏用英語輸入“帥哥”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有實力的歐美帥哥。
妳可以用中文輸入“帥哥”,結果卻是相反的。
也許這種審美異化已經滲透到大數據對我們每個人的判斷中。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