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類認識了火,就進入了飲食的新時代——火食時代。掌握了用火技能的人類也發明了生火和保存火的方法,這樣就有了光、溫暖和熱食。自然火最早被人類使用,包括火山熔巖火、枯木自然火、雷擊火和隕石墜落地面引起的火。起初,人類和其他動物壹樣,總是避開熊熊大火。但人畢竟不同於動物。恐懼過後,他們因余燼而感到溫暖,可能會故意收集壹些火種保存起來,以便度過寒冷的冬天。有時,在被火焰吞沒的森林中,會發現壹些燒焦的野獸和烤堅果。如果妳嘗試它們,妳會有不同的味道,這可能會激發妳開始吃火。
中國史前最早用火的年代不詳。周口店北京人洞穴遺址發現了用火的遺跡。考古發掘發現了壹層厚4-6米的灰燼層,夾雜著壹些燒焦的石頭、燒焦的動物骨頭和燒焦的樸樹種子。這絕對是廚房垃圾,也是用火的明顯證據。年代在50萬年前。此外,在藍田和元謀遺址也發現了壹些碳屑和燒骨。
大火之後,熟食的比重逐漸增加,火烤的方式也由簡單到復雜,烹飪技藝也逐漸發展和提高。當初人類沒有爐子,也不知道什麽是鍋碗瓢盆。鍋不是發明出來的。當時主要的烹飪方式是燒烤,直接在火中烹煮食物。這種方法壹直流傳使用到近代。人類還進壹步發明了“炮”法,沿用至今,即用粘泥包裹食物,在火上烘烤。
火成為不可或缺的生產生活手段後,人類發明了壹些人工的生火方法,可以制造火種。當人類成為火的主人時,他就成為了這個世界的主人。這是人類第壹次試圖支配自然的力量,開啟了人類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輝煌篇章。
雖然不用炊具用火做飯的時代可能很久了,烘焙或者大炮也能帶來美味,但是人類並不滿足於此,我們的祖先還在尋求新的口味。其中以釜壺的發明最為重要,這是壹種人類使用了不少於壹萬年的常規炊具。
人類最早制作的炊具,直接選用天然材料,不壹定有細致的加工。在這些材料中,板巖和石頭是最常見的。古今所見的“燒板巖”早在陶器發明之前就有了。現代壹些少數民族還在用石板做煎餅,這是古老的遺產。壹些民族有用熱石頭烹煮食物的習俗,或者用獸皮當鍋烹煮食物。這些不用陶器的烹飪方法,世界上很多後發民族都有例證,絕對是早期人類烹飪常用的方式。正是通過這些原始的方法,才烹制出最初的美味佳肴。最早的陶壺就是受這種原始烹飪方式的啟發,青銅鼎和鐵鍋的鑄造壹脈相承。陶壺之前有“皮壺”和“竹壺”。在竹子豐富的南方地區,切下竹子,裝滿水和米等。,並在炭火中煨制,也可制成美味的制品。這就是古代文人所謂的竹壺,沿用至今,別有風味。像這樣的原始烹飪方法,可能還有很多例子。也就是說,在特種炊具發明之前,更多的標準烹飪已經開始了。
將烹飪時代的開始追溯到陶器發明之前,並不能抹殺陶器發明對人類飲食的深遠影響。陶器的發明可能是農業綠色革命的壹個重要副產品。在種植糧食成為人類獲取食物的主要手段後,人類的膳食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糧食成了主食,但怎麽吃成了大問題。谷物壹般不適合生吃。起初,它們可能是在熱石板上烤或者在竹管裏煮。類似的方法可能已經使用了許多世紀。這樣早期的烹飪方法,在古人的討論中也可以看到。比如《禮記·李雲》中就提到“中世紀沒有水壺,放出米來抹平肉,加在燒石上吃。”《古史考》也說:“神農時,民食谷,米放於石之上燒。”當然,這並不是壹種理想的吃法。人類仍在尋找烹飪谷物的新方法,陶器的發明就是這種迫切尋找的結果。
關於陶器的起源,學術界沒有可靠的結論。陶器由粘土制成,經過高溫成型和烘烤。人類為什麽會突然有把土變成器皿的想法,至今還是個謎。是繼發明人工火之後,又壹次以火為能源的科學革命。陶器主要是為了烹飪谷物而發明的,是由原始農耕部落創造的。農耕部落有了相對穩定的生活來源,不再頻繁遷徙,開始有了定居的生活。正是在這個時候,陶器來到了人類世界。最初的陶器多為炊具,也有食具。炊具的粘土混合有沙子或谷殼、蚌殼粉等。,具有耐火、不易燃燒、傳熱快等優點。淘洗後的竈具粘土不與火源直接接觸,所以壹般不加砂粒,表面光滑。有了陶器,火食的方式逐漸完善,陶器烹飪的時代到來。
中國的原始陶器歷史悠久,南北都有壹萬年前出土的陶器。正是這種陶器在史前時期伴隨著人們的飲食生活,陶器烹飪使火食技術得到充分發展。
中國悠久的火食品傳統是中國發達的烹飪的基礎,這是我們引以為豪的。廚師金哲將烹飪稱為“從火中取寶”,而火功夫的使用是獲得真正寶藏的關鍵。火功夫的修煉,有賴於幾千年經驗的積累,以及火食的悠久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