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中華民族有著5000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史,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蘊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認同,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中國* * *產黨自成立以來,壹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展者。我們要利用中華民族創造的壹切精神財富,以文育人,絕不能拋棄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
我們應該用科學的態度對待傳統文化。指出:不要忘了妳可以開拓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的創新。?中國傳統文化屬於我們民族?根?然後呢。靈魂?如果妳拋棄了傳統,失去了根,妳就切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方法,采取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區別對待,繼承而不揚棄。既不能單方面強調過去的重要性而強調現在的重要性,也不能單方面強調現在和現在的重要性。
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要明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和基本走向,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和鮮明特征,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自信。對傳統文化資源進行系統梳理,讓故宮收藏的文物、廣袤大地上展示的遺產、古籍中書寫的人物都活起來。認真吸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深入挖掘和闡述其重仁、重民、守正、崇義、尊和、大同的時代價值。大力宣傳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光輝歷史,通過學校教育、理論研究、歷史研究、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等途徑,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信心。
我們應該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仍然需要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社會治理相協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系,註重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就是根據時代的特點和要求,對那些仍然具有參考價值的內涵和舊的表達方式進行改造,賦予其新的內涵和現代的表達方式,激活其生命力。創新發展就是根據時代的新進步,補充、拓展和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
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並不意味著固步自封,閉眼不看世界。中華民族是壹個兼容並蓄、兼容並蓄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我們不斷借鑒別人的好東西,並把它們變成我們自己的,這就形成了我們的民族特色。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當然,我們應該學習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認真借鑒,不斷吸收各種文明的養分,豐富和發展中國文化。
中國人總是對外國文化著迷。_ _戰前中國人對西方文化嗤之以鼻,但是隨著國門的打開,西方文化的傳入,人們又蜂擁而入,吹捧西方文化的好處,把自己貶得壹無是處。雖然現在我們的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但我們不再面臨文化流失的危機。但是從那以後,中國人對自己文化的信心從未改變。
中國文化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化之壹。先秦時期的“百家爭鳴”和宋代的“古文運動”都見證和發展了中國文化,中國文化以其包容性促進了世界文化的發展。它在歲月的長河中不斷沈澱,最後成為我們靈魂的支柱,這也是與西方文化不斷互動的結果。正因如此,我們應該正確認識中華文化不可替代的作用,樹立和堅定文化自信。
堅定文化自信,既是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肯定,也是對歷史的辯證認知和評價。當馬頭琴成為蒙古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孔廟的祭祀儀式是從南朝鮮“引進”的,這不是文化的悲哀,更是歷史的悲哀。對於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壹的中國來說,這大概是壹個“在我之前,那些逝去的時代都去了哪裏?,在我身後,是未來的幾代人?”。
增強文化自信,就像給民族文化打了壹針鎮定劑。它能使民族文化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在文化發展觀念淡薄的今天,它無疑是文化發展的救星,是文化進步的動力。
文化自信是抵禦外來文化的盾牌,背後是源源不斷的文化信仰。著名學者於說:“浪漫的法國人以壹種善意和真誠的嘲弄重新理解了法國文化的嚴肅性,而德國人也以現代的眼光謙遜地展示了他們以前的德國,而我們則犯了壹個錯誤,對歷史遺產畢恭畢敬地崇拜。”誠然,我們文化自信的後盾是逐漸被這種文化觀念磨損的,直到文化失落的那壹刻。
我們和其他國家在堅持文化自信上有著明顯的差異,這也是我們的文化觀念和信仰落後於其他國家的根本原因。壹百多年前,我們有被殖民的危險;現在,不斷的文化入侵和文化戰爭也讓我們面臨著和壹百年前壹樣的危險。或許它壹直在妳身邊悄悄潛伏,只是妳壹直沒有發現。
清政府時期,洋務派李鴻章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明確闡述了當時國人對待中西文化的態度。我覺得這也應該是我們現在的態度。堅持“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原則,必須堅定文化自信。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中國文化的繁榮和發展。
文化自信是壹個國家的人民對其文化的真誠和堅持。文化自信是文化創新和文化發展的前提。-附言
當歐風美雨席卷亞洲,人們爭相追捧,當崇洋媚外成為潮流,人們在沈淪,我們的傳統文化在沒落。無論是旅遊創意園裏高度仿真的山寨版獅身人面像的展出,還是國內眾多開發商爭相模仿國外特色建築,無壹不顯示出我們日益慘淡的傳統文化,我們不禁要問,我們的文化自信去了哪裏?
中國是壹個存在了幾千年的文明古國,悠久的歷史孕育了豐富的中國文化,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這都是壹筆獨特的無價之寶。我們不是沒有享譽世界的著名建築,我們也從未失去傾倒眾生的文化內涵。但從什麽時候開始,人們對我們自己輝煌的物質遺產越來越害羞,轉而追求其他國家的歷史遺跡?從什麽時候開始,本土文化被遺忘,塵封在角落裏,而外人卻趨之若鶩?
正如方哲萱所說:?我們知道民主和自由,但我們忘記了道德。我們有音樂神童,卻不知道怎麽招宮商。我們可以建高樓,但不能立功德牌坊。我們穿西裝打領帶,但是沒有自己的衣服。?的確,在標榜西化的社會風氣影響下,西方節日以濃厚的氛圍風靡全國,但很少有人能記住傳統節日的習俗。庭院被強行拆除,塵土尚未散去的地方高樓如雨後春筍?時代的飛速發展帶來了現代文明,但也沖擊了我們悠久厚重的傳統文化。
然而,與高速發展的時代相比,正在更強烈地侵蝕傳統文化的,是喪失了民族自信心的我們。受那麽點苦?拿主義?在思想的驅使下,我們忽略了安靜優雅的書桌景觀,卻迷失在現代主義錯綜復雜的抽象線條中;我們很少知道江南煙雨的淡淡憂傷,卻陶醉在異國的陽光裏,不願醒來?我不禁好奇,這裏?冷漠侵蝕靈魂,熱情卻被迫流亡?今天,有多少人還懷著壹顆真誠的心去拯救和珍惜我們自己的文化?
那麽,在文化自信缺失導致文化創造力缺失的今天,我們是否應該重拾散落在時間縫隙中的壹絲情感,不再盲目追求和崇拜外國,而是真誠探索和發掘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去感受和品味中華風韻的獨特之美?